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10部分

大宋将门-第210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前印试卷……如此,绝不可能泄题!”

    赵祯突然看着六艺的学生,眼睛一下子炽热起来!

    “众位小爱卿算学无双,朕心甚慰!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朕替大宋找了30位计相啊!”

    赵大叔情绪激动之下,口不择言,弄得韩琦老脸都黑了!

    一下子就来30个,是不是我这个位置连头猪都能坐啊?

    韩琦满肚子气,可接下来他险些昏过去。

    在六艺的学子当中,有个脸很长的小子,嬉笑道:“陛下,这些题目算什么,六艺入学考试都比这个难,精通《九章算术》那是六艺预科班的程度!”

    赵祯更加惊讶,他只是听说六艺学堂的算学厉害,但是究竟到了什么地步,外人也不清楚。

    赵祯估计他们也就是精通各种算经而已,可现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六艺学堂,是真有些名堂!

    “范爱卿,晏爱卿,你们瞒得朕好苦啊!”

    晏殊忙站起来,躬身道:“陛下,非是老臣有意欺瞒,奈何天下人都不重视算术,凡事览其大略,却不愿意较真……臣在平县,曾亲眼目睹,榷场的税司人员,因为一串钱,足足算了一个晚上,就是靠着这股劲儿,平县每年贡献税金近700万贯。开封府也不过是千万贯而已,更何况开封还有盐、铁、茶、酒等等专卖,否则,商税居然不如平县多。老臣斗胆说一句,我大宋的税收虽然为历代之冠,但流失的数额同样不小,皆因征税官吏不同算学,得过且过之故。”

    今天两位老相公也是豁出去了,说的话一点没有客气,刀刀见骨,直指弊端。许是他们也清楚,这次机会过去了,再想跑到金殿上说话,也是做不到了。

    晏殊完全是火力全开,直言大弊,毫不客气。

    “陛下,以老臣观之,治理地方,无非是钱谷、刑名、粮饷、河工等事项,这些事情,哪一样都离不开精算。偏偏朝廷取士,选的都是只懂儒家经义之徒,他们甚少涉及算学、律法,故此只能聘请幕宾,依靠手下小吏做事,其结果就是这些小吏窃取大权,架空官员,肆意残害百姓,为所欲为……这些账都要算在朝廷身上,老臣窃以为不提升官员算学能力,不通商务,不懂金融,根本就做不好地方官!”

    赵祯看了看新科进士的答卷,再看看六艺学子的成绩,实在是太打脸了!

    他转向了那几位相公,沉声道:“众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第334章 来自六艺的学霸

    不得不说,几位相公都被惊呆了,就拿韩琦来说,他自问这些题目都做得出来,但是要花费的功夫绝对不少,没法像这些小子那么轻松,而且听他们的口气,仿佛跟玩似的,难道说六艺的人真的这么厉害?

    韩琦感到了强烈的不安,他咳嗽了两声,“陛下,六艺学子算学精深,臣十分佩服,以他们的本事,就算是三司的经年老吏也是比不上的,的确是人才,人才难得。”

    欧阳修不爱听了,反问道:“韩相公的意思,莫非是六艺的学生,只配给你当手下吗?”

    韩琦故作豪气,哈哈一笑,“醉翁,术业有专攻,这也是常有的事情,毕竟光是懂算学,还没发负担繁杂的庶政……这收支、记账、核查、结算,其中的门道多了,年轻人哪能弄明白!”

    韩琦本想着插科打诨,把话题引开,哪知道欧阳修抓住不放,冷笑道:“韩相公,如果光是会算学,也没人花几千贯用他们,你提到了处理账目,那不妨就当场实验一番,不知道陛下以为如何?”

    赵祯惊喜交加,问道:“他们还懂账目?”

    “只能说略知一二吧!”

    欧阳修嘴上客气,但是眼神中的得意出卖了他。

    赵祯兴趣正高,想了想,把陈琳叫来,没有多大一会儿,抬来了一个箱子,赵祯从里面抽出了一份账册,拿在了手里。

    “这是五年前,御膳房一个月的开销流水账,朕想让你们两边当场核算,看看有没有出入?”

    赵祯说完,六艺学堂这边没什么说的,要知道六艺的第一茬学生,那是王宁安亲手带出来的,从入学第一年开始,他们就有社会实践,建造平县,救济灾民,筹建贸易钱庄,参与出口货物……

    别管多复杂的账目,在他们的眼前,都是小事一桩。

    还是像上一场,小太监念着,大家计算损益,六艺学堂这边,一水儿红木的算盘,十指飞动,打起来跟音乐似的。

    那边郑獬等人更傻眼了,他们很多人都没见过算盘,更遑论使用了,还好宫里有常用的算筹,他们每个人拿了一捆木条,吭吭唧唧,根本不会摆弄,只能大眼瞪小眼。

    赵祯没有像之前那样干坐着,他这次走到了学生们的后面,仔细看着他的举动。

    六艺学子指法如飞,把繁杂的账目算得清清楚楚,看起来赏心悦目,让赵祯不停点头,满意无比。

    等到转到了新科进士的那边,赵祯的脸就沉了下来,哪怕身为状元,郑獬依旧跟不上念的速度,流水账而已,居然要摆弄算筹,弄了半天,也没有结果。

    赵祯有些看不下去了,他咳嗽了两声,“诸位爱卿苦心读书,不懂记账也情有可原,你们只管看着就是了。”

    郑獬几个的脸更红了!

    上一轮好歹还能坚持下去,这一轮连和人家比的资格都没有了,不带这么打脸的!

    他们绝对自己就是舞台上的小丑,不停被人家抽打,完虐!

    这不是比试,根本是煎熬,比起会试殿试,还可怕一万倍的煎熬!

    要不是有赵祯在,他们真想一甩袖子,赶走走了算了。眼下走不出,他们只能尽量低头,把脑袋都埋到了裤裆里,不敢抬头见人。

    所幸用的时间不多,一本账册已经算完了。

    赵祯看了一圈,就属那个马脸的小子算得最快,赵祯笑呵呵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草民苏轼。”对方欢快答道,丝毫不怯场。

    赵祯含笑,“你说说,宫中一个月,开支了多少?”

    “是,根据草民计算,粮食,肉类,蔬菜,调味等项,加起来一共是23785贯零350文。”

    赵祯看了一眼陈琳,“他算得可对?”

    陈琳含笑,“对,一点不差!”

    老太监赞道:“这样一本账目,在宫中要半天的功夫才能理清,这位后生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当真是高手中的高手!”

    赵祯越发喜悦,他发现苏轼蹙着眉,似乎有话要说的样子。赵祯好奇道:“莫非这本账有问题?”

    难得大苏没有脱口而出,而是看了一眼王宁安。

    “陛下问话,如实回答就好,这是五年前的账目,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苏轼得到了鼓励,大声道:“草民觉得陛下被骗了!”

    “大胆!”

    韩琦怒斥道:“苏轼,你要知道,宫中每一笔开支,都有明细账目,这些都经过三司核算,宫里也认可了,你却说有问题,难道满朝的文臣,还有宫中的内臣,都比不过你一个小孩子?简直岂有此理!”

    这时候范仲淹开口了,“韩相公,既然你都说苏轼是小孩子,就让他把孩子话说完了,又有什么了不起的!”

    韩琦霸道惯了,居然都忘了还有老范在!他心里的怒火都冲到了脑门,但是却不敢和范仲淹对喷,无奈何只好让苏轼说下去。

    “启奏陛下,臣记得,五年之前,应该是黄河决堤,洪水肆虐的时候,那时候灾情如火,粮价飞涨,比平时要贵两三倍之多。”

    赵祯点头,“没错,这上面记载,一石上等粳米要5贯钱,的确贵得离谱儿!”

    苏轼突然笑了起来,赵祯一愣,“莫非有什么问题?”

    “陛下,宫中的粮食几时是按照市面价格购买的!”

    赵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

    没错!

    宫中需要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预定好的,尤其是粮食肉类,多少钱都有定例,给宫里送东西,就是图一个稳,正常时候,比市价高一些,等到价格涨起来,他们还要以原价供货。

    赵祯不笨,他瞬间就想明白了,有人看到粮价飞涨,故意按照市价做账,从宫里骗出更多的开支,转过头支付的时候,是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中间的差额在两三倍左右!

    “好啊,便宜占到朕的头上来了!要不是苏轼指了出来,朕还被蒙在鼓里!”

    赵祯有种强烈被愚弄的感觉,光是这一个月,可能被冒领的钱就多达5000贯!

    正好顶得上皇家银行一年的薪水。

    赵祯还有所怀疑,心说凭什么一帮毛头小子,比起相公赚的钱还多!

    看到这里,赵祯是心服口服,他甚至都想花5000贯,请几个过来给他管账了,有这些小子盯着,一年能减少多少损失?

    赵祯冲着陈琳哼了一声,“看看吧,宫里头也成了这个样子!一个月,光是大米一项,就贪墨了5000贯,其他的呢?要不是恰巧拿了出来,朕就永远被蒙蔽了,其他的呢,还有多少这样的事情?”

    陈琳慌忙答道:“圣人责备的是,老奴一定立刻让人去彻查,把犯罪之人揪出来。”

    “哼,都五年过去了,还能不能找到,谁知道?”赵祯扫了一眼韩琦,冷冷道:“韩相公,你不是说三司的经年老吏都很有本事吗?他们怎么没有发现,偏偏让苏轼发现了?”

    韩琦老脸发烧,他也是无可奈何,怎么就恰巧抽出了一本,怎么就这本里面出了毛病!

    真是老天爷都不帮忙。

    韩琦无可奈何,诺诺道:“臣妄言了,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难得,韩相公居然低头了。

    赵祯回到龙椅上,笑道:“韩相公说后生可畏,这四个字很好!朕觉得十分贴切。苏轼,你们平时除了学习算学,还干什么?有别的课程吗?”

    “有,我们还学弓马骑射。”

    “这个好!”

    赵祯今天的兴致比任何时候都高,他笑道:“既然如此,你们都随着朕去御花园,看看你们的本事如何。”

    皇帝的心情好,谁也挡不住。

    来到了御花园之后,有人牵来了上百匹高头大马,全都出自野狼谷马场。有人在两百步之外,摆好了靶子。

    赵祯笑道:“让朕看看你们的真本事吧!”

    “是!”

    苏轼抢先,飞身上了一匹枣红马,瞬间冲出去,这家伙还玩了一个漂亮的蹬里藏身,等到进入一百步之内,张弓搭箭,一支箭正好射中靶子。

    他得意洋洋,圈马回来,十分满意。

    赵祯含笑赞道:“果然是文武双全,很不错!”

    这话有人不爱听了,章敦晃着高大的身躯冲出来,他本来就有武术底子,在六艺学堂又下过苦功夫,论起文采,他不一定比得上苏轼,但是射箭两个苏轼也不顶用!

    章敦也没多话,直接上马冲出,在一百五十步之外瞄准,差不多到了一百二十步,一箭射出。

    他没有玩花样,箭老老实实钉在了靶子上,有人过去检验,看过之后,吓得变颜变色,慌忙挥动手里的小旗。

    看到这个,大家都愣了一下,一直没说话的狄青突然站了出来。

    “启奏陛下,这一箭穿透了靶子!”

    赵祯一愣,不明所以。

    狄青道:“射箭不但要射的准,还要力道足够,臣冲杀疆场,曾经中过十几箭,侥幸活到了今天。假如臣被此子的弓箭,在50步之内射中,只怕有死无活。”

    嚯!

    这下子赵祯惊呆了,狄青什么人,大宋的战神!

    他都这么忌惮章敦的箭术,那岂不是说章敦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真正能杀人的功夫!

    赵祯欣慰之余,看了眼那些新科进士,淡淡道:“诸位爱卿,你们也试试吧!”

    这话一出口,好些人脸都绿了。

第334章 比试升级

    六艺学堂的人表演弓马骑射,狄青在旁边不住点头。

    “狄爱卿,你觉得他们如何?”

    狄青只说了两个字:“懂行!”

    赵祯迟愣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含笑点头,越发满意了。要说这帮小子能有多高的功夫,跑到疆场上,对阵厮杀,大刀阔斧,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那根本是扯淡!

    就拿功夫最好的章敦来说,也就是个都头的水平。

    但是,两个字懂行!

    就说出了其中的珍贵,像狄青这样,从基层杀上来的武将,他最怕的不是狼对手,而是猪队友!

    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狗屁不通的文官,落到他们手里,就等着送死吧!

    狄青也是开了无数猪脚光环,才能活到今天,一年之中,也就是他这么一个,成千上万,数之不尽的猛士都被自己人坑了。

    对文官来说,不需要有多高的功夫,但是一定要懂!要明白怎么统兵,怎么打仗,至少要知人善任,不至于犯不可饶恕的错误。

    显然,六艺的思路是对的。

    至于新科进士这边,好多人只骑过驴,这么高大的战马都没上去过。

    好不容易爬上了马背,摇摇晃晃,根本跑不了几步,有的还摔下来,弄得狼狈不堪。

    状元郎郑獬骑着马,勉强跑了一段,抽出弓箭,也学着六艺学子的模样,扯开弓弦,哪里知道,这是一石弓,军中弓手的标配,天可怜见,郑獬只玩过投壶,射过三五斗的玩具弓,哪里拉得开。

    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拉开了一小半,一支箭歪歪斜斜出去,只飞出一二十步,就落到了地上。

    丢脸啊,没面子啊,状元郎啊!

    郑獬简直想找个地缝儿钻进去,他圈马回来的时候,脑筋迅速转动,到了赵祯面前,已经有了主意,连忙躬身施礼。

    “圣人在上,臣实在不通骑射,臣以为不止臣一个人,大多数学子都不懂。”他深吸口气,“一匹战马何其昂贵,弓箭也不是小数目。贫寒之家,连笔墨纸砚都买不起,哪里能养得了战马,臣,臣以为这么比试很不公平!”

    郑獬是仗着胆子说的,赵祯却没有责怪,反而笑道:“状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