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杀明 >

第246部分

锦衣杀明-第246部分

小说: 锦衣杀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一万五千人。固原镇的战兵数量,只有两万人。延绥镇的战兵数量只有一万三千人。甘肃镇的战兵数量,只有一万人左右。”
    “整个西北四镇的全部战兵加起来,也就是六万人左右。当然,这六万人,是不可能全部抽调出来对付的,至少有一半要留在原地。事实上,就算是剩下的一半,也未必能够全部出动。我估计,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最多只能出动一万战兵对付你。”
    说到这里,王启年忽然来了兴趣,向徐兴夏问道:“对了,我正好问问你,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徐兴夏沉声说道:“钱粮供应不上!”
    王启年点点头,缓缓的说道:“是的,你说到点子上来了!”
    他十分感慨的叹息一声,慢慢的坐下来,双手抗摸着柜面,娓娓的说道:“其实,现在的朝廷,真的很不想打仗。不是没有打仗的勇气,是打不起。没钱没粮,怎么打仗?之前打了三大仗,将太仓库、内帑都基本消耗光了。虽然最后,所有的战斗都获胜了,估计皇帝陛下的心里,也是有点悔意的。”
    “所以,他的晚年,是坚决不准备动再兵了,除非局势真的非常危险,不得不再次全国动员。嗯,我说的是钱粮的全国动员。现在朝廷的钱粮收入,捉襟见肘,稍微有点大的动静,都需要全国统筹,全国动员,从很远的异地调运钱粮,耗时耗力,效率还相当的底下。但是,如果不从全国调运,又根本无满足需要。”
    “朝廷现在,面临的最大威胁,其实是在辽东,在努尔哈赤那里。去年正月,努尔哈赤宣布成立大金国,试图和皇上平起平坐,这让皇上的内心非常的不舒服。我琢磨着,在未来几年,辽东肯定是有战事的。咱们现在的这位皇帝陛下,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挑战他的皇帝权威。现在,各地的钱粮,都在有意识的聚集到辽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看钱粮的流向,就知道朝廷的心思了。”
    微微顿了顿,王启年语调有点苦涩的说道:“你是外人,估计不会知道,现在的朝廷,是外表光鲜,内里千疮百孔。太仓库一年的银子收入,只有不足一千万两,支出却超过二千万两,中间的缺额,足足有一千万两。就算是有神仙一样的本事,都没办将这个缺额填补回来。内帑只能支援一时,无长久。”
    “西北地区最大的麻烦,就是钱粮。西北苦寒之地,粮食的产量,本来就很低。这些年的旱灾,似乎又有扩展的趋势。陕西布政使司本身的钱粮供应,就是不足的。
    境内有四个军镇,有三十万的军户,加上他们各自的家眷,足足有上百万人。这上百万人,都需要朝廷养活,可想而知朝廷的负担有多重?”
    “以前,朝廷和大盐商们合作,大盐商们将粮食运到边关,朝廷则发给相应的盐引,以此解决边关军镇的粮食不足问题,但是现在,这些盐引,都已经被人中饱私囊了,根本就没有中原的粮食到来边关。因此,四大军镇的存粮,必然是很少很少的。想要为大部队长途跋涉提供足够的钱粮,基本上不可能。三五千人或许勉强可以。就算有三边总督的协调,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钱粮供应问题。”
    “我估计,外来的客军,肯定要宁夏镇本身提供粮食。宁夏镇本身的确有比较多的粮食,能够满足短期内的需要。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宁夏镇一旦陷入战乱,生产生活,都要遭受巨大破坏,粮食出产必定受到影响。届时,朝廷必须从外面调运粮食。这是一个很繁琐,很浩大的工程,只要想一想,都觉得很难。”
    “因此,从朝廷的角度出发,当然是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将叛乱镇龘压下去。但是,你的白衣军战斗力这么强,就算是宁夏镇的战兵全部出动,都不可能是你的对手。因此,朝廷的速战速决的策略,肯定是要破产的。一旦无速战速决,尊廷就要被动了。”
    【今天是元宵节,据说又是中龘国的情人节,恭祝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佳偶天成!求订阅!】
【第354章】这个……你们……太积极了吧?
    对于王启年的分析,徐兴夏认为是有道理的。wWw。
    大明朝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出在钱粮上,财源枯竭,入不敷出啊!不是说大明朝没有钱粮,而是这些钱粮,没有掌握在国家又或者是皇帝的手里。如果国家需要用到钱粮的时候,太仓库没有钱粮,皇帝的内帑也没有钱粮,那只好苦巴巴的上吊了。
    后金鞑龘子之所以能够打进中原,最终成为中原之主,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由于大明朝没有钱粮打仗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完全枯竭了。连基本的军饷支出都成问题,军队又何来的战斗力?你总不能让自己的军队,饿着肚子去打仗吧?
    事实上,大明朝的钱粮,是非常充足的。明朝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度,江南一般的水稻亩产量,都有四百斤以上。部分比较肥沃的水田的水稻亩产量,甚至能超过五百斤。而大明朝可以耕种的田地,足足有八亿亩。如果没有灾荒什么的影响,大明朝一年的粮食总产量(包括水稻和小麦),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数字。
    至于金银方面,更是突出。自从隆庆年间开放海禁以后,大明朝的海上贸易,就非常发达。特别是万历时期,大量海外白银的流入,导致大明朝占有的白银数量,几乎占据全世界白银数量的一半以上。白银正式成为市场流通的基本货币,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万历朝,可以说是大明朝民间最富裕的一个阶段。
    既然大明朝有足够的粮食,有足够的银子,为什么国家的仓库里没有钱粮,皇帝手里没有钱粮呢?大明朝的钱粮,都到什么地方去了?难道是白白的凭空消失了?当然不可能!事实上,大部分的钱粮,是进去了某些人的腰包,进了私人的口袋去了!
    这里说到的某些人包括大官僚、大地主、大商家等。他们是大明朝最富有的一个群体,占据着大明朝最多的财富,对大明朝的兴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明朝也可以说是灭亡在他们的手里。当然,最鼻他们自己也被灭亡了。
    在明朝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前所未有的繁荣,社会财富,逐渐的向工商业转移。通过参与工商业,很多人都聚敛了大量的财富。但是,大明朝的税收政策依然是局限在农业上被征税的主体依然是广大的农民,对工商业却是置若罔闻。朱元璋以前还曾经制定过三十税一的商业税,后来干脆全部免除了。
    一方面,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农民的税收负担越来越重,他们可以掌握的财富越来越少,最终破产,成为流民。国家可以征收的财税是越来越少。另外一方面,繁荣的工商业,却不需要贡献任何的税收。大量的财富可以随意的挥霍。
    万历皇帝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弊端决定苏辟蹊径,对工商业收税。但是,他的行为,遭受到既得利益群体极力反对。因为,工商业群体的既得利益者,正是那些大官僚、大商家,他们是不会容忍自己的财富,轻易被万历皇帝夺走的。或许,他们一个人不是万历皇帝的对手。但是,所有人联合起来,就可以给万历皇帝施加极大的压力。事实上,他们的确做到了,万历皇帝的确斗不过他们。
    没办,万历皇帝只好派遣出大量的宦官,到各地去直接征税,所得的收入,直接纳入自已的内帑,以绕开制礼仪方面的争执。他知道走正规的途径,是绝对斗不过那些文官的。他在深宫窝了几十年,都是被他们给气的。斗不过,咱还躲不起吗?在他的努力下,内帑的收入,一度达到一千万两的历史高度,填补了国库的很多亏空。但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当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万历皇帝自己有私心,下面的税监、矿监也有私心。没有严格的制度的约束,任何人都会有私心,这是必然的。他们利用万历皇帝赋予他们的权力,极力的中饱私囊,将财富落入自己的腰包。他们收入一百两的银子,最终可能只有三十两进入内帑,其他的,都被各级的太监瓜分了。
    万历皇帝这样做,对于国家来说,又或者是对于皇帝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啊!历朝历代都是如此。然而,他的行为,侵夺了大官僚、大商家的利益啊,他们当然不能轻易的万历皇帝。于是,他们就联合起来,想方设的要求万历皇帝撤回各地的税监、矿监什么的,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很多人攻击万历皇帝与民争利,使用了不知道多少富丽堂皇的借口,感觉好像万历皇帝万恶不赦一样,所有的过错,都应该由他来承担。其实,说到底,根本就是狗咬狗,又或者是狗咬狗毛。东林党的文章再鲜花锦簇,再富丽堂皇,再大义凛然,再才高八斗,永远都掩盖不了他们的自私自利,丑陋短视。
    从国家z口岿a7~~陨颤蚺槽度来说,如果万历童帝获胜了,或许大明朝还能存续蔓长丑暇时间。只要国家有钱,就可以抚恤陕西的灾民,尽可能的降低起义军的实力。同样的,只要国家有钱,辽东的战事也不会反反复复。只可惜,最终的结果,还是万历皇帝失败了。双拳难敌四手,寡不敌众的他,面对利益集团的围攻,再次败下阵来了。
    国家没有钱,遇到大事必然大乱。万历皇帝靠着自己的内帑,总算是勉强支撑过来了。天启皇帝的时候,魏忠贤的手里,还有点钱,他也懂得如何搞钱,还能支持大明朝度过风雨飘摇的几年。从这个角度来说,魏忠贤绝对是有劳的。
    魏忠贤倒台以后,大明朝的财政就彻底的崩溃了。朝廷再也懂得搞钱的人,又或者说是,再也没有有能力搞钱的人。
    崇祯皇帝一腔热血,满怀雄心,一心想要重振大明朝。可是,他的手里没有钱啊!没有钱,做什么都是扯淡!吊死煤山,几乎是必然的!
    可见,解决国家财政的稳妥收入,是做皇帝的当务之急。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和大官僚、大地主、大商家做斗争,从他们的身上割肉。必须挡得住他们的攻击,必须打败他们。显然,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扯远了……
    对于朝廷的攻击,徐兴夏其实是不太担心的。明军的战斗力,真的不行。宁夏镇的卫所军,就不要说了,根本可以忽略不计。宁夏镇的战兵,徐兴夏也见过了,有一点战斗力,比具所军好点,但也仅仅是一点,想要更多绝对不可能。在线膛枪的面前,以步兵为主的明军,完全就是被动挨打,被屠杀的对象。白衣军只要随便出动一千名的火龘枪手,就能让上万的明军败下阵来。
    唯一担心的,只有北面。白衣军打垮了海勒金部落,可以说是彻底和鞑靼人结下了死仇。他还打败了莫日根,让莫日根也丢了面子。以后会不会有更多的鞑靼人南下,来找他徐兴夏的麻烦,现在还不好说。面对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鞑龘子骑兵,白衣军还是有点压力的。因此,徐兴夏冷鼻的说道:“我担心鞑靼人方面。”
    王启年点点头,谨慎的说道:“你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鞑靼人的确是很大的隐患。他们的部落数量的确是太多了。他们的军队数量,也的确是太多了。整个大漠,都是他们的势力范围。除了鞑靼人,被鞑靼人统治,派兵配合鞑靼人作战的部落,估计也有几百个。要是他们全部联合起来,一次出动三十万骑兵,都不是难事。”
    “另外,蒙古的林丹汗也是个不甘人下的家伙。他麾下的铁槊骑兵,战斗力很强。单纯就装备而言,林丹汗的铁槊骑兵装备,比鞑靼人的骑兵强得多。林丹汗对我朝的情况还相当的熟悉,对我们的作战方式,知之甚详。如果他也凑热闹南下的话,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不过,你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鞑靼人方面,短期内是不可能和昝廷合作的。他们不相信朝廷。上次勃拜的事情,鞑靼人还记恨在心呢!这些年,朝廷对于鞑靼人,也是完全采取敌对态度的,想要一下子扭转过来,不太容易。倒是需要提防林丹汗。只要有足够的好处,他很乐意充当集廷的打手。不过,林丹汗的部队,要从归化城来到这里,太远了。”
    徐兴夏沉吟着说道:“对了,你刚才提到,索布德目前的位置……”
    王启年说道:“最多距离蓝星峡东面一百里,距离大同府还远着呢!以他目前的行军速度,没有三个月的时间,休想到达大同府。你手下的那个风清武,这活儿干得漂亮,以后的大草原,估计是这小伙子的天下了。人才啊,真的是个人才。”
    徐兴夏闭上双眼,从脑海里调出大龘体的地图,仔细的衡量一下距离。最后,他认为王启年的说,很有道理。风清武这小伙子,这活儿的确是干得不错。索布德遇到他,只能说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从那天和自己分手以后,索布德才走了那么一点点的路程,这都过去大半个月的时间里,当真是跟蜗牛差不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自己只需要派遣一支几百人的骑兵,前往接应风清武,索布德运送的那些财货,应该就可以到手了。当然,估计林丹汗是不会袖手旁观的,抢到财货不难,难在要将财货运回来。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沉思片刻以后,他点点头,沉声说道:“很好!你就继续帮我收集情报吧!有什么消息立刻来通知我!”
    王启年答应了,随即低着头不再说话。等徐兴夏走到门口的对候,王启年才忽然深沉的说道:“徐兴夏,我谢谢你!”
    徐兴夏笑了笑,轻描淡写的说道:“没有必要说这话。”
    王启年语调有些苍老的说道:“如果有时间,我给你说说我和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恩怨。说起来,也是在2圮x岿a7x陨颤碟嘟时候的事情了。”撒蹦
    徐兴夏点点头,离开了杂货铺。结果,一出门,他就发现门外,陈登隆、刘广梁、高正城等人,正在等待他出来呢!看他们的脸色,一脸的慎重严肃,就知道他们是有大事,要和徐兴夏商量了。不用问,就知道是为了是否造反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