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195部分

大宋将门-第195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宁安放声大笑,从枢密使值房出来,给狄青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

    ……

    接下来的几天,王宁安仔细研究了一下,大宋的军制,尤其是厢军这一块,的确不得不改,每年几千万贯的财赋都浪费在这些废物身上,他们的存在严重拖累了战斗力,还影响了军队形象,已经成了一颗毒瘤,必须要切除。

    但是如果把手术刀交给了韩琦这帮人,不但不能解决毒瘤,还会把好的部分一起切掉,所以王宁安必须拿出一套完美的方略,把裁军大权抢到手里。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王宁安不觉得自己能胜过修炼几十年的韩相公,所以他把苏大、苏二、吕惠卿、章敦等人都找了过来。

    三天时间,转瞬而逝,韩琦拿着他的方略,找到了赵祯。

    韩相公也没有想到,他不过是要压制武人而已,结果弄得假戏真做,必须要裁军了。好在韩琦心中韬略过人,很快就想出了办法。

    站在赵祯面前,韩琦大声说道:“陛下,臣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贸然裁军,的确多有不妥之处,臣顾忌这20万人当中,有10万空饷,剩下的10万人分成三部分,3万人开荒屯田,2万人安排到邻近的衙门,充当差役,再有5万人,臣提议送到岭南开荒屯田。”

    韩琦感叹道:“侬智高叛乱,岭南损失惨重,正需要人手,王宁安之前不也是把陈州的百姓送到交趾去了,裁下来的人马送到岭南,也是物尽其用。为了显示陛下仁慈,三司这边可以拨付三个月的粮饷,交给遣散士兵,让他们不至于无依无靠。”

    韩琦笑呵呵说着,他的这套办法显然下了不少功夫,只是这里面的歪心眼也不少。比如把人弄到岭南屯田,看似用的是王宁安的办法。

    但是韩琦却没有提供足够的保障,也没有事先安排好土地。光靠三个月军饷,路上就花没了,还想去岭南开荒,做梦去吧!

    韩琦明显有意为之,他正好借机,把将门的爪牙羽翼都给赶到岭南,让他们自生自灭才好。

    这位韩相公处心积虑,他并不担忧赵祯会拒绝。他根本不信,王宁安还能拿出更好的办法!

    韩琦注意到,赵祯看着他的奏表,嘴角含笑,似乎很满意,可又有些异样,几年时间,这位皇帝陛下显然比以往深沉多了,弄得韩琦有些摸不着头脑。

    赵祯的确在笑,但却不是给韩琦的,而是给王宁安的。

    在两个时辰之前,王宁安将裁军的办法送给了赵祯,都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相对比,立刻差距就出来了。

    王宁安分析赵大设立厢军的初衷,一点也没错,厢军不是打仗用的,最多只能算是辅兵。无非是给破产无业的百姓找一条生路,免得造反。

    从这个思路出发,只要能找到更好的活路,裁军就变得顺理成章,一点难度也没有。

    近几十年来,官员压榨盘剥,厢军已经彻底沦为了半奴隶。

    他们不但要修城池,河工,道路,还要给权贵干活儿,收割粮食,运送货物……就这么说吧,厢军除了不能打仗,什么都干!

    既然如此,那何不就把厢军变成做活的人!

    王宁安提出了厢军裁撤的两个方向,其一就是营建,变成专业的建筑工人,修房屋、道路、桥梁等等,其二就是从事物流,包括长途贩运,还包括城内的配送,嗯,就是大宋版的快递小哥。

    这两个行业技术门槛不高,需要的劳动力又多,只要肯吃辛苦,能拿到不错的收入,而且最关键是摆脱了厢军的身份,不用受到军规制约,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过上殷实生活,总而言之,好处多多。

    王宁安还建议,暂时不要把粮饷都停了,而是把这笔钱拿出来,成立皇家运输公司,和皇家营建总公司。

    体贴的王宁安,还把订单给提前附上了,他不是要改造樊楼的那一片吗!

    正好就让营建公司来干,做成之后,樊楼周围就会成为大宋新的商业中心,每天大宗商品交易,贩售四方,运输公司的活儿就来了。

    王宁安在后面,附了详细的计算,包括商业中心的规模,需要的建筑工人,以后能带来多少物流,又能消化多少物流劳动力。

    根据总体预估,京城的建筑和物流需要劳动力15万,三年之后,两家公司纳税超过百万,带动的其他行业,数之不尽。

    从原本每年消耗700万国帑,到给朝廷带来百万岁入,最关键是,组建公司之后,效率大大提高,以后有什么大工,可以直接承包给他们,虽然会多付出一些钱款,但是免去了扰民之苦,还能又快又好,保质保量把工程做下来。

    王宁安不是空口说白话,这套东西他在平县已经试验过了,完全行得通。专业的建筑队至少能提升五倍效率,而随着经济发展,专门的物流业也十分必要。

    不说别的吧,京城的餐馆酒楼已经有了外卖业务,很多小学徒提着食盒,到处送菜,厢军凭什么不能学学他们,也靠着自己的双手挣钱……

    赵祯把王宁安的方案给了韩琦看了看,韩相公的智商是不用怀疑的,他只是想不到而已,穿沪指被捅破了,韩琦大惊失色,心里头嘭嘭敲鼓!

    脑中闪过六个字:既生瑜,何生亮!

    没错,他以才智自诩,生平能放到眼睛里的人没几个,目空一切,目无余子,说的就是韩琦!

    当然人家也要本钱,自从入仕以来,过关斩将,曾经靠着一己之力,扳倒两位宰相,参与庆历新政,力战李元昊……出将入相,如果没有王宁安掺和,人家韩相公就是大宋的传奇。

    还是那句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同样的两份方案,摆在那里,就算韩琦脸皮厚,他也不敢说自己的好,一张老脸微微发红。

    赵祯倒是没太注意韩琦的神色,他还沉浸在王宁安的奇思妙想之中。

    “王卿这个办法很好,非常好!假如能在京城实验成功,就可以推广开,其他的路府州军,都可以效仿,如此一来,我大宋的百万厢军不但不是朝廷的负担,还能替朝廷创造税收,充实国库,变废为宝,一举两得啊!”

    赵祯笑呵呵道:“韩相公,你意下如何?”

    韩琦更加无地自容,换成十年前,以他的暴脾气,干脆直接辞官了,只是这些年过去,韩琦也把厚黑神功修炼到了第九层。

    他定定神,微笑道:“陛下,王大人奇思妙想,方法倒是很不错,只是做起来,就怕走了样。老臣不才,愿意替陛下监督王大人裁军,从旁协助,拾遗补缺吗!”

    要是王宁安在这里,非得气爆炸了。

    好你个无耻的韩琦,明明被老子比下去了,你还要监督我。

    监督你妹!

    赵祯当然欣赏王宁安的办法,可问题是里面的主意太多新东西,在平县能成,放到开封,却未必行了,为了稳妥起见,赵祯答应了韩琦的要求,这次裁军,由枢密院牵头,皇家银行和开封府承办,三司和御史台监督。

    就这样,一个史无前例的裁军大作战开始了。

    王宁安把几个纨绔公子哥,包括国舅曹佾都叫了过来,几个小子排排站,仿佛听班主任训话一样。

    “你们都听着,回家之后,告诉你们家里头,有多少亲信子弟,在军中吃空饷,喝兵血,从今天开始,就给老子停下来,以前可以既往不咎,往后还死不悔改,落到韩琦的手里,可别怪我不帮忙!而且,我说话也没用知道吗?”

    大家伙强忍着爆笑的冲动,一起喊道:“知道了!”

第312章 汴京的外卖小哥

    赵祯很快就发现了分权的好处,至少在裁军这一块儿,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往只是依靠政事堂,而诸位相公都各怀心腹事,心机算计,很难把政策落实下去,以文彦博和贾昌朝之强势,要裁军八万,尚且不能推动。

    可是自从皇家银行介入,情况就大不相同。

    韩琦干得很卖力气,整个文官集团也是上下一心,查得非常严格。他们盘算得很明白,裁撤越多,皇家银行的压力就越大,你王宁安不是有本事吗,不是能耐吗!就把所有烂摊子都推给你,看看你小子能不能吃的下来!

    事实证明,大宋的文官斗不过王宁安,但是欺负那些将门还是指甲盖长毛老手!

    经过半个月的功夫,韩琦就清理出来大批的空饷,站在皇帝面前,炫耀般汇报。

    “……骁锐第三指挥342人,其中老弱95人;云翼第三指挥、第八指挥,448人,老弱120人;万捷第一指挥302人,老弱70人;骁捷第五指挥460人,老弱180人……”

    韩琦的声音在大殿之中回响,所有大宋的君臣都惊呆了,一个个鬓角冒汗,惊恐震怒到了极点!

    他说的人马都是驻守京城的禁军,而且还是禁军当中的中上等,仅次于四大老牌主力,捧日、天龙、神卫、龙卫。堪称是大宋的精华所在,保护京城安全的中坚力量,可掀开了盖子,所谓精锐早就腐烂了,破败了。

    大宋的骑营是400人,步营是500人,根据韩琦的报告,普遍缺额在三四成以上,如果扣除老弱,就剩下不到一半。

    按照这个比例推算,驻扎在京城的二十多万禁军,其中堪用的,能有十万人就不错了!

    想到这里,赵祯的心就拔凉拔凉的。

    他越发感到惶恐不安。

    其实军队的空饷古已有之,在赵大和赵二的时代,还不算明显,到了真宗年间,就开始不断扩大。

    赶上了赵祯上位,几十年来,禁军从50万膨胀到了86万,地方的厢军更是多如牛毛,赵祯又是一味任恩,不愿意对手下苛责。结果下面就有恃无恐,把朝廷法度当成儿戏,把大宋安危当成了笑话!

    要知道大宋自从立国以来,就面临着北方的强大压力,辽国动不动就拿20万铁骑威胁大宋。

    宋军的战力本来就不行,空额又这么严重,如果辽国真的杀到了京城之下,靠着十万人,能挡得住吗?

    想到了这里,不只是皇帝陛下,就连所有朝臣都惊呆了,真是腐烂到了极点!

    赵祯闭着眼睛,深深吸口气,他平静了许久,才把目光转向了狄青,“韩相公所言是真的吗?”

    狄青虽然没吃空饷,但是身为枢密使,统辖的人马如此不给他脸,狄青也不好受。但是他有一点,就是绝不说假话。

    “回禀圣人,韩相公所言,基本属实。而且这只是人员,如果涉及到了马匹,只怕缺额更加严重,而且我大宋的战马七成以上都瘦骨嶙峋,年龄偏大,无法驮着士兵征杀疆场,以如此之兵,臣,以为,就算是白起、王翦一般的名将统辖,也难以克敌制胜!”

    听完了狄青的话,赵祯更加揪心了。

    光有仁慈有什么用!下面的这帮畜生,只会把自己的仁慈当成懦弱,当成好欺负!

    朕一定要振作起来,不为了别的,就算为了自己没出世的孩子,也不能姑息纵容下去!

    赵祯想起孩子脸上闪过一丝柔和,随机又变得万分肃杀,整个大殿都冷了好几度。

    “所有老弱,一律裁撤,至于空额问题,将原有的两个营合并成一个,再另外挑选青壮之士补充进来,这件事情,就由狄爱卿去办。”

    狄青连忙点头,“臣一定不辱使命,宁缺毋滥,恢复禁军战斗力!”

    “好!”

    赵祯很满意,他又转向了王宁安,“王卿,裁军的第一步已经开始了,你这边情况如何?”

    王宁安自信道:“陛下放心,臣已经完成了规划和征地,樊楼周围,一共1500亩土地,将建成最大的商业中心,初步计划投资2000万贯,建成之后,会给朝廷每年带来500万贯的岁入,裁下来的军卒,都能妥善安排。”

    王宁安又画了一张老大的饼,一直没说话的贾昌朝突然开口了。

    “王大人,这么大的投资,这么大的手笔,需不需要朝廷出资,要知道眼下三司也不宽裕,是吧,韩相公?”

    老家伙这是看到韩琦立功,心里难受,非要给他上点眼药,最好让韩琦和王宁安斗起来,他这个首相就有了发挥的空间。

    哪知道人家韩相公多光棍啊,裁军已经成了关乎大宋生死的事情,就算有些龌龊的心思,那也只能放在私底下,在表面上,韩琦那可是大公无私的!

    “三司这边没有问题,裁下来的空额差不多6万,还有老弱4万多人,养这帮废物一年的军费就要近千万贯,老夫可以拨出一半,留给皇家银行。”

    韩琦冲着王宁安笑道:“王大人,非是老夫不愿意都给你们,毕竟接下来还要招兵,弥补缺额,500万贯是少不了的,请王大人理解。”

    王宁安笑道:“韩相公客气了,大家伙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完成陛下的嘱托。自然要和衷共济,我已经着手融资,动员民间力量,资金问题不能解决。”

    赵祯好奇道:“王卿,这么多的资金,靠民间能解决吗?”

    “没问题,天下承平百年,民间积累的财富非常充裕,只是没有投资渠道而已。”王宁安感叹道:“樊楼周围的御街宝地,是京城最繁华的所在,四夷无不为之惊骇倾倒。这么一块好地,却变成了饮酒作乐,章台走马,才子佳人,调笑贪欢的龌龊之所,微臣以为非常不恰当。”

    王宁安看了一眼贾昌朝,严肃道:“贾相公,如今士林崇尚享乐,贪图安逸,心中没有朝廷天下,只想着诗词歌赋,才子佳人,弄出点逸闻趣事,天下扬名,然后就能通过科举,蟾宫折桂,这样选出来的人物,能治国吗?能辅佐圣君,开创大宋盛世吗?贾相公,下官以为,关停樊楼,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要扭转士林风气,要引导士人忠心报国吗!”

    他的话刚说完,欧阳修立刻站起来,“陛下,贾相公,王大人所言极是,朝廷要振作,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能干之臣,既然裁军整军开始了,文官士林也不能独善其身,否则,岂不是成了老百姓常说的,乌鸦站在了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没有看到自己黑吗?老臣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