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吉诺弯刀 >

第395部分

吉诺弯刀-第395部分

小说: 吉诺弯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尼说:“没关系,我有积蓄,孩子也大了,还有那个小农场,我不需要薪水。我们可以一起,从头再做起。心心,你还年轻,就算回到起点,也完全没有关系。而且,你还有我们这些朋友。我们都会和你在一起。”

    我感激地看着曼尼。

    逸晨先生说:“刚刚还是浓云漫天呢,这一会儿就已经阳光灿烂了。天气变得真快啊。”

    他说:“我坚信这个越来越冰冷的世界上,始终有道义存在。”

    我说:“我也信。”

    曼尼说:“我,我也相信。”

    我们相与而笑。

    逸晨先生说:“你刚下飞机,还没吃饭吧?”

    曼尼说:“飞机上吃了一盒面条。”

    逸晨先生说:“那边的三明治不错,我再去给你买一份吧。中午就随便吃掉,晚上有人请我们到半岛酒店吃大餐。”

    说着,逸晨先生,就朝不远处的快餐车跑了过去。

    (五)

    曼尼和我在海港边看着对岸的繁华城区。

    曼尼说:“香港真是个繁荣美丽的城市。我很喜欢这里。”

    我说:“是啊。我也很喜欢。这里,适合结束陈旧的过去,翻开崭新的开始。”

第九百零一章 卷后语一:师道尊严(1)

    (一)

    你去世之后,我生活中发生的主要事件,我求道路途中的主要经历,写到第九百章,就基本上写完了。

    在这些零星的、各自独立的、但部分也有连续性的故事当中,有些部分是跳跃的,也是语焉不详的。因为有些当事人,依然还和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尊重他们的**起见,为了不影响他们的生活,有些未经当事人同意的、不宜擅自公诸于众的东西,我就含糊其辞地带过去了。

    这个长达200多万字的故事,很多人会误会为是一个漫长的爱情故事。

    但它并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它是一个有关生命普遍痛苦和为解脱这些痛苦而奋勇求道的故事。

    它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说它是一本自传或者跨越过去现在未来世系的回忆录,也无有不可。

    它也并非只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故事。

    它是所有的男人和所有的女人的故事,是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地方的故事。

    它是人类的故事,也是所有非人类的其他生命的故事。

    它的一切情节,在生命过程中,都具有高度的普遍性。

    我写这个故事,并不止于要记录这个看上去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生命过程,而是希望,它能成为一面镜子。

    有缘的人,遇到这面镜子,将会在里面,看到自己生命的痛苦、自己爱情的痛苦、自己最后的归宿,看到挣脱生死牢笼、挣脱烦恼忧愁的囚禁,挣脱自我藩篱的可能性。

    它暗示了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并且初步指出了出离种种生命困厄的方向、路径和归宿。

    你也可以说,它是一个过来人的路标,留给后来人的地图。

    当然,你也可以只拿它当一本爱情小说来消遣。

    就像《西游记》,深者见深,浅者见浅。对于能够心领神会的人来说,它是修行秘诀,是真正的佛经,字字句句,都大有深奥的密义。对于不明白的人来说,它也不失为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二)

    在这本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并不像表面所显现的那样,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

    他们,或者,不如更坦率一点说,我们,我和你,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求道路途中的师生关系。

    亲爱的你,你不仅是我过去现在世的初恋情人和终身想念,你更是我道业方面的根本上师。

    人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的老师,但并非每一个老师,都可以称为“根本上师”。

    根本导师就是那个直接指引你看到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

    现代人都很傲慢,讲究个人的独立,蔑视反抗权威,所以你若在一个party上对人介绍说:“这位很英俊的年轻先生,是我心灵的根本上师”,别人就会觉得你陷入了迷信的深渊,受到了他人的欺骗、控制和奴役。

    但是,你若带了一个科学家或者经济学家去出席聚会,大家则会很羡慕你能认识这等名人。虽然人类被科学和所谓经济学控制、玩弄和奴役已经很久、很深入了。

    你若介绍这是我的射击教练、马术教练、瑜伽师父或者中国功夫师父,也会很新潮醒目,大家会觉得你真的很时尚,而且这种生活方式很贵族。

    对于这种现象,我也唯有一叹而已。

    大家如今都觉得自己天生都拥有完美的、健康的心灵,生命过程中,不需要心灵导师的帮助和指引了。

    (三)

    现在,“老师”这个词已经被世俗的用法污染了。

    我们通常会认为老师是指某个具体的人。但是,在过去,老师首先不是一个具体的人。

    老师,首先是道,是道统,是法则。

    那时候,师和道是联系在一起的,密不可分。

    师道合一,才会尊严。

    师无道,就没有尊严可言。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你经常会觉得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有哲理,这就是你对于“道”的感知。

    而这个“道”,没有人是一生出来就自行知道的。

    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老师的引领和教导,才能看到这个在所有世界、所有时空中一直运作不息的道理。

    这就是老师的作用所在。

    (四)

    一个有血有肉的心灵导师是不可取代的,不可通过观看dvd和报名网络教程来加以替代。

    和一个有血有肉的心灵上师保持经常性的直接沟通,是绝对必要的。

    因为他将会在不可预计的时间和地点,猛烈地摇撼你的灵魂,让你震惊,瞬间完全颠覆你的常识世界和既定模式,粉碎你固执己见的坚硬外壳。

    与心灵的根本上师的相处过程,和坠入情网十分相似:紧张、刺激、精彩纷呈、无限的新可能性,然而也极具毁灭性。

    这简直就是一场最棒的冒险但它却能导致你的破茧而出。

    比如说,在我们今生相遇的第一天,我们师生关系确立的那一刻,你就对我说:“从今天起,我们的师生关系就确立了。此后你将会持续地和我见面。每一天你都有机会看到我身上出现令你惊诧的行为,包括两方面的惊诧:令你五体投地的那种惊诧,和让你失望难过的那种惊诧。你也会不断发现自己身上的一些新东西,你以前可能没有觉察到它的存在。”

    你说:“心心,如果你能不被所有的这些惊诧和发现所吓到,所倾动,能坚持信任我,不会半途丧失信心,那你就能学到珍贵的教法。”

    在和你交往的日子里,我的确经常被你的出乎意料所震撼。

    比如,你第二次病重出院后,曾对我这样说:“一般来说,我们死后,会有一个追悼会。也许,你不会,或者不能来参加我的追悼会。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时的场景。”

    听到身患绝症、倍受病痛折磨的你说这样的话,我觉得非常难过。

    我心情悲戚地试图阻止你。

    我说:“刚出院,你不是都好好的吗?干嘛要说这些不吉利的假设呢,让人听了,心里怪难受的。”

    你说:“请不要打断我,心心。我不是在做一个悲观的预言,触发你心里的难过。我是在作为一个老师,对你说十分重要的事情。你要听好,要记住。”

    看着你严肃认真的表情,我放弃了劝阻你的念头,我用力地点头。

    你接着说:“那时,我的遗像会被挂在一个高处的位置,供所有的人仰视,以示对死者的恭敬。你如果在场,你也会饱含悲痛,怀着无比敬重的心情,仰视着我,怀念我值得爱戴的一切,对吧?”

    我说:“是的。”

    你说:“那时,心心,你要求要想起我今天所说的话,我现在就给那时的你,布置一个作业。”

    你说:“请把所有的生命,都放到与我的遗照一样高的位置。我是一条等高线。请你,把所有的生命,在你心目中,都放到与我一样的高度。像缅怀我的恩情那样地,忆念所有生命的恩情。像原谅我的过失那样地,原谅所有生命的不足。像照顾我的痛苦那样地,去照料所有生命同样的痛苦。”

    你说:“那一天,在所有仰视我遗像的人群当中,我希望你,追念我的方式,能够与众不同。你要如我此刻所希望的那样去仰视,去思维,去完成我今天布置的作业。那才不会辜负我们的这段相遇。那才是对我最好的怀念。”

    你说:“我深切希望,终其一生,你都能牢牢记住,天天这样去练习,时时这样去思想。”

    这一段话,说是你给我的遗言,也是可以的。

    它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来,都深深地震撼了我。

    直到今天,它依然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强烈地影响着我生命的方向,塑造着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就是一个伟大上师在生命中的作用。

第九百零二章 卷后语一 师道尊严 (2)

    (一)

    我们亲眼所见的东西,未必就是事实真相。比如:地平线。

    它是天和地在大地尽头交汇的那根线。但是天和地从未相交,也从来没有交汇线。

    我们经常被亲眼所见的幻景欺骗。

    要走出这种幻景的欺骗,就必须有人来唤醒我们。

    这个唤醒我们的人,就是根本上师。

    根本上师就是显现于我们眼前的一根地平线,位于智慧与慈悲、科学与信仰、真实与感觉之间的地平线,让我们对自己的状况可以度量、可以评估、可以比较。

    (二)

    婚姻可以安排,爱情无法安排。一个做好丈夫的料子,未必是好的情人,反过来,也完全一样。

    但是,这个根本上师师,他需要既是好情人,又是好丈夫。

    为了让你面对一系列强烈的心灵震撼和常识颠覆,保持继续前行,保持完全开放,坚持接受指引,最终与他融合,他,通常会更像一个好情人。

    他给你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样,你才不会被他将要展示的内容惊吓到而退步不前。

    就像你,经常在我眼前,展示出一个神奇的世界,而这个神奇的世界,并不在这个世界以外的地方。

    事实上,这个神奇的世界,就是这里的世界。

    (三)

    学习取得成就的方法,就是最终与根本上师合二为一。

    这个合二为一,不是说日夜和上师腻在一起吃饭、睡觉、洗澡、旅行,也不是说怀着崇敬的心情,像个小哈巴狗儿一样,终身追随在上师后面,做他的忠诚粉丝。

    这个合二为一,有点像一个瓶子打破了,瓶子内外的空气合在一起。

    我们的内在和根本上师的内在,完全融合,分不出彼此。

    也可以说,我们用根本上师的内在,置换了自己原来的那个。

    再直接一点地说,我们要亲自证得根本上师的境界。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你会发现,原来上师的内在,原本就潜在于你的内部,只是你没有认出它,无法启用它的功能。

    上师的显现,就是指引你依靠外部的力量,去发现和找到你内在的本质,发挥你本有的潜能。

    上师的作用,就是引领你发现内在的上师、内在的广大全能、内在的无量功德。

    根本上师,是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桥梁,是前进道路的地图和路标,是我们与内在智慧之间的连接管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外在的上师,就无法发现内在更好的自己。

    上师,是我们通向成佛成圣的第一级台阶。

    好老师,的确是成就的全部。

    (四)

    一个优秀的、具备资格的上师,能根据你的个别情况、你的特点、你的资质,用各种善巧的方式,引领你最终体悟到:凡是心能触及、能照见的一切事物,全部都是老师!

    上师一方面展现凡夫的某些特质,让我们感觉亲切和安全,一方面又展现圣贤的特质,激发我们对超凡入圣的向往和追求。

    在我们真正生起“一切事物都是导师”的直接经验之前,我们都需要外在导师的指引和帮助。

    若我们终于生起了一切都是老师,一切都是教化的深刻体验后,我们就可以离开对外在导师的依赖了。因此,此时,对你来说一切都是导师,无时不在受教。

    这就像是婴儿的成长,当你能够独立地从外界获得各种营养时,你就不需要人用汤匙给你喂食了。但,在此之前,离开汤匙,则是危险的。

    (五)

    在我们遇到伟大的上师之前,先要具备一个前提条件:要有渴求根本上师的正确动机。

    这个动机,能像指南针指向南极一样,引领我们趋向与上师的相遇。

    正确的愿望包括:

    1、不追求世间的各种成功,或者,至少明白世间的成功都非究竟安乐所在;

    2、对精神和心灵生活的强烈热忱;

    3、这是最有效的动机:为了一切生命止息一切痛苦,愿意去了解世界的真相,痛苦的成因和生死的秘密。

    当然,我们可能还会同时混杂着其他的很多动机。但是,以上动机,应该是最主要的、最强烈的那个动机。

    如果我们一直坚持做对的事,就会更容易遇到对的人。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滴水会吸引另一滴水。对的事,也会引来对的人。

    (六)

    猫和猫可以共鸣,但是猫和鱼很难共鸣。

    因此,根本上师最好是一个和我们有着很多类似处和共鸣点的人。

    身为弟子,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老师珍贵的见地、他对这些见地的亲身实践、他如何不为与见地相反的事物所干扰,而不是老师的英俊、温和、亲切、风度翩翩等。

    但也不能完全排斥。因为这些,都可能是建立师生关系最初的触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