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懒散初唐 >

第597部分

懒散初唐-第597部分

小说: 懒散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率领着唐军悄悄的潜出山谷,在运粮队伍前行的方向上埋伏了起来。

    这支运粮的队伍人数不少,长长的马车排出去数里,不算运输的人手,光是护卫的高句丽大军就有两千多人,其实倒不是高句丽人无人可派,而是护卫的军队越多,路上消耗的粮食也就越多,最后这批粮食就算运到平壤,恐怕也所剩不多了,所以在运输时,只有在边境时才会加派大军,离开边境后就会尽量的减少人手,降低路上的消耗。

    苏定方身为军中的宿将,自然知道上面这些情况,所以他才会冒险深入到高句丽的内部,为的就是让高句丽人放松警惕,事实上他也赌对了,眼前这支运粮的队伍在兵力上虽然与他们相当,但是按照以往的经验,野外交战时,一个唐军可以抵四五个高句丽士卒,这主要是双方在装备、训练、士气等方面有太大的差距了。

    “杀!”随着运粮队伍进入到自己的伏击范围,苏定方立刻一马当先冲了出来,两千唐军也尽皆而出,一时间喊杀声响彻天地。

    高句丽人的运粮队伍也被突然杀出的唐军给吓懵了,毕竟他们也没想到会在这时候遇到唐军的突袭,直到苏定方的骑兵都快杀到近前时,负责押运的高句丽将领这才反应过来,当下急忙命令手下的士卒摆好防御的阵形,希望可以抵挡住唐军的第一波冲击。

    苏定方带来的都是骑兵,两千骑兵冲锋起来,简直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外围的高句丽军队刚摆好防御的队形,就遇到了前锋的唐军,结果就像是沙堡遇到海水一般,防御在瞬间就倒塌一片,随后唐军就像是一支利箭一般杀了进去。

    “放火!”虽然敌军表现的不堪一击,但苏定方却十分的冷静,杀进运粮的队伍后立刻再次传下命令,随后就见后方有专门的骑兵从马背上拿出特制的火油瓶,点燃上面的引信后就扔向运粮的马车,结果眨眼之间就火光冲天,人喊马嘶之声不绝于耳。

    苏定方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毁粮而不是杀人,哪怕现在占据着优势,但是苏定方也不愿意恋战,因为他们的数量有限,在高句丽境内得不到补充,死一个就少一分力量,而且若是万一被敌军缠处,从而让援军赶到的话,那他们的处境就更糟糕了。

    也正是出于上面的考虑,所以苏定方率领着骑兵如同一阵风一般,从将运粮的队伍从头烧到尾,期间高句丽的军队虽然组织了几次反击,但都被他给击溃了,等到烧完粮食后,苏定方立刻率领着大军呼啸而去,眨眼之间就消失在茫茫的辽东大地上,背后只剩下一地被烧成焦炭的粮食,以及伤亡惨重的高句丽人。

    这次的突袭打得十分漂亮,不过也暴露了苏定方他们潜入的事实,结果高句丽也马上做出反应,四处调集大军围堵苏定方的大军,可以说这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不过苏定方却早就做好了计划,就在高句丽人以为他会向大唐方向撤退时,他却反其道而行之,竟然向东北方向杀去,并且见粮就烧,似乎又在重复往年的残暴。

    苏定方这种大胆的行径,也彻底的激怒了高句丽人,当下无数高句丽大军调往东北方向,希望可以截住苏定方的大军,甚至连边境的军队都被调动起来。

    不过就在边境的高句丽大军刚一离开,又一股唐军竟然从边境杀入,趁着高句丽人边境空虚的机会,一举烧毁了数个粮仓,这下高句丽人也慌了,急忙让大军回头,却没想到本来在腹地闹的天翻地覆的苏定方却忽然安静下来了,不过这时他们也顾不得苏定方了,毕竟边境若是有失的话,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然而就在高句丽的大军风尘仆仆的赶到边境时,攻入边境的唐军却忽然退兵了,身后的苏定方也找不到了,这让无数高句丽人气的肝痛,但却没有任何的办法,等到他们好不容易再次找到苏定方的踪迹时,对方却已经退到了边境,最后趁着夜色一举冲破高句丽的封锁逃回了大唐境内。

    这还仅仅只是今年秋天苏定方的第一次骚扰攻击,接下来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把高句丽的大军拖的疲惫不堪,收获的粮食也损失重大才会罢手,更加糟糕的是,像这种骚扰战已经持续了快三年了,大唐国力强盛,付出的那点代价根本不算什么,可是高句丽却付不起这样的代价。

    长安城中,李休也一直关注着辽东的战局,虽然西南的吐蕃入侵,不过侯君集的大军已经出发,以唐军现在的战力,吐蕃几乎没有什么胜算,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李世民的决心,他之所以派侯君集前去,而且还吩咐对方全歼来犯的吐蕃之敌,其实也有更深层次的打算。

    大唐对高句丽的放血之策已经持续了多年,眼看着高句丽就要撑不下去了,另外高句丽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荣留王与大对卢泉盖苏文的矛盾。

    泉盖苏文这个名字对于后世的人来说应该并不陌生,因为正是他阻挡了李世民灭掉高句丽,能够挡住李世民的兵锋,自然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事实上他出身于高句丽贵族,父亲就是高句丽的大对卢,相当于大唐的宰相,而且还拥有兵权,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泉盖苏文的父亲死后,他就继承了大对卢之位,不过荣留王登基后,却是想要高句丽内部,对于泉盖苏文这种手握实权的贵族,自然也极为痛恨,不过他想要对付泉盖苏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对方背后有很多实权贵族支持,结果就造成了高句丽内部的分裂,虽然双方还没有闹到兵锋相对的程度,但明面上的较量却已经持续了数年。

    可以说现在高句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实力也被大唐消弱到了极点,眼看着李世民就要收割高句丽这枚美味的果实了,却没想到西南的吐蕃竟然跳出来闹事,这让李世民如何不恨,所以他才会对侯君集下达了全歼的命令,为的就是给吐蕃一个狠狠的教训,至少也要让对方老实几年,免得在自己攻打高句丽时,西南再出什么事情。

    正是在上面这种背景下,李世民对侯君集的大军也是下了血本,特别是火器几乎是敞开了供应,因为西南多山,不利于唐军的骑兵冲锋,有了火器,倒是可以弥补唐军在战力上的损失,而吐蕃人几乎是一群没开化的原始人,只要侯君集不是特别的蠢,就几乎不用担心战败的事。

    今年苏定方在辽东的战事虽然有些波折,但大体上还是十分顺利的,眼看着天气一天天变冷,辽东那边的战事也进行到了尾声,不过也就在这时,苏定方却忽然有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送到长安。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泉盖苏文的政变

    “荣留王死了,而且还是被泉盖苏文给杀死的!”李休听到这个消息时,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虽然他知道荣留王和泉盖苏文之间有矛盾,但双方的实力都不差,谁也奈何不了谁,却没想到对方竟然就这么轻易的被泉盖苏文给干掉了。

    其实李休对高句丽的历史了解的太少,他并不知道在原来的历史上,荣留王就是死在泉盖苏文的手上,而且还死的特别惨,据说是泉盖苏文亲手杀死了荣留王并且分尸,可怜荣留王死后连个全尸都没有落下。

    苏定方送来的情报十分详细,上面讲述了荣留王与泉盖苏文之间的争斗原因,以及荣留王被杀死的经过,这让李休也才了解到这桩高句丽内部的政变。

    其实在这几年里,荣留王对泉盖苏文的防备一直没有减少,甚至一直打压着泉盖苏文,虽然泉盖苏文手中掌握着不少军队,但他毕竟是臣子,所以在这两年里,他也慢慢的落到了下风,很多原来依附他的贵族,也慢慢的转投向荣留王,可以说不如意外的话,几年后泉盖苏文必定难逃一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前几年大唐派苏定方一直骚扰高句丽的边境,刚开始高句丽人还拼命的求和,但是大唐根本不理会,于是为了自保,荣留王就开始在国境内修建一条与长城类似的防线,毕竟他也知道随着自己国力的衰弱,迟早有一天会迎来大唐全力进攻,所以他才修筑了这么一条防线,希望日后可以挡住大唐的进攻。

    今年苏定方再次攻进高句丽,烧掉了无数宝贵的粮食,这让荣留王也大为震怒,不过他也借着这个机会,再次提出要求加快国内防线的修建,并且还命令泉盖苏文亲自去监督,其实就是找理由将泉盖苏文调离高句丽的权力核心,从而达到消弱对方实力的效果。

    面对荣留王的调令,泉盖苏文表面上答应,但其实心中已经有了反叛之心,于是他借着自己离开平壤的机会,请求荣留王为自己送行,说来荣留王也是太大意了,估计是不想落一个迫害重臣的名声,结果他自己虽然没去,但却将朝中的大臣都派了过去,让这些人代自己为泉盖苏文送行,这也说明荣留王对泉盖苏文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防备。

    不过让荣留王万万没想到的是,泉盖苏文却比他想像的要心狠手辣得多,在那些大臣为他送行时,泉盖苏文盛情邀请这些人巡视自己的军队,并且还在军中设宴款待这些大臣,却没想到酒才喝到一半,旁边的伏兵就杀了出来,一百多名高句丽大臣,全都死于泉盖苏文之手。

    杀死了这些大臣后,泉盖苏文立刻挥兵杀进平壤,攻入王宫亲手杀死了荣留王,并且还十分残忍的将荣留王分尸,而且连葬礼都没有为对方举行。

    据苏定方传来的消息,现在泉盖苏文已经立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并且封自己为“大莫离支”,总领高句丽的军政大权,可以说是高句丽的摄政王,至于高藏则只是他手中的一个傀儡罢了。

    “有意思,看来这个泉盖苏文在历史上之所以能够挡住大唐的进攻,也的确有过人之处啊!”李休看完了这份李世民让人送来的情报,当下也不由得摸着下巴自语道,今天晚上他都准备要睡觉了,却没想到李世民竟然送来这么一份情报,而且还让他明天进宫一趟,看来又是要商议这件事对日后攻打高句丽的影响了。

    其实从大唐的角度来看,泉盖苏文杀死荣留王应该是一件好事,而且其中的好处还十分实在,第一就是大唐出兵不怕没有理由了,虽然这几年大唐一直骚扰高句丽,两国间也几乎没有了什么邦交,但是以前高句丽却向大唐称臣,荣留王也得到过大唐的册封,现在荣留王死,大唐自然可以打着为荣留王报仇的旗号出兵。

    说起来大唐毕竟是个大国,表面上的文章还是要做的,特别是像这种攻打周围小国这种事,更是需要找一个理由,比如之前攻打吐谷浑,就是因为吐谷浑多次骚扰大唐的边界,虽然大唐的报复狠了点,但别人也不敢说什么,而高句丽这几年却是老实的很,本来李世民还想打着为当初战死辽东的前隋将士收殓尸骨的旗号,不过现在看来是用不着了。

    除了出兵的理由外,还有一个十分实在的好处,那就是泉盖苏文虽然杀了荣留王,但是根据之前的情报,荣留王本来占据着上风,哪怕现在他死了,但忠于他的军队还在,再加上泉盖苏文又杀了那么多的大臣,肯定会引起许多高句丽贵族的仇恨。

    换句话说,泉盖苏文的这次政变虽然成功了,但却加剧了高句丽内部的分裂与动乱,就算是以他的能力和手腕,想要在短时间内就平息内部的动乱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对于大唐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陛下明天召我入宫,恐怕就是要商量什么时候出兵的事吧?”李休这时再次自语道,以李世民的性格,他绝对不会轻易的放弃这次机会。

    不过李休紧接着又想到,泉盖苏文这次发动政变,恐怕也是经过精心的准备,比如他这次发动的时间就十分巧妙,因为现在辽东那边已经入冬了,大唐也根本无法出兵,而他很可能是打算用这一个冬天的时间,来平息高句丽内部的分裂与动乱。

    当然一个冬天的时间的确是短了点,不过大唐一般也不会在春夏两季用兵,如此算来,泉盖苏文就有了大半年的时间来平定国内的动乱,这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另外李休还想到,以泉盖苏文的能力,若真的等到他平定了高句丽内部的动乱,然后一致对外的话,到时就算是以大唐的实力,想要灭掉对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让李世民重蹈历史上的覆辙。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明年用兵

    “朕欲明年对高句丽用兵,为荣留王报仇,你们意下如何?”两仪殿中,李世民对下面的群臣开口询问道,今天朝中的重臣几乎都来了,长孙无忌和李休就不用说了,文臣中的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武将中的李靖、秦琼、程咬金等人几乎全都来了。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下面的群臣也是一阵沉默,谁也不敢先开口,刚才李世民已经将泉盖苏文谋杀荣留王的奏折让众人传阅了一遍,随即就说要出兵为荣留王报仇,虽然这是一个攻打高句丽的好机会,但高句丽毕竟不是一般的小国,当初杨广三征辽东都是损兵折将,消耗了巨大的国力,前隋也几乎因此而亡,所以万一失败的话,对大唐的声望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别人可以不开口,但是李休和长孙无忌却不能不开口,所以只见他们两人这时对视一眼,然后李休率先走出来道:“启禀德布四方,高句丽身为我大唐的属国,竟然出现泉盖苏文这种乱臣,臣以为若是不派兵伐之,恐日后有更多的人效仿!”

    “燕国公所言极是,臣也赞同起兵讨伐,而且据臣所知,泉盖苏文一向对大唐不满,前段时间更是在我大唐边境大筑城池,为的就是抵挡我大唐天兵,恐其早有不臣之心!”长孙无忌这时也站出来呼应道,他和李休都是李世民最得力的助手,这时自然也要站在李世民这边,而且讨伐高句丽的时机也的确已经成熟了。

    不过李休听到长孙无忌的话却差点笑出声来,心想他可真够无耻的,在大唐边境修建防线是荣留王的主意,与泉盖苏文可没什么关系。

    李休和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