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68部分

大宋将门-第268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良的胸口顿了一下,至少三支长枪,刺中了他,王良只觉得喉咙发咸,一口血涌了上来。

    他努力咽下去,手里的马槊横扫,三颗辽兵的脑袋飞上了天空!

    此刻的王良,浑身浴血,宛如地狱爬出来的魔王。

    夕阳坠落,他们已经战斗了整整一天,落日的余晖照耀在王家军的身上,铠甲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好像所有人都着了火,化成天兵天将,不给辽兵任何喘息几乎,再度冲上去。

    王良没有注意到,第六轮碰撞的时候,辽兵的损失已经是他们的两倍了。

    面对着无畏的宋军,辽兵手软了,胆寒了,他们无法控制逃跑的想法。而且这个念头一出现,就再也控制不住。

    耶律洪基学了半本兵法,他只能做到形似,而真正的墙式骑兵的魂是什么?

    是纪律!

    是铁一样的纪律!

    每一个战士都出身边地,和辽国有切齿仇恨。他们加入王家军,第一堂课就是雍熙北伐,就是报国仇家恨!

    他们入选王家铁骑,家人就再也不用担心,已经有了最妥善的照顾,他们只要做两件事,就是训练,就是战斗。

    人人都怕死不假,可是这世上却有值得拼命的东西!

    家人,荣耀,责任,使命,仇恨,激励……王宁安杂糅后世的理念,从心里往外,打造出来的铁骑,或许还有缺点。

    但是,面对死亡,没有人会恐惧,或者说,恐惧已经被排到了后面,他们有更伟大的目标!所以他们悍不畏死!

    冲!

    再冲!

    不停地冲!

    终于,辽国的重骑恐惧了,他们的眼中写满了震撼,皇帝许诺的荣华富贵,赏给他们的高官厚禄,全都不顶用了。

    他们已经不敢去补充损失,再让他们往前冲,裤裆里流出了温热的液体,吓得尿了!

    终于,当王家军再度不知疲惫地冲上来,辽兵选择了溃退,他们连忙调转战马,再也没有勇气,去面对王家军。

    而此时呢,王家军也几乎是强弩之末,但是他们赢了,所有拥有了一切,包括辽兵的生命!

    长枪、马刀,将一个个辽兵重骑砍成肉酱。

    耶律洪基倾其所有打造出来的重骑,损失殆尽,失去了最后的王牌,辽兵就仿佛被打断了脊梁的狼,连一条野狗都不如,溃败不可抑制地发生了……

第421章 沸腾的大宋

    从赵祯北巡开始,京城的纷乱就一刻不停,虽然贾昌朝手段高明,曾公亮尽心尽力,但是总有人说三道四,指着皇帝北巡,指责浪费公帑,靡费无度。

    还有人把兴修新都,北巡等事情联系起来,说赵祯是要学秦始皇,虚耗国力,甚至有人说皇帝年纪越大,就越糊涂,宠信奸佞小人,疏远贤臣,不能察纳雅言,大宋百年基业,有倒悬之险。

    再不改弦更张,只怕天下就会大乱了。

    京城乱糟糟的,皇宫里也不太平,曹皇后心里有本账,她知道宫中有太多的眼线,都是一堆祸患,她到了陈留之后,除了极少数的贴身宫女之外,其余的人一概不带,都留在了宫中。

    可问题是皇宫有铅毒,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皇帝都跑了,那其他人呢?

    故此许多的宫女太监,他们窃取了宫中的珍宝,找个机会,就从宫里逃跑,还有些权势不小的大太监,他们把宫里的东西拿出来贩卖,暗中设黑店,四处拉客经商,搞得好不热闹。

    京中的纷扰,范仲淹都看在眼里,老先生的年纪大了,身体也跟不上了。

    所幸六艺学堂搬进了京城,范纯仁和范纯礼两个儿子能陪在身边,范仲淹也算是老怀大慰。

    “爹,小山兄昨天回来了。”范纯仁道,小山是晏几道的号,这位晏少爷几年前去过六艺学堂,奈何他受不了读书的清苦,也不愿意被规矩束缚,就连夜逃离了六艺,直接跑到了江南。

    凭着他爹的名声,还有自己的才华,晏几道混得风生水起,赢得了才子之名。

    前些日子入冬的时候,晏殊摔倒了,结果一条腿骨断了。

    到了他们的年纪,最怕的就是这个,晏殊缠绵病榻,断腿迟迟不好,起居坐卧都要别人照顾。

    无奈何,只能让人去给晏几道送信。

    这不,晏大少爷才姗姗来迟。

    范仲淹想起了老友,叹口气,“到了我们这个年岁,就像老百姓常说的,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明天穿不穿。你们备一份礼物吧,我去探望晏相公。”

    在两个儿子的陪同之下,来到了晏殊的府邸。

    晏几道哭得眼睛跟桃子似的,充满了泪水。

    范仲淹还以为晏殊要不行了呢!

    走近病房,却发现晏殊靠在病床上,神色坦然,面前还放了一本书,正在看着呢!

    范仲淹还当他装病呢,笑道:“兄面色红润,真是可喜可贺啊!”

    晏殊见是老朋友来了,忙含笑,让范仲淹过来。等到老范走进了,突然皱起了眉头,他闻到了一股恶臭的味道。晏殊很不好意思,“没办法,瞒不了人啊!”

    他伸出了手臂,范仲淹顿时吓了一跳,晏殊的胳膊都是青色的,而且肿胀高大,用手一按,就是一个坑,半天也恢复不了。

    “腿上比胳膊还吓人,都烂了,也就不让希文兄看了。”晏殊坦然道。

    范仲淹皱着眉头道:“这么严重,为什么不请大夫?”

    “早就请了,他们说我这是消渴之症,前些日子又摔了一跤,骨头断了,伤口拖延不愈,病上加病,怕是没有几天了。”

    晏殊坦然一笑,“我14岁便入仕为官,几十年的宦海浮沉,当过宰相,办过学校,活动了一把年纪,早就把什么都看淡了,生生死死,对我来说,没有什么。”

    范仲淹叹道:“我何尝不是如此,奈何心中总是有些不平之意,舍不得死,想要多看看!你也要挺住,我看大宋江山要有一步好棋!”

    晏殊笑道:“是啊,陛下北巡,估计要改弦更张了,到时候能励精图治,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光复燕云,我是真想到燕云的土地上奏一趟,到了那时候,就算死了,也心甘情愿,了无遗憾!”

    范仲淹一愣,“怎么,没人和老兄说,光复燕云之战已经开打了!”

    “什么?”

    晏殊的眼睛猛地一亮,他探出肿胀的胳膊,抓住了范仲淹。

    “希文兄,你说的可是真的?”

    “那是自然,我怎么会欺骗老兄!”

    晏殊听到这里,突然哀叹一声,不停摇头,“早了,太早了,兵马刚练不久,粮草还不完备,武学也刚刚建立,此时北伐,时机太差了。可再一再二,万一再败一场,只怕燕云就永远不是大宋所有了!”

    “所以这一次我们倾尽了全力!”

    范仲淹突然压低了声音,“据我所知,陛下已经御驾亲征了。”

    “什么!?”

    晏殊更加惊骇了,“希文兄,陛下不懂打仗,怎么能让陛下去凑热闹,王宁安真是坏事!”晏殊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劲儿,竟然要纸笔,想要亲笔给王宁安写信劝阻。

    范仲淹却拦住了他。

    “陛下能去,我大宋健儿气势高涨,未必不能打赢!毕竟如今的辽国和大宋都是外强中干,一身的病,就看谁撑不住了,我倒是更相信大宋会撑下去!”

    晏殊在六艺的时候,对辽国下过很多功夫,最是上心不过,骤然听到收复燕云,心中着急,关心则乱吗!

    不过他冷静下来,看了看范仲淹,突然笑了起来。

    “希文兄说的不错,就像咱们两个老家伙,已经油尽灯枯,风口之烛。但愿辽国学我,先走一步!”

    到了这时候,晏殊还有心思开玩笑,笑看生死,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自从这一天以后,晏殊的病情居然好了不少,每天按时吃药,吃饭,有空的时候,还能让人抬着他,到外面坐一坐,晒晒太阳。

    家人看在眼里,心中喜悦,以为老相公能起死回生呢!

    差不多又是十天光景,晏殊把儿子叫了过来。

    “这些天为父没有问,燕云的战局如何了?”

    晏几道一直照顾父亲,知道的不多,“孩儿这就去范相公家里问问。”

    晏殊点头,目送着儿子离开。

    正在这时候,也不知道从哪里响了一声鞭炮,接着爆竹声音不断,跟开了锅似的。

    晏殊眉头微蹙,他记得没错,离着过年还有好几天呢!

    怎么提前放鞭炮了?

    晏殊突然打了一个激灵,“快去街上看看,是不是打赢了?”

    管家连忙跑出去,没多大会儿,满头是汗,跑了回来。

    “相爷,您可真神了,打赢了,幽州回来了!”

    晏殊听到这里,嘴角咧开了笑容,欣喜道:“那你们还愣着干什么?放鞭炮,快点庆祝啊!”

    “哎,哎!”

    管家连忙答应着,挑出了挂鞭,鞭炮声此起彼伏。

    报捷的战马冲到了政事堂,贾昌朝立刻下令,开封府的官差出动,他们披着红衣,带着红花,跟新郎似的。

    一边跑,一边扯着嗓子大喊,“顺州大捷,燕云光复!”

    “顺州大捷,辽兵大败!”

    “大宋必胜,燕云光复!”

    ……

    所过之处,街上的百姓都愣了,接着有无数人加入其中,他们笑着,哭着,跟着差役,满世界奔跑,把消息告诉所有人。

    没有多大的功夫,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到处都是欢庆的人群,到处都是鞭炮锣鼓

    虽然普通人不太清楚燕云的重要,但是却不妨碍他们的喜悦之情,祖宗的土地,终于拿来了!

    范仲淹带着两个儿子,还有晏几道,急匆匆来到了晏府,老相公的脸上都是笑容,一路上反复念叨着:“打赢了,真的打赢了……”

    等到了晏殊府邸,晏几道第一个蹿进去,兴匆匆扑到老爹的面前,大声叫道:“爹,幽州拿回来了!”

    晏殊含笑,晏几道更兴奋叫道:“打赢了,杀了好几万辽兵呢!”

    晏殊的笑容不变,这时候晏几道突然惊醒,他颤抖着手,伸到了老爹的鼻子前,晏殊已经走了,他是含笑而死的!

    ……

    大宋光复了燕云,从河北到京城,再从京城到全国。这一刻,每一个驿站都是忙碌的,无数信使背着报捷的文书,向各处奔跑,将消息送给所有的百姓。

    在这一刻,大宋沸腾了!

    上至朝中的重臣,下至普通百姓,贩夫走卒,他们都知道了一个消息,燕云光复了,大宋打败了宿敌辽国,一百多年的怨气终于出来了!

    从今往后,大宋的汉子能挺直腰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爷们了!

    老子也是有血性的,不是饭桶!不是废物!

    喜悦,狂喜!

    大宋提前过年了,所有的地方,都陷入了欢乐的海洋……范仲淹带了一壶酒,两个酒杯,他坐在了晏殊的灵堂,送一送老朋友。

    他往嘴里倒了一杯烈酒,刺激的浑身一震。

    “他们都说光复燕云,其实说错了,咱们拿来的只是山南七州,还有九州,包括云州在内,都在辽国的手里,不过我相信,拿下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不远了……等到十六州全部光复的时候,我再去地下,和老朋友好好念叨念叨,这一步走的这不容易啊!”

    这一次大战收复了哪里呢?

    山南七州,又是多大的地方呢?

    差不多相当于后世的京津唐地区,从山海关起,到喜峰口,再到居庸关,整个长城以南的这段,都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剩下的九州,主要在山西的北部,以西京大同为中心,还包括张家口等地,当然,这九州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至少目前为止,大宋可以欢呼庆祝了!

第422章 见祖宗

    大宋拥有这个时代最精致的一切……丝绸,瓷器,茶叶,奢侈品,诗词歌赋,才子佳人,宫殿城市,街巷园林……每一样东西都是周围邻居效仿的标杆。

    从远在天边的交趾、占婆、到孤悬海外的倭国,就连连连击败大宋的辽国和西夏都是如此。他们的贵胄穿汉服,说汉话,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无不效仿大宋士人。

    有这么多迷弟迷妹,享受着万众瞩目,可是大宋的百姓始终欠缺一样东西,那就是骄傲!

    燕云之失,岁币之耻……无时无刻不折磨着每一个人。

    终于,终于,一雪前耻了!

    恰逢过年之前,大宋全境提前进入了新年时光。

    鞭炮齐鸣,锣鼓震地。

    家家户户,拿出了最得意的菜肴,摆在门口,组成长长的流水席,款待八方来客。戏台上全是应景的复燕云,说书先生也立刻改变了段子,明明是信口胡说,可是大家都是爱听。

    反正老子拿回来燕云,还能吃了老子?

    有身份的士绅商人他们觉得这么庆贺不够劲儿,所以他们筹措了一大笔物资粮饷,准备送到燕云,犒赏有功将士。

    还有一些年轻人,他们干脆骑上一匹马,带着一些路费,直接去投军了。

    整个大宋,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可是作为前线,幽州大营,却没有那么多的喜悦,甚至可以说,气氛是压抑,所有参战的将士,几乎都挂了彩。

    包括皇帝陛下赵祯赵大叔,他亲自擂鼓,足足敲了一个时辰,赵祯的两条胳膊肿得和小腿差不多粗了。

    这两天连吃饭都要别人喂,弄得赵祯好不郁闷。

    除了赵祯之外,还有两个重伤员,一个是狄青,他最后追杀的关头,没有穿铠甲,就杀上去拼命。

    等到击溃辽兵,他中了三箭,原来的伤口又开裂扩大,浑身都被血染红了。

    大家把狄青抢救下来的时候,他咬牙昏迷,但是两只手死死握着刀柄,谁敢动一下,他的喉咙里就会发出野兽一般的声音,几乎随时要暴起杀敌。

    军医官们含着泪,帮狄青处理伤口,直到一天之后,狄大帅才松开了手。

    相比狄青,另一个人的伤势就更重了。

    王良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