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懒散初唐 >

第668部分

懒散初唐-第668部分

小说: 懒散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年?”李世民听到儿子的这句话也不由得一愣,似乎并没有做好李治成年的准备,不过很快就摇头微笑道,“不知不觉中,你也是个大孩子了,马上就要成年去过自己的生活了,不过这样也好,你母亲若是能看到你们平平安安的长大成人,想必也会十分欣慰的。”

    李治听到父亲提到去世的母亲,脸上也不由得露出黯然的神色,不过紧接着只听李世民继续说道:“不过你母亲虽然不在了,但你舅舅还在,平时你也要和他多亲近一下!”

    “嗯,儿臣谨记父皇的教诲,事实上舅舅对我也很好,平时也经常给我们送些礼物。”李治也立刻点了点头道,不过他并没有说自己感觉长孙无忌有些奇怪的事,一来他不希望让父亲操心,二来他也习惯了不与父亲交流心事,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没用,所有心事时,他反而更愿意和李休谈。

    “嗯,你舅舅对你的确不错。”李世民这时语气淡淡的道,不过他的话一出口,李治却有些疑惑的看了父亲一眼,因为他感觉父亲在说这句话的语气时似乎有些不对,但他却感觉不出来哪里不对?

    不过李世民在说出上面的那句话后,很快就转移了话题再次对李治道:“对了,李休那里教给你的东西虽然不错,但是宫里的课程也不能落下,最近你在读什么书?”

    “启禀父皇,宫里的课程儿臣并没有落下,最近儿臣在跟着著作郎萧德言学习《孝经》。”李治听到父亲的问话也立刻再次回答道。

    “孝经?”李世民听到这里也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传说是孔子所作,不过有些人却怀疑这是后人附会的,最早应该是秦汉时期才出现了孝经这本书,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并不妨碍孝经在儒家中的地位。

    “既然你在读《孝经》,那为父就考考你,你觉得在《孝经》这部书中什么最重要?”李世民当下接着又道,他难得抽出时间来陪李治,本来不想考量他的学问,但是这部孝经却是勾起了他的兴趣,因为他现在对“孝”之一字也十分的敏感。

    听到父亲考量自己的学问,李治也是精神一震,很快就开口回答道:“儿臣以为孝道最为重要,开始是侍奉双亲,长大后侍奉君王,最后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到了庙堂之上想着为国尽忠,退居在家的时候想到是劝谏君主的过错,纠正其恶,这才能称得上一个好臣子!”

    “哈哈哈哈~,答得好,若是你能按此行事,完全能够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李世民听到李治的回答也不由得再次大笑一声道,李治的回答可谓是说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这也让他对自己这个儿子更加的满意,感觉平时总算没有白疼他。

    “多谢父皇的夸奖,儿臣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先生也经常教导我,让我多体谅父皇的艰辛,现在做个好儿子,日后辅佐大哥做个好臣子!”面对父亲的夸奖,李治也是很高兴的再次回答道,顺便还夸一下李休。

    “呵呵,对于李靖来说,李休可不是个好儿子,不过他却是个好臣子,可惜就是太懒散了,有时候连朕也使唤不动他。”提到李休时,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几分无奈的表情。

    不过在说完上面的话后,李世民却忽然露出沉默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他这才继续开口道:“不过李休有一点十分让朕钦佩,那就是从不恋权,从头到尾就超然物外,似乎再大的权力无法让他心动分毫,这也是朝堂上的其它大臣无法做到的。”

    “先生就是个懒散的性子,在他看来,朝堂上的勾心斗角还不如每天去黄渠边钓鱼有意思。”李治听到父亲对李休的评价也不由得笑着说道。

    做为学生,他自然也十分了解自己先生的性格,只不过他现在却是心存疑惑,父亲说有事要和自己说,可是现在两人聊东聊西的,却没有一件聊到正事上,这让他也不由得更加好奇?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李治去并州

    夜已经深了,虽然宫中的内侍几次提醒李世民该休息了,毕竟身为皇帝,身上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吃饭和睡觉也都有相应的规矩,当然是否遵守这些规矩还是要看李世民的心情,比如今天他就不想被别人打扰到自己和儿子的谈话,最后禁止内侍再提醒他。

    “父皇,天色的确不早了,您明天还有很多的政务要处理,所以还是早点休息吧!”不过李治也不再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了,所以他这时也开口劝说道。

    对于儿子的关心,李世民也感觉十分的欣慰,不过刚才他和李治说了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并没有说到今天来找李治的正事,所以他最终还是摇了摇头道:“这几天政务不多,大不了明天晚起一点就是了,另外为父还有一件事想要和你商量。”

    “什么事?”李治听到这里也是立刻追问道,他之前就猜到父亲来找自己肯定有重要的事情,只是刚才父亲不说,他也不好多问。

    只见李世民这时再次沉吟了片刻,随后这才开口道:“之前你想和李休去辽东时,我心中还十分的不舍,总担心你在外面会遇到什么危险,不过却没想到你在外面表面的很出色,李休回来也多次夸奖你,而且朕也发现你回来后,整个人也沉稳了许多,好像一下子长大了似的。”

    听到父亲的夸奖,李治也不由得露出高兴的表情道:“儿臣随先生外出的确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也见识了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儿臣从小就锦衣玉食,从来想像不到这天下还有人吃不饱饭,但是出去后才发现,原来有许多最底层的人每天拼命的劳作,求的也只是两餐温饱而已,有时遇到不好的年景,他们甚至连温饱也无法保证。”

    “是啊,哪怕咱们大唐再怎么强大,但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贫富差距,总会有一些人会为了生计而发愁,就算朕身为皇帝,面对这种情况也只能尽量的让更多的百姓吃饱穿暖,而无法彻底的消除掉这种情况。”

    李世民听到儿子的话也是颇为感慨的道,不过说到这里时,只见他再次犹豫了一下终于一咬牙道:“雉奴你在外面能够学到那么多的东西,为父也感到十分的欣慰,刚好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本来按照宫里的规矩,皇子十二岁就必须到外地之官,所以朕想让你明年去你的封地并州,好好的体会一下治理地方的不易!”

    “啊?”李治听到父亲的话也不由得一愣,甚至一时间根本没有反应过来,他的封号是晋王,官职为并州都督,不过这个官职只是虚领,他从来没有去过并州,反而是李绩在并州实领都督一职,因为并州那边靠近草原,所以也驻扎着重兵,再加上并州又在太原治下,平时也有拱护太原安危的职责。

    大唐的确有皇子十二岁到外地之官的规定,甚至没有皇帝的召见,外地的皇子也不得回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皇子争位,只不过这个规定从来没有被遵守过,无论是当初的李渊还是李世民,总是会把自己宠爱的儿子留在长安,结果这么一来,其它的皇子自然也将这条禁令当成耳旁风,毕竟他们可不舍得离开繁华的长安去相对荒凉的封地。

    也正是因为上面的原因,所以李治也没想到父亲会忽然要送自己去并州上任,一来他年纪的确太小,哪怕规定的是十二岁,但一般皇子都是到了十四五岁才会去封地,而且大都是转一圈就回来了,二来李治又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之一,甚至现在都没让他离开皇宫独自居住,更别说去遥远的封地了,比如李治的四哥李泰,从小到大就一直没去过他的封地。

    “父皇……父皇为何忽然让我去封地?”李治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反应过来,当下也不由得神情低落的问道,他以为李世民不喜欢自己,或者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才会让一向宠爱自己的父亲要赶自己去封地。

    看到儿子的表情,李世民却是叹了口气,当下伸手抚摸了着李治的脑瓜道:“雉奴你不要乱想,为父也不舍得让你离开自己的身边,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是不是雉奴做错了什么,所以才惹得父皇不高兴?”李治这时却打断了父亲的话追问道,他毕竟还是年纪小,很容易被一时的感情所左右,这时也根本没有深思李世民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觉得自己要被抛弃了似的。

    “雉奴你做的很好,朕宠爱你还来不及,怎么会因你做了错事就要赶你离开,只不过朕现在也有自己的难处和苦衷,所以才不得不让你离开长安一段时间。”李世民这时却是苦笑一声道,李世民的确是有自己的苦衷,只是这个苦衷不方便告诉李治,而他现在让李治离开一段时间,也是为了李治好。

    听到父亲的回答,李治却更加迷茫了,不过他可以感觉到,父亲对自己的宠爱并没有变,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感觉,可是越是这样,他越是想不通为什么父亲要让自己离开,哪怕是父亲有苦衷,可是他身为大唐的皇帝,难道还有什么是他不能解决的问题,反而还非要自己离开长安才行吗?

    虽然李治想不通,但他一向都是个乖巧的孩子,所以最终还是面带失落的点头道:“儿臣明白了,既然父皇是为了儿臣好,那我就去并州,只是我放心不下兕子,还请父皇代儿臣多多照顾她!”

    看到儿子懂事的样子,李世民也不由得心中一软,差点想要反悔,不过最终他的理智还是占了上风,当下轻轻的拍了拍李治的肩膀,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长叹一声迈步离开了李治的寝宫。

    当天晚上,李治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子里也一直思考着父亲让自己离开长安的事,只是越想越糊涂,最后索性不再想这件事,而是决定第二天去问一下自己的先生,他应该能够为自己解答心中的疑惑。

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李休的安慰

    “你父皇让你明年去并州?”李休听到从李治口中说出的这个消息时,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不过随即就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当下也不由得百感交急。

    “是啊,昨天晚上父皇找到我,先是杂七杂八的说了许多的话,后来忽然说要让我明年去并州之官,而且还说是为了我好,但却又不告诉我原因,昨天晚上我想了大半夜也没想明白,所以才希望先生帮我解惑。”李治这时面带无奈的道,脸上的两个黑眼圈也格外的明显。

    听到李治的话,李休却是笑着摇了摇道:“雉奴,你父皇之所以不告诉你,其实也是为了你好,所以你也不要再打听了,我就算是知道也不能告诉你。”

    “啊~,我父皇也是这么说的,可是我却想不明白父皇到底是为什么要送我去并州,又为什么说是为了我好?”李治看到连李休也不愿意告诉自己这件事的原因,当下也不由得十分苦恼的抱怨道,他昨天为了想这件事,都快把自己逼疯了。

    “你也不要太苦恼,以我的对你父皇的了解,他其实是很不舍得让你离开自己的身边的,比如上次你去辽东,若不是兕子帮忙的话,恐怕你父皇根本不会同意,现在你才刚回来没多久,如果不是事关重大,他也不会想到把你送走。”李休这时再次开口劝道,他担心李治一时间想不通,从而对李世民产生怨言,影响到他们父子间的感情。

    “先生您不必担心,我虽然不知道父皇有什么苦衷,但却知道他是很宠爱我的,否则也不会一直让我住在宫里,不舍得让我出宫独自居住,所以我也不会对父皇有什么怨言的。”李治也知道李休话中的意思,当下勉强一笑开口道。

    看到李治的样子,李休也不由得暗叹一声,其实李世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把李治调出长安避一避,因为长孙无忌这段时间刻意接近李治,若是再放任这么下去的话,恐怕最后李治也会被卷入到皇位的争夺之中,现在光是李泰和李承乾两人,就已经让李世民感到心力交猝了,李治已经是唯一一个没有卷入到皇位争夺的嫡子了,所以李世民才会不惜让他暂时离开长安,以保证李治不会被卷入进去。

    说起来李世民是大唐的皇帝,对李治这件事他其实还有其它的处理办法,比如他可以警告一下长孙无忌,禁止他再别有用心的去靠近李治,不过长孙无忌毕竟是李世民多年的好友,又是他身边最得力的助手,所以李世民不忍心破坏两人间的感情,再加上就算没有了长孙无忌,也可能有其它别有用心的人接近李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李治离开长安这个权力旋涡。

    “其实离开长安也好,雉奴你身为皇子,身上本来就担负着比一般人要重的担子,如果你一直生活在长安,在你父皇的羽翼下长大,看起来是不错,但却难以经历风雨,这对你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而去了外地后,你才能真正的学会独立,这让我想起了你的三哥李恪。”李休感觉到李治的情绪低落,于是就再次安慰道。

    “三哥吗?”李治听到李休提到自己那位远在扬州的三哥李恪,当下也不由得眼睛一亮道,“听说三哥他在扬州干的不错,将扬州打造成一个十分繁华的大城市,甚至不少人都称扬州为‘南长安’,连父皇提到三哥时,也都是赞不绝口。”

    李治和李恪的感情还算是不错的,虽然李恪大部分时间都在扬州,平时轻易不回长安,因此很少和李治见面,但也经常派人给李治这些兄弟姐妹送些南方的特产,再加上他在扬州又表现的十分出色,所以李治对李恪这位兄长甚至还有些崇拜,只不过他做梦都不会想到,在原来的历史上,李恪这位兄长却是死在他的手上,而且还死的特别冤。

    “不错,你三哥在扬州的确干的很不错,而且我记得当初他去扬州时,好像也就是在你现在这个年纪,说起来你这个并州都督可比他的扬州都督要强得多,几乎整个太原府都归你管辖,而太原又是大唐与草原的交通要冲,若是发展的好,肯定不会比你三哥差!”李休这时笑呵呵的说道。

    李治的封号为晋王,官职却是并州都督,说起来并州本来是太原的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