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734部分

大宋将门-第734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夫兄,咱们是亲家,你放心,我绝不会这么干的。”

    “这还差不多!”老文也是吃定了王宁安,不会一点脸皮都不留,他才敢发飙,可王宁安接下来的话,让老文一下子坠落谷底。

    “我当然不会,但是别人怎么样,我就没法子了。”

    “你什么意思?”文彦博瞪大了眼睛,“你真的准备拿这个案子兴起大狱,诬陷无辜之人?你不是想当圣人吗?你这样的作为,能让天下人信服吗?”

    王宁安笑了笑,“宽夫兄,咱们这号人,坐在了这个位置上,千万别说名声,也别想身后事,假如有十九层地狱,我们都不会留在十八层!”

    “算你有自知之明!”

    文彦博哼了一声,“姓王的,你到底怎么打算的?”老文觉得王宁安的话中有缓和的余地,便迫不及待追问。

    他虽然感到了衰老,但是还不想交出权力,老文觉得自己还能维持几年,至少要干到80岁啊!

    古往今来,这个年纪的宰相,恐怕也就只有姜子牙了,老文真是雄心勃勃。

    但是王宁安却真的不想再纵容老文了。

    文彦博说的没错,他的确利用老文对付曹太后。

    如今朝堂上,各种势力,已经清理差不多了,到了该收场的时候了。

    不管老文接受能力多强,改变得多快,他骨子里都是旧官僚的那一套……自从立宪进入日程之后,旧官僚就必须清理,而且是彻彻底底,不会有半点侥幸!

    “宽夫兄,这是我给你准备的。”

    王宁安拿出了一份鲜红的聘书,送到了老文面前。

    文彦博深吸口气,手指哆嗦,将聘书展开,刚看了一眼,就炸锅了。

    “姓王的,你想让老夫干什么?老夫死也不去!”

    “那不死就去了,是吧?”王宁安淡然一笑,“先帝实录需要修订,宽夫兄,你是天圣年间的进士,资历最老,也最合适。我已经在开封给你准备了书局,足有300多人,你负责实录编修……另外呢,醉翁当年修唐书只修了一半,我希望宽夫兄也能一并承担起来。”

    众所周知,欧阳修修了新唐书,只不过因为王宁安的出现,醉翁在政治上的存在更强了,也牵涉了更多的精力,新唐书居然没有修完。

    为了不留遗憾,王宁安只能让老文去干这事了,反正老家伙学问好,寿命也够长,足以完成修书大业。

    他安排得挺好,可老文能答应吗?

    议政会议,管着100位议政卿,进而能左右朝局,影响天下,连太后都要低头,政事堂更是不在话下……这么大的权力交出来,换来一个修书匠,这也太欺负人了!

    老文仔细打量王宁安,发现这位不是在开玩笑。老文的心就凉了半截,他努力保持镇定,快速思索着办法。

    “二郎……咱们也是多年的好交情,又是儿女亲家。老夫不想给自己擦胭脂抹粉,但是有老夫在议政会议,能帮上你的大忙。”说到这里,文彦博探身道:“议政会议龙蛇混杂,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哪怕新政学会的人,也未必和你一条心,他们背后另有主子,这事你清楚吧?”

    见王宁安微微点头,老文更来劲了。

    “除了老夫,没有人能压得住他们,我也不要求别的,你只要给我留着议政会议的位置,立宪的事情我可以帮你推动,完全按照你的心思,绝不会有半点偏差……你也知道,老夫可是比你的那些不争气的学生,更了解你的想法,怎么样,这买卖不亏吧?”

    文彦博巧舌如簧,希望打动王宁安。

    只是他说完之后,王宁安淡然一笑。

    “宽夫兄,这是去开封的火车票,三天之内有效!”

    “你!”

    老文气得站了起来,拳头握紧,要不是他打不过王宁安,早就上去拼命了!

    “敢情老夫这么多口水,都白费了,是吧?你小子就是个白眼狼,信不信,老夫前脚离开议政会议,接下来就会天下大乱?”

    王宁安斜靠在椅子上,颔首道:“宽夫兄的话我当然相信。”

    “那,那你为什么还要驱逐老夫?”文彦博不解道。

    “哈哈哈……宽夫兄,不乱不治,留着你,你老兄也不会真正让议政会议变好,无非是拖延压制,苟延残喘而已,既然如此,又何必浪费精力呢!”王宁安也站了起来,他同样负手而立。

    “宽夫兄,你以为我这一次复出,还会像以前一样吗?”

    老文下意识退了退,“你也一把年纪了,别把自己搭进去!”

    王宁安笑了笑,“*******,*******!如果不能比上一次做得更多,我何必出山!”

    老文哼了一声,鄙夷道:“诗做得不错,可人却未必!”

    “哈哈哈,宽夫兄,你在开封等着吧……其实我挺羡慕你的,这时候能看戏是福气!”

    呸!

    老文才不想当个吃瓜群众呢!

    只是王宁安已经把话说死了,老文半点机会都没有。

    虽然论其实力,他是仅次于王宁安的重臣,但是第二和第一之间,差别甚至比第二和第二十还大!

    王宁安下了决心,老文半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

    无可奈何,他只能收拾行李,带着满腹的牢骚和不满,离开了西京……从洛阳到开封,短短的400里的距离,火车只跑了一天。

    两地的差别竟是天和地,云和泥!

    洛阳是皇宫所在地,是朝廷衙门的中枢,各种消息汇聚,各种力量犬牙交错,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很累,但是也很充实。

    可是到了开封,明显就是另一种感觉。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开封成为中原的铁路枢纽,汇集八方物资,又有一大批的高校,朝廷倾注了大量的教育经费。

    开封的繁荣,仅次于幽州,是大宋第二大工业城市,第一大物流中心,中原腹心,繁荣发达。

    商业氛围浓厚,投资众多,机会遍地,到处都是前来追逐梦想的年轻人。

    其中不乏海外回来的游子,也包括各国的商人。

    南腔北调,稀奇古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这座城市里,还建立了许许多多实验室,当年王宁安改革教育,成立六艺学堂,发展到皇家书院……直到今天,大宋的教育体系终于彻底扭转过来。

    各种学科应运而生,彻底从杂学当中脱颖而出。

    比如数学,天文,医学,物理,化学,工程,冶金,机械……越来越多的学科出现,各种新式发明,层出不穷。

    相比之下,洛阳虽然充满贵气,但开封满是生机,两地相比,还真没法说,哪里更好!

    司马光已经在开封快一年的时间了,从最初不适应,到选择忍耐,再到老老实实修书,司马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

    如今他已经把资治通鉴的第二卷整理好了,而且第一卷进入了刊行流程。

    放下手里的湘妃竹毛笔,司马光扫了一眼桌上的报纸,他笑了笑……文彦博来了!

    老师终于下手了,文彦博也倒台了,就是不知道文相公能不能适应开封的生活,老头七老八十了,万一死了,没准还要多送一份礼,真是头疼啊!

    老文不知道司马光的想法,不然他非要杀上门,提着司马光的耳朵告诉他,就算你死了,老夫都不会死的。

    老文此刻却没有心思搭理司马光了,因为暗害赵曙的案子,已经出现了眉目……这么长时间,政事堂没有吃白饭。

    首先他们安排人手,动用了蒸汽船,从江中捞出了沉入泥沙之中的部分龙船残骸,其中还包括船只的龙骨和水密舱,

    根据他们的调查,上面全都有故意损坏的痕迹,也就是说,船只进水沉没,是有人蓄意安排的……谁能接触到陛下的行程,谁负责陛下的安全,又是谁怂恿陛下去的金山……当初狗牙儿就提出了这几个调查方向,果然,刑部顺藤摸瓜,他们发现,整个接待流程,礼部都参与其中,而负责的正是礼部侍郎冯京!

第1111章 皇帝的价码

    来到幽州三个月,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休息睡眠……赵曙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不过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康复显然没有那么快。

    在这三个月里,赵曙没有看任何的新闻消息,只是安心高卧,最多看一点轻松的文章,听一听音乐。

    隔绝一切打扰,皇帝终于不用劳心伤神……只是这一次的消息却不能瞒着赵曙了,是狗牙儿亲自送来的。

    他咬着牙,瞪着眼,怒气填胸。

    “呀呀呸的,这个冯京简直丧尽天良!”

    他破口大骂,赵曙好奇拿过邸报,从头看了一遍,手指也颤抖起来。

    闭目思索了许久,他终于记起了自己被暗算的前后……他病情恢复,就准备带着太子去芙蓉楼,完成当初的许诺。

    这本是一件寻常的事情,竟成为了一些人暗算他的机会。

    因为皇帝和太子出巡,自然要礼部负责流程安排,冯京就顺理成章,拥有了安排的权力……他精心筹划,让赵曙和赵顼玩得酣畅淋漓,痛快无比。

    有了兴致,皇帝当然不愿意轻易离开,而是询问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这是人之常情,作为一个没到而立之年的人,赵曙也是挺好玩的。

    这时候负责陪伴的官员就顺势提出,说金山的景色极好,庙宇灵验,能拜佛,能看江景,好话一箩筐,自然吸引皇帝过去。

    等到了金山,他们才提出水深太浅,不能通行大船。

    金山近在咫尺,赵曙当然不能半途而废,他立刻答应换乘小船去金山……结果船只沉没,禁军的船只救援不及,他就被丢在江里,差不多一刻钟,险些丢了性命,甚至在船上,还中了毒……这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

    当时以为没什么不妥,只是赶巧了。

    现在回头去想,却处处都是陷阱,简直是处心积虑,用心良苦!

    想到了激动处,赵曙又咳嗽起来,脸色涨红,脖子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

    “陛下,这个案子我爹已经着手处理,那些卷入其中的乱臣贼子,一个都逃不掉,一定要灭了他们的九族,让他们知道弑君的后果!”狗牙儿义愤填膺。

    赵曙微微点头,“有师父在,这个案子当然能查得清楚……可,可我担心啊!”

    “陛下担心什么?”

    “哎……自古以来,皇帝就是孤家寡人,而且血脉相传,良莠不齐,光靠着一个人的智慧,如何能胜得过千千万万的人杰。他们想要算计皇帝,实在是太容易了,不知不觉,就落入了陷阱,连如何丢了性命都不知道,朕是如此,皇儿将来,怕是也逃不过这个命运,朕,朕不能不担心!”

    说到这里,赵曙的脸色越发苍白。

    狗牙儿立刻道:“陛下担心的有理,但是臣以为陛下也不是一个人!”

    “不是?”

    “当然!”狗牙儿一拍胸膛,“至少臣,还有那么多禁军弟兄都是忠于陛下的……这次陛下被暗算,是因为防备不周。我已经下令,从军中挑选忠心精明的将士,让他们组成内卫,保护陛下的安全。”

    狗牙儿道:“这些人必须身家清白,没有任何瑕疵,而且忠心耿耿,还要精明过人……陛下日后的行程,要严格保密,所经过的地方,都要由他们负责检查,喝的水,吃的饭,坐的椅子,睡的床,都要反复确认……”

    狗牙儿一口气讲了上百条规范,全是如何保护皇帝安全。

    赵曙听在心里,暖烘烘的,看起来他真的是用心了,皇帝的安全,当然要做到万无一失,接下来想要暗算赵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多严密的防范,总会有漏洞的。

    天长日久,水滴石穿,难免不会被算计。

    要想真正的安全,该怎么办呢?

    赵曙是个心思很重的人,这也和他的成长有关系,毕竟父亲早丧,又和母亲不和,一直以来,他都很没有安全感,即便是有老师辅佐,也改不了毛病。要不然也不会神思损伤,险些要了性命。

    他第一次失眠了,无论如何,也睡不着觉。

    百无聊赖,赵曙突然发现了床头上的一摞书,随手抽出了一本道德经。

    老子的五千言,道尽了人间的智慧,绝对是众经之首,无与伦比……赵曙翻看着,越来越被书中的箴言吸引,当读到一句的时候,情不自禁念了出来:“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赵曙念了三遍,似有所悟,皱在一起的眉头舒展开了,可随后又皱了起来。

    “的确……只要放了权,就不会被算计了,可,可皇帝的职责又去哪了?九州万方,亿兆黎民,谁给他们做主啊?”

    赵曙纠结着……京城那边却是快刀斩乱麻,不用王宁安下令,吕惠卿这帮人直接动手了,他们捉拿了东南两省的官吏,直接塞到了天牢。

    这帮人最初还都是死鸭子嘴硬,不愿意开口。

    吕惠卿也不着急,他下令严查,要不了多久,就拿出了一大堆的黑资料。

    有贪墨的,有枉法的,有草菅人命的……他把山一样的罪状放在这帮人的面前。

    不招供可以,朝廷一样可以拿这些罪状弄死你们,甚至还能灭了满门,半点没有侥幸的。但假如招供了,虽然是弑君大案,但毕竟是从犯,而且当时的情况,很多人也不知道是要暗算皇帝,虽然能够保住性命,或者说至少保护住家人……何去何从,自己做选择吧!

    吕惠卿够狠,而韩宗武也是老刑名,平时老实巴交,到了关键时刻,也是一肚子坏水,他居然被罪犯的家人都找来。

    每天定时见面,白发苍苍的父母,还没长大的孩子,娇弱美丽的妻子……轮番哭泣,就算是铁打的人,心都碎了。

    不出十天,有几个意志力弱的就开口了……其中以兵部侍郎甘公瑾交代的内容最多。

    “你身为兵部侍郎,陛下在苏州行宫期间,虽然安全由禁军负责,但是外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