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76部分

大宋将门-第276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巡逻警戒。

    整整一天的功夫,辽兵都没有出现。

    赵祯他们默默看着,心中赞叹,就凭着严密防御,辽兵即便来了,也别想讨到便宜。

    到了傍晚的时候,杨义斌显得脸色很难看,

    原来他得到了消息,有辽寇绕过古北口,连着攻破了5个村镇,有数百人遭到了屠戮。眼下朝廷的正规人马还在路途之中,如果不挡住辽寇,很可能他的村子也不保了。

    杨义斌当即召集了周围的十几个村子,大家凑了500名勇士,全都穿着皮甲,带着短刀,准备偷袭辽兵的营地。

    “算上我一个!”

    杨怀玉带着50人,要加入其中。

    杨义斌想了想,却摇头了,“杨将军,卑职知道,你保护的是大人物。以后这种战斗不会少,还是让我们自己来吧!”

    杨怀玉被拒绝了,却生不出怨气,只能点头。

    当天夜里,杨义斌他们断然出击,袭击了辽寇的大营,到了第二天,500人去,回来的时候,350人,还有百十几个都带着伤。

    但是他们的腰间却别着不少辽兵的首级,淋漓的鲜血,把裤子都弄湿了,变得一片暗红。看到了这些人,富弼猛地吸了口气,不由的冒出了四个字虎狼之兵!

    秦国商鞅变法,以耕战立国,士兵计首级立功,赏赐田亩房产……故此人人悍勇,每逢战斗,争相砍下敌人首级挂在腰间,六国见之,无不骇然!

    看到这些人,富弼竟然有种秦兵复活的错觉,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赵祯倒是越发惊奇,要知道这些人在几个月之前,还是匍匐在辽国脚下的绵羊,转眼之间,就变成了敢打敢拼的猛士。

    倘若幽州的百姓,都是如此善战,何愁白万辽兵啊!

    燕赵男儿,名不虚传!

    其实赵大叔也不用惊讶,王宁安用了两招,对百姓,是平分土地,对士兵,是军功刺激……别小看这两招。

    两千年的历史,这是最管用的两个刺激方式,造就出两支打不垮的强兵,王宁安合二为一,效果还能差吗?

    这次辽兵从古北口杀进来,屠戮了700多汉家百姓,抢走财物一万多贯。

    不过随后各地百姓奋起反抗,朝廷大军随后赶到。

    一阵杀戮,辽兵丢下了500多具尸体,还损失了上千匹战马,可以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杨义斌清点了战果,他们杀了近200名辽兵,可是抢回来的首级只有87个,短暂懊恼之后,杨义斌立刻把斩杀过辽兵的勇士名单报了上去。

    因为按照规矩,此时斩杀辽兵,还能分得土地,如果土地分光了,就只能领赏金了。相比之下,显然土地更吸引人。

    杨义斌觉得,朝廷应该更大胆一点,干脆越过长城,把辽国灭了算了,听说辽国土地比大宋还大,到时候他们能分到多少啊?

    军功授田之下,扩张成了士兵骨子里的本能!

    抢的地盘越多,杀敌越多,赚的就越多,日子过得越好,每个人眼睛通红,都成了好战分子,恨不得立刻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杨义斌很想再去见见杨怀玉保护的那位和蔼的大叔,杨义斌认定了,一定是个大人物,要是向他建议,继续对辽国用兵,也不知道会不会同意……就在杨义斌犹豫的时候,突然从隔壁的村子传来了消息,说是他们抓到了一个汉奸!

    杨义斌听到了这个名词,立刻就炸了,

    他的堂兄投靠辽国,给家族蒙羞,假如不是他,自己也不会出现在军中!

    “去看看,到底谁这么不要脸!”

    杨义斌风风火火,赶到了隔壁村子,此时在高高的木杆上,捆着一个人,许多百姓指指点点,大声痛骂,朝着这个人扔鸡蛋,吐口水。

    赵祯和赵宗景也赶来了,一问周围的百姓,大家伙才说出了这个人的身份。

    他叫沈河阳,在十年前,考中了进士,给辽国人当官。这次辽兵入寇,他提前潜回家中,想要召集亲族,配合辽兵,夺下古北口。

    可是沈河阳打错了算盘,分田之后,几乎所有百姓都一心效忠大宋,哪里还愿意帮着辽寇做事。

    他们将沈河阳抓了起来,绑在木杆上示众,还准备把他扒皮,点了天灯!

    赵宗景看在眼里,忍不住揶揄讥诮,“哎呦,堂堂读书人,居然甘心给辽国当走狗,竟然还不如百姓明白事理,所谓士人,不过如此!”

    富弼的老脸瞬间变成了猪肝色,正在这时候,突然有一骑飞至,到了赵祯的前面,才从战马滚落,急忙奏报,檀州士绅熊敦等20人,率领家丁叛变,辽兵不费一刀一剑,杀进了长城。

    富弼听到了这个消息,几乎晕倒,因为那个熊敦就是被他点名赏赐的士绅之一。

    打脸不隔夜,王宁安重视百姓,百姓拼死力战,勇挫辽寇,他重视士绅,士绅反复无常,叛变大宋投靠辽国,对比也太明显了吧!这可要命了!富相公郁闷得要吐血!

第433章 幽州交给你了

    去岁开始,陆续从三哥那换来了1万多匹马瓦里马,不但填补了空缺,还有了富余。这不,王宁安也换了一匹小卷毛。

    苍茫的原野上,王宁安策马飞驰,跑得浑身是汗。

    离着老远,就看到了赵宗景站在路旁,冲着王宁安不停招手,满脸笑容,和天气一样,到了春天,开了花。

    可是王宁安那家伙还是一副寒冬腊月的死人模样,他离着赵宗景有十步左右,翻身下了战马,挥手就是一拳头,正好打在了赵宗景的眼眶子上,许是觉得打了一只眼睛不过瘾,又一挥拳头,另一只眼也青了。

    赵小王爷顶着一对熊猫眼,这个冤枉啊,老子这是惹谁了,怎么倒霉的都是我!

    王宁安头也不回,直接往村子里走,迎面又看到了杨怀玉。王宁安咬了咬牙,想给杨怀玉一顿,可是杨大将军根本不在乎,把胳膊一抱,有本事你来啊!

    当年你玩了一手拔刀术就把老子给坑了,这回我背着双手,也把你小子打趴下!

    王宁安气得转了两圈,没办法只能推开杨怀玉,直接冲到了村子里面,赵祯还在打谷场旁边的大槐树下坐着休息。

    王宁安疾步跑过来,“臣拜见陛下,陛下,此地离着古北口,不过百里,您如何能轻身犯险?还请陛下立刻回转幽州,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赵祯含笑,摆摆手,“王卿,你的胆子是没有以前大了,十万辽兵朕也见过了,区区上千辽寇,还没到朕的眼前,就被百姓打跑了,用得着害怕吗!”

    王宁安心里苦笑,我的赵大叔,你别动不动就提十万辽兵好不?

    就像真是你打赢似的!

    再说了,就是身边的两三百人,走漏了消息,哪怕来三五千辽兵,也足以要了你的命啊!

    这也就是王宁安为什么生气的原因。

    微服私访也好,体察民情也好。

    不管怎么说,要事先通个气,就算赵祯要玩神秘,赵宗景和杨怀玉也该告诉自己一声,好安排人马,暗中保护。

    一点准备没有,突然遇到了辽兵越过长城,这是被打回去了,要是没打回去,还不定出多大的事呢!

    心脏再强大,也受不了这个折腾。

    “哈哈哈,王卿,你不要怪他们,连你都不知道朕的去向,辽寇如何能知道?”赵祯笑容可掬,让王宁安坐下来。

    “朕走了一路,所见所闻,甚是感慨,王卿你在蓟州和滦州,放手作为,民心安定,奋勇杀敌,朕真有些问题,想要向王卿讨教。”

    “陛下折煞微臣,臣不过是尽自己的职责,而且万事开头难,后面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当不得陛下盛赞。”

    赵祯摇头,“王卿,你客气了。朕想请教你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何士绅不可靠?”

    “这个……”王宁安没听到富弼的那段经典论述,也不知道赵祯的心思,有些话他是不敢胡说八道的,但是又不能不说。

    “启奏陛下,臣觉得有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想来士人的选择余地多一些吧!当然,也真是因为如此,历代士人,慷慨赴义,尽忠报效,才显得弥足珍贵,尤为难得……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这些都是历代士人表率,高山仰止,令人惊叹。”

    情急之下,王宁安把正气歌都搬了出来。

    可是赵祯根本没心思听后面这半段,他不停咂摸王宁安前面所说。

    没错,就是士人的选择机会多,秦汉隋唐,三百年一个轮回,朝代盛衰,兴亡交替,皇帝换了多少家,可古往今来,士人都是入朝为官,在乡为绅,吃香的,喝辣的,任凭风浪起,端坐钓鱼台!

    当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敢情这天下是士人的,皇帝不过是临时的过客而已!

    领悟到了这一点,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了。

    士人掌握土地,读书识字,掌握地方宗族势力,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哪怕改朝换代,也很难冲击到他们,毕竟谁当皇帝,都需要他们来帮忙,治理国家,维护地方。

    自古以来,皇权不下乡,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士人手里有筹码,他们自然和老百姓不一样。

    就拿蓟州和滦州来说,王宁安给分了田,分了农具,牛羊,还给盖了学校,兴修水利……这些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如果契丹人杀回来,他们还能维持不变吗?这不是笑话一样吗?契丹人肯定会抢走他们的农田,夺走他们的牛羊牲畜。

    把他们重新变成农奴!

    没有希望也就算了,一旦有了希望,他们能放弃吗?

    王宁安敢说,至少一半以上的老百姓,他们宁可不要命,也不愿意放弃到手的土地!辽国大局来犯,他们肯定要拼一个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换成士人,他们就不一样了。

    这帮人想的是当官,想的是免税,想的是兼并更多的土地……不管是谁,只要能开科举,任用士大夫,给他们免税特权,他们就能接受,甚至是甘当走狗!

    辽国统治燕云,就施行南北分制的官职,给予燕云汉人科举的权力,他们乐颠颠参加考试,争相当辽国的臣子,哪怕是低人一等的南面官也无所谓。

    再看看富弼,老先生治理幽州的思路,居然和契丹人是一样的,他也开科举,笼络士人……看起来是把地方稳定了……呃不对!

    连稳定都没有做到!

    那些士人能背弃辽国投靠大宋,就能出卖大宋,再去舔辽国的屁股!

    关键就看一个字:利!

    什么忠孝仁义,什么士人节操,什么孔孟之道……都挡不住一个利字!

    此刻的赵祯,居然有一种悟道的感觉。

    他觉得自己处在玄而又玄的境界,非常美妙,也非常愤慨……以往的所有困惑,在这一刻,豁然开朗,什么都想清楚了。

    不得不说,除了真正一步步打下天下的帝王,还有少数的妖孽,多数的皇帝,从小到大,身边不是太监,就是文臣,哪怕明知他们在哄你,多多少少,也会相信一些。

    尤其是赵祯这种乖乖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洗脑,哪怕他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了,心里也还存着明君贤臣的那一套。

    孟子说得好,君视臣如股肱,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这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孟老夫子就没有想过,会不会君视臣如股肱,反过来臣视君依旧如寇仇呢?

    再说得明白点,这世上感恩戴德,知恩图报的人太少了。

    而自私自利,无情无义的人太多了……

    所以,孔孟之道只能拿来教化人心,而不能当成真的!

    赵祯很遗憾,他觉得如果自己在20年前悟到了这一点,他可以大刀阔斧,做一个千古一帝。

    现在两鬓染霜,才真正想明白,已经晚了。

    不过好在收复了幽州,又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

    “王卿,檀州士绅熊敦等人勾结辽寇,此事你怎么看?”

    王宁安见赵祯许久不说话,神色纠结,带着怒气,他越发猜不透皇帝的心思,这种时候,还是多装点孙子比较好。

    “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臣有罪。”

    “哦,怎么说?”

    “臣在滦州、蓟州,杀戮过重,难免人心浮动,他们没有了安全感,辽寇稍加鼓动,就会背叛大宋。不过檀州当地的官吏和守军,也有失察之过,臣已经派遣狄咏将军,带领着5000骑兵,去驱逐辽寇,想来辽寇也难以有什么作为。”

    王宁安说到了这里,郑重道:“陛下,臣以为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长城还是要修,只是修长城并非小事情,人力物力的缺口太大,臣这里有个扎子,希望陛下能准许在滦州一带煮盐,以食盐之利,支持修建长城。”

    说着,王宁安将一个扎子递给了赵祯。

    萧观音提出来盐的事情,王宁安就留心了,他让吕惠卿去调查,然后把结果呈报,他花了几个晚上,参考后世的开中法,才把新的盐法制定出来。

    赵祯接过来,只匆匆翻看了两页,就扔在了一边,王宁安吓了一跳,心说别是赵祯看不上吧!

    哪知道赵大叔猛地一回头,对着不远处说道:“富相公,你也过来吧!”

    王宁安这才注意,在不远处的一片树荫后面,还站着富弼呢!

    而此时,富相公老脸青紫青紫的,非常难看,可以说,难看到了极点。这位一贯气势凛然,这回居然有点不敢直视王宁安,仿佛做了什么亏心事一般,弄得王宁安摸不着头脑,都怪赵宗景和杨怀玉,你们两个混球就不知道事先通知我!

    老子说一万遍了,我不是神仙,不会未卜先知!我不过是比别人有钱,比别人布局长远,得到的消息情报多,判断准确点而已!

    王宁安满肚子疑问,哪知道富弼到了他面前,居然深深一躬。

    “王大人胸襟如海,可行舟船,可容泰山。老夫自愧不如,王大人实乃国之良相。老臣恭贺陛下得此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