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吉诺弯刀 >

第367部分

吉诺弯刀-第367部分

小说: 吉诺弯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逸晨先生:“心心。”

    我:“?”

    逸晨先生:“我说,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迷惑地问:“什么东西都是一样的?”

    逸晨先生:“身体。身体和这些伞是一样的。”

    他说:“坏了,就不好用了。不能用了,就要把它放下来,换一个。”

    他说:“就这么正常。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需要那么难过。”

    我一时怔住。怔了两三秒钟。

    然后,我努力动了动嘴唇。

    我说:“走吧,高雄大概快要出来了。”

    (四)

    我们吃饭出来后,小雨已经停了。

    河岸边摆满了旧书摊和画摊,还有一些小贩在卖纪念品,一些画家坐在那里给游客现场画写生。

    我说:“我们也去画一张吧。”

    于是,我们就按画家指点的姿势,随意地坐在了河岸边的长椅上,一边喝饮料,一边闲聊,一边让画家给我们画速写。

    “女士、先生们,再坚持一会儿。不要动。马上就画完了。”画家一边下笔如有神,一边对我们说。

    不一会儿,他的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画得怎样?像我们吗?”高雄从逸晨先生手里拿过那幅速写,他看了一眼,又递给我。

    他说:“心心你觉得呢?”

    我看了一会儿。我说:“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逸晨先生说。

    我说:“边框。我们身体的边框。”

    身为著名插画家的逸晨先生,眯起眼睛,用专业的眼光再次审视了一下那幅速写,他说:“线条处理得很专业,终归终究,没有什么不妥的啊。”

    我说:“修改一下,就会好些了。”

    我从画家手边拿过一个橡皮擦。我开始擦掉我们每个人侧面的身体轮廓线。

    我说:“我们之间没有这么隔阂吧。我们彼此之间,是没有分野和边界的。”

    我看着他们。我说:“是吧?”

    逸晨先生的嘴角浮现出一点笑意。他看了看高雄。

    高雄微微鞠了一躬,说:“真是三生有幸,终于活着听到你承认我们之间亲密无间。虽然你还捎带了个逸晨。”

    我白了高雄一眼。我继续动手擦掉身体其他方向的轮廓线。

    我说:“不仅我们之间并无分野和边界,我们和周围的环境之间,也是没有分野和边界的,是吧?每分每秒,我们都在和周围互相交换着物质、能量、信息,我们的一部分都在进入周围,蒸发的汗液、掉下的头皮屑,呼出的气体,热量,诸如此类。我们从来没有从周围中被分隔出来,是吧?”

    我说:“人和人之间的分隔对立,人和环境之间的分隔对立,这种分隔对立,都只是概念上的,错觉性的,它只存在于我们的以为当中,它并不存在于事实当中。”

    我一边说着,一边在画上擦。过了一会儿,我停了下来。我满意地看着画面。我说:“好了,现在,就准确了。符合真实。”

    我把画翻过来,面向着他们。逸晨先生、高雄和画家一齐看着那张纸。

    现在,它重新变成了一张白纸。

第八百四十九章 巴黎书展(下)

    (一)

    他们三个男人不由得面面相觑。

    高雄看着我说:“你一定要破坏力这么强吗?”

    我说:“你不要有目无珠好吧。这不是破坏力。是还原力。还原真相的能力。”

    画家对着他们耸了耸肩,用法语说:“女人。你们都知道的,女人。”

    高雄深深叹了一口气。他从口袋里往外掏钱,他把钱递给那个画家,他对那个画家说了谢谢。

    那个画家用法语问他:“那位女士,她刚刚在说什么?”

    高雄用法语回答他:“她在说,以各种方式,浪费绅士们的金钱、才华和时间,是女人的最大嗜好和最高成就。”

    他再次微笑着和画家握了握手,他说:“谢谢。”

    (二)

    我们继续沿着塞纳河畔散步。

    “你们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这样唇枪舌剑吗?”逸晨先生说。

    高雄接着他的话说:“是啊,心心,每次我们在一起,你一定都要和我这样唇枪舌剑吗?”

    我说:“你不是在心里暗自很喜欢这样吗?”

    高雄停下了步子。

    他瞪着我说:“你,真,是,太,了解,我,了。”

    (三)

    从赛纳河岸散步归来之后,逸晨先生和高雄之间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逸晨先生说:“说实话,这么多年了,你们之间,始终若即若离。我问过你们,你们各自都矢口否认彼此之间是有感情的。但是,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感觉到,你们之间也绝非没有感情存在。”

    逸晨先生说:“你也已经过了嬉皮笑脸、游戏人生的年纪了。扪心自问,你就从来没有想过和她生活在一起吗?”

    高雄说:“怎么没想过。我见她的第一面就想啊,可惜,她始终看不上我。我始终不是她的第一选择,第二也不是,第三也不是。她宁可嫁给一个会对她说要打断她胳膊的混蛋,也不肯选择我。”

    逸晨先生说:“谁让你抢先就结了婚呢。”

    高雄说:“难道我应该坐以待毙,等着她无情地把我丢弃于单身吗?”

    他说:“我损失了恋情,难道还要损失掉尊严么?”

    逸晨先生说:“你总是这样玩世不恭,她如何能确认你的诚意啊?”

    高雄说:“实话实说,我也不一定非要娶了她不可。从小到大,我们之间太熟悉了。熟悉到,无法产生曾有片刻,不在一起的感觉。娶不娶的,都是形式罢了。”

    逸晨先生看着高雄。

    高雄问:“干嘛这样瞪着我?”

    逸晨先生说:“你要对自己诚实。”

    高雄说:“好吧。我刚刚说的,是她的标准答复。如果一本书,你早已经知道所有的情节会如何发展,早已经知道结局将会是怎样,你还会去翻动它吗?”

    逸晨先生说:“也许试试,会有不同于预想的事情发生呢?”

    高雄说:“不。我不想再去触动她刻意覆藏的地方。我不想扰乱她。做平行的河流,殊途同归地流向大海,不也很好?”

    后来,逸晨先生向我转述了当天他们的这段对话。他始终是想要成全我们的。

    逸晨先生说:“那天,高雄说,他不想触动,你刻意覆藏的地方。他不想扰乱你。他说,做平行的河流,殊途同归,也挺好。”

    听了逸晨先生的话,我说:“他,真是,太,了解,我,了。”

    (四)

    从巴黎看书展回来,我们取道台湾回来。

    那段时间,台湾全民在热议一部很轰动的当地电影,叫做《海角七号》。台湾的同行们都热情洋溢地推荐我们一定要看。

    于是,我们三人在到达台北的晚上,就特地在网上一起看了一遍这个片子。

    片子开映不到20分钟,高雄就开始打哈欠,他一声又一声地打哈欠,搞得我和逸晨先生都没有心情看下去了。

    逸晨先生忍不住按下了暂停键,建议高雄去他自己的房间睡觉算了。

    高雄站了起来,说:“真搞不懂你们,也搞不懂台湾人,这么沉闷的片子有什么可看的。”

    他说:“我特别看不惯片子开头范逸臣演的那个小子,挺好的吉他,这么用力地砸。混得不好应该使劲揍自己一顿,大男人的,干嘛拿一把吉他出气。虚弱,无聊。”

    我说:“你先看完了再来评论好不好?”

    高雄说:“不用看完我也知道它说的什么。台湾人对日本就是有个妾妇心态,觉得自己被弃多年,总算在日本的怀抱里找到了安全感,对此恋恋不舍。希望再找个强者来保护自己,免受对岸的胁迫。不是吗?”

    我和逸晨先生互相看看。

    逸晨先生是日本人。

    我说:“高雄哥!”

    高雄醒悟,他对逸晨先生说:“对不起。你汉学太渊博了,中国化得出神入化,春梦无痕,我,有时候会忘记你并非中国人。”

    他说:“我不是针对你的。”

    逸晨先生笑笑说:“不用解释,我知道你不可能针对我。好了,不喜欢看就去睡觉吧。”

    高雄说:“没办法,天生土匪,做了不文艺中年。”

    (五)

    高雄去睡觉之后,我和逸晨先生认真地把片子看完了。

    逸晨先生问我:“好看吗?”

    我点头。

    我说:“台词写得很美。”

    逸晨先生说:“是的。跨越两端的彩虹。像你这样的天使,该有翅膀和名字。留下来,或者,我跟你走。我不是抛弃你,我是舍不得你。”

    他问我:“除了台词,还看到什么?”

    我说:“屏幕。我看到了屏幕。无论多美的电影,无论怎样动人的生离死别,都只是影子而已。在影子下面,始终都是不动的屏幕。”

    我说:“没有政治,没有悲情,没有历史,没有爱与思念。只有屏幕。”

    逸晨先生笑了笑,说:“你不仅破坏能力很惊人,解构能力,也同样惊人。”

    我说:“是还原能力。还原而已。让事物归回它的本源。”

    (六)

    逸晨先生:“有种幻觉,是身为创作者,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克服的。”

    我说:“什么幻觉?”

    逸晨先生说:“其实,没有人爱上过你的作品。他们不过是各取所需。”

    我说:“我们看这部电影,也同样是在各取所需吧。”

    我说:“同理,男女之爱,通常也是如此。并没有人爱上过我们,声称爱我们的人,也不过是各取所需,不过是因为我们身上的某些元素,满足了他们的某种生理或者心理需求,如此而已。”

    逸晨先生说:“作品被误读误解乃是常态。爱情也多半是因为误会而生。”

    他说:“我说得这么直接,希望没有破坏你的心情。面对铅字太久,我早已不大懂得浪漫这回事情。”

    我笑了笑,我说:“有什么关系。您说得很对。身为写作者的宿命,就是任其作品横陈于世,任人仁者见仁,各取所需。”

第八百五十章 一个导游(上)

    (一)

    提到巴黎,我就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个香港人,年龄大约40岁,皮肤黝黑,他姓周,是我第一次独自去巴黎游玩时雇的导游。

    那次,其实,我雇他是为了让他陪着我去摩纳哥找那栋画册里的房子。

    你生病期间,我们共同看过一本高雄父母度假归来送给你的摩纳哥画册。你说上面有栋房子和你有密切关系,你能感觉到里面有个白发的贵族女主人。你很想有机会去那里看看。你说,如果你到了那里,你一定会知道它和你之间有何关系。但你没有机会去摩纳哥了。

    我想替你去看看。也许,我到了那里,能够发现点什么。

    离开摩纳哥后,我和周又顺便去了附近的几个法国城市。

    正是这个人,对着我提供的那本画册,帮助我寻找到了画面对应的真实的地方。是他带我找到了那座拜占庭的房子,是他帮助我通过银行约见了房子的主人,是他在我和女主人交谈的时候提供了幽默的翻译,是他化解了女主人的戒备和犹豫,是他在我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时候,帮助我架起了实现我们共同梦想的那座跨文化的桥。

    在寻找那些画册里对应的场景的过程中,我对他说了一些你的事情。

    我们的爱情故事很长,我忽略了前生的部分,提纲携领地说了一下我们今生的短暂相处,我们隐蔽的彼此相爱,我们在博桑的准蜜月,我们最后经历的生离死别。

    我们故事的悲剧性,深深地打动了周导,他对此寄予了万分的同情,所以,在旅程结束的时候,我们已经成为朋友了。

    (二)

    我是在戛纳见到周的。

    我如约坐在一个咖啡座上喝着矿泉水时,他拖着一个硕大的行李包出现了。

    他在咖啡座的附近站了下来,他左右手各持一个电话,分别用意大利语和法语对着电话里讲。

    当他终于讲完这两个电话的时候,第三个电话又响了起来。这次他用广东话来回答。这个电话打得真是不是一般的长啊!

    他滔滔不绝的广东话让我一下子就知道了他就是我雇来的那个人。

    就在他手忙脚乱地打这些电话的时候,我得以很从容地观察了他。我得到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很乐观的人。这是一个希望别人也很乐观的人。这是一个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的人。这是一个自己的才能没有发挥的人。这是一个有沧桑经历的人。这是一个曾经繁华然后衰败过的人。这是一个热爱导游事业的人。这是一个经常在世界各地旅行的人。这是一个接触过很多人类的人。这是一个和很多人类分别过的人。这是一个心里有爱的人。这是一个希望别人心里也有爱的人。

    在后来的旅程当中,他不断地对自己做出自我评价。

    以下是他当时对自己的一些评价语录:

    “我是一个很英俊的帅男,至少在某几个人的心目中。”

    “我有着苗条但不强壮的身材,因为现在是剩者为王,不是强者为王。谁活得最长,谁就是胜利者。”

    “我皮肤没有黑人黑,但我牙齿比黑人白。”

    “我之所以不如黑人那么黑,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谦逊的美德。我不好意思在所有的项目上都胜过他们。”

    “我就是旅程中为你量身定做的世界广播电台。当你没有睡觉的时候,我在车上为你广播。当你已经睡觉的时候,我在车上为自己的孤独广播。”

    “因为我不停地广播,所以车上就不需要再配备广播。我是节约型的广播。环保的广播。最聪明的广播。有自我的广播。”

    “我会英语,我会法语,我会意大利语,我会很多种中国语。不过我最擅长的还是所有人类都会都明白的那种语言:身体语言。这也是我最能博得各国女士爱戴的地方。”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