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572部分

大宋将门-第572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装备好,训练充足,加上情报系统强大。

    效用士的出击多数都能获得成功,抢来的牛羊财物都是他们的,砍了首级,还能兑换赏钱,许多年轻人都热衷成为效用士。除了核心的人马之外,还有一批预备效用士,以及一些年纪大了,暂时退下来的效用士,一共还有8万多人,也就是说,遇到了大战,王家军能拿出15万人!

    别忙,如果再算上各地的弓箭社青壮,还有幽州汉人的民兵,总数会达到40万人!

    听完儿子的介绍,王宁安脑门也冒汗了。

    真是想不到,这么多年,他居然积累了如此势力,也幸亏老赵家人心大,要是换成自己当皇帝,早就寝食难安了!

    狗牙儿倒是不这么看,老赵家不是心大,而是没法子,尾大不掉,豢养效用士的不只是王家,还有两个很大的家族!

    府州的折家,他们的核心效用士,在去年的时候,也有两万二千人,至于种家,更是突破了5万人!

    这三家的兵力就有二三十万,而且都是虎狼之兵,相当凶悍,朝廷就算想要裁,也没有魄力。

    以往大家都不愿意碰这个难题,可张方平因为罢官,一肚子气,就把这个盖子掀开了。其他的言官跟进,弄得不处理也不行了!

    “爹,那帮大头巾太坏了……你以前到底是怎么把他们打败的?”狗牙儿脑袋的回路的确和正常人不太一样,他现在还有闲心八卦。

    王宁安翻了翻白眼,“你爬过山吗?”

    “爬过!”

    “你在山脚下往上爬,是什么感觉,到了山顶上又是什么感觉?尤其是青唐的那些雪山?到了顶上,会不会寒冷、恶心、头晕?跟要死了似的?”

    狗牙儿认真想了想,“你直接说高处不胜寒,我听得懂的!”

    王宁安也笑了。

    “听得懂,可做起来不容易啊,这世上的事情啊,从来都是知易行难。”

    仿佛为了证明王宁安的话,苏辙就过来拜访了。

    狗牙儿连忙拉着二舅坐下,苏辙显得气喘吁吁,额头还有汗,很是焦急。

    “怎么回事?有麻烦?”

    “唉,的确。”

    苏辙把情况说了一遍儿,眼看着邻近过年,老百姓又分了田,日子稍微好过了一些。许多在棉纺厂的工人,都想着回家团圆,好好过一个年。

    “过年吗!应该的!”狗牙儿不解道。

    “你哪里知道啊?天竺的订单催得紧,必须尽快出货,耽搁不得……可好些织工都想着过了十五再来上工,甚至有人还说要过了二月二,那黄花菜都凉了,工厂可等不起啊!”

    这回狗牙儿也傻了。

    “舅舅,难道不能和工人讲讲道理,让他们忍一忍?”

    苏辙摇头,“道理可以讲,但未必管用。家里头父母妻儿,翘首以盼,还要祭祖敬天,吃团圆饭,多数人都不愿意留下来!”

    苏辙终于发现,原来分田之后,也是有后遗症的。

    至少这些工人都不那么勤劳肯干了,而且甚至有人喊出了,连年都不能过,干脆回家种地算了!

    “姐夫,我跟你说实话,等到过了年,肯定有不少人都会留在乡下。他们赚了工钱,已经可以赎买土地,干脆在家里过舒心日子,不会来上工了,搞不好,明年就要出用工荒!”

    王宁安点了点头,十分感慨。

    还真别说,古今一理,后世遇到的用工荒,大宋也出来了!

    你给了百姓好处,给了土地,他们也就有了谈判的资本,自然就难搞了……莫非文宽夫是对的?真的应该把老百姓弄破产了,逼着他们进城,然后予取予求,狠命压榨?

    貌似也没法说服自己。

    “子由,你清楚百姓心里怎么想,这个关口,要怎么过?”

    苏辙想了想,他沉吟道:“姐夫,兖州一百多万亩的田,因为把女人也算了进来,平均下来,一人也就分到了一亩半不到……不管种粮食,还是种棉花,也就是勉强不饿肚子而已……谁不想日子越过越好,而且家家户户,还要生儿育女,开枝散叶……等过一段时间,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就会涌入城市,逼着他们不得不出来打工,而且还有那些学校的年轻人,他们读了书,学了技术,总不能再回去扛锄头吧!所以说,在两三年之后,百姓就会适应的……”

    “但是眼下缺工的问题,需要解决!”王宁安把话接了过来,“现在工厂刚刚运转,我估计不只是兖州,包括幽州那边,生产蒸汽机的工厂,还有煤矿,钢铁厂,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苏辙道:“是啊,保守估计,两地也需要十万完全脱产的工人,才不会耽误事情……可问题是,这十万人,上哪去找啊?”

    苏辙愁得都出了抬头纹,可王宁安微微皱眉,狗牙儿直接放声大笑了。

    “哈哈哈,这有什么难的,爹,咱们家不是有十几万人吗!”狗牙儿兴奋拍手,“张方平要是知道了,他竟然帮了咱们一个大忙,保证会气死的!”

第869章 打出国门去

    狗牙儿很兴奋,他觉得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军队裁下来了,王家也不用那么显眼,那么为难。

    还解决了缺工的问题,顺便气一气那些该死的大头巾,都好的事情,简直三全其美!

    可谁知,他爹和苏辙都阴沉着脸,没有半点高兴的模样。

    “爹,你不会不想裁军吧?”狗牙儿傻乎乎问道,王宁安懒得出声,苏辙咳嗽了两声,“那啥,就算裁下来,工厂也不敢要的!”

    “为什么?”狗牙儿瞪大了眼睛,“他们不是缺人吗?那些效用士年轻力壮,还都识字,又训练过,遵守军纪,去当工人,最合适不过了。”

    “不是啊……”

    苏辙连连摇头,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效用士可都是军中骄子,桀骜不驯,很多人都杀过人,手上沾着血……让管工厂的人管他们,简直笑话一样,信不信,这些人一瞪眼睛,就能把工厂的人给砍了?

    而且效用士拿的是最高的俸禄,而且还有赏金,一年保守估计,也有200贯以上,去工厂能拿多少?

    钱少了,工作还累了,每天听被人呼来喝去,心里能没怨气吗!不出事才怪!

    听舅舅分析过,狗牙儿也傻了,我的老天爷啊,果然没有什么事情是简单的,“那,那可怎么办?还是别裁了?”

    说完之后,狗牙儿又迟疑了,不裁怎么办,那帮言官御史,天天上书,还有那几个老货,兴风作浪,不停攻击老爹,如果不尽快裁军,夹在皇帝和百官中间,滋味可不好受……

    “哎呦,到底该怎么办啊?”狗牙儿苦恼地抱住了脑袋,没有主意。

    这时候,王宁安缓缓出口气,“先别发愁了,咱们仔细研究一下,应该有解!”

    提起了效用士,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骄兵悍将,强悍无双,征杀疆场,杀人如麻!

    其实这样的效用,还是很少的。

    以王家军为例,核心的六万效用,经常出长城作战的,也不过一万多人,能拿赏金的也就是几千人而已,绝大多数效用士,或者是预备兵,还有弓箭手的青壮,都只能看着,每年辛苦训练,甚至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

    有人要问,既然如此,为什么还那么热衷呢?

    君不见每年艺术学校有多少报名的?

    君不见有多少人想当体育运动员?

    君不见有多少人争抢着去名校?

    实际上,一届的学生,能出来一个一线明星,已经很了不起了,多少体育项目,名利双收的也就是寥寥几人,哪怕最好的高中,也未必都是一本大学……大家争的无非是个机会而已。

    除此之外,打仗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不是谁都能打一辈子的,很多人当了几年之后,身体跟不上,或者受了伤,就想要另寻出路……任何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金字塔,风光无限的,也就是顶层的少数人员而已。

    分析了效用士的情况之后,苏辙眼前一亮。

    “姐夫,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不要提到效用士,就想着那些骄兵悍将,其实还有很多普通人,他们还是大多数……只要条件合适,把这些人引导进入工厂,是完全可以的。”

    王宁安点头,“至少弓箭社的青壮就可以,他们年纪普遍不大,也都认识几个字……家里情况并不富裕,到弓箭社训练,一来是想学点办事,二来呢,还能免费吃到一些肉食……说起来都是苦孩子,要是工厂能提供适当的待遇,绝对没有问题。”

    苏辙大喜,“姐夫,我这就去安排!”

    他匆忙跑了,就剩下王宁安爷俩。

    狗牙儿托着腮帮,着实上了一课,相比老爹,他还是太嫩了。不过,就算是那些预备兵,弓箭社的青壮都解决了,还有6万多精锐的猛士,也不是一个小数目,难道就放在那里不管?

    “该裁一定要裁,只是这些人都解甲归田,实在是浪费了。”

    王宁安想了想道:“朝中应该通盘考虑,重新整顿禁军,把一部分效用士编入禁军,预计能解决两万人……再有不愿意从军,或者想要回乡创业,做点事情的,咱们家提供贷款,或者把家里的产业转给他们,毕竟跟着咱们这么多年,辛辛苦苦,不能一点人情味没有……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咱们家的产业都处理干净了,不然留在那里,始终是个麻烦。”

    狗牙儿用力点头,“老爹想得周全,可万一还有人,也选不上禁军,又不会经营,那该怎么办?”

    “这还不简单,隔着大海,不就是战场么!”

    狗牙儿迟疑一下,兴奋叫起来,“爹,你要掺和高丽的大战吗?”

    王宁安含笑点头。

    在王宁安的规划里,变法从来都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铺开,一项项落实,绝不是光盯着海外,或者光顾着内部,也不是光裁军,或者一心点科技树……这些东西必须放在一起,按照先后,一项项往下推……分田是一切的突破口,是基础,裁军是把人员和资本转到工业领域,促使工业发展……接下来向外开拓,就是打开市场,创造需求,反过头,让刚刚成型的工业体系加速运转,尽快成熟起来。

    如果仅仅着眼一个方面,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王宁安酝酿了这么久的变法,又岂会那么简单!

    经过深思熟虑,王宁安连着上了三道奏疏。

    第一,就是参考兖州和济州的经验,全面铺开分田事宜,主要放在京东路和河北路。京东路已经有成功的例子,至于河北路,当年幽州就是分了田,因此该怎么办,全都很清楚明白,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就能推下去。

    第二,要重新整顿军队,全面废除效用士,废除厢军,以大宋目前的财力,完全可以落实征兵制……王宁安预估,大宋需要30万左右的军队,其中禁军占一半,主要放在河北,陕西等方向,用来对付契丹和西夏,还有一半则是守备部队,充当支援和安定地方。

    不过考虑到可能会有大战,所以王宁安规定,各地的青壮要主动登记,每年会轮流进行训练,遇到大战,则要迅速编入军队,支援作战。

    以王宁安的估计,大宋在三个月之内,就能动员出50万人马,这个数字足够应付各种情况了。

    这两道奏疏上去,可把所有人吓了一跳,就连那几个蛰伏在家里的老货也都怕了。

    王宁安这小子的变法不是开玩笑的,他这是玩真的了!

    要知道王家可是河北最大的家族,率先在河北分田,等于向自己下手,至于废除效用士,重新整编军队,受损最大的还是王家。

    壮士断腕!

    够狠!

    够果决!

    “妄做小人啊!”

    张方平得到了消息之后,一声长叹,显得格外羞愧,他干脆跑到道观里,每年看书修行去了,也懒得管外面的事情。

    倒是贾昌朝和文彦博,两个老货都赶快下令家里,要尽快处置了所有产业,尤其是田地,更是不能留了。

    等王宁安处置了自家的,就该轮到他们的头上了!

    ……

    和这两位一样,还有很多人也鸡飞狗跳,乱成了一团,其中折家就是代表。

    自从唐末,折家就在府州,传承两百年,比大宋朝的历史还要长,俨然一方土皇帝,折家军也屡次和西夏作战,功勋卓著。

    在折继闵死后,折克柔继承家业,他娶了西凉王的妹妹为妻,折王两家联姻,一度让折家上下欢欣鼓舞,以为有了靠山,折家至少几十年,不用担心了。

    可这个靠山突然变得不靠谱儿了,居然要裁撤效用士,折家可就指着效用活着呢,这不是要了命吗!

    “那啥……湘儿……”折克柔笑得跟招财猫似的,“你,能不能,和,和二哥说说?”

    “说什么?”王洛湘瞥了丈夫一眼,“说裁了所有的效用,唯独把折家的留下来,让你们继续当土皇帝,这话我说不出口!”

    “我的夫人啊,不是我们家,是咱家!”折克柔痛心疾首道:“我是为了谁啊?府州的基业,以后不还是咱们儿子的,咱们的儿子,就是二哥的外甥,都是一家人,怎么也该照顾一二啊?”

    王洛湘眨了眨眼睛,长长的睫毛跟着忽闪两下,然后毅然摇头。

    “算了吧,咱儿子还不会说话呢,等他长大了,至少二十年,小孩子想干什么,让他自己选。反正啊,我是不想让他继续圈在府州,生生世世,都在一个地方,多没意思啊!”

    折克柔真的要哭了,“夫人啊,且不说咱们家,我还有那么多的手下,那么多的弟兄,说裁就裁了,他们去哪啊?总要给他们找个出路吧?不能看着大家饿死!”

    “这还像句话!”

    王洛湘突然一笑,“我嫂子来信了,她说王家的效用士,不少都安排去了工厂,听说干得还不错。”

    折克柔更抓狂了,“那啥……咱家的效用除了打仗,只会种地,干不了别的!”

    “那更简单啊,就让他们打仗呗!”

    “打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