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643部分

大宋将门-第643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通膨太高了不好,关键是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而且要可控!”

    王宁安还真不是胡说八道,很多人一提到物价上涨,就怨声载道,其实物价不涨,或者下降,那才是真正的悲剧呢!

    就拿很多买房子的人来说,交了首付,接下来要还二三十年的贷款,如果没有通膨,那就是实打实,该还多少还多少!

    可有了通膨之后,十年后的100万,和今天的100万,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也就是说,你的贷款,会因为时间的推移,不断缩水……而且通膨还会有另一个表现,就是工资不断调高,这样一来,还款的压力骤然减轻了。

    当然了,因为通膨会表现在柴米油盐,日常消费,每天的开支都在增加,钱不够用了,很多人怨声载道,其实他们没有想过,真正的大头儿,比如房贷,车贷,这些不都是自己偿还的,而是通膨帮着悄悄还了……

    还有些人不服气,觉得工资高了,可物价更高了,其实还有更可怕的,那就是工资不涨、或者降低,而物价却飙涨,那才是真正要命的!

    “陛下,臣以为有些事情要准备了。”

    “师父请讲!”

    “应该制定基本薪水标准,比如以粮价作为基础,每个人工作一天,最少要挣8斤或者10斤粮,如果粮价上涨,就应该调整薪水,强制增加工资……还有,针对地方,要制定最低粮价,以防止谷贱伤农!”

    赵曙点点头,“师父的考虑当然有理,只是这要花不少钱吧?”

    王宁安淡淡一笑,“不是能增发货币吗!”

    瞬间,赵曙的表情变得格外精彩,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师父实在是太贼了!思索了半晌,赵曙终于领悟了,加印钞票,其实不只是填窟窿那么简单,还能增加朝廷的支配能力……试问,有了最低薪水,享受最低粮价保护,老百姓会不会更拥护朝廷?

    “师父高招,就算管仲也要自愧弗如啊!”赵曙兴奋挥手,“就按师父的主意办!”

第975章 契丹来借粮

    王宁安和赵曙谈过之后,并没有向外面泄露半点,而是选择了严格的保密,要制定最低薪水,要确定最低粮价,这都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王宁安立刻找到了司马光。

    “安排人调研的事情,你去布置……还有,要联络同道,共同组建一个学会,研讨国政,你也要落实了,我们要吸收各行业,各地区的优秀人才,不要拘泥门户之别,也不要在乎身份差别,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就是这个理儿。”

    司马光成竹在胸,立刻点头,“请师父放心,弟子一定安排好。”

    交代完毕之后,司马光却没急着离开,而是又说道:“师父,这两天弟子浏览了一些报纸,发现其中讨论金融改革的文章骤然多了,还有很多人,把文相公的奏疏搬出来,借着上面的观点,大肆攻击朝廷,说是这一次金融改革是不顾民生,不顾百姓生死,用心险恶,歹毒异常。”

    王宁安眉头一皱,“你想说什么?”

    “弟子以为文彦博的奏疏刚刚上去,朝廷官员都未必知道那么清楚,那些报社哪来的消息?而且还一边倒痛骂朝廷,弟子怀疑……这其中有事啊!”

    王宁安突然呵呵一笑,“有什么事情我会处理的,你且不要声张,老实做好手里的事情就是。”

    司马光立刻点头,既然师父心里有数,那他乐得不用掺和。打发走了司马光,王宁安暗暗冷笑,文彦博果然耐不住寂寞,这老货是想在自己退下去之前,奋力一搏啊!

    那好,就让我看看你文宽夫有多少斤两!

    ……

    “爹,现在市面已经动了。”

    文及甫兴匆匆说道:“自从报纸开始报道之后,粮食期货就开涨了,小麦已经涨了百分之十!其他的也在紧跟……”文及甫显得格外高兴,眼睛都瞪圆了,他怎么也忘记不了当年的铜价惨败,如今终于有了机会,能找王宁安算账,他怎能不雀跃!

    “爹,咱们要不要出手?先砸500万贯!把粮价再拉高两成?”

    文彦博沉吟许久,摇了摇头,“陛下在召见为父之后,立刻召见了王宁安,他们谈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谈了之后,立刻就同意了金融改革,你不觉得蹊跷吗?”

    文及甫思量道:“爹的意思,莫非是王宁安有了办法应付了?不应该啊……我们这可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唉,那王宁安也不见得用阴谋啊!”

    以阳谋对阳谋,就看谁的手段更高了!

    文彦博深吸口气,“儿啊,还是那句话,你我父子,必须慎之又慎,千万别把自己陷进去,我实在是担心,王宁安又布了一个陷阱,等着我们跳进去。”

    文及甫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反复纠结了许久,“爹,你的担心是对的,粮食的确太敏感了,我们不能乱碰……可是又不能便宜了王宁安,天赐良机,岂能坐失?”

    这小子在地上走了几圈,突然眼睛一亮!

    “爹,咱们不玩粮食了,改从地产下手?”

    文彦博一愣,“这招行吗?”

    “绝对没问题。”文及甫笑道:“土地买卖,最正常不过了,我们想办法把两京的地价炒高,这样一来,地价和粮价叠加……那些做生意的就会处境艰难,甚至维持不下去……而且动土地比较安全,动粮食,王宁安还会说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可囤积土地朝廷还没有一条法令能管得到!最关键是咱们从土地下手,会得到很多的响应。”

    文彦博想了想,立刻赞道:“对,这京城最大的地主,就是杨家,曹家,潘家,王家一类的将门,他们也要保值财富,肯定要掺和进来。这些人又都是王宁安的盟友,甚至是亲家,老夫倒要看看,他王宁安敢不敢砍自己人一刀?”

    “老爹英明!”

    ……

    治平四年的初秋,增发货币的政策终于落实,王宁安对外宣称,是加印3000万贯,其实他加印了5000万贯,另外的两千万贯,则是拿来购买了铁路债券……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通过新的决策,要在江南修路,同时北方要增加五条铁路,总计要花费10亿贯以上,前期投资就是1亿2000万贯!

    真正大开大合,开始建设,花钱就跟流水似的,以往治理河工,花几百万贯,就算是超级大工程了。

    和现在比起来,简直小巫见大巫。

    为了能让债券顺利发行,户部出资,自己购买自己的债券,将债券价格拉高,然后在发售出去……王宁安把金融游戏玩得异常娴熟。

    而且还下令所有银行,一律将库存金银上缴,解送皇家银行,统一保存。

    各个银行,尤其是西京银行,怨气冲天,好多人去找文彦博哭诉,老文也是无可奈何,老夫不是不想挡,而是挡不住啊!

    “你们大家伙都是聪明人,朝廷不让做了,还能如何!只能俯首听令。我劝大家伙,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办法,别一棵树上吊死!”

    老文把这些人赶走了。

    这帮人最初都觉得文相公是敷衍之词,可再琢磨一下,多看,多听,看什么啊,听什么啊?

    他们自然而然把报纸找来,重点看了一些文章之后,豁然开朗!

    文相公就是厉害,这是给我们指了一条活路啊!

    随之而来,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股市和期货,粮食期货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愣是上涨了两成!

    更让人觉得诡异的是居然找不到文家的金流,相反,文彦博还主动上书,要从河套调粮,以缓解粮价上涨的压力!

    “不怕老货干坏事,就怕老货做好事啊!”

    王宁安道:“我敢说,这背后一定有文宽夫掺和,但是他的确学聪明了,没有直接介入,相反,还极力装出大公无私的模样。”

    陈顺之点头,“王爷的判断是有道理的,我起初也以为能来个一勺烩,把老文给办了……可现在我不敢说了,王爷,还是以大局为重,尽快释放存粮,把价格压下去,不然民怨沸腾,对王爷实在是不利。”

    王宁安颔首,正准备下令,突然负责礼部的苏辙来了。

    “子由,这些日子还算顺手?”

    苏辙连忙点头,“最近礼部在推秀才科,从东南到其他各路,都增设秀才科,为国选材……我已经和吏部打过招呼,他们会严查各地官吏,将一些有问题的贪臣墨吏剔除,换上新人,按照估计,大约有五年的时间,就能让通过考核的官吏,达到3成以上,十年之内,要达到七成,到了那时候,整个官场就能完成一次彻底的换血!”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这个速度虽然不够快,但是他也知道,那么多官吏,一下子就让他们没了工作,也是会闹事的,只能逐步替换,而且刚通过考核,也未必就能有本事处理好事情……

    “子由的安排是合适的,你还有别的事?”

    “有……是这样的,刚刚契丹送来了消息,说是要造访大宋,朝贺新君。”

    王宁安听完差点笑了,赵曙登基都四年多了,才派人过来,也未免太迟钝了吧!

    “所谓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我看他们八成是有事相求吧?”

    苏辙点头,“我了解情况,据说去年契丹严寒,冻死了很多牲畜,今年春天,又连着两场雪,把刚长出来的苗儿都给冻死了,入夏之后,一个月不下雨……别说庄稼没收成,就连草场都枯黄了。”

    王宁安吸了口气,“这么说,他们是来借粮的!”

    “应该是这样。”苏辙道:“以耶律洪基的高傲,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来求大宋的,我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

第976章 王宁安的借力打力

    苏辙一直以来,都是老老实实做事的循吏,加上才学好,老成持重,王宁安才把他放在了大宗伯的位置。

    不过苏辙还真在军务上面下过功夫,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王宁安有一次喝醉了酒,就在苏八娘面前胡说八道,说他的老丈人,还有两个小舅子都是嘴炮功夫,光是一篇《六国论》就漏洞百出,贻笑大方……

    事后,苏八娘愣是一个月没搭理王宁安,后来传到了苏家,三苏父子,反应倒是各不相同。

    比如苏老泉就摇头叹息,他的女婿苦心谋划多年,终于拿下了幽州,人所共知,和他比起来,自己也的确是不值一提老朽,何必纠结呢!他还把女儿教训了一顿。

    苏轼很大方,不如就不如,有本事比别的东西,比如吃!老子没的怕的!

    唯有苏辙,他把父子三人的《六国论》都摆在面前,又从皇家武学院弄了一份教材,仔细研读……等读完之后,他喟然长叹,果然,父子三人都是太书生了!

    比如苏老泉,他把罪责归咎在“赂秦”二字,无非是讽刺朝廷以岁币换和平,可是和王宁安接触之后,他才真正明白,在经济战之中,大宋只是失去了面子,却保住了里子,每年几百万的顺差可是真金白银。

    再有,大哥将重点落在养士上面,因为只要牢笼才俊,使这些人不在民间作乱,天下就能长久。

    可问题是朝廷上龙多了不治水,就拿这些年来说,就是名臣太多,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内斗上,一个心术不正的宰执,绝对能祸国殃民,远胜过一般的毛贼万倍。

    还有,苏辙自己则是强调六国要团结,可试问明明是六国,怎么可能团结!就拿眼下的朝局来说,一味强调团结,就是什么改革都做不了。

    唯有大刀阔斧,大开大合,不想得罪人,永远做不成事情!

    苏辙憋了很久,他觉得要彻底抛开家学,放弃文人的浪漫,真正研究一些东西……坦白讲,这几年不声不响的苏辙,才是三苏当中,进步最快的。

    “我觉得此时是拿下辽国的最好时机!”

    “原因有三:姐夫刚刚主持,荡平了东南世家,朝廷上下如臂指使,铁路畅通,南北货运效率提升万倍,我们有实力,而且正好以战争刺激经济!”

    王宁安听得很认真,“说得不错,继续讲。”

    “是,这第二点,则是契丹了,在失去幽州之后,耶律洪基曾经有过励精图治,但是过了这些年,耶律洪基的雄心已经没了,而且年纪也大了,正所谓虎老了不咬人,辽国内部,乱七八糟的事情,足够他烦心了,如果不趁着这时候,灭了辽国,万一出现一个英主,那可就麻烦了!”

    “这第三条吗……”苏辙顿了顿,“姐夫,我说了你别生气啊!”

    “讲吧!”

    “你……真的要退位让贤?”

    王宁安哈哈一笑,“子由,你莫非是想靠着战时体制,让我多在位置上留些年?”

    苏辙挠了挠头,憨笑道:“姐夫,其实我姐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她不敢说而已,才偷偷给我爹写信的。”

    王宁安沉默了一下,拍了拍苏辙的肩头,“你姐那边,我会去说……倒是你小子让我大吃一惊啊,看起来把你放在礼部,有点屈才了,当初就该让你接兵部啊!”

    苏辙涨红了脸,满不好意思的。

    “姐夫就别嘲笑小弟了,我不过是纸上谈兵,可比不上子厚兄。”

    “他也就是个二百五。”王宁安笑呵呵道:“子由,这样,我给你一个上阵的机会,这一次和辽国的谈判,就由礼部主持……我要让你利用粮食为武器,最大限度削弱契丹,给朝廷出兵铺路。”

    “啊!”苏辙一愣,“姐夫,我怕……不成啊!”

    王宁安瞪了他一眼,“挺大男人,说什么不成!你要把腰杆挺起来,你们撑得住,就不用我辛苦,反之,就算我一直在上面,又能庇护你们几时?”

    苏辙被说的无语了,只能咬了咬牙,“我尽力而为!”

    ……

    五天之后,契丹的使者耶律化葛终于到了西京。

    原本他们是没有这么快赶到,毕竟庞大的使团,带着好多礼物,至少要走一个月……可这次不同,火车通了。

    他们从幽州南下徐州,然后又换乘火车西进,虽然路途远了许多,但是却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