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01部分

大宋将门-第201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幸好旁边还有个白氏,她突然笑了笑,“国舅爷快起来吧,别折煞我们了。”

    白氏把曹佾扶起来,她叹口气,“事情弄成了这样,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国舅爷,这次无忧洞的人差点杀了曦儿,还把苏家姑娘给伤了,三寸多长的口子,险些把容貌都给毁了。杨家这边倒是无所谓,可苏家呢?八娘他爹可是有名的鸿儒,文章写得好,脾气也大,她的两个弟弟是六艺学堂的佼佼者,虽然年纪还小,早晚要名满天下,三苏都不是寻常人物。国舅爷,你该去跟苏家解释清楚,他们没说的,我们自然不会有说的,你看呢!”

    曹佾连忙拱手,“多谢婶娘提醒,我这就去苏家,一定将功折罪,二郎,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说完,曹佾撒腿就跑。

    王宁安听得一头雾水,什么叫让我等好消息?

    姓曹的脑袋抽了,跟我有一毛钱关系?

    王宁安只当曹佾说梦话,反正他这关没那么容易过!

    接下来的日子,王宁安真的把自己关在了家里,天天去找杨曦,你侬我侬,花前月下,拉拉手,谈谈情,有时候还让杨曦教他两手武功。

    差不多十几天的功夫,苏八娘的伤口也好了,长长的一条十分狰狞,杨曦为了弥补愧疚,天天陪着,亲手给苏八娘擦药膏,姐妹俩的感情也快速升温。

    有时候为了照顾苏八娘,都把王宁安扔在了一边。当然,有时候他们也凑在一起,就像是当初去辽国一样,一起下棋,舞剑,弹琴,王宁安之前写了不少戏曲,但是都没怎么完成,现在又有了功夫,可以斟酌词句了。

    凑在一起,王宁安明显能感到苏八娘和以往不一样了,她显得娇羞亲切了许多,说话之时,总是不自觉的脸红,还经常失神,若有所思。

    王宁安不是木头人,自然有所察觉,但是他宁愿意顺其自然,看到苏八娘受伤的时候,他的心真的很痛,一想到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或许会消失,就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他之所以那么暴怒,其实有一半是为了她!

    ……

    王宁安当起了寓公,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无论朝野,都是一股压力,御街的开发工程刚刚开始,无忧洞捣毁,留下了那么大的真空,必须有人填充,除了王宁安,谁有这个本事?

    谁能调度十几万人?谁能撬动数千万贯的巨款?

    除了王二郎,别人都不行!

    二货赵宗景判皇家银行事,面对一团麻似的事情,脑袋里都是浆糊,他只能天天往王宁安这儿跑,王宁安倒是光棍,天天闭门不见,哪怕堵上了,他也是绝口不提正事,弄得赵宗景都快崩溃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的态度,为的就是逼迫朝廷上下,揪出无忧洞的幕后主使,给他出气。

    不得不说,自从御街开发抛出之后,已经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大家伙的脑袋都凉快了。之前很多文臣切齿痛恨王宁安,恨不得把他撕碎了。

    这些日子过去了,他们的恨一点没减少,但是眼睁睁着,那么大的一块肥肉,谁不想咬下来一块。

    想吃就要王宁安点头,让他点头就要给他卖好……

    在这种复杂的心态之下,开封府不用说了,刑部,大理寺,审刑院,这些人马全都开动起来,表现的格外积极。

    很快,他们通过清理无忧洞的种种文件,还有那些尸体,缴获的物资,把一个庞大的地下势力给端了出来。

    首先,在地下发现了各种兵器两万多件,铠甲五百副,弩箭七百多支,光是这些东西,就能装备好几千人马。

    所幸王宁安用猛火油灌注,让上万人窒息死亡,要是这帮人垂死挣扎,还不知道要死多少无辜的士兵和百姓呢!

    除了兵器之外,还有一百多万贯的财富,二十多万石粮食,更令人发指的是居然还有上千名女子。

    其中最老的已经有五六十岁,她们都不知道自己在无忧洞待了多久。

    长时间在地下,她们的眼睛已经退化,各种皮肤病变,糜烂恶臭,那些捣子只给她们很少的食物,有时候干脆扔一些死猪、死狗给她们,在清点的时候,居然还发现了人骨!

    这哪里是无忧洞,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地狱!

    包拯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给赵祯上书,提议雇佣3000名专职维护人员,由开封府出钱,每天巡视所有排水沟渠,不定期进入地下勘察,一旦发现死灰复燃,立刻消灭。

    这一道奏折上去,得到了赵祯的批复,只有一个大大的“准”字!

    清点了无忧洞,那么和捣子有瓜葛的人也跑不了,在无忧洞大龙头的身上,搜出了高士林和他的信件,高士林是高滔滔的弟弟,也就是赵宗实的小舅子!

    包拯掌握了线索之后,立刻把矛头对准了高家,势必要一查到底!

    堂堂世袭将门,宗室亲族,竟然卷入买凶杀人的案子,还有没有天理和王法?

    京城的这些变故,他都冷眼旁观,包黑子的办案能力王宁安是不怀疑的,相信很快就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只是有一件事,让他坐不下去了,因为老王回来了!

    ……

    跟随着狄青一起南下岭南,王良的铁骑大展威风,杀得侬智高丢盔卸甲,一战而亡。随后王良又在邕州和田州等地,几次击败当地土人头领,还斩杀了上万交趾人马。

    王家军的铁骑无敌,大名赫赫,就连大理人都知道了。

    前面提到了大理四家争权,乱糟糟的一团,险些打了起来。

    可是看到了交趾的惨状,又领教了上国的强兵,大理国内的杨家和高家竟然不敢动手了,相反,他们还争相巴结王良,尤其是狄青离开之后,他们更是不惜血本,希望王良能站在他们一边。

    老王除了打仗练兵,别的事情都不怎么样,但是他有一个有点,那就是听儿子的话。

    王良牢记王宁安的嘱托,一定要维护各国内部的平衡,不要听他们的甜言蜜语,跟不要相信一劳永逸,只要维持他们的平衡,才能用最小的力气,攫取最大的利益。

    王良完全按照儿子的嘱托办,把岭南弄得铁桶一般,滇铜和交趾的铜矿输入量飞速增加,皇佑四年,就超过了1000万斤,皇佑五年,刚过了半年的光景,就达到了恐怖的800万斤!

    有这么多功劳,王良回京,动静可是不小。

    赵祯让次相曾公亮去迎接,而且把老王直接带到了金殿,连家都没有回。

    “王爱卿,辛苦你了!”

    王良没有儿子那么多花哨的心思,他是个很纯粹的人,当年在东华门,赵祯将平定岭南的重任交给他们,他就拼了命去做,士为知己者死!

    天恩浩荡,不能不报!

    “圣人在上,臣不辱使命,如今岭南海晏河清,屯田卓有成效,去岁,向京城提供占城稻300万石,白糖20万石,铜1000万斤……”

    赵祯含笑听着王良的报告,每一个数字都让他喜上眉梢,最后更是动情地拉着王良,给他赐坐。

    “王爱卿,世人都说狄青善战,王良善攻,你的铁骑可是声名赫赫,朕耳朵里都灌满了。”

    王良拘谨道:“陛下谬赞,臣是陛下的臣子,铁骑也是陛下的铁骑!”

    赵祯很满意,笑道:“王爱卿,朕欲振作大宋,首先要对付的就是辽国和西夏,这两国全都用骑兵压制我大宋,你可有把握以骑对骑?”

    “有!”

    王良毫不迟疑道:“臣在岭南,读了一些兵书,也钻研了一些战列,我大宋的铁骑并非不如辽寇和西贼!当年唐河一战,李继隆将军指挥一千静塞铁骑,大破八万辽寇,杀得敌人狼狈逃窜,一战杀出了大宋的威名!先人能做到,后辈凭什么做不到?”

    “好!”赵祯抚掌大笑,意味深长道:“朕就是喜欢爱卿的志气!替朕重建静塞铁骑吧!!!”

第321章 招兵买马

    大宋的士兵一贯以大阵对敌,兵甲齐整,进退如山,凡事总有例外,曾经有人就以骑对骑,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静塞军只有区区一千人,但他们去集合了帝国最奢侈的武装,来自西域的高头大马,精致的铁甲,锐利的刀剑,从头到脚,武装到了牙齿。

    当年辽国集中了最精锐的铁骑南下,八万皮室军和铁林军,草原精骑,配合他们最优秀的统帅耶律休哥,在唐河与大宋人马相遇。

    宋军只有区区一万人,骑兵不过一千,双方力量之悬殊,足以让人绝望。相信许多人印象里的弱宋,一定会直接跪了,举手投降,或者四散奔逃,狼狈不堪。

    很可惜,他们都没有,而是选择了让辽国人都惊骇的方式,一千静塞铁骑发动了反攻,他们不过是对手的八十分之一,悬殊的比例,不亚于以卵击石。

    可结果就是这么神奇,静塞军冲破了辽军的层层阻挠,皮室军和铁林军都倒在了他们的马下,辽军被一分为二。

    那一战大宋赢得很彻底,光是斩首就有一万人,还俘虏了上万匹战马!

    谁说女真满万不可敌,汉家的儿郎才是真正的勇者,一万静塞军,足以扫平辽国!

    只是令人惋惜的是大宋凑不出来一万骑兵,而且随着李元昊造反,大宋失去了河套,也失去了和西域的联系,战马供给彻底中断。

    每年只能弄到一点可怜兮兮的骟马,根本无法支撑军中的庞大消耗,静塞军的神话一去不返。

    很多人吹嘘游牧民族骑射无双,悍勇无敌,其实这是个很荒唐的迷思。

    一旦中原王朝有了优良的战马,能组建起庞大的骑兵,通常和游牧民族的对抗,都是一边倒的屠杀,卫青霍去病如此,李靖也是如此!

    中原的骑兵和草原的骑兵比起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就像是职业运动员,欺负民间业余选手一样,往往是以少打多,赢得酣畅淋漓!

    但是不要忘了,养职业运动员太贵了,养职业骑兵就更贵了,汉唐尚且不能持久,更何况是大宋。

    几十年的时间,赵宋的皇帝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骑兵衰败下去,一点办法都没有。

    终于当皇家银行建立,当王家军在岭南大展神威,赵祯觉得他或许有希望,重建静塞军,平静边塞,肃清辽寇!

    “王爱卿,你可愿意承担起这副担子?”

    “没有问题!”

    王良回答很干脆,“陛下,臣有十二分的把握,一定能成功!”

    “那好!”

    赵祯慷慨激昂,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王爱卿,你只管放手去做,有什么难处,朕都一定帮你解决。”

    ……

    赵祯的许诺很快传遍了京城,要重建静塞军!

    好多年轻人都不知道静塞军是什么,杨家府邸,折老太君已经过了百岁,一天之中,倒有半天是糊涂的,只是这些日子杨曦筹备婚事,老太太要见到六世同堂,精神才越发健旺。

    “静塞军啊,当年真是好大的威风,李继隆若是能早点被重用,你爹他或许……”折老太君又想起了亡夫。

    沉吟许久,老太太浑浊的眼睛才又放出光彩。

    “告诉王宁安,当初老太太给他的陌刀战法,正是配合静塞铁骑使用的,让他好好练兵,练出一千人,可保疆土不失,练出五千人,可威慑辽寇,练出一,一万人……就能把老头子的尸骨迎回来!”

    杨九妹陪着母亲,心里头一阵阵翻腾,久久不能平静。

    真是想不到,重重大山,千难万险,终于闯出来了,重建静塞军,大宋的铁骑终于有了重兴的一天!

    若不是自己老了,真想到疆场上冲杀,哪怕马革裹尸,也是幸运的。

    可惜老天不给自己机会了,但是杨家还有年轻人,还有好汉子!

    杨九妹立刻下令,要求杨家所有30岁以下的青壮,昼夜习武,准备报名参加静塞军。裹足不前,逐出家门;不用心训练,逐出家门;上阵胆怯,不敢杀敌,逐出家门……杨无敌的子孙不能有懦夫!

    杨家如此,其他的家族呢,又有谁能平静?

    百年传承,大多数将门都历经五世、六世,祖宗的血勇淹没在了京师的繁华里,他们就像是中了催眠曲一样,酣然大睡,丝毫不愿意睁开眼睛,去看外面的风云变幻。

    偏偏有个混蛋,叫王宁安!

    他不停折腾,把所有人的好梦都给打搅了,终于有一天,大家伙发现幸好醒来了,不然他们就要睡死过去了。于是,大家又把王宁安当做了救命恩人。

    “爷爷,我要参加静塞军!”

    柳羽一身戎装,站在了柳涉的面前。

    老爷子头也没抬,爽快答应道:“去吧!”

    柳羽愣了一下,没想到爷爷会这么容易说话,他转身要走,老爷子补充了一句,“记得和王家的姑娘赶快成亲,留下条根儿!爷爷还能撑些年,回头你死了,爷爷替你照顾儿子,让他长大了,也成为静塞军!”

    柳羽身躯剧烈震动,他含着泪,“多谢爷爷!”

    说完,头也没回,直奔军营而去。

    孩子身影消失的瞬间,泪水模糊了柳涉的老眼,静塞军啊!自己年前的时候,最想加入的就是静塞军!

    只可惜自己年纪还不够,李继隆就死了,静塞军也渐渐堕落了,这么多年过去,又重新听到了这三个字,老爷子热血沸腾。

    羽儿,你比爷爷有福气!

    柳涉似哭似笑,感慨万千。

    ……

    重建静塞军,仿佛一颗巨石,掉进了水塘里,掀起无数涟漪。

    京城的将门,几乎都派出了最强的子弟,投军报名。

    还有更多的热血青年,同样跃跃欲试,包括章敦在内,他之前还怀疑王宁安的本事,可自从亲自经历了铜价大战,章敦已经彻底拜服王宁安,成了比苏轼、韩宗武还夸张的迷弟。听说重建静塞军,他花了一个晚上,了解静塞军的过往,第二天他甚至连科举都不想考了,满脑子都是燕然勒功,封狼居胥!

    这么多人被静塞军吸引,兵源是不用担心的。

    问题就落在了战马上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