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555部分

大宋将门-第555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曙忙不迭点头,“师父所言极是,那师父以为,朝廷的税制应该怎么改?”

    “以往朝廷是农税商税并重,尤其是变法以来,商业繁荣,贡献了七成左右的岁入,可是这个岁入结构很不合理。”

    “怎么讲?”

    “陛下,朝廷征税,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过税,也就是过路税,一个是住税,就是进入市场交易的税……换句话说,朝廷仅仅针对流通环节征税,而放过了生产环节。”

    赵曙疑惑道:“师父的意思是,无论是煤炭还是铁矿,都是生产产品,应该征税?”

    “嗯,农民种田,不论卖与不卖,都要交田赋,何以工商可以不交税?”王宁安点出了问题的关键。

    其实这也是蒸汽机等发明出现,工商业发展,带来税收变革的必然。

    过去提到了商人,他们仅仅是将一地的商品,运到另一地而已。

    比如粮食、皮草、布匹、盐巴、药材,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个别从事生产的商人,也仅仅是手工业为主。

    可现在不一样了,产业链延伸,各种产品会越来越丰富,渐渐的,负责生产的工业部门,会超过负责运输销售的商业部门。

    而且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另一种组织企业,也会应运而生,到了这时候,还仅仅征收一点过路费和交易税,根本说不过去。

    作为王宁安的弟子,赵曙很快理解了其中的关键,立刻点头赞同。

    “师父的确高明,提议把矿区收归朝廷,应该是师父故布迷阵,改革税制,才是师父的本意吧?”

    王宁安没有否认,“陛下,蒸汽机出现之后,的确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就在幽州,已经用蒸汽机驱动锻床,驱动纺织机了。”

    赵曙瞪圆了眼睛,急忙问道:“师父,我听谁用蒸汽机织出来的布,就跟流水似的,哗哗的,不用一个工人?”

    “这不准确,只是不用传统织工了,还是要有人负责蒸汽机,也要看着织机,但总体来讲,工人减少了八成,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

    王宁安难掩兴奋,“陛下,臣记得杜工部有两句诗,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可见即便是大唐,老百姓也有穿不起衣服的,不过到了我大宋,或许就能改变了……”

    这可不是王宁安吹牛,蒸汽机带来产能暴涨,而且以蒸汽机作为开端,大宋就能进入工业时代,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不能盲目高兴,企业可是一种很强大的组织,如果没有事先定好规矩,等到企业庞大起来,再想征税,就会难上加难,根本推不下去。

    总而言之,王宁安要做的就是立规矩,把利益分配好,尽量替朝廷多争一点,朝廷手里的钱多了,才能照顾普通百姓。

    而且还有一件事,也迫不及待了,那就是教育!

    是时候培养更多的理工科人才了,不能把宝贵的资源,都放在培养文人上面,哪怕是新派的文人也不成,大宋能说会道的人太多了,可能做事,能做科学研究的太少了!

    ……

    就在王宁安和皇帝商量的时候,政事堂也召开了会议。

    包括文彦博在内,四大平章军国重事悉数到场,另外包括狄青等人在内,几位重量级的大臣也都来了。

    大家伙面面相觑,谁都不愿意先说什么。

    沉默了好久,庞籍才开口,“宽夫兄,你去拜会了西凉王,有什么安排,请吩咐吧!我们没资格上门,只能听你的了!”

    老庞籍是领兵的出身,资历比文彦博还老,也只有他敢这么和文彦博说话。

    老文当然也不会怕庞籍。

    “醇之兄,这事情究竟该怎么办,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西凉王不满意现有的分配方案,他要多给朝廷一些,就看你们愿不愿意让了!”

    “盘剥往来,与民争利!”韩绛怒气冲冲道。

    在一旁,司马光不愿意听了,他咳嗽两声,“父子两代,兄弟八人,都入朝为官,要是这样的人家也算是民,只怕除了圣人,都是老百姓了!”

    “圣人之下,当然都是老百姓,你司马君实也是世家出身,令尊也是朝廷高官!”

    “对,正因为家父是朝廷高官,司马家深受皇恩,感恩戴德,才不忍心朝廷财赋外流,要替朝廷争上一争!”

    司马光发狠怼人,那也是相当犀利,韩绛被气得老脸通红,没有话讲,只能不停咬牙。

    “荒唐,朝廷税率,早有定案,岂能随便调整?”吕公著竟然也站起来,他大声道:“许多商人,辛辛苦苦贩运,挣得不过是点辛苦钱,如果朝廷加税,他们就要亏本,莫非君实相公想看着商人破产吗?”

    司马光呵呵两声,“中小商人,当然要照顾,我准备上书,建议朝廷废了普通小农的过路税,以后再往京城贩运蔬菜粮食,瓜果梨桃,不需要交税。但是……煤矿,铁矿,和普通的百姓不一样!能经营煤铁的,都是有钱人,而且煤铁的利润也高,规模庞大,每年几百万贯的金流,不加税天理不容!”

    “你这是区别对待,讲不通的!”

    “有什么讲不通,自古盐铁专卖,我朝此前酒水也要买扑,落实新法的时候,为了繁荣商业,才把酒水,茶叶等项目放开,是让利于商。如今煤铁重要,更盛往日千万倍,岂能放任自流?”

    这些大臣是越吵越激烈,政事堂跟一个菜市场一样。

    狄青看着舌战群儒的司马光,几次想张口帮他,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他越发尴尬,想想也真是惭愧,他一个武夫,本来就不该掺和这些事情。

    回去啊,一定要尽快把产业处理了,一点也不要。凭着俸禄,足够过日子了,也心安理得。

    当初公主就在家里说过,她告诉了狄青和狄咏,这次朝廷的争论,其实是利益之争而已,无非是代表士绅大族的官僚,希望多拿一点,朝廷少管一点。

    现在看起来,还真是有道理!

    只是公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从哪里知道的这些消息,真是奇怪啊?

    ……

    “师父,你看,这是王青送给我的地图。”

    赵曙献宝一样,拿出了一份精致的地图,和普通地图最大的不同,这副地图上准确标注了各种矿藏,差不多有三四十种之多。

    就连王宁安都很惊讶,他在上面,能清楚找到几处很大的煤矿和铁矿,虽然位置或许不尽准确,但是已经很不错了。

    看起来这个小皇后还挺有心的!

    “青儿她查了好多古籍方志,又从皇家书院搬了好多资料出来,才汇总了这张图!她跟我说,不弄清大宋有多少煤铁资源,就没法决策。”赵曙满眼都是喜悦,简直甜出了蜜。

    “这么多的资源财富,朕绝不会轻易让出去!”赵曙又道:“师父,你还不知道吧,其实让我替父皇守孝,也是青儿的主意,我正不知道怎么处理和母后的关系,她就和我说,王相公也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变法,他选择了辞官,去游历四方,我也是效仿王相公,退一步海阔天空。”

第844章 专利法

    提起了王青,赵曙难掩得意。

    他很羡慕师父的一点,就是几位师娘都是有本事的人,和寻常的女子不一样。父皇辛苦了一辈子,也没得到一个女人的真心,哪怕母后到了最后,都和父皇决裂了,赵曙其实挺替老爹悲凉的。

    孤家寡人,莫过于此。

    他觉得能娶一个替自己分忧的女人,哪怕只有一个,也就够了。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他才看上了王青。

    王青是拗相公的掌上明珠,家学渊源,又聪明绝顶,的确和寻常女子不同,哪怕愿意使小性,言辞犀利,不留情面,只是这些在赵曙眼里,正是吸引他的地方。

    “师父,青儿很能干的,她还劝说了姐姐,让狄相公别掺和进去,以后她进了宫,一定是我的贤内助。”

    王宁安这才知道,原来是王青和公主说的。

    赵曙一副沉浸在爱情里的糊涂模样,他也不想想,王青就算再聪明,一个女孩子家,哪里懂得这些……如果猜测不错,应该是王安石,或者王的意思。

    王宁安也颇感意外。

    满朝大臣,都跟他站在了对立面,唯独王安石,居然支持他的看法。

    想想也有趣,当时王安石在政事堂的时候,所有人也都不喜欢王安石,只剩下王宁安鼎力支持,才让王安石放手施为,做成了不少事情。

    现在两个人身份颠倒,在野的王安石,居然帮着王宁安解决麻烦了。

    看起来,真正的知己,唯有王安石一人!

    王宁安甚至想等王安石回京,青梅煮酒,纵论英雄,到时候,就指着王安石和自己,大声说天下英雄,唯二王而已!

    想想吧,一定很有趣!

    当然了,煮酒的事情还要等一等,眼前的煤铁才是最要紧的。

    “陛下,此事等到明天御前会议上,一锤定音吧!”

    赵曙点点头,“师父,你劳碌奔波,也早点休息吧!”

    赵曙丝毫不担心,在他的印象里,师父除了不会生孩子,似乎没啥能难得住她的。当年的时候,他还没出生,王宁安就敢一个人单挑政事堂。当年是父皇和师父并肩战斗,如今换成了自己,绝对不能比父皇差!

    赵曙暗暗想到!

    ……

    王宁安从宫里出来,路过宣德门,要回自己的王府,有辆马车正等在这里,王宁安看到马车之后,真想扭头一走了之,谁知对方居然主动凑了上来。

    不用问了,能这么不要脸的,除了文彦博,也没有第二个!

    老文也不用让,直接钻进了马车里,然后一回头,冲着自家的车夫摆手,“你们回去吧,老夫陪着王爷回家!”

    文府的管家立刻点头,赶着马车就走了。

    车里只剩下王宁安和文彦博两个!

    “文宽夫,你又跑来干什么?”

    “不干什么啊,你家的马车舒服,难道老夫坐一会儿都不成了?”

    王宁安气得笑了起来,“宽夫兄,你不会不明白,这是什么时候,你这么公然跑到我这边,就不担心有人会生气?”

    文彦博哈哈大笑,“景平啊,你现在官做得大了,胆子居然也小了,那些人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螳臂当车,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马车滚滚,向着王府而来。

    王宁安懒得说话,文彦博居然也不出声,只是乐颠颠坐着,跟捡了狗头金似的。都快到家门口了,王宁安突然把眼睛睁开了。

    “文彦博,你不要脸!”

    老文丝毫不在意,“哈哈哈,二郎啊,你不就是需要老夫不要脸吗!”

    王宁安被怼得差点噎过去。

    “你跟着我坐了一道,无非是想告诉那些人,你文彦博和我站在了一边,是吧?”

    “没错,老夫想好了,我会支持你的。”文彦博坦然道。

    “我不需要!”王宁安咬着牙说道。

    “无所谓啊,反正只要有人相信你是需要老夫的就行了。”

    文彦博的话有点绕,那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老家伙审时度势,政事堂吵得很厉害,莫衷一是,但整体来讲,财经方面的,还有负责军务,以及工部的诸位大臣,都是倾向于王宁安,或者干脆不说话。显然,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衙门考虑,只有那些为了家里盘算的大臣,才极力反对。

    原来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既然如此,就万万斗不过王宁安。

    文彦博在会议结束之后,他就决定了,无论如何,也要跟王宁安站在一起,反正他都背叛习惯了,一点也觉得为难。

    而且文彦博还要追求利益最大化。

    他跑来和王宁安坐一辆马车,很快就会传遍京城。

    明天王宁安的主张落实了,文彦博就能说是他支持的结果,如果王宁安退让了,就说是他劝说的。

    反正这种事情又没法验证,即便澄清了,也有人根本不信。

    既然挡不住,所幸就利用这事情,替自己刷一刷威望值。

    王宁安当然知道老家伙的龌龊心思,文彦博根本不用说什么,只要状态摆出来,能狐假虎威就够了!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王宁安算是明白了,姓文的老货怎么能成为常青树,不倒翁,这份功力,简直了!想当初自己怎么就出了一个昏招,把他弄回来了,就应该让西域的胡女,把老东西榨干了,弄废了,干脆死在西域算了,省得回来恶心人!

    现在是说什么都晚了,后悔啊!

    马车也到了府门口,文彦博也不多说,只是一笑,就要离开。

    “行了,宽夫兄,你等等吧。”王宁安道:“税制一定要改,但是最为新兴行业,可以提供优惠税率,至于煤矿和铁矿的所有权,必须归朝廷所有,开采权可以出售,但是任何经营煤铁的世家商人,必须有朝廷参股,否则别想入行!”

    ……

    这几句话,等于是告诉了文彦博,所有底限。

    老文听得龇牙咧嘴,很是为难,王宁安要的,比预想的还多,这小子真是撕破了脸皮罢了,既然决定和他站在一起,就别想着三心二意,朝秦暮楚了。

    “多谢二郎如实相告,明天御前会议,老夫知道该怎么配合了。”

    转过天,诸位重臣,悉数来到,好多人都眼圈发红,显得十分疲惫,能睡好的没有几个人。

    这一个晚上,是合纵连横,到处拉朋友,想办法,如论如何,也要在御前会议上,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

    只是在正式开议之前,文彦博突然咳嗽了两声。

    “圣人,老臣有一言,请圣人准许。”

    御前会议还能不让人说话。

    “文相公请讲。”

    文彦博颔首,他神色凝重,“诸公多是先帝老臣,更有人几代为官,世受国恩,重若泰山,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皇恩于万一。老夫时常告诫自己,君子勿贪,君子勿贪啊!我大宋如今,国势虽然昌隆,但远未到安享太平的时候,契丹和西夏犹在,西域刚刚开发,塞尔柱百万大军就在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