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48部分

大宋将门-第248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呵呵冷笑,“朕如果没有理解错,你们是不想再修一座皇宫了?”

    贾昌朝慌忙伏身,“启奏陛下,城中实在是找不出第二块地方,如果陛下准许,老臣会安排人手,仔仔细细,把所有铅管都找出来。”

    “找出来铅管就够了?”

    赵祯怒火中烧,“朕意已决,必须要另择皇宫,如果城里没地方,那朕就去城外!”

    几位相公被震得脑袋晕乎乎的,唐介厉声道:“陛下身为天下之主,居寰宇之中,譬如北斗,统帅群星,乃是理所当然。陛下不居城中,不居皇城,如何能安定人心?”

    老夫子这话也算正论,放在以往,赵祯肯定会十分重视,这一次却不一样,皇帝陛下冷笑道:“唐爱卿,你的意思是让朕把自己毒死吗?这就是你的忠君报国?”

    一句话,把唐介给怼了回去,老夫子涨红了脸,瞠目结舌,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大家都僵住了,赵祯非常坚持。

    开玩笑,谁能拿一家人的性命开玩笑。

    皇帝坚决要搬,可是弄到城外不像话,城里又建不了……韩琦这时候站了出来,“启奏陛下,臣以为君父安危,至关重要,既然要修皇宫,就立刻征集30万民夫,给城中百姓降旨,让他们无偿贡献土地,臣愿意亲自监工,一定如期完成,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臣都在所不惜!”

    韩相公就是厉害,贾昌朝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心说陛下你好好想想吧,修皇宫可真不是儿戏啊!

    哪知道这时候王宁安突然站了起来,他笑呵呵道:“不用那么麻烦,迁都就可以了!”

第391章 任性的皇帝

    “王大人!”

    贾昌朝声音提高了八度,吃惊质问道:“你未免小题大做了吧?用得着迁都吗?”

    “当然!”

    王宁安坚决道:“贾相公,诸位大人,我已经建议陛下调查历年宫中人员的健康情况,想必陛下已经有了结果。”

    “不错!”

    赵祯把话接过来,痛心疾首道:“自从发现铅中毒之后,朕清查了历年宫中人员的情况,结果是触目惊心!”

    赵祯拿出了一张统计结果,他的几十个孩子不用说了,过去十年之间,宫中病死的宫女太监就有一千多人,而起所有太监宫女,能活过六十岁的少之又少。

    陈琳是个特例,他中年才净身入宫,那些七八岁,十几岁进宫的宫女太监,普遍活不过35岁……过去大家伙都以为太监身体有损伤,寿数比普通人短,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许多负责看守皇陵的太监都能活到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岁以上,偏偏宫中,四五十岁就算老人了。不只是太监,宫女也如此。

    就连宫中的妃嫔,染病的,死去的,也是数量惊人。

    过去涉及皇家机密,无人敢问,现在想想,其中不乏是争斗暗害,丢了性命。但是宫中所有人,普遍比外面短命十年以上,这和普通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宫里锦衣玉食,吃饱穿暖,还有最好的大夫,如此小心照顾着,结果都早早去世了,人们传说,宫中富贵至极,寻常人承受不了,故此享受了几年,就要离开人世,一饮一啄,皆有报应……

    赵祯过去也是相信的,但是他此刻却一丝一毫也不信了。

    他又想起了刚登基不久,自己就大病了一场,现在想想,之前自己住在潜邸,后来搬进宫中,很可能就是突然接触了许多的铅,骤然发病,后来老天保佑,身体适应了,才侥幸活下来。

    可是这几年,赵祯的身体明显下滑,才四十几岁的人,就频频感到不舒服……毛病出在哪?

    就是无所不在的铅毒!

    赵祯态度坚决,不容商量,“诸位爱卿,朕诚然知道,无论是重修皇宫,还是迁都,牵连太广,影响非比寻常。但是你们忍心看着皇家上下,受铅荼毒吗?朕身体每况愈下,多半是铅所致,诸位爱卿还拿不出办法,袖手旁观,你们就这么想看着朕死吗?”

    这句话可太厉害了!

    贾昌朝吓得浑身冒冷汗,带着几位相公一起躬身。

    “启奏陛下,臣等不敢,臣等一定立刻拿出办法,两日之内,给陛下满意答复。”

    结束了御前会议,大家伙没有离开,而是去了政事堂,包括王宁安在内,一个不缺。

    贾昌朝面色凝重,“诸位,什么都不说了,皇宫万万住不得,是重建,还是迁都,你们都说说看法。”

    曾公亮道:“重修皇宫,一来位置没法选定,二来耗费太大,朝廷根本承担不起。我看是唯有迁都了。”

    “那要迁到哪里?”贾昌朝追问道。

    “这个……当年太祖就曾想过迁都,洛阳,或者长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合适!”韩琦闷声道:“不论长安还是洛阳,都已经衰败荒废,迁都过去,不单要建皇宫,还要建造各个衙门,禁军,官员,全都要搬过去,工程浩大,不比重建皇宫小,而且漕运呢?汴京的运河可是几百年才建成的,搬到洛阳或长安,要重新挖掘运河,你们谁有把握保证漕运安全?”

    一句话,大家都闭嘴了。

    迁都可不只是皇帝一家子搬过去,几十万禁军要过去,家属要过去,百官要过去,宗室也要过去,眼下洛阳不过三十万人口,这些都搬过去,一下子就暴涨到了一百万!

    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无数的困难摆在了面前,这几位虽然才智无双,可是想了想之后,也全都挠头了。

    行不通!

    就是行不通!

    包拯思量道:“如果考虑运输,我倒是认为放在长江沿岸,坐拥水路便利,或许更好些!”

    “不行!”

    这回跳起来的是富弼,“金陵非是皇都之所,其余城市格局不够,都不能做皇都。

    “那,那徐州呢?”见众人摇头,包拯又道:“或者大名府总行了吧?”

    唐介却反对道:“也不成,汴京就够危险的,大名府距离契丹更近,一点天险都没有,防无可防,守无可守,处境太危险了。”

    诸位相公议了足足一个下午,还是没有思路,他们几乎都把所有城市数了一遍,却没有一个合适的。

    贾昌朝只能说道:“诸位都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咱们务必拿出一个结论来。”

    王宁安自始至终,没有说什么话。

    等于议事结束,他约着欧阳修,到了皇家书院,找到了范仲淹,老范也很是担心皇帝安全,问了情况,然后老范就叹道:“真是想不到,皇家子嗣艰难,竟然出在了铅中毒上。皇室安危,关乎大宋江山社稷,必须从速解决,二郎提议迁都是有道理的。”

    欧阳修苦笑道:“迁都是没错,可问题是不好迁啊!”

    把所有适合作为都城的地方梳理一遍,大体上能分成三类,一类是洛阳和长安,这里是曾经的古都,而且周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颇有帝王气象,当年赵大就倾心这里。

    可是经过了一百来年,这两地已经衰败了,漕运也荒废了,要想恢复,不但要投入巨资,还费时费力,只怕赵祯死了,也未必能完成。

    从自然禀赋上,就把几个古都给否决了。

    第二类就是金陵等沿江沿海的城市,这里交通便利,水运发达,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可问题是江南一贯是割据小朝廷的最爱,格局小,易攻难守,而且无论文化,风俗,都和以北方人为主的朝廷格格不入。故此富弼等人是坚决反对。

    还剩下的第三类就是大名府,甚至是河间府一带。

    这里近些年发展很好,能承载庞大人口,交通也算便利。

    但问题是距离辽国太近,国防压力太大,贪图安逸的京官们可不想一日三惊,坐立不宁……

    范仲淹深深吸口气,显得十分伤感。

    “迁都就要改变朝中格局,去大名府,陛下身边就要被武人环绕,文官不甘心,去江南,北方的重臣不会点头。去洛阳,京中的官吏不会同意……天下虽大,陛下却无处安身,简直岂有此理!”

    老范气得拍桌子,王宁安也看出来了,短期内拿不出结果了。

    虽然他不敢说宫中死了那么多人,都是铅的影响,但是宫中上下,身体普遍不佳,寿命短暂,那就证明,皇宫这片土地已经成了废土,为了安全起见,必须搬走。

    只是迁都动静太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文武,南北,世家和寒门,新旧党争,各种矛盾,都交织到了一起,错综复杂,成了一团乱麻。

    “其实最适合的都城就是幽州。”王宁安道:“假如此刻光复燕云,定都幽州,向北,可以扫平草原,向南,庇护中原,天子守国门,正是最恰当的地方!”

    欧阳修赞同道:“幽州的确是天下少有适合做都城的地方,奈何还在辽寇手里,实在是有心无力。”

    “那就要尽快收复燕云!”

    王宁安也没想到,迁都的事情,竟然又称为必须收复燕云的理由之一,实在是有些天意弄人。

    大宋的种种事情,最后都落到了燕云上面,不收复燕云,天理不容!

    “唉,燕云的事情暂且放一放,当务之急,还是想想暂时让陛下住在哪里吧?”大家伙挖空了心思,却想不到,此时赵祯已经搬出了宫中。

    政事堂的承诺,他是不信的,两天拿出结果,那什么时候搬家?

    赵祯一刻不想待在皇宫,他觉得宫中就像是一个地狱,有无数的妖魔鬼怪,在侵害他的身体,要把他拖到十八层地狱去。

    也别怪赵大叔这么想,之前他没有儿子,身体也不好,受了多少气!

    郁闷多大,反弹就有多大。

    赵祯甚至觉得潜邸也不合适,那里离着皇宫还是太近了,还是会损害身体。他借口出城散心,带着杨怀玉等人到了城西,先围着金明池转了转,然后就一头扎进了静塞军的营地。

    这块地方,还是王良选择的,现在是狄青负责,正带着士兵们练习弓马骑射。

    皇帝突然驾到,可把狄青惊呆了。

    “陛下,臣迎接来迟,还请恕罪!”

    “哈哈,狄爱卿,是朕冒昧打扰,让弟兄们不用在意,只管好好训练,给朕准备几个帐篷就行。”狄青也不敢多问,只能去准备。

    赵祯纵马驰骋,跑了一个时辰多,浑身被热汗湿透,虽然疲惫不堪,可是精神却格外健旺,浑身的毛孔都打开了,十分舒服。

    “梓童,你看这里如何?”

    曹皇后带着儿子,在曹佾的护送之下,也到了军营。视野辽阔,微风和煦,远山近水,都让人心旷神怡,相比鳞次栉比的皇宫,心都敞开了。

    “圣人,臣妾喜欢这里!”

    赵祯大笑:“那好,咱们就住在这里,他们不弄好迁都的事情,朕就不走了!”

    赵大叔过得舒服,却哪里知道,宫中和京城都炸开了,皇帝没了!诸位相公都被惊得吐血,陛下,咱别这么任性啊!

第392章 更任性的臣子

    赵祯搬到了静塞军营之后,突然发现生活一下子美好起来。

    早晨和士兵一起操练,骑骑马,练练弓箭,活动筋骨,出一身汗,然后多吃水果,再喝一大盆牛奶……这是钱乙给赵祯开的解铅毒的食疗方子。

    别管好不好使,三五天的时间,赵祯的身体好了不少,精气神越来越足了。越是如此,他就越相信是铅毒造成的身体不好,不但威胁孩子的生命,也损害自己的健康。赵大叔是死也不回宫了,就在军营住着。

    朝廷的诸公可是糟心坏了,贾昌朝都快哭了,他多想之前那个听话的赵祯啊!

    说来说去,这都是王宁安坏事,你丫的非要告诉赵祯干什么?

    就算宫中有铅毒,死几个皇帝,皇子,有什么要紧的,大宋朝别的不多,想当皇帝的备胎有的是!

    赵允让一家子都等疯了,还有赵宗景,还有一大堆的宗室,老赵家人死不绝的!

    当然了,贾昌朝只敢在心里吐槽,他还是找到了王宁安。

    “王大人,解铃还须系铃人,你弄出来的事情,你了结。”

    王宁安翻了翻大眼皮,懒得搭理姓贾的。

    “王宁安!”

    贾昌朝真的怒了,一拍桌子,“你倒是说句话啊,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王宁安同样怒火中烧,“不就是迁都吗!那么多地方,哪里不行,不能全都迁走,分批迁过去不就完了。先迁皇宫,再迁在京衙门,这有什么难的?我几年前,就建了一个县城!现在都30万人了,你们现在就给我划出一块地,我们皇家银行投资,三五年之内,就把皇城建出来。我就不明白,你们脑袋里装的什么玩意,这点事情就这么难?”

    贾昌朝被问得老脸通红,他往四周看了看,十分小心。

    王宁安看不下去,怒道:“我不是乱嚼舌头根子的人,有话快说!”

    念在老贾一把年纪的份上,后面四个字没有说出来,即便如此,贾昌朝的脸色也很难看。

    “你个臭小子,这事能那么简单吗?”

    贾昌朝给王宁安算了一笔账,京城各种官员大约5000人,给朝廷服务的吏员,也有30000。这些人在京城,多半是有产业的,他们都买房子了。

    如果迁都,原来花成千上万贯买下来的房子,立刻就贬值,3000贯的小四合院,可能连300贯都不值。

    几乎所有在京的官吏都面临一个状况,要么忍痛割肉,换一点小钱儿,重新去新的都城奋斗,要么,就选择辞官不做,守着京城的房产……可即便守着也没用,房产还是会贬值的,而且就算现在想要出手,人家也不会接盘。

    “二郎,不光是文官如此,还有那些宗室,将门,甚至宫里的太监……谁不是一大堆的利益,房产,铺面,田亩,这都是搬不走的东西。这两天就有人找到我哭,说原本一间铺面,1万贯不愁卖,自从迁都的风声传出来,3000贯都没人要!”

    王宁安脸很黑,“你和我说这些干什么?”

    贾昌朝探着身体,“二郎,你理财有道,看看能不能拿出一点钱,补贴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