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吉诺弯刀 >

第185部分

吉诺弯刀-第185部分

小说: 吉诺弯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转身离开了我的卧房。我看着你的身影消失在墙的那边,心里百感交集。

    第二天,你就要带着我去金风寨,把我送进刘申的生活,那个不再有你存在,你也不打算再次出现的宫廷生活。

    最后一次离开这个房间的时候,我不知道你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这里来。

    而我,也需要再过40年之久,才能重新回来。

    我无法入睡。

    我透过窗棂,看到天上的月亮,还有总兵府那边的重重飞檐。

    一辈子,过得真快啊。上一次我这样看着这些飞檐的夜晚,你和刘申正在总兵府谈论结盟之事,纵论天下大势。

    现在,你们都不在了。只剩下我。

    而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回来了吧。

    (三)

    第二天,我见到了丁友仁舅舅的两个嫁在附近的女儿。

    三个白发苍苍的妇人,见面彼此已经不认得了。我们都在对方的面容上寻找着以前的痕迹。然后,我们彼此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老泪纵横。

    舅舅、舅妈,还有舅舅的姨娘们,都已经先后作古了。

    舅舅、舅妈的坟茔,就在燕塘关的法华经寺内,陪伴着我们两家列祖列宗的祠堂。丁友仁在年老致仕后,一直长期担任祠堂的祭酒,代我和你,主持春秋两季的祭奠,直到他病逝的那一年。舅舅的姨娘们死后则葬入了临水的丁家祖坟,在那里陪侍着丁家的先祖。听现任的祭酒,丁氏近支的子侄说,这是舅舅的心愿,也是刘申的安排。

    刘申写信对舅舅说,丁氏一族,虽然丁友仁没有儿子,但是旁支所出甚丰,丁家的祖坟不愁没有人打理,然而,崔氏一脉,却身后凄凉,刘申希望丁氏夫妇,能够留在燕塘关,为你看护好祖先的灵堂,并代不能经常回来的我,照拂好我父母的故地和灵魂。

    刘申没有对我说过这件事情。他为我们兄妹想得这样周到细致,让我听了,又是惭愧、又是感动。我问新任的祭酒,刘申的旨意是否还在。他连连点头,小心地将书信捧了出来,呈送给我看。

    我看着刘申的笔迹和落款的日期。

    那是在现任皇帝满周岁的时候,刘申回复丁友仁的贺信时写的。

    那时候,刘申完全知道了我们之间的事情。但他依然写了这样的信给丁友仁,而且,不求回报地没有让我知道。

    他临终也没有对我说起这件事情。他关爱我、追念你的事情太多了,可能,这一件事情,就连他自己,也早已经忘记了吧。

    我跪拜在舅舅舅妈的墓庐前,想起我怀着现在的皇帝时,舅舅大病初愈,赶来运京陪伴和宽慰我的情形,不由得泪如泉涌,哽咽失声。两位妹妹也悲从中来,和我一起哭拜在父母的灵前。场面悲切,就连这些年一向谨慎持重的崔承志,也忍不住跟着,一边劝说我们老姐妹,一边频频拭泪。

    (四)

    从祠堂和丁氏夫妇的墓园里出来,我们重新拜谒了法华经寺。

    法华寺的建制规模,比我住在这里时已经扩大了五六倍还不止。住持和尚抱歉地说,我之前在里面抄经的尼僧下院抄经堂已经在扩建中拆除了。现在那里是一座巍峨的藏经阁,收藏着刘申颁赐的一部大藏经。藏经楼,就是那个年代的公共图书馆。庆祥年间,刘申下令印制了840部大藏经,分赐全国重要的寺院收藏,供全国学子和广大信众免费学习,所有藏有大藏经的寺院,都要奉旨定期举办讲经活动,开释儒释道三家重要经典,开启民智,教化一方的社会风气。全国考取了童生以上资格的读书人,都可以到这些寺院里来阅读经典,寺院开有许多客房,供这些读书人学习期间居住,食宿都是免费的,或由当地民众供养,或由国家经费负担。只要你愿意学,学习条件,是非常优越的,所以,常有家境贫寒的读书人,长期居住在寺庙的客房中挑灯苦读,但求能明了道理,将来能为国家社稷贡献一己之力,为自己及后代谋一个好的出身。

    住持和尚说,眼下,还有80多名青年学子居住在寺院内读书阅藏。我连连点头称赞,说希望国家多一些勤勉好学,力求上进的年轻人。我吩咐内侍,让他们从我的私人用度里面拿出了一笔可观的银子,供奉寺院,改善一下这些学子还有寺内僧众的生活。住持和尚合什称善。

    在观音殿内,我看到当年我抄写的《妙法莲华经》被供奉在殿前的长明琉璃灯座后。住持和尚说,因为这里供奉了当今皇太后亲笔抄写的经卷,吸引了大量的女性信众前来参观供养,使得这座观音殿的香火格外兴盛。

    我看着自己抄写的金色经卷,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你带着额头上长长的刀痕出现在抄经堂门口的那个瞬间。

    我朝着观世音菩萨的塑像,深深地跪拜了下去。

    在清脆的磬声中,我默然祈祷,愿我来世能得无边身,具有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的深厚广大的救度之力,救拔一切众生于无边苦海之中。

    我至诚祈愿,愿我也成为观世音菩萨。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苦难,才会发下这样的心愿,才会立下这样的志向!(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四章 重回燕塘(下)

    (一)

    在燕塘关居住的日子里,有一天,我提出,想要晚饭后去城墙上走一走,看看全城的景观。

    地方官员忙不迭地前去安排了。

    月色初升的时候,我带了两个侍卫和两个宫女,悄悄地从之前舅舅家宅邸的后花园出来,经过后面的小门,到了青石板铺就的城中道路上。

    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这座城,很多地方都不再像原来的样子了,沿途的诸多景象,都让我觉得非常陌生。过去的街巷房宅,在很多地方,一星半点的痕迹,也找不出来了。

    但是,有些东西却是不容易改变的。人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现在,和很久之前,可能改变也并不是很大吧。

    我坐在车上,透过窗子,看到车轮粼粼地滚过青石地面。这些年,有多少人经过这地面,最终消失在了大地深处呢?

    我看着地面上石板细小的裂缝。那都是你的足迹曾经印踏过的地方。如今裂痕犹在,人面何处?

    (二)

    沿着青石的道路,我再一次地来到城墙的甬道上。

    整个城墙附近都被清理得空无一人了。只有长长的、向上倾斜的甬道,和连绵的城墙垛口展开在月色底下。

    我一个人慢慢地在城墙的甬道上走着,长长的刺绣着花朵的裙裾拖曳在身后的地面上。

    我一个人走在城墙甬道的正中央。两边的世界都在我下面,并且距离我都很远。

    无论是生的世界,还是死的世界,现在,距离我,都很遥远。我既不在火热的生活里面,也不能进入死亡的世界。我就这样,一个人行走于它们的分界线。

    我脚下的这段城墙甬道,老汉王带着我的丈夫走过,你和我的丈夫并肩走过,我和你手牵手地走过。我曾在这里看着你的背影,你的侧影,你的脸在晨曦初露的光线中。我曾在这里对你说过,这座城能够平静地酣睡,我能平安地站在这里,都是因为你。我希望能安抚到你内心的痛苦。

    你其实一点儿也不喜欢战争。你正是因为不喜欢战争,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地卷入战争。

    一块又一块有着种种伤痕和裂缝的青石板在我的眼前延伸着。

    我独自走到了我们曾经停留过的城垛边。

    我独自看着这座城池所有高低起伏的屋脊。

    在这个城池里生活过的,那些曾经被你用鲜血和汗水拯救过的人们,现在,他们也都在陆续地落入死亡的深渊。你救得了他们一时,但无法阻止死亡对他们的吞噬。

    活在这个永无圆满的世界上,就算是终身处在和平当中,也真是不容易啊。一个人,要经历多少的痛苦,才会活到我这样的岁数。

    我站在那里,感到身边的空缺和内心的空洞。

    这个世界是没有完美的。在我们的心,尽善尽美之前。

    (三)

    有人从背后接近了我。我听到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我回过头。那是我和刘申的儿子,也是你的儿子。我们三家共同的儿子。

    岭南王崔承志,他现在也已经人到中年了。看上去他从长得像我,而变化成了越来越像刘申。我在他脸上看到刘申年轻时候的鼻梁、年轻时候的眼睛。

    他小心翼翼地站在我身后。他垂手说:“太后。”

    我呼吸了一下。我说:“我在这里站很久了吗?”

    崔承志说:“是的。夜深了,城上风大,太后久立要小心风寒。”。

    我说:“一时忘记时间了。”

    “这里的景象勾起太后心里的回忆了吧。”崔承志说。

    我说:“是啊。距离上一次站在这里,不知不觉,就过去大半辈子了。”

    我儿子说:“太后很喜欢年轻时候住在这里的那些岁月吧。”

    我说:“是啊。那时虽然天下在战乱中,但我的心却单纯而平静。我很满足站在这儿,和故大将军手牵着手,看着下面的这座城安宁地沉睡着。我还清楚地记得他手掌的温度。”

    崔承志说:“那么,现在太后的心呢?不能平静吗?现在全天下都能安宁地沉睡着,不光只有这座城了。”

    我说:“是啊。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此刻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但我的心,反而倒不能平静了。当年我们奋力保护的那些人,他们当中,现在有很多都死去了。我们虽然能够保护他们不沦陷于战乱的痛苦,但却仍然无法避免他们被死亡吞没。”

    我说:“想到下面这座城的所有人,还有曾经在这个城头上站过的所有人,包括故大将军,包括先皇,包括我,包括你,最终都会被死亡吞没,我的心里,就觉得特别无力。难道,就算我们肯浴血一生,历经艰险,忍受种种的身心痛苦,忍受种种的离别牺牲,最后,也还是不能帮到这些死亡手掌中的生命吗?”

    “难道,就没有任何的办法和道路去改变吗?”我说。

    (四)

    我的儿子静默地看着我。

    我们在城墙上相互地看着。

    唉,我的这个儿子,他是认命的。他是认为从来就不存在这样的道路和方法,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寻找的人。他和太多太多的人,都是甘愿这样地度过一生的人。

    是我,特别的异想天开吗?

    是我,和大众,格格不入吧。

    虽然承袭了岭南王的封号,但我的这个儿子,他身上没有你的勇气,尽管有着刘申的温和。

    天下承平已久,有勇气的男人,越来越罕有了。

    就连和我,对于勇气,有着共识的人,都越来越少了。

    但是,我还会向前走。一直走到找到这答案的时候。

    我不甘心,我不相信,这世界,就这样永久地被死亡统治着。

    虽然我已经老了,虽然我是女流,虽然我自己也快要被死亡吞没了,虽然我不知道,究竟要走多久,走到哪里才会有答案显现。

    站在我们曾经牵手而立的城墙上,我知道自己会继续向前走。也许,出生到这世界上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就是为了,要把它做成功!要为一切苍生,一切死亡镰刀下的生命,把它做成功!我相信,只要此志坚固深广,无所摇动,我就会不断地得到生命去向前走。

    就算始终志独无侣,我也不会退失此志。

    痛哭有什么用?思念有什么用?孤独有什么用?悲伤和追悼,乃至书写和回忆,这些都没有什么用。唯有破生死之困,才管用。

    失去你的疼痛是这样深,以至于,必须用破解生死之困,才能安慰和平伏。

    直到说出这一句的时候,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个心愿和它生起时的情形。

    我会把得到的一切生命都用来做这一件事情。

    只做这一件事情,为所有的生命,只做这一件事情。

    敬爱的你,请护持我,永不退失此心,终成如斯坚愿。

    请护持我。(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五章 阿弥陀寺(上)

    (一)

    杨彪被赐死后的第三年,我的生日那天,我向刘申提了一个请求:重建燕塘关外那座每年开满杜鹃花的高山上的寺院。那座我们离开燕塘关前,你特地带我去拜谒过的前朝寺院。

    我让人找到了它在前朝香火最鼎盛时留下的画像,请求刘申,以王室的名义重建它,供奉它,让它恢复前朝的兴盛。

    刘申欣然同意了。

    那时候,国家的兴盛已经超过了前朝最好的时期,人民生活富足,国库财力雄厚,人心安定,各种艺术空前发达,各地的寺院越来越多,许多大型的佛像摩崖石刻都在施工中。

    刘申安排皇太子负责监督此事的办理。浩大的工程就这样开始了。

    我拿出了自己差不多所有的贵重珠宝首饰,都供奉给了建寺的工程。

    在建寺期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整座山都变成了金色的阿弥陀佛像。梦醒来后,整整一天的时间,睁眼闭眼,随处都还可以见到那灿烂的金色。

    我对皇太子说过此梦后,皇太子便和他的妻子也献出了自己的珍宝,决定在那山的南坡,造一尊巨大的阿弥陀佛像。皇太子的兄弟姐妹们和王室宗亲们便也闻风跟随,各各捐资。

    你死后,刘申一直都没有收回给你的封邑。每年封邑的收入,除了维持你运州宅邸和燕塘关旧衙的运转以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充作新汉军的军费,一部分留给你父亲一系和外祖父一系的同族亲友,供资助其中衰落的人家,特别是供养他们的嫡庶弟子学习和从军费用。

    重新寺庙和建塑大佛的工程开工后,在我的做主之下,拿出你封邑五年的一半收益,供养了建寺和塑像的工程。之后,每年都会从你封邑的收入当中,拿出一笔,用来供养住持寺院的僧团和在佛殿前供养长明灯。

    浩大的工程持续了多年,等它终于竣工的时候,刘申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所以,寺庙和大佛落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