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吉诺弯刀 >

第191部分

吉诺弯刀-第191部分

小说: 吉诺弯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七零八落地掉落在地面上,发出一连串清脆的声响。

    我老眼昏花地看着很多白色的影子在地面上跳荡滚动,我已经没有能力弯下腰,去逐一拾取它们了。

    我知道,我这一生,应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做圆满了。我的最后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我任由那些白色的石头掉落在卧室的地面上,没有叫内侍进来收拾好。

    我步履蹒跚地穿过了那些石头,从上面擦踏过去,爬上了自己的床。

    我平静地在床上躺了下来,把头放在玉枕上,拉上被子,很快就睡着了。

    那一天晚上,我没有在睡前回顾一天当中做了多少好事,我也没有想你。那是我一生当中,自从和你相遇以来,第一次入睡前没有想你。因为,我知道,我就要去见你了。我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世界,前往新的世界,去见你了。

    我们马上就要重逢和团聚。

    自从我们在金风寨分别之后,自从在宝镜湖边诀别之后,我已经等了这么长、这么长、这么长的时间,现在,我做到了你期望的一切,我给了这个国家优秀的世子,我守护了你身后的太平,我活到了子孙绕膝、寿比南山,我送走了我们那个时代的一切故旧,我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我看到了世界的繁荣与太平,百姓的安居乐业,各族的睦邻友好,东西方的往来学习。我用了40多年的时间,去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去观察到它的真相,然后用了20多年的时间,每天尽量努力地照顾、帮助这个世界上的其他生命。我没有一天背叛过你的爱情,没有一天背叛过对刘申的忠贞,没有一天忘记自己的责任。

    我尽到了全部身心的努力,去让你的遗愿完全实现。

    现在,是时候说再见了。

    我也可以像你和刘申那样,心安理得地离开,从容地对自己说,这一生,我应该做的事情,全部都圆满了。

    那天晚上,我睡得很香甜,很深沉,但是,我并不觉得自己是陷入了一片无知无觉的黑暗。我是在一片光明当中入睡的。一方面在沉睡,一方面,还有一个很灵明的什么,一直清醒着。我能看到自己在床上发出老年人轻微的鼾声,看到有一点点口水从自己布满皱纹的嘴角流了出来,落在了枕头上。以前,我从未看过自己睡着的样子,从未清醒地意识到过自己睡着了。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我预感到将要前往的新世界,也会是如此奇妙的。

    我内心对未来的旅程,充满了期待。

    我怀着如释重负的轻松和满是好奇的期待,等待着生命中最后一天的到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六章 我的去世(下)

    (一)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照进了卧室。

    在光线的刺激下,我睁开了眼睛。

    我心里非常清楚,这就是这个世界上的阳光最后一次照射到我的脸上。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在这张床上睁开眼睛。

    我已经清晰地看到了它。穿着黑色长袍的死神,已经手持尘拂,站在了上阳宫的门口。它已经距离我非常之近了。它正在一步步向我走来。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它浑身散发着的腐烂味和寒冷的气息。

    然而,我一点也不恐惧。相反,我感觉非常宁静,甚至有点愉快。

    我终于从过于长寿的深邃孤单中解脱了。我的陵墓也早已修建好,就在刘申陵墓的旁边,背靠着巍峨的青山,面向着运京郊外的滚滚黄河。

    我也终于可以卸下一切重担,奔赴你们已经前往的新的世界,可以去和父母、和你、和刘申,和所有亲爱的人们,共同开始新的旅程了。

    但是,在新的世界里,在新的相遇中,所有这些曾经的欢乐和痛苦,它们还会重新再来一遍吗?

    所有的这些仁慈,这些友爱,这些伤害,这些争夺,这些分离,这些锥心之痛,这些事与愿违,这些惨不忍睹,这些绝望,它们都会全部重新来过吗?

    它们会一次又一次地重来吗?

    这种反复,将是永无休止的吗?

    不。我不想再让这一切重新再来过了。那和永远不死的区别在哪里呢?

    但是,真的有那样的道路吗?真的有一条路,可以通达到那样的世界吗?在那里,没有生离死别,没有兄弟阋墙,没有血腥战乱,没有疾病与受伤,没有孤单与绝望,没有恐惧与失落。

    这一生,我还没有找到答案。我希望下一次,能够找到。

    怀着这样的愿望,我坐在了梳妆台前。

    我拿起铜镜,准备再看看这一生的自己,也和自己,说一声再见。

    (二)

    但是,铜镜里没有出现我衰老的容颜。

    出现在镜子里的,是在悬崖上救我那天的你。年轻的你,在镜子里看着衰朽的我。我们的目光交汇在一起。

    眼泪出现在我干涩的眼眶当中。

    就在这时,镜子里的影像,开始在我的波光盈盈中发生了变化。

    我的预感是对的。我果然再次看到了那个下巴上涂满了白色泡沫的年轻人。他出现在你曾经出现的位置上,带着和我同样的期待,同样的惊讶,同样的感慨,目光从镜子的那一边穿越过来,落在了我的身上。

    我喃喃地说:“你来了。”

    他在镜子里对我笑了一下。多么亲切的笑容。我苍老的心一瞬间就被他的这个温暖微笑所融化。

    他说:“是啊,再次见到你,真好。”

    我问:“你是我想念了一辈子的那个人吗?”

    他再次笑了笑。

    我看着他,我说:“是。我知道你是他。”

    他在镜子里对我点点头。

    他说:“我们在去宝镜峰的路上约好的。我还有答应了你的事情,没有做到。”

    他说:“我在这里等你很久了。你快点来吧。”

    他说:“琴儿,你快点来吧。”

    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很快就打湿了整个脸颊。

    我看着镜子中那个年轻的面容。

    我怔怔地看着他,直到那个影像,逐渐变得稀薄,变得漂浮而不稳定,然后,像清晨的雾气一样,从铜镜的镜面上消散了。

    我的手颤抖着抓着铜镜。

    我觉得它重有千钧。我的手指已经无法再承受它的重量。

    终于镜子从我手里跌落下去,叭地一声,掉落在青砖的地面上,摔成了两半。

    我也随着镜子的掉落,而身不由己地从椅子上滑倒了下去,像一匹飘落的丝绸一样,倒在了地上。

    我尚未梳理的雪白的长发,披散在地面上,就像是一大片盛开的白花。

    我看着上阳宫雕画着凤凰的顶梁。

    这就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看到的最后一件东西。

    在意识之光泯灭的最后一刻,我在心里,怀着积蓄了一生的万千柔情,对镜中那个未来世界里年轻的你说了一声:“亲爱的你,等着我,我来了。”

    (二)

    我的陵墓前立着一块高耸的汉白玉石碑。

    在石碑的最上方,雕刻着一朵立体的、栩栩如生的云霄花。那是在我生前,根据我的懿旨而设计的。

    这朵花,是你在德鲁湖会战之后,随着向刘申报捷的奏章而八百里加急送到运京来的。你在这朵生命力顽强的花朵里对我说:我还活着,你还好吗?

    在云霄花朵的下面,有长长的千字碑文,记载了我父亲的忠勇、母亲的贞节,我自入宫以后的种种美德懿行,对后妃们的种种教诲,还有我在杨彪叛乱中对国家的功劳。在碑文的最后,是皇帝和我的其他子孙们对我逝世的无尽哀思和对慈恩的深深感念。

    我的子孙们给我所上的尊号,为“正德贞坚文皇后”,史上简称为“正德皇后”。

    我去世后,在房间里留下的随身遗物,包括刘申赐给我的那些贵重首饰、皇后、皇太后的朝服、我到清川时发现的你的玉佩,刘申留给我的你的书信,还有我房间里的那个装满了白色石头的大瓷罐,都被作为陪葬品,与我一起安葬在刘申墓穴旁边的陵墓里。

    当墓门被永久关闭的时候,那些白色的石头就在黑暗里失去了颜色。

    我和与我相关的一切,就这样沉入了大地,从那个世界上隐没不见了。

    我一生最喜欢的物件,便是美丽的花朵。

    于是,我的儿孙们在我的陵墓四周编植了各种花卉,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守墓园丁们的悉心照料,我的陵墓前一年四季都有鲜花次第开放,就连寒冬腊月,也依然有树树腊梅,迎霜吐蕊,清香四溢,成为整个皇家陵园中最富有勃勃生机的一处地方,也成为我后代子孙们扫墓时最喜欢停留小憩的地方。

    刘申和我的儿孙们都很孝顺,在我们的王朝倾覆之前,他们都分工轮流住到陵园附近的行宫里来为我们守灵扫墓。每个人轮值时都会过来住一两个月。在行宫的旁边,他们还供养了一座皇家的寺院,寺院的住持是图布丹大喇嘛的大弟子和他的传人。守墓庐期间,我们的子孙们都会在这里学习佛法,学习如何智慧地认知宇宙人生,如何智慧地面对和处理人生的各种问题。

    我们的陵园旁常常被年轻人的朗朗诵经声和读书声所围绕,渐渐地成为运京的一大特色景观。

    后来,这座陵园旁的寺院,发展成为运京的一个佛学研修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不少学僧前来挂单修行,甚至吸引了西域各国的僧侣来此驻锡讲学,盛况空前,一时无两。

    我们陵园所在的地方,叫做景陵。陵墓旁边的寺院叫做万福寺。

    “景陵梵呐”和“万福晚钟”都成为了载入史册的著名景观,更被写入了无数的诗词歌赋,象征着那个朝代的鼎盛繁华,(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七章 王朝的终结(1)

    (一)

    200多年的时间如同白马过隙,飞快地也过去了。

    皇家陵园里的松柏已经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青苔也已经爬满了我们的坟茔。

    王朝的面貌,也变得与我们在世时大不相同。从官制到税收制度,从建筑式样到男女服装的流行款式,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

    刘申和我的重孙15岁时继承了皇位,成为这个国家的新君。这个在和平年代里成长起来的太平君主,不懂得如何驾驭军队这支凶猛的力量,也不懂得如何巧妙地控制这把双刃剑,让它只能捍卫和平,而不能成为和平的威胁。虽然他的祖父和父亲对他教诲提醒很多,但是,他对此的了解,毕竟只是在理论的层面,他从来没有过实际上操作的经验。他也发自内心地不喜欢和军队里的这帮粗鲁之人打交道。他真正喜欢的,是吟诗作对,是参禅悟道,是风花雪月。他是个非常优雅而文艺的皇帝,有着一颗文人敏感而柔弱的心。

    他对军队的不喜欢和处理军队事务的诸多不周到,逐渐引发了军队领袖们的不满。反对皇帝的阴谋,再一次地在军队中酝酿起来。

    在我们的重孙继位后的第11年,汉军领袖故伎重演,邀请年轻的皇帝前去阅兵围猎。有警惕的大臣向皇帝讲述了杨彪谋逆的故事,建议皇帝学习刘申,也不要亲去军营。但是,年轻的皇帝认为,军队不会这样愚蠢,已经失败过的把戏,还会重新上演。他觉得刘申这样的心机深沉,不是为君的正道。虽然出于孝道,他没有把这话说出来,但是却明确地表达了不愿意欺骗军队领袖的心意。

    大臣们多次劝谏未果,也就只好随他去。

    年轻的皇帝率领着娇妻美妾兴致勃勃地来到京畿郊外阅兵,并且听从军队领袖的建议,在阅兵之后,前往皇家围场狩猎。

    从来没有去过狩猎场的后宫美女们听说能参加围猎,去清凉山行宫避暑,都非常高兴,后宫当中一片欢声笑语。还好,年幼的皇太子的生母贤贵妃头脑比较清醒,她以皇太子最近身体不好,经常腹泻为理由,委婉地劝说皇帝同意,这次就把太子留在运京,不随同他前往。

    正是这个建议,挽救了王朝的倾覆,让刘申建立的王朝的寿命,又得以延续了四五年之久。

    悲剧果然发生。年轻的皇帝在狩猎当中,与汉军将领们野外宴饮时,被权势日益炽盛、心怀异志的汉军将领在饭菜中下了毒。宴会结束后,他回到自己的营帐,感觉到非常不适,传召太医过来诊治,早已被军队控制了的太医们,众口一词地说,皇帝应该是在刚刚的宴饮中误食了有毒的蘑菇,现在毒性已经深入体内无法救治。

    死到临头的皇帝幡然醒悟,军队背叛了君王,他们对自己下了毒手。但是,现在悔悟,已经太迟了。毒性在体内飞快地蔓延,很快,他的舌头就变得乌黑僵直,无法说出任何句子。随行的嫔妃们闻此噩耗,纷纷赶来,哭哭啼啼地跪在帐中皇帝的床前,惊慌失措。在一片纷乱当中,皇帝眼看着只有出气,没有进气了。众太医假作手忙脚乱地一通救治,终告无效。拖到深夜,年轻的皇帝已经全身发黑,终于万分不甘心地丢下了娇妻爱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二)

    随行的百官纷纷赶来哭丧。

    大家看到皇帝全身发黑的样子,不少人偷偷地交换眼色,各各怀疑皇帝的死因,但是,军方的领袖已事出突然,恐防生变为理由,调动重兵,控制了御林军,将整个行宫和皇帝大帐包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风语不透,水泄不通。面对密密层层的火把和雪亮的如林刀剑,很多大臣敢怒不敢言。

    御史大夫、魏国清的后人魏应真,性情耿直,看不惯群臣贪生怕死,屈从于军队的暴力胁迫,挺身而出,大声质问军队领袖皇帝究竟如何中毒的,指出皇帝中毒的症状,很明显不是野生蘑菇中毒,而是砒霜中毒的表现,而且大家在一个锅里喝的蘑菇汤,为何众人都平安无事,唯有皇帝会中毒?很显然,是有人事先在皇帝的御用餐具上做了手脚!

    许多大臣都认为魏应真说出了事实的真相,有大臣站出来支持魏应真的质问。随行的皇帝宠爱的郑贵妃也不相信皇帝是死于蘑菇中毒,也以主母身份,提出了质疑,要求军队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