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394部分

大宋将门-第394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彦博点了一句,然后又忧心道:“当年唐太宗深思熟虑之后,采纳重臣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想那突厥,本来已经亡国灭种,国将不国,大唐皇帝天心仁慈,兴灭继绝,感恩戴德,封大唐皇帝为天可汗,威名远播,万世歌颂。”

    “老臣以为,可以效仿唐太宗,将董毡囚禁在京城,其余各部,延续风俗,封赏官爵,给予粮饷,继续让他们驻守青唐,协助大宋,共抗西夏也就是了。”

    文彦博说完,还偷偷看了看王宁安,发现这位依旧闭着眼睛,仿佛真的睡着了一般。

    赵祯低着头,仔细琢磨着,唐太宗固然值得效仿,可是文彦博的办法怎么听都不对劲儿,貌似有人干过,却又一时想不起来。

    “王卿,你有什么高见?”

    王宁安这才打了一个激灵。

    “回圣人,臣不像文相公,精通经史,讲不出这么高明的方略。臣斗胆推荐一人,他或许能说出一些道理!”

    王宁安把贾章推了出来,当然他要抬举未来的亲家,给贾章露脸的机会,另外也是告诉文彦博,我和你不是一个级别的,你老小子别没事找不痛快!

    没有多大一会儿,贾章来了,见礼之后,赵祯简单说了一下,然后就问道:“你是什么看法?”

    “启奏陛下!”

    贾章抬起头,一字一顿道:“臣以为文彦博当斩!”

    噗!

    文相公喷出一口老血,王宁安差点笑了出来,就冲这句话,贾章绝对是人才无异,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文彦博强忍着怒火,逼视着贾章,“你不过微末小吏,也敢如此诽谤老夫?”

    贾章心里暗笑,论起江湖地位,你还不如我们家老爷子呢!

    “文相公,你身为宰执,建言献策,关乎朝廷兴衰,百姓福祉,却不深思熟虑,以致祸国殃民,贻害无穷,难道不当斩吗?”

    “荒唐!”

    文彦博怒道:“老夫所献,那是唐太宗之策,李世民英明睿智,功绩卓然,堪称有为之君,效仿他的策略,有什么不可?”

    “哈哈哈,唐太宗虚心纳谏,治国有方,固然值得称颂,但却不是每个策略都应该效仿的。”

    贾章侃侃而谈,“启奏陛下,大唐盛极而衰,关口在于安史之乱,而胡人能加入唐军,窃据兵权,掌握要冲,又始于唐太宗……文相公提到当时没有汉人愿意去守卫,故此只能将土地继续留给胡人。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唐贪图安逸,想走捷径!可是治国哪有捷径可走?唐太宗的办法,给了胡人做大的机会,他们纷纷内迁,窃据富饶之地。我大宋一统寰宇,结束唐末五代之乱,堪称壮哉!”

    “然则,燕云十六州,河套,河湟……这些本属于汉家的土地,却悉数落到了胡人之手,难道不是李唐留下的祸患吗?”

    贾章厉声道:“文相公,明知盛唐之祸,祸及大宋,你还献这种策略,是想让大宋重蹈覆辙吗?”

    王宁安在旁边看着,忍不住都要给贾章拍巴掌了!

    真是够厉害的,哪怕换了自己,也没法做得更好了,当爹的聪明,女儿也不会差,看起来兄弟的婚事要抓紧才行……王宁安满意颔首。

    此刻的赵祯,却是恍然大悟。

    “当年收复幽州,富弼便提议利用当地汉人士绅,巩固地盘。结果如何?这些人继续和契丹勾勾搭搭,险些丢了幽州!文相公,你这次又献这等投机取巧之策,让朕太失望了!”

第607章 老文的反杀

    天雷滚滚啊,皇帝居然说出了失望二字。

    就算是贾昌朝在场,也只有请辞宰相,乖乖回家抱孩子一条路了。

    只是文彦博修炼了这么多年,功力太深厚,他虽然惶恐不安,但是却没有彻底投降。脑筋快速转动,不是他的方略不好,而是没有猜准皇帝的心思。

    显然一心要有所作为,打一个太平盛世的赵祯,不会满足抱残守缺,什么全其部落,顺其土俗,赵祯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昨天去拜访王宁安,也是想探探口风,结果王宁安被贾章请去了,老文就错失了机会,结果心中恼怒,就出了昏招。

    不管是不是王贾联手,还是另有隐情,当务之急是要保住自己,千万不能阴沟里翻船。

    “启奏陛下,老臣只想着效仿先贤,却未能看出唐太宗之策的弊端,实在是该死,情愿领受责罚……老臣斗胆揣度,陛下是要大作为,老臣正好也有一策,要献给陛下。”

    文彦博就是有急智,轻轻松松,就把话题给转移了。

    王宁安有心继续追杀,给文彦博一个好看,但是光凭着谏言,就要干掉一位宰相,赵祯也未必同意。

    而且就算换掉了文彦博,自己这边也没人能接替,难不成还让贾昌朝班师回朝?

    算了吧!

    王宁安呵呵一笑,“陛下,料敌从宽,臣以为文相公一定是准备了上中下,十几条的策略,还是听听文相公的高论吧!”

    赵祯勉强点头,板着脸道:“朕要的是长治久安,文相公,你可要拿出真本事才行。”

    “老臣遵旨!”

    文彦博眼珠转了转,立刻道:“陛下,老臣以为应当首先明确青唐六州,到底算什么。是自成一路,还是并入秦凤路,或是有别的安排。”

    “嗯,文相公,你想怎么安排?”

    “老臣斗胆建议,成立陇右都护府,管理青唐,地位堪比一路,不过却不设转运使和经略安抚使,以都护一人领之。”

    赵祯颔首,“此议甚好,文相公,你以为何人可以担任陇右都护?”

    “这个……陛下,此人必须不辞劳苦,文武全才,能治理百姓,能统帅大军,能安抚部族,能抗衡西夏,总而言之,必须是当世少有的英雄豪杰。”

    说了一大段之后,文彦博突然把目光落到了王宁安的头上。

    赵祯淡淡一笑,“莫非文相公推荐景平?”

    文彦博一愣神,他真有这个心思,你姓王的算计我,老夫也给你挖一个坑,只是听到赵祯用字来称呼王宁安,显然,君臣二人要比任何人都亲密。

    皇帝绝对舍不得把王宁安外放,扔到青唐的。

    文彦博只好陪笑道:“老臣是想让王相公推荐一个贤才,他必定有合适人选了。”

    王宁安道:“既然文相公说了,那臣就斗胆推荐王韶,他虽然入仕时间不长,但是州一战,功劳极大,杀得青唐胆战心寒。蕃部向来敬重实力,王韶足以威慑蕃部,令行禁止。”

    算起来王韶是嘉佑二年的进士,入仕还不足两年,就出任一方大员,实在是有些过了。

    可转念一想,开疆拓土,从来不是比拼资历,唯才是举,有能力者居之。

    不选王韶,就只有选一个武将,而陇右都护,显然文官更合适。

    “既然如此,王韶晋位龙图阁侍制,兵部主事,陇右都护,即日上任。”

    相比历史上,王韶足足提前了十几年拿到这个位置,作为金牌打手,天生的名将,王韶早早登上历史舞台,绝对能建立更大的功勋,他日后的功绩,真是让人不敢想象。

    文彦博见赵祯露出笑容,立刻抓住机会。

    “启奏陛下,所谓孤掌难鸣,青唐事务复杂,光有王韶还不够,老臣想推荐一个副都护,协助王韶。”

    “何人?”

    “他就是……贾章!”

    报仇不隔夜,文彦博黑起来人,也从来不含糊。

    他扭头看了看直竖竖站着的贾章,感叹道:“我和令尊同朝为官多年,素知他教子有方,贾贤侄才华盖世,是难得英才。刚刚一番奏对,更是发人深省,振聋发聩,足见他下了很多功夫,熟悉青唐的情况,试问,副都护,除了贾贤侄,还有谁能升任。怎么?贾贤侄,你不会推辞吧?”

    贾章心中冷笑,文彦博这老货不敢对王宁安如何,就冲自己来了。

    其实贾章心里很清楚,他来的时候,已经想了许多,这是第一次面君,必须给皇帝留下深刻印象。

    当年他爹靠着文采取悦真宗,他没那个本事,那就只有一招!

    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直接喊出了要斩文彦博!

    一个末品小吏,直接挑战当朝首相,无论如何,此役之后,贾章都会名扬天下,深深刻在赵祯的心里。

    说句文言,叫简在帝心!

    有了皇帝的赏识和加持,贾章就谁也不怕了。

    或许青唐的难度不小,但是只要成功了,收获会大到不可想象。别以为朝中都是你文彦博的人,我爹当宰相比你的时间还长,门生故吏,徒子徒孙,哪个衙门没有。只要我贾章展现出本事,这些人都会靠拢过来,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到时候我就和你老文掰掰手腕!

    人不可貌相,小小的贾章,居然野心勃勃,让人惊叹。

    “启奏陛下,微臣愿意去青唐任职,哪怕只是一书吏,也心甘情愿。开疆拓土,壮我大宋,微臣哪怕献出一腔热血,也是心甘情愿,绝无怨言,此去青唐,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不负陛下重托!”

    赵祯很欣慰,至少贾章的态度就让他十分高兴。

    总算有一个不躲避推脱的,真是难得。

    以往朝廷重视科甲,因此知府知州,这些独当一面的好位置,都要留给科举出身的官吏,而恩荫入仕,最多就是在一些清水衙门,或者是当当佐贰官,出头的机会越来越少……可偏偏这次科甲正途的不敢去青唐,反倒是恩荫入仕的勇于任事。

    赵祯琢磨着,贾章是个不错的例子,正好拿来敲打那些眼高于顶的文官,别把朕逼急了,朕可不是无人可用!

    “贾爱卿,有勇有谋,朕很欣慰,你就出任副都护吧!

    贾章被任命为兵部员外郎,陇右副都护,并且兼任湟州知府。

    大宋的路和元明清的省不是一回事,比如一路的最高长官是转运使,最初只是负责运送钱粮赋税的,后来才增加了许多职权,但说到底,还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也不光是转运使,大宋的所有官吏,全都是临时工,在甲衙门挂职,跑乙衙门当差,干的是丙衙门的事情,乱糟糟的一团,常年研究,也未必说得清楚。

    不过知府作为地方大员,还是很重要的,许多名臣都是从知府任上骤然而贵,升任中枢。比如文彦博,张方平,包拯,全都是如此,只要干得好了,调回京城,做一任开封知府,接着就是翰林学士,或者是三司使,一下子就迈入了高层。

    湟州是青唐最大的一个州,湟水从中间流过,水草丰美,牛马成群,人口众多……只要把湟州经营好了,绝对是一笔丰厚的政绩。

    赵祯的确是够偏疼贾章的。

    不但贾章成为知府,就连贾章的老爹贾昌朝都得到了封赏,晋位侍中衔,还赏赐了一对白玉如意。

    这个任命太让人意外了。

    侍中是什么官职呢?

    很多人或许只是在出师表里看到这个名词,实际上侍中是三省当中,门下省的老大,位列宰相,十分尊贵。

    大宋不设真宰相,所有都是以同平章事的衔,行宰相职权。

    如今贾昌朝拿到了侍中的衔,也就是说,他的地位还在文彦博之上,尤其是又给了一对白玉如意。

    如意如意,称心如意,莫不是说,赵祯有意让贾昌朝回来,取代文彦博?

    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官场变化,真是不可以常理猜测……“相爷,刚刚得到了消息,说是国舅曹佾帮着说媒,要把贾昌朝的孙女许配给王宁安的弟弟!”家人向老文报告。

    “啊!”

    文彦博正喝茶呢,一口水喷了出去!

    “当真?”

    “千真万确!”

    文彦博的脸瞬间就垮下来了,怕什么来什么,看起来王宁安真的要和贾昌朝联手了,本以为朝堂只剩下自己一个老臣,能稳如泰山,只是想不到,局面变化太快,这帮人也都太无耻了!

    合纵连横,玩得真够溜儿的!

    他们推出贾章,就是要落老夫的面子,给贾昌朝复出做铺垫,端得好算计!

    文彦博是越来越坚定看法,他把所有事情都当成了处心积虑的阴谋……这也真是没法解释,贾章跑来的确只是想着联姻,王宁安推贾章,也是无心之举,只是走到了现在,想解释也解释不清了。

    “你们真当我文彦博是面捏的,被你们吃得死死的?做梦去吧!青唐是什么好地方,老夫就不信,贾章一个少爷羔子,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还想去青唐,老夫就让你坐在火坑上,尝尝滋味!”

    文彦博思索了再三,把有关青唐的公文都翻了出来,从头到尾,仔细寻找,果然让他发现了一件事情。

    原来大宋派遣的使者,在路过安陇寨的时候,被当地的头人给抓了起来,还削去了耳朵,受了奇耻大辱!

    “传令副都护贾大人,立刻让他去安陇寨,处置此事!”

第608章 只敬畏强者

    “文彦博这个老鬼,一天不坑人就心里不舒服,早晚要把他赶出京城!”

    王宁安笑呵呵说着,还看了一眼贾章。

    在这一瞬间,贾章是怦然心动的,莫非王宁安要决心倒文,把文彦博干掉了,岂不是他爹的机会就来了?

    当然了,贾章只是想了想。

    他还记得,在行宫,赵祯都说出了失望之词,如果真的要倒文,当时就把他罢免了,结果赵祯收回了,王宁安也没跟着落井下石,分明是倒文的时机不到。

    王宁安说这话,也是试探自己!

    奶奶的,就没有一个人不套路的!

    毕竟贾王两家结亲,非同小可,王宁安也是一肚子想法……贾章忙陪笑道:“家父年纪也大了,老一波的人物当中,除了文彦博,也就是富弼,还有庞籍寥寥几人,如果把文彦博罢黜了,剩下的人也未必和王相公同心同德,身为一家人,下官劝王相公一句,暂时还是以稳妥为重,等到实力积攒够了,到时候再把文彦博替换掉,不声不响,岂不是更妙!”

    王宁安眼前一亮,别管是不是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