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54部分

大宋将门-第54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再怎么练功也没用,我比你大,而且没有乱糟糟的事情,你练一个时辰,我练两个时辰,你练两个,我练四个!总而言之,我杨怀玉的功夫不会输给你的!”

    说完之后,杨怀玉十分没品地仰天大笑,一溜烟儿跑出来院子,留下气鼓鼓的王宁安,还有哭笑不得的杨九妹。

    ……

    打开了心结的杨怀玉开朗多了,他调集杨家部曲,经过简短修整,立刻投入了剿匪之中。

    王则抢占大名府的计划被破坏了,他带着残渣余孽逃了出去。

    摩尼明教积攒了十几年的力量,还真是不能小觑,王则逃回了老家涿州,立刻拉拢起来两三万人,还建立一个安阳帝国,登基称帝,自号安阳武烈皇帝,大封功臣,还弄了三宫六院,弄得挺齐备的。

    只是土贼就是土贼,什么武烈皇帝,那是驾崩之后,才有的谥号,哪有活人给自己安个死人名号?

    王则的起事闹到了这个地步,朝廷再也没法容忍下去。

    贾昌朝立刻调集重兵围剿,杨怀玉和王良都作为平叛的先锋,立刻出击。王宁安想跟着老爹去战场看看,可是王良生怕儿子有闪失,把他留在了大名府。

    只是后来王宁安从梁大刚的嘴里知道了老爹的真正打算,他不是担心儿子会有危险,而是生怕有儿子在身边,有些事情不好做……

    杀!

    王良对付摩尼明教只有这一条,他的骑兵虽然只有一百人,但是武装到了牙齿,人披着铠甲,马也有甲胄保护,箭射在上面就跟蚊子叮了一下。

    铁骑所过之处,势如破竹,摩尼教徒根本来不及阻挡,就被打得落花流水,俘虏多到懒得抓捕,只能让他们蹲在路旁,等候其他士兵处置。

    到了最后,摩尼教的人根本不敢和王良对撞,闻到了风声,就吓得落荒而逃,王良没有丝毫的失落,相反,他露出了真正的獠牙!

    王家底子薄,养的兵越来越多,沉重的负担压在肩头,不多弄点钱,简直对不起天赐良机。

    王良把矛头对准了地方的士绅地主,他事先派人打听,凡是名声不太好,又没有在朝为官的,他都不放过。

    一顶通匪的帽子扣下去,大军直接杀进去。

    老百姓已经穷困无比,除了身上褴褛的衣衫,别无长物,可是地主士绅的家中,粮囤装满了粮食,钱库装满了铜板,肥的流油。

    王良把弄到的粮食和铜板都分给灾民,自己只拿走骡马耕牛,还有金银细软,贵重之物。

    还真别说,这种颇有梁山好汉的作风,竟然得到了穷苦百姓的拥护。

    好多人主动跑到王良的军中,告诉他哪里的地主通匪,王良的人马就冲过去。有时候甚至不用他们动手,只要在后面坐镇,愤怒的百姓聚集起来,成百上千人,呼喊着冲进去,昔日懦弱的百姓,此刻都变成了凶狠的战士。

    他们杀进地主的城堡,把财物粮食全都搬走,一粒米也不剩下……前后不到半个月,就捣毁了二十几处地主的庄园。

    老百姓搬走的东西不说,王良就弄到了各种金银首饰,折合铜钱八万贯,另有耕牛150头,骡马200匹,还有五百多青壮嚷嚷着,要誓死追随王家……

第95章 赈灾妙法

    “抢劫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背着我干嘛!”

    王宁安自言自语着,他也觉得眼下是发横财的好机会。放在平时,别说抢掠财物,就算稍有异动,都会有言官找你的麻烦。

    可如今不一样,洪水冲走了一切规矩和秩序,摩尼教作乱,让谁都有了嫌疑。

    兵就是匪,匪就是兵。

    这句话同样适用大宋朝,天雄军、永静军、安利军,各支人马都在趁机大捞特捞,王良的作为很不起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谁也想不到,贾昌朝竟然派人把王宁安叫了过来,一见面就沉着脸,怒气冲冲,敲着桌子上的一摞状纸。

    “瞧瞧,瞧瞧啊!都是告令尊的,老夫煞费苦心,把令尊调过来,是让你们立功,不是给老夫惹麻烦,你说,让老夫怎么帮你们!”

    换成心理素质差的,被贾昌朝这么一吼,就会立刻纳头便拜,请求相公庇护,王宁安到底不是普通人,而且贾昌朝声音很大,脸色却不难看,明显是虚张声势。

    “那好啊,贾相公觉得不妥当,就把家父抓起来,我也陪着他蹲大牢。”王宁安满不在乎道。

    贾昌朝气得内伤,他就没见过这么有恃无恐的人。

    “臭小子,你别以为老夫不敢动你,我劝你最好怕一怕!”

    “我还怕两怕!”王宁安不无鄙夷道:“贾相公,要是没有别的事情,小子还要回去背书,告辞!”

    起身要走,贾昌朝真的怒了。

    “你给我站住。”

    他走到了王宁安的面前,突然唉声叹气。

    “宁安,非是老夫和你过不去,你要懂得规矩。”贾昌朝语重心长道。

    “什么规矩?”王宁安不解其意。

    “和你明说了,历来平乱,自然要奖励有功之臣,朝廷虽然不吝赏赐,可毕竟杯水车薪,远水不解近渴。惩处一下反贼也是可以的,只是……”贾昌朝犹豫一阵,才说道:“这个规矩,你懂吧?”

    王宁安迟愣一下,怪叫道:“不会是见面分一半吧?那是江湖的规矩,什么时候贾相公成了山大王了?”

    “别胡说!”

    贾昌朝点着王宁安的脑门,“你小子别张狂啊,虽然你帮了老夫,但是老夫统帅千军万马,必须要一碗水端平,不然老夫没法统御部下,你明白吧?”

    “明白。”王宁安闷声道:“就是索贿呗?是三七,还是四六?”

    “老夫六成,你们留四成!”贾昌朝倒是直接,要了大头儿,还理直气壮,“别不高兴啊,其他各军都交了七成。”

    重文轻武可不是一句空话,武将离不开文官的庇护,哪怕打赢了,也要好好孝敬文官,即便如此,还有随时成为弃子的风险。

    王宁安是又气又恨,却又无奈,风气如此,一个人如何能逆天。

    可把钱都给了贾昌朝,不是白忙活一场吗?真是气死人啊!

    见王宁安陷入了进退两难,贾昌朝满心得意,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也和欧阳修一样,看王宁安出糗,心里十分舒坦,跟喝了藿香正气水似的……

    “二郎,有功必赏,有过不饶。令尊剿匪有功,老夫奖励他五万贯军饷,还有驮马一百匹,盐茶糖醋若干,资助你们练兵。”

    贾昌朝很大方,这些东西加起来,也差不多6万贯以上,等于是把刚刚收上去的钱,又赐给了王家。

    老东西这是干什么?耍弄人吗?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瞬间明白了。

    “这就叫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窃主上之威福,玩弄朝廷法度,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我说的没错吧?”

    贾昌朝黑着脸道:“王二郎,别说的那么难听,老夫从来都是光明磊落。”

    “是光明磊落不要脸!”

    王宁安背过身,一语不发……

    贾昌朝反倒心情大好,他也就是敲打王宁安而已,并没有真正想撕破脸皮。更何况王宁安帮他设计,不但躲过危局,还声望大涨,顺道把夏悚给坑了。

    经此一役,王宁安既非同小可,不是等闲之辈。贾昌朝见过太多的神童,他不会因为年纪就小觑王宁安。

    “王二郎,事情还可以商量,你先看看这个。”

    贾相公将一份扎子递给了王宁安,王宁安将信将疑,展开观看,嚯,竟然是一份治理水患的奏疏……王宁安看了一会儿,渐渐入迷了,贾昌朝还是有干货的!

    当初欧阳修就和王宁安提过黄河水患的事情,只是没来及拿出方略,商胡口就决堤了。闲暇的时候,王宁安也想过如何应付黄河的问题。

    经过黄土高原,黄河七沙三水,到了舒缓的平原,流速降低,泥沙淤积,以致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脆弱的河堤一旦崩塌,后果就不堪设想。

    按理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束水冲沙,利用水的流速,带走泥沙……只是如今黄河决堤之后,已经不可行了。

    欧阳修提到过,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使得河床抬高,上千里的河道,高度几乎一致,河水失去冲力,机械照搬束水冲沙,只会到处决堤,不可收拾。

    当务之急就是重新规划出一条河道,顺着水势,把黄河水疏导入海。

    贾昌朝提出了“以河工代赈灾”的主张。

    简言之,就是利用水灾造成的百万难民,选拔青壮,让他们修筑河工,规划出一条合适的河道,把滔滔的黄河水送入渤海……

    “二郎觉得老夫之法如何?”

    “很不错,相公用心了。”王宁安随口说道。

    贾昌朝抓着胡须,眯缝起眼睛,夏悚已经失分了,如果再把治河的事情做好,他贾相公立刻能杀回京城,接替枢密使的职位。

    几十年的历练,贾昌朝觉得自己能做到宠辱不惊,可是真正事到临头,却没法淡定下去。

    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王宁安这小子鬼主意一大堆,让他帮忙参详说不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里面可有疏漏?”贾昌朝笑道:“老夫是一片赤诚,还请二郎不要藏着掖着。”

    王宁安冷笑了一声,“我爹缴获的东西全都是我们的,答应的赏赐一点不能少!”

    “真是个贪心的小子,罢了,你只要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老夫会考虑的。”

    王宁安深吸口气,“贾相公,以灾民修河,固然是好办法,可是不能压榨太狠,要给百姓活路,给付工钱,支持他们养活家人,重建家园,只有如此,才能完美无缺,给相公积攒足够的资本。”

    “嗯,你说的有理,可是工钱开支太大,朝廷拿不出来怎么办?”

    “不难,黄河故道!”王宁安让贾昌朝找来一副地图,这一次黄河从商胡口向北,原本向东的河道干涸大半。

    “黄河故道有肥沃的土地,最适合耕种,保守估计,也能开发出二百万亩的田地,且这些土地本是无主的。如果能以适当价格出售黄河故道的田产,换来的钱款专款专用,足够治河的前期款项,只要整个工程运转起来,朝廷一定会刮目相看的。”

    贾昌朝也是发愁钱的问题,他估计第一笔启动资金就要五百万贯,河北能拿出一百万贯,朝廷最多也就出两百万贯,还有一小半的缺口。谁能想得到,荒废的黄河故道竟然是个摇钱树!

    你说明明摆在那里,怎么就想不到!

    “二郎果然不凡,倘若朝廷准了老夫所请,二郎真是居功至伟啊!”贾昌朝由衷赞叹,仿佛枢密使的宝座向他招手了。

第96章 专业和上意

    十分难得,贾昌朝和欧阳修居然凑到了一起,上次两个人当众对弈,那是安定军心,是演戏,这一次两个人却是真心的,至少是有相同的目的。

    欧阳修有心治理黄河,贾昌朝也想靠着治河立功,两个人一拍即合。

    “我准备征用一百万民夫,分三年的时间,将黄河水导引入海。同时在河道两岸,建立泄洪渠,既可防洪,又能抗旱,至少能养活沿河百万生灵啊!”

    贾昌朝信心十足介绍着自己的计划。

    欧阳修难得赞同老对手一次,“这么大的工程,非同小可,贾相公可要善待民夫,爱惜民力,尤其是修好的河堤不能再出问题。”老夫子说着,突然想起,“对了,前不久王二郎和我提到过,他说针对泥沙淤积,可以采用束水冲沙法,如此就能减少泥沙淤积,延长河道的使用时间。”

    “哎呦,这是个好办法啊!”

    贾昌朝大喜过望,如果主持修筑的河道,不但解决水患,还能几十年不出问题,他贾昌朝不但能重回朝廷,甚至能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贾相公立刻派人去请王宁安,要好好问问他,还有什么好办法没说出来!

    手下人派了出去,前脚刚离开帅府,后脚就有人赶到,将一封信交给了贾昌朝。等到王宁安赶来,只看到两张大黑脸,都跟包拯附体似的。

    欧阳修唉声叹气,贾昌朝怒不可遏。

    “简直岂有此理!”贾相公拍着桌子,巴掌都红了,“夏竦就是个小人,他眼睛里还有没有朝廷,还有没有天下苍生!”

    王宁安听得直反胃,心说贾昌朝也是好本事,明明自己也不怎么样,偏偏还能义正词严。

    “贾相公,让小子过来,不会是听你抱怨吧!”

    贾昌朝怒气不息,把信摆在了桌子上,示意王宁安观看,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王宁安也愣住了,贾昌朝的救灾治河方略很不错,至少王宁安找不出太多的漏洞,可为何在廷议的时候,竟然给否决了!

    书信上面说夏竦反对,其他几位相公也都不怎么说话,赵祯最后竟然信了夏竦的话,不是夏竦失分严重,都要下台了吗!怎么还一呼百应,皇帝都言听计从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宁安满心疑惑,他仔细看着,终于发现了蛛丝马迹,信的后面提到廷议结果,是要让黄河回归横陇故道。

    “这是胡来!”

    欧阳修摇着头,他下过功夫,知道原本的黄河故道历经近千年,淤积非常严重,商胡口以下,几乎一马平川,没有落差。黄河水流速下降,还分成许多股,冲击出巨大的河口三角洲,邻近入海口的州县百姓苦不堪言。

    而且许多官吏都曾经测量过,故道高仰,北流就下。

    简单说就是新形成的河道地势低洼,适应自然,贾昌朝主张修筑堤坝,巩固北流,导水入海,是顺天应人,最好的选择。否则欧阳修也不会捐弃前嫌,跟老冤家站在一起。

    问题是他们非常专业正确的主张,竟然被朝廷给推翻了,他们到底想的什么?

    欧阳修山羊胡子撅起,怒道:“富弼,韩琦,他们在想什么,夏竦胡来,他们就不知道阻止吗?”

    显然,他对老战友也不满了。

    贾昌朝抓着胡须,思量半天,渐渐的有了些想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