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535部分

大宋将门-第535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乱子越来越多,自然要求地方衙门有更多的作为,可是他们的预算又不够,等于是既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

    扪心自问,能不出事吗?

    这么多年了,王宁安也算是久经大敌,不管是什么样的对手,他都能从容应付。

    如果对方真是想靠着阴谋诡计,夺取皇权,抢夺位置,他只管下狠手就是了,没什么好客气的。

    其实不只是他,赵祯也能下手。

    老皇帝早就存了心,要给儿子扫清障碍。

    可问题是他们为什么都下不去手,就因为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阴谋!

    有人在里面推波助澜,浑水摸鱼,这是谁都知道的……可问题的本质在于变法带来的后果出现了。

    不能说变法不好,也不能说变法不成功,但是,别管多好的良药,都会产生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理儿!

    你推青苗法,推方田均税法,推币制改革,压低利息,鼓励工商……这一套做下来,带来了城市繁荣,带来了国富兵强,带来了万邦朝贺!但同时也带来了人员流动,也带来了地方困窘,财力不济,各种乱象丛生。

    这一次是周峰的案子,下一次呢?会不会就是有人造反?烽火遍地?

    不患寡而患不均!

    地方上的豪强势力,野心家们,就没有想弄出点动静的?

    王宁安不由得想起了许多东西,倭国算是老实团结的典范吧?可是在维新变法的时候,冒出了许许多多乱子,甚至直接内战了,北极熊更不用说,沙皇都被干掉了,其他国家,也是各种乱象频发,远不是后世粉饰太平的史书写得那么简单,那么轻描淡写!

    你说一句变法带来的必然牺牲,就想掩饰残酷的事实吗?

    别忘了,那可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啊!

    王宁安迟迟不动,不是因为他脑残了,弱智了,而是这一次,他的敌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那些卖力演出的人,不停影响舆论的家伙,在王宁安看来,就是一群跳梁小丑,一只手就能碾碎!

    别说是他,就算他手下的人,也能轻松解决。

    麻烦的是走到了这一步,大宋处在一个凤凰涅的危险期,究竟该怎么办?这才是关键!

    “王爷,王相公那边来人了,请王爷过府一叙。”管家低声提醒道。

第814章 拗相公要跑了

    要说起来,最近受到攻击最多的不是王宁安,而是拗相公。

    各种报纸挖掘了许多内容,已经逐渐将案情归罪给王安石,说是他的新法造成了农村衰败,再加上考成法逼迫,使得地方官吏不得不铤而走险。绝对是苛政猛于虎,有人还把王安石比喻成李林甫,杨国忠,说他口蜜腹剑,名义上为了变法,实则是要害了大宋,甚至有人翻出了太祖的圣训,指出南人不能为相,王安石出身南方,包藏祸心。

    显然,这些言论当中,没有多少是经得起推敲的,可借着案子,人们的情绪都起来了,也分不清是非对错。

    在大家看来,周峰没错,吕岩也情有可原,都没错。这么大的一个案子,总要有人当坏蛋吧?所以,一股脑,各种脏水都泼到了王安石的身上。

    说起来拗相公也够倒霉的。

    等到王宁安赶来,王安石已经躺在病床上,脑门还敷了一块冰巾。

    见王宁安来了,他挣扎着坐起,满脸羞愧。

    “老夫本该去拜访王爷,奈何病势沉重,不得不请王爷过来。惭愧,惭愧。”王安石声音微弱,仿佛真的病了。

    王宁安淡淡一笑,“人吃五谷,没有不生病的。介甫老兄还要好好养病,大宋的朝局,还指着你一肩承担呢!”

    王安石迟疑了一下,连连摇头,很凄凉道:“王爷,老夫是不成了,周峰一案,老夫已经是心力交瘁,茫然无措,进退两难。”王宁安面色凄苦,连连感叹,他说自己有心变法图强,救国救民。

    可忙活了这么多年,居然落了如此下场,寒心惭愧,他要辞去次相的职位,回归田园。

    以前弄出了火药爆炸,弄出了天变,王安石都没有离开,这次出了这么一个案子,他就要走了,实在是匪夷所思。

    王宁安吓得不轻,眼下哪里能放王安石啊,醉翁无心政务,摆明了撑不久,如果王安石不顶着,难道让那几个老货回来?眼下司马光的威望还不够,王宁安手上也没有别的人选,真要是把朝局交给文彦博或者贾昌朝,谁能放心啊!

    “介甫兄,你为了变法大业,操劳了多年,耗费了无数心血,你就忍心让别人糟蹋了新法?”

    王安石突然一笑,“王爷,说句不客气的,新法就好像我王安石的儿子一般,哪里能轻易交给别人,更不愿意让别人败坏了!所以王某选了一个绝佳之人,继任相位,继续推行变法。”

    “谁?”王宁安惊问道。

    王安石一伸手指,指了指王宁安的鼻子,大笑道:“王爷,试问除了你,还有谁更合适?”

    “什么?”王宁安大吃一惊,他怪叫道:“介甫兄,你不是开玩笑吧?天底下谁都能当宰执,唯独我不能入政事堂!”

    “错!谁都不合适,唯独王爷才行!”

    王安石突然拔高了声音,他大声说道:“王爷,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你位高权重,又封了王爵,按理说,是不应该入主政事堂,更不能染指政务。但是……如今的大宋不同了。”王安石热情洋溢,激动道:“因为变法,大宋的官制进行了调整,裁去了一堆废物,又增加了无数干吏,大家各司其职,哪怕身为首相,也没法架空皇权!所以担心王爷总揽大权,会威胁皇位,根本做不到!”

    拗相公这话,王宁安是保留的。

    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大宋,各项制衡越发完备,而且有了发达的报纸,一点大事小情,就会弄得天下皆知,毫无疑问,给谋朝篡位,增加了无数倍的难度!

    “王爷,变法以来,政务增加了不止百倍!而且周峰一案,更是告诉所有人,往后再也不能用清浊、好坏、是非来决策朝政……所以,必须要有一位能干的大才,熟悉各种事务,精于谋划,德高望重,头脑清醒,能够替大宋掌舵……这个人,除了王爷,还能有谁?老夫斗胆恳请王爷,为了天下苍生,不要回避了!大丈夫当仁不让,首相之位,舍王爷其谁?”

    这几句话,说的是慷慨激昂,热情澎湃,敢情拗相公也有忽悠人的本事,王宁安也是第一次发觉,原来我有这么多优点啊,怎么以前没发现呢?

    他脑袋稍微一热,但是很快就凉快下来。

    “介甫兄,你是想把我放到火上烤!”

    “没错,老夫是想把王爷放在火上,不过我相信,真金不怕火炼!”王安石挥动胳膊,大声呼唤,“王爷,别犹豫了,那么多人看着你,天下之望,这副担子,你必须挑起来!不要让大家失望啊!”

    不得不说,王安石的热情,让王宁安有些受不了。

    “介甫兄,我一个藩王,如何当首相?”

    “大谬矣!王爷,你怎么还纠结在身份上!陛下信你,太子仰赖你,而且变法又离不开你!你做与不做,都不能袖手旁观,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名正言顺,挑起重担。如今变法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如果撑不过去,就难免落得庆历新政的下场,王爷,你忍心吗?”

    说实话,王宁安被弄得有点发懵,他想过许多种可能,唯独没有想到,王安石居然要撂挑子。

    在他的印象里,王安石是个百折不回,哪怕得罪了天下人,也在所不惜,是个认死理,钻牛角尖儿的货儿!

    他怎么可能放弃相位,甘心让贤,怎么也解释不通!

    “介甫兄,你不是开玩笑吧?”

    王安石感慨一笑,“王爷,老夫正好有几句肺腑之言,要对你讲。”

    ……

    接下来的一刻钟,王安石滔滔不断,把他的想法,告诉了王宁安。

    其实没有西域的黄金,大宋的城市化水平就很高了,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有百分之三十之多。

    随着水泥发明,还有军工订单,以及商路打通,大宋的城市化在快速推进,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以往是变法太成功了,以至于人们都视而不见,以为无关紧要。

    直到周峰案爆发出来,才有时间,去回头审视各种问题。

    如今大宋发达的城市大约有二三十个,而每个城市,都在不断吸纳周围的一切,换句话说,有数以百计的州县,面临着失血的窘境。

    “王爷,有人借着周峰案,想要逼着政事堂下放财权,把更多的税收留在地方,或者是拿出一些财政预算,填补地方缺口。还有人建议,要废掉皇家银行,准许地方自己设立银行,扶持自己的产业……王爷以为如何?”

    王宁安深吸口气,摇了摇头,“不成,绝对不成!”王宁安早就思考过。如果靠着撒钱,就能解决问题,他还至于这么愁吗!

    大宋的工业,金融,还都处在一个刚刚兴起的阶段,远远没有余力反哺农业。

    而且在工业的时代,发展经济,需要一定的条件。许多州县地区,根本不适合发展工商,就算投下巨资,也没有多少收益。

    大宋要做的事情太多,根本经不起浪费。就算还有余钱余力,用来打西夏,打辽国,开疆拓土,岂不是更好?

    那些讨要财权的人都是谁,王宁安一清二楚。

    以韩家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之前就反对金元改革,这一次有了机会,怎能不替自己争取利益,可朝廷根本不能向他们低头。

    王安石感叹道:“这个案子必须有人负责,如果老夫不辞官罢相,就没法交代,他们还会闹下去。直到逼着朝廷让出财权为止。如果那样的话,变法就前功尽弃了,所以,老夫辞官,正是为了保护变法成功!王爷,拜托你了,接过来吧!”

    王安石情真意切,不得不说,王宁安真的动心了,他略显迟疑。

    “介甫兄,你,你真的甘心回归田园?”

    王安石脸微微泛红,他仰起头,自嘲一笑,“老夫今年还不到天命之年,岂能甘老林泉!只是老夫有些迷茫,有些糊涂了。”

    “老夫做地方官近20年,自以为了解民间疾苦,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市易法……这些法令,都是老夫苦心焦思的结果……只是真正落实起来,并非都是利国利民,相反,还有很多人因此受害!老夫心知肚明,有太多人骂我,可我没有办法,我不能轻易改变,一旦退了,整个变法就难以为继了。老夫只能硬着头皮撑着!”

    王安石语重心长道:“直到这个案子出现,老夫发觉又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以前都没有想到过。更不知道如何解决,继续让老夫留在相位上,只是尸位素餐,做多多错罢了!老夫有个想法,我要游历四方!”

    这位还真是想法别致!王宁安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说起来还是王爷启发了老夫,当年你让司马光到地方上,去想办法解决青盐的问题。还告诉他用脚板走出来的学问,比起从书本里得来的要有用万倍!这些年,司马君实可没少提到,要知行合一。老夫把变法推到了这一步,接下来该怎么走,我心里没数,既不知,也没法行。”

    “老夫想真正去民间,去各个县城,去山村,看看老百姓究竟过得如何?变法对哪些人好,对哪些人不好,要如何取舍。或是三年五载,或是十年八年,老夫只要想清楚了,就会回来!”

    “所以,朝中的事情,全靠王爷了!”

第815章 曹皇后的提醒

    “王介甫这时候退了,还算聪明!”

    司马光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这家伙从来都是审时度势的高手。他很清楚眼下的局,以往是王宁安担心功高震主,而且文官集团也接受不了。所以才安排了几个老家伙,等到老家伙倒台了,又把王安石推出来,甚至让包拯和欧阳修撑一段时间,以为过渡之用。

    但是这些人当中,除了王安石,别人都拿不出什么变法的策略。

    而王安石呢?

    他的那一套也已经有些跟不上了,最初王安石的变法是针对理财,增加国库收入,青苗法,方田均税,市易法,等等,都是这个思路。

    可随着金融体系建立起来,理财需要更大的格局,王安石驾驭不了。而且他的行事作风偏激,每一项法令都会得罪许多人,偏偏又不知道调和矛盾,能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幸运了,再走下去,只会身败名裂。

    就算为了明哲保身,王安石也该离开,换上更有本事的人。

    原来制约王宁安上位最大的因素在于皇家的忌惮,还有文官体系的排斥。

    可如今呢,司马光都进入政事堂好几年了,王宁安的那些弟子门人,已经步入中层官吏的行列,像宋庠啊,吕诲啊,冯京啊,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已经转变,有些人甚至比王宁安走得更远,提出来的主张更加离经叛道。

    相对而言,王宁安就不那么讨厌了。

    当然了,皇家的忌惮依旧,但是眼前的局面也更加复杂艰难,一方面城市飞速发展,一方面乡村快速衰落,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试问有谁能驾驭这个局面?

    如果所用非人,只会让大宋江山陷入危局,历代都有盛极而衰的教训,皇帝不会看不见。

    所以这时候,就必须任用王宁安,让他收拾局面。

    司马光盘算了一下,师父这时候上位,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全了!

    师父入主政事堂,执掌大位,他们这些人也能更好发挥本事,一展胸中所学,妙,真是妙啊!

    心里想着,司马光从抽屉里翻出了一封密信,正是吕惠卿所写。

    在信中,吕惠卿就建议司马光,朝局越来越复杂,以王安石等人的才略,根本不堪用,应当找个机会,把这帮人都赶下去,换上有本事之人!

    毫无疑问,吕惠卿所指,正是他们的师父!

    司马光采纳了师弟的建议,他强推金元改革,触怒世家大族,未尝没有给王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