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685部分

大宋将门-第685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里人很不情愿,但是也没有法子,只能点头。

    纷纷下去,正在这时候,突然府门外又喧嚷起来,转眼之间,一队殿前司的人马杀来,领头的是一位年轻的武将。

    他板着脸,可没有文官那么好说话了。

    “……罪臣文彦博,教子无方,私信作祟,屡屡搅扰朝政,朕秉持祖宗教训,忍耐多日,奈何屡教不改……即刻查抄文府,所有财产,全数充公,文府家人,悉数遣散,不得迟疑!”

    也不容文彦博父子说什么,这些士兵立刻涌进去,把所有人都给揪出来了。

    还真别说,老文家里的人口还不少。

    除了几个子侄孙儿之外,光是妻妾,西域的歌女,就有50几个。

    咱文相公那也是风流人物,府中收藏,从江南到塞北,各色美人,无一不是极品,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没有不会的,且都在妙龄,搜查的士兵眼睛都绿了!

    姓文的,你真是个老不羞!

    文彦博已经被赶到了门外,除了几个亲人簇拥着他,在对面街道,大门背后,有一双双眸子,盯着他们家。

    眼看着成队的美女被赶出来,这帮人都忍不住切齿咬牙!

    好一个文相公,真是好一个风流人物!

    抄得好,原来老东西这么过分,早就该抄家了!

    所有人被带出来,家丁给100元,立刻返回原籍,那些女子,视情况而定,能送回家里送回,没有家的,就给一笔钱,安顿下来。

    要是愿意嫁人,也可以帮忙找好人家。

    北宋的风气还不像明清那么严格……甚至有些人家,主动把女孩送入高门府邸,在里面熏三年五载,等出来之后,大受欢迎,往往能嫁的更好。

    文相公,那可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他看上的美人能差吗?

    很快,全都安置完毕,可怜的文宽夫,成了孤家寡人一个,连个暖床的都没了!

    “王宁安,你太过分了!”文彦博真的忍不住了,他气得浑身哆嗦,几个儿子,孙子,全都咬牙切齿,红着眼睛。

    正在这时候,街口出现了一驾马车,在马车的后面,跟着好几辆牛车,连个车棚都没有,最后两辆,丝毫刚拉过牛粪,还散发着浓浓的味道。

    王宁安站在马车上,笑呵呵道:“此去幽州,千里迢迢,宽夫兄,小弟送你牛车,免得颠簸,还给你准备了馒头和清水,赶快上路吧!”

    看到这里,文彦博真的忍不住,他冲了过来!

    “王宁安,老夫还是幽州知府,还是朝廷大员,你不能这么对我!我,我要专列,我要坐火车!”

    “这个恐怕不成了。”王宁安笑道:“一会儿还有新的旨意,你很快就不是知府了。”

    文彦博吃惊非小,他身为老牌宰执,外调担任知府,是很正常的,还能比知府更低吗?

    果然,下一道旨意送来,文彦博就被贬为天雄军节度副使……老文无可奈何,只能奉旨离京,就在这一路上,文彦博不断接到旨意,每一道旨意,都是给他贬官的。

    从节度副使降为云州安置使,接着是观察使,滦州推官,朔州知县……前前后后,十几个官职,最后老文得到了一个很好的职位!

    儒州团练副使!

    原本的历史上,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一次搞文字狱的老文,被贬为儒州团练副使!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第1038章 立法

    简陋的牛车,颠了一路,文彦博的老骨头都要散架子了……好容易到了儒州,结果一打听,儒州刚刚光复不久,只有个县衙门,没有什么团练使衙门。

    那些差役很好心,给他找了一处军用仓库,半年前这里是囤积粮草,用来攻击云州的,现在用不着了,正好留给文彦博。

    挺好的建筑,都是水泥的,防潮防冻,宽敞向阳,一家几十口人,都能住得下……作为一个发配的官员,能捞到这个待遇就算不错了。

    文彦博从怀里掏出了一个蝈蝈笼子……这一路上,他们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换了粮食,全家上下,都成了没毛的鸡,啥也不剩了。

    看到老爹拿出个蝈蝈笼子,文及甫都哭了,爹啊,这是儒州,不是京城,漫山遍野,蝈蝈多了,谁拿这玩意当个宝儿啊!

    哪知道老文突然把蝈蝈笼子举起,狠狠往地上一摔,笼子碎了,蝈蝈也死了,这时候大家伙才看明白,原来蝈蝈笼子里面居然藏着一块赤金,不多,有个二三两!

    “爹啊,你老可真贼啊!”文及甫大喜。

    “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老文气哼哼道:“快去买点酒菜,好好吃一顿,再添置点被褥,别买贵的,省着点花。”

    天可怜见,堂堂的文相公,几时知道节省二字啊!

    一家上下,全都鼻子酸酸的,很不好受。

    看着一副要哭出来的众人,老文气得破口大骂。

    “你们别号丧了,老夫好歹还是团练副使,不管怎么样,还有一份俸禄,等安顿下来,把钱领回来,饿不死你们的!”

    说完之后,老文就找了采光最好的房间,躺在硬板床上消息,他需要整理一下思路,看看有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老文倒不是完全放弃了,毕竟当年他和王宁安一起去西域,当时宋庠,宋祁,梁适,一大堆人都被发配到了西域。

    宋庠不就咸鱼翻身了吗!

    老夫的本事比他强多了,怎么就不能来一个逆袭!

    文彦博充满了斗志,可很快他就注意到,屋子里的苍蝇特别多,嗡嗡乱叫,让人心烦。老文爬起来,顺着窗户往外看,差点昏过去……原来挨着仓库,就是牲口棚,运送物资的牛马都没了,但是却留下了许多便便……想想,几百匹牲口,好几个月,该有多少便便……简直跟山似的,还是连绵不断的那种!

    在山上还盘旋着黑压压的一层苍蝇,乌央央的,这还算好的,要是到了晚上,硕大的蚊子就能把人给吃了……文彦博头皮发麻,活了这么大年纪,还没见过这么可怕的场景呢!

    “快,快给老夫收拾了!”

    他扯着嗓门乱叫,脸都吓绿了。

    这时候正好文及甫和几个兄弟回来。

    他们两手空空,什么酒菜,半点都没有买回来。

    “怎么回事,连点小事都办不好?”

    文及甫无可奈何,“爹,这可怪不得我们,要怪只能怪你!”

    “怪我?你们这帮小兔崽子,想气死我啊!”

    “爹,是这样的,自从逼着契丹各部兑换货币,又冒出了假币之后,现在契丹人已经不相信咱们了,想要和他们交易,必须等到集市,他们把东西卖给朝廷,然后朝廷再代替他们收购商品……不管牛羊肉,还是皮子,都是这样。”

    这就是信任被破坏的后果,老文简直无话可说。

    “没有肉,买点菜总行吧!”

    “爹,儒州太小了,只有早上才有卖菜的货郎,大多数百姓,都是在家里种菜。”文及甫看了看,道:“爹,你那么大本事,会不会种菜啊?”

    “种菜?种你个大头鬼!”文彦博气炸了,又没有办法,只能道:“你们几个兔崽子,把隔壁的牛粪收拾了,老夫要睡觉!”

    “牛粪?”文及甫眼前一亮,“爹,种菜要用牛粪吧?我看干脆留着算了!省得买肥田粉了。”

    老文迟愣了几秒钟,五官挪移,他举起鞋底子,疯狂追打文及甫!

    “你个兔崽子,要不是你,你爹能落到这一步吗?我要宰了你!”

    ……

    先不说其乐融融的文家,王宁安的日子也不好过,这一次造成的危机,远比想象中严重。很多情况始料未及,比如融资出现问题,资金断裂,铁路等工程修不起来,相应的钢铁厂,机械厂,木材厂,全都停工。

    更要命的是引进了很多倭国奴隶,有工作,多少能给他们一点粮食,不至于饿死,现在没了工作,每天白吃,就是一大笔钱。

    不给吃还不行,人要是像蒸汽机该多好,工作了给点煤炭,不工作就扔在一边,也不用管,该多省心!

    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

    整个大宋的失业人数,应该有300万左右,差不多每15个市民,就有一人失业,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上至赵曙,下至政事堂诸公。

    大家伙都深深被震撼了,他们上了生动的一颗。

    你玩工业化,那就是在喂养一头猛兽,稍微出点差错,那就要吃人啊!

    如果不是王宁安推了均田令,只怕这一次就会酿成大患,整个南北都要乱起来,不说遍地烽火,也差不多了。

    苏颂面对这个局面,和政事堂诸公,几次商讨,最后拿出了一套方略。当然,他也请王宁安过目,最后首肯。

    应对危局,苏颂第一条命令,就是重申均田令。

    他要求,禁止土地买卖,稳定人心。

    所有征用土地,必须要采取等量置换的模式,你拿了老百姓一所房子,就要给老百姓一所新的房子。

    拿走了土地,就要给他们安排新的工作,还要提供资金补偿……那种仅仅按照市价购买土地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苏颂认为,土地和一般的商品不同,是老百姓赖以为生的命根子,不能按照寻常商品的买卖看待……他的主张,得到了赵曙的认可,并且下令,要拟定一份法令,将土地永远固定下来,要严防土地随意变更……

    这道旨意下来,大家伙才发觉,原来大宋竟然缺少一个专门的立法衙门。

    刑部负责刑名不错,但是他们是负责案件,不负责立法,政事堂倒是可以发布命令,但是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拟定复杂的法令,至于翰林院,仅仅起草圣旨而已,显然,这一次的立法,不是一道圣旨就能解决的。

    到了这时候,大家伙也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次变法,都难以逃脱人亡政息的命运。

    道理很简单,因为历朝历代,只有开国君主定下的规矩,才是法度,才是祖宗成法,不可改变,其他皇帝下的命令,做出的规定,都可能被推翻!

    就拿大宋来说,除了赵大赵二兄弟,其余的皇帝,严格意义上说,都没有立法的权力……当然了,也不是说一切都是死规矩,改不了。

    聪明的文官最善于曲解意思,大钻漏洞,即便好好的祖宗成法,经过了几代人之后,也面目全非了。

    究竟该如何立法,如何制定规矩?

    朝野上下,都陷入了迷茫。

    就在这时候,拗相公王安石,突然上了一道书,他本来早就要离开京城,可是一想到文彦博把他害得那么惨,就一定要看着老文垮台,他才会离开……而且这段日子,不断给王喂药,王病情好了很多,有时候也清醒过来,只是情绪不稳定,没法上路。

    王安石只能一面照顾儿子,一面思索着未来该怎么走。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哪怕处江湖之远,也不敢旦夕懈怠。

    王安石建议,由朝廷重臣牵头,汇聚英才,听取各方意见,拟定出一份法案,再经过圣人诏准,百官任何公诸于众,如此,就能保证法令的威严。

    赵曙深以为然,环顾四周,有资格领衔立法的,除了老师之外,还有谁啊!

    不出意外,拟定法案的职责就落到了王宁安身上。

    这么大的事情,显然也不是王宁安一个人能完成的,而且时间又这么紧!

    故此,新政学会,应运而生了。

    一直在民间走动的老岳父苏洵都赶回了京城,还有其他一大批知名的官吏学者,云集燕王府。

    甚至病体沉重的醉翁都让人把他抬过来,非要和王宁安见面……“二郎,这么多年了,还记得当初一起讨论庆历新政的事情吗?”

    王宁安连连笑道:“醉翁,我当时少不更事,信口胡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您老不会怪罪吧?”

    欧阳修爽朗一笑,“行了,不用灌**汤了,你当初不是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吗?变法要成功,就要广开利益之门,要让老百姓得到好处……这些年下来,这一条你做到了,但还很不均衡,少数人拿得太多,多数人拿得太少,还有一少部分人,不但没拿到,还更加贫穷了!”

    欧阳修的声音越来越高,“二郎,光是开源还不行,还要分配好才行!这一次立法,就是要立规矩,好好分配,凡是立法诸公,都要把良心摆正,要想着天下苍生,要想着大宋江山,山高水长……要对得起百姓重托,哪怕过了几百年,也不能让人家戳脊梁骨。”

    说到这里,老欧阳挣扎着站起来,虽然看不清楚了,但他还是深深一躬。

    “诸公,拜托了!”

第1039章 复苏的开始

    欧阳修的表态让所有人感动,大家突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这不只是一个立法而已,更是完全按照大家的想法,去塑造大宋。

    说句不客气的,他们就是像赵大和赵二一样,再给这个国家定规矩。

    多少士人,梦寐以求,就是这一刻!

    当然,这么干是在侵吞皇权,赵曙未必不明白,但即便当年的老祖宗,也要靠着文官帮着制定法度,更何况如今的事务比以前复杂了千万倍。没有足够的专家,是不可能完成的。

    赵曙只能尽量督促,每修好一部分,都要送给他审阅。

    王宁安乐得如此,除了给皇帝之外,还要邀请各界人才,询问他们的意见,把各种想法汇集起来,然后由在京的这些专业人才,草稿拟定。

    前后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大宋的土地法总算是完成了。

    这部法令的核心只有一个:耕者有其田!

    千百年来,一轮又一轮的农民起义,不停的兴衰治乱,交替循环,争得就是这五个字!

    无数才智之士,都解决不了,可见是何等的困难!

    好在王宁安花了几年的功夫,已经把均田令大体落实下去,这一次公布土地法,就要把所有的漏洞补齐,从上到下,从南到北,整个大宋境内,所有土地分为农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