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461部分

大宋将门-第461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经过仔细分析,陈琳发现这个或许是西夏抛出来的诱饵,值得吃下去!

    “陈琳算计很明白,如果侥幸打赢了,就可以制造一波对王相公不利的流言……打输了,同样能离间君臣关系,说陛下不信任王相公,说王相公居心不良,见死不救……总而言之,不管怎么样,都不亏!”

    “好一个无耻阴险的老贼!”赵祯怒气冲冲,又追问道:“说,他处心积虑,要离间君臣之情,到底是为了什么?”

    沈端仰起头,灿然一笑,“陛下,您真想知道?”

    “赶快招供!”赵祯迫不及待,他真的想不通,为什么陈琳要背叛自己!

    “陛下,奴婢说了……陈琳他想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

第705章 哀伤的赵祯

    这世上有太多荒谬的事情,听到沈端提起要恢复太祖一脉的皇位,赵祯和赵曙父子都像是听到了梦话似的,开什么玩笑?

    从赵二到赵恒,再到赵祯,三代人,干了八十年的皇帝,早就天下归心,纵使当年的斧声烛影,传言纷纷,也早就被人们淡忘了,或者仅仅是当成了一段传奇野史而已。

    当初赵祯无子,也仅仅是从太宗的儿孙当中找,虽然有人提到太祖的后人,但也仅仅是打酱油而已,没人真正想过要恢复太祖一脉的皇位。

    沈端说出这话,未免也太可笑了吧?

    相比皇帝父子,王宁安倒是想的稍微多了一点,因为他记得在历史上,宋高宗赵构南渡之后,膝下无子,后来他对着群臣说,是赵大给他托梦,告诉了当年斧声烛影的真相,并且说只有恢复了太祖一系的皇位,国家才能有所起色。

    后来赵构果真将皇位传给了太祖一系……

    对于种种神奇的传言,王宁安多数是不信的。

    赵二的后人把大宋江山给败坏了,赵构逃到了杭州,任用奸臣,杀害忠良,屈膝金国,没能恢复中原,迎回二圣,在民间的威望已经降到了极限。

    他又没有亲生儿子,再有赵二一系又被金人掳走许多,也找不出亲近子侄继承皇位。所幸就把太祖的子孙推上皇位,顺便挽回民心,振奋士气……怎么说呢,就好像一家经营不善的店铺,重新装修一番,换了两个漂亮的店员,想要挽回业绩,道理上差不多。

    当然,既然原本的历史上发生过,那么想要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就不是痴人说梦,至少是有可能的!

    但是要做这种事情,必须有舆论基础,百姓支持……简单说,就是要皇帝天怒人怨,烂摊子一堆,百姓忍无可忍,才有成功的机会……咱们的赵大爷,混到了桀纣的地步吗?

    显然没有,相反,在赵祯的治下,大刀阔斧改革,大宋的财政连年增加,对外作战总体顺利,对内改革官制,削减宗室,清查田亩,公平税收……这一连串作为,都使大宋蒸蒸日上,不同以往,想要推翻赵祯的地位,绝无可能!

    王宁安快速思索着,他突然摇了摇头。

    “不对啊!”

    上面的判断,那是自己的看法,可是在另外一些人的眼中,赵祯近些年,变法推得太急,动了太多人的利益。

    一个整顿吏治,就让上万官吏丢了饭碗。

    改革宗室,太祖一系的子孙都要失去优待,变成普通人。

    还有清丈田亩,方田均税,更是得罪了天下的士绅……

    任何变法,都有人得利,有人受害。

    以目前来看,获利的集团很庞大,但是受害的集团更是厉害!

    而且这帮人底蕴雄厚,爪牙锐利,往上推,甚至能追溯到秦汉之前……士农工商,庞大的文官集团,儒家士人,他们甘心交出权力,退出历史舞台吗?

    显然不可能!

    可是他们在朝中失去了代言人,也失去了对皇帝的控制,甚至无法掌控舆论。

    再这样下去,他们的统治地位就会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作为一个庞大的集团,如果没有一点反制措施,那才是笑话呢!

    王宁安一下子想到了曹皇后中毒的事件,上一次中毒的设计,就是喜欢让皇帝和皇后对拼掉,然后再做掉小太子,顺利扶持二皇子登基。

    操持这件事情的是王素,他背后站着的就是东南的文官势力。

    显然,上一次失败之后,他们并不甘心。

    而且这股势力又扩大了,甚至连内廷宦官都卷了进去。

    从赵祯身边无法下手,那就索性玩更大的!

    辅佐太祖一系!

    让赵大的子孙继位,看似荒唐,但是却不失为一个妙计。

    赵大的子孙没有负担,他们继位,可以随便推翻从赵二到赵祯,所有国策!毕竟,他们的权力来源是赵大,而不是赵二,这样一来,赵祯的变法也能顺理成章推翻,守旧派官员又能把持朝堂,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只是要恢复太祖一系,要推翻变法,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王宁安!

    他是变法派的两巨头之一,手握兵权和财权,同时又是太子的老师,再加上王宁安年纪轻轻,潜力无穷。

    如果赵祯驾崩了,太子登基,或许在几十年之内,旧派官员都没法翻身。

    而且六艺学堂快速膨胀,等到老一波的官员凋零,新的士子都追随六艺的理念,那么一来,就彻底没有机会了。

    辅佐太祖一脉,挑动君臣关系,让王宁安和赵祯拼一个你死我活,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王宁安的脑筋转得极快。

    他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把种种情况推演之后,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越发自信从容,只要看透了对手的盘算,下一步应付起来,就从容不迫了。

    而且王宁安也想到了,这么大的谋略,显然不是一个陈琳能操纵的。

    之前许多人都在疑惑,大宋想要调兵,需要经过皇帝,政事堂,枢密院,兵部,而且还要瞒过王宁安,还要让地方官吏,边军将领,甘心服从调遣……这未免也太难了,简直更登天一样!

    可事到如今,把他们的谋算看清楚,也就能将背后的神仙猜个七七八八,凭着这帮人的实力,别说调兵了,就算暗中刺杀了赵祯,王宁安都不觉得有什么稀奇!

    果然是变法越深入,反对的力量就越强!

    而这些反对的人,没有什么不敢干的!

    想到这里,王宁安再看陈琳和沈端,又有了不同的想法,其实他们也是棋子而已,只是相对大一些。

    王宁安咳嗽了一声,“沈端,你说陈琳要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可有什么证据?”

    “有!”沈端道:“王相公,你可以派人去陈琳的住处搜查,他保留着太祖灵位,每三天都要上香供奉,他,他还有一个册子!”

    “什么册子?”王宁安追问道。

    “是谋逆之人的册子!”沈端咬牙切齿道:“上面有许多人,他们都是太祖旧臣,勋贵将门,几十年来,一直想要谋反。”

    王宁安冲着陈琳一笑,“你有什么辩解?”

    陈琳哼了一声,只挤出四个字,“一派胡言!”

    赵祯愤怒扭头,对着曹佾道:“景休,快速查!”

    “遵旨。”

    曹佾领命,带着人直接去了陈琳的住处。

    在那里,曹佾仔细搜查,不放过任何疑点,哪怕连瓷瓶都要砸碎,看看里面藏没藏东西……只是陈琳的住处很简朴,只有两个柜子,什么没有发现,他们又凿开了墙壁,掘开了地砖。

    折腾了几个时辰,曹佾熬得眼圈通红。

    此时距离审案,已经过去了一整天。

    赵祯特别下旨,给王宁安,曹佾,还有其他办案人员,准备了休息的住处,在这种时候,谁又能睡得着。

    王宁安睁大了眼睛,盯着天棚,足足看了一夜。

    任何事情,都有个简单的逻辑,那就是看谁获益最大,通常这个人,就是最有动机的那个。

    辅佐太祖一下,扳倒自己,甚至干掉皇帝,破坏变法……把这一系列的目标连到一起,也就不难猜测了。

    “或许该去找文相公谈谈了!”

    王宁安暗暗想到。

    经过了一夜忙活,曹佾无功而返,在陈琳的住处,什么都没找到。

    曹佾见到王宁安,忍不住抱怨道:“二郎,你说陈琳会不会把名册吞到肚子里,干脆把老东西的肚子割开,好好找找!”

    王宁安忍不住翻白眼。

    “你当肚子是什么啊?保险柜啊?谭宪能干的出来,陈琳可做不出来!”王宁安想了想,“我猜得不错,应该是被陈琳毁了。”

    “毁了?”

    曹佾拉着王宁安的袖子,退到了一旁,神秘兮兮道:“二郎,你说那个册子真的有吗?”

    “难说,不过以陈琳的年纪计算,他从军那会儿,应该有不少太祖旧臣还在,陈琳是好好的边军,为什么要净身入宫?如果是真有图谋,或许也能说得通。”

    曹佾听到这里,脸色更难看了,他压低了声音。

    “二郎,沈端可是说了,上面有许多将门勋贵……你说会不会……”曹佾满脸忧虑,他的祖上曹彬可是开国功臣,而且赵二北伐的时候,曹彬替赵二背了黑锅……曹佾努力回想,在他小时候,家里的很多老人,提起旧事,还很鄙夷太宗皇帝,说他心思阴险,手段毒辣,领兵的本事更差,比起太祖皇帝,差之天地……再有,这些年,陈琳和将门的交情很不错,有些将门被文官欺负了,都走宫里的门路,让老总管帮着说话。

    陈琳也是善门大开,广结善缘。

    “二郎啊!”曹佾的声音都变了,“我,我怎么这么害怕啊!这万一要是查下去,查出什么来,那可是灭门大祸啊!”

    王宁安冷笑着摇头,“都80多年了,现在的将门,谁还对太祖有感情?要相信陛下,心里有数的!”

    正在这时候,赵曙跑出来,叫王宁安进去。

    赵祯的身体很差,却又睡不着,只能靠参汤维持精神,一见王宁安进来,就忍不住唉声叹气。

    “景平,你和朕说说心里话,朕之德薄,莫非天下人都已经抛弃朕了?”赵祯颤抖着手,指了指龙床旁的一摞手抄本,声音悲凉,充满了无奈,“朕让人查过了,果然有不少要恢复太祖一系的文章,究竟想要做什么?”

第706章 杀向政事堂

    不得不说,赵二当初做得太过分了,哪怕几十年过去了,身为赵二的孙子,赵祯想起老祖宗的作为,也是满头大汗,心里发虚。

    沈端指出陈琳要帮着太祖一系恢复皇位,哪怕赵祯再不敢相信,也必须要查!

    不知要查陈琳,还要查各种消息,看看究竟有没有苗头,尤其十几年前,当时有人就跳出来,推荐过太祖的后代,要求过继……这类的情况,必须仔细清查,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再替赵大后人摇旗呐喊!

    经过一番查证,陈琳那里没有任何证据。

    可市面上各种手抄本,各种文章,茶馆,酒楼,那些说书唱戏的,还真有不少赞颂赵大的,还有人煞有介事,讲着斧声烛影,说什么皇帝得国不正,应当还政云云……

    放在几年前,这些情况赵祯大可以一笑了之。

    但是在这个当口,皇帝再也忍不了了!

    必须查,一定要查到底,牵连进去的,一个不留!

    赵祯有些神经质了,他觉得凡是和赵大有关系的人,或者说赵大的子孙后代,都不应该放过!

    赵祯一遍遍念叨着:“朕躬德薄,朕躬德薄啊!”

    皇帝语气凄凉,杜鹃啼血,听着心酸。

    可不是吗,三代人,**十年的皇帝,还赶不上赵大,是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赵祯五味杂陈,一肚子郁闷。

    王宁安沉吟了许久,才缓缓开口道:“回圣人的话,臣倒是觉得,事情未必如此。”

    “哦?景平,你有什么高见?”

    “陛下,臣以为太祖皇帝驾崩那么多年,当年的旧人,早就作古了。就拿陈琳来说,他还不到80岁,并没有经历过太祖时期,当然了,他的父辈或许还可能忠于太祖,他早年的时候,也可能有些想法,但传到了第三代人,那可就未必了。”

    王宁安当即给赵祯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王家的老家丁王忠,他的哥哥当年跟着王贵作战,侥幸没有殉国,他保护了王贵老将军的尸体,心心念念着大宋,到了第二代,也心念着大宋,并且时常去给坟墓降香。

    但是到了第三代人,他们从小就和契丹人一起生活,他们知道的大宋,就是敌人,他们甚至厌恶宋人的身份和血统。

    他们加入耶律重元的军队,和契丹人一样,梦想着抢掠大宋,发一笔横财,根本不在乎长辈的管教。

    直到后来,大宋光复了幽州,重新进行教育,恢复汉魂,差不多十年下来,才渐渐有了成色,新出生的一代人,从小就念大宋的学堂,说汉话,写汉字,拜汉人祖宗神灵,穿汉家衣服,吃汉家食物……渐渐的,这些人才恢复了曾经的状态。

    根据王宁安的估计,至少要二三十年之后,原本臣服于契丹的一代人,彻底老了,死了,从社会的核心层淘汰掉,幽州才会变得和中原一模一样。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很多东西也必须靠时间来改变!

    思想观念,就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

    “陛下,臣想说圣人御极四十多年,我大宋的子民,多数人穷其一生,只有陛下一个君父,无不把陛下视为天下之主。放眼天下,经历过太祖皇帝统治,对太祖还有感情的,或许都要年过百岁,试问,又有几个?”

    王宁安的这番话,让赵祯心里头好受了不少。

    “景平,照你这么说,既然不是真的怀念太祖皇帝,那为何又有人写文章,表演戏曲,更有陈琳一般的逆贼,想要恢复太祖一系的皇位呢?”

    王宁安满脸为难,欲言又止,赵祯立刻鼓励道:“景平,朕心已经乱了,现在能信任的人,也不过就是你罢了,你还不说实话吗?”

    “这个……臣斗胆言之。”王宁安理了理思绪,然后在说道:“陛下,臣以为所谓恢复太祖一系皇位,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