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懒散初唐 >

第678部分

懒散初唐-第678部分

小说: 懒散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定方也忍了侯君集很久了,只是以前他屈居人下,自然不敢有什么异动,但是现在有了李世民的圣旨,而且这让他也终于抛掉了平日里的伪装,甚至在说出上面的话时,他也感觉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畅快感。

    “苏定方你什么意思,难道你也想威胁本将军吗?”看到苏定方的表现,侯君集这时也脸色一沉的质问道,之前苏定方在他手下表现的十分恭顺,这让他也没想到对方竟然会在这个关键时刻捅自己一刀。

    “末将怎敢威胁将军,只不过皇命在身,陛下命末将接管高昌的大军,还请将军交出兵符,另外天使也要回京复命,所以还望将军不要为难我等才是!”苏定方这时再次上前一步道,而他的身后,则是之前巡视时率领的心腹骑兵,这些人只听命于他,哪怕是侯君集也指挥不动他们,所以这时也一个个杀气腾腾的向前逼近。

    看着步步紧逼的苏定方,再看看台上面带冷笑的上官仪,侯君集这时也终于知道对方为什么非要等苏定方来的才宣读圣旨了,虽然他也带了一些亲卫,但数量明显不如苏定方手下的将士,更何况上官仪也带来了不少的禁卫,哪怕他想要硬拼都没有赢的把握。

    另外更加糟糕的是,他虽然是军中的行军大总管,但是现在上官仪手中有圣旨,要将他撤职查办,而且还由苏定方接任自己的官职,如此一来,苏定方现在也就成为军中的统帅,再加上前段时间他因为独吞王宫中的财物,使得他在军中的声望大跌,恐怕现在有不少人都乐得看他倒霉呢。

    侯君集能成为大唐的名将,自然也是聪明过人之辈,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很快也做出决定,只见他这时长叹一声无力的道:“罢了罢了,没想到我侯君集一世英名,竟然败于你们这些晚辈之手!”

    看到侯君集放弃抵抗,上官仪立刻再次命令禁卫上前,这次侯君集没有再反抗,任由这些禁卫将自己的武器铠甲去除,并且严格看管起来,至于兵符也一向由侯君集随身携带,这时自然也交给了苏定方。

    “苏将军,此间事了,因为事情紧急,长安那边还等着我将侯君集押送回去审问,所以明天我就会动身离开这里,不过在我来之前,陛下就叮嘱我说,让你尽快把高昌的烂摊子收拾好,最好能恢复高昌城原来的繁华,以方便日后的治理!”上官仪这时来到苏定方的面前道,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凝重的表情。

    “末将必将不负陛下的嘱托!”苏定方这时也十分激动的道,李世民能将高昌这边的兵权全部交给他掌管,这也是对他的信任,而且他可是还记得李休叮嘱他的话,要他多了解一下西域的情况,因为日后西域肯定会有更大的战争,而到时就是他大展身手的时刻了,所以现在能够独掌一军,对他来说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看到苏定方这么兴奋,上官仪也是哈哈一笑,这时公事已经办完了,于是两人又聊了几句私事,虽然他们两个只是点头之交,但因为和李休都有很深的关系,所以也就多聊了几句。

    “对了,我上交的那些财物陛下没有怪罪吧?”不过很快苏定方又想到一件事,于是面露担心的向上官仪打听道,上次侯君集贪掉了高昌王宫的财物,为了封他的口,还送给他一些,结果苏定方也不敢要,于是偷偷登记造册,后来飞奴司的人前来调查,于是苏定方就将自己手中的那些财物通过飞奴司上交给了朝廷。

    “这件事苏将军不必担心,陛下能够体谅你当时的难处,所以非但没有怪罪你,还把那些财物赏赐给了你,现在估计已经送到你府上了。”上官仪这时再次一笑道。

    听到上官仪的话,苏定方那颗悬着的心也总算落了下来,随后他就向对方告辞,毕竟他刚刚接替侯君集的职位,必须要安抚住大军,而上官仪也要为明天动身做准备。

    第二天一早,仅仅休息了一晚的上官仪就立刻押送着侯君集离开了高昌城,而等到侯君集到达长安城,也将面临着一个决定他命运的审判,甚至这个审判的结果也会影响到大唐的历史走向。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西域的机会

    宽敞明亮的大教室内,李休正在给书院的学生们上着课,不过今天的主要课程已经讲完了,现在是自由提问的环节,其实就是学生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向李休提问,包括但不限于学业上的问题,可以是时政、天文、地理等等,有些根本没有正确的答案,李休也只是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而已。

    “先生,学生听说朝廷已经打下高昌,并且准备在那里设立安西都护府,不知朝廷日后对西域的策略是什么?”这时只见一个身材不高,但却极为壮实的年轻学生站起来向李休提问道。

    前段时间进军高昌可以算是一件吸引了无数人目光的大事,而在打下高昌后,长安也是一片沸腾,当然了,侯君集在高昌犯下的事因为涉及到高层的丑闻,所以被李世民封锁了消息,仅限于朝廷的上层知道,而且就算是知道的人,也不会在公然在太多人讨论,所以书院里的学生可能并不知道高昌那边的详细情况。

    “这个问题提问的很好!”李休听到这个学生的提问当下也是点头微笑,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也没有提侯君集的事,而是直接发表自己对西域的看法道,“大家也都知道,西域是咱们大唐最重要的商道,从汉朝时起,丝绸之路就必须要经过那里,虽然很多人都鄙视商人,觉得这些人不事生产,全靠投机取巧来赚取中间的差价,但是商业对一个国家来说,重要性却并不比农业差多少……”

    古代对商业的轻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李休也早就想改变这个时代对商业的看法,当然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办到的,所以从一开始,他就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商业的格局,增大商业的影响力,另外他也借助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仅可能的去影响身边的人,增加他们对商业的重视,至少能够正视商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现在李休面前的这些学生全都是日后大唐的栋梁之材,他们对商业的态度,也将影响到日后大唐朝廷对商业的态度,所以借着今天这个机会,李休将商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详细的讲了一遍,由此又引申出西域对大唐的重要性。

    “高昌只是一个开始,也是咱们大唐进军西域的一个踏板,只有咱们大唐亲自掌控了西域,才算是掌控了这条对外的经济命脉,当然了,西域本来属于西突厥管辖,但是西突厥残暴不仁,使得西域各国也是深受其害,现在西突厥内部也是争斗不休,更让西域各个小国痛苦不堪,而我们大唐一向以仁治国,于是西域各国也纷纷向我们大唐求援,对于这些小国的请求,陛下自然也不会漠视,所以进军西域已经成为定局!”

    李休说到后半段时,脸上也露出一种正义凛然的表情,不过下面的学生却一个个都是相视而笑,毕竟他们都是大唐最聪明的一帮年轻人,平时对时政也有很深的了解,刚才李休还在讲利益,但是一转眼却又说到西突厥残暴不仁身上,这显然是在给大唐出兵西域找借口。

    台上的李休也注意到学生们的表情,他自然也知道学生们心中是怎么想的,不过越是这样,他就越是表现的一本正经,因为他其实是通过这件事告诉这些学生,虽然大唐对西域以利益为先,但表面上却要高举仁义的大旗,这就好像后世的美国一样,哪怕灭掉那么多的国家,杀了那么多的人,搞得无数普通人家破人亡,中东动乱不堪,但却还要高举着各种普世价值的大旗,可以说后世之美国,今日之大唐,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先生,既然朝廷进军西域已成定局,那是不是意味对于我们这些有志于朝堂的年轻人而言,西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李休的话音刚落,只见刚才提问的那个矮壮年轻人再次追问道。

    “不错,对于你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将来的西域的确有着更多的机会,事实上据我所知,安西都护府已经在筹备之中,因为西域面积广阔,需要很多的官吏去治理,不过西域那边可不像大唐这么太平,就算你们想去西域建功立业,也必须要慎重考虑才是!”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凝重的表情警告道。

    说起对西域的经略,李休就想起了苏定方和裴行俭这对师徒,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们两人也与西域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是大唐经略西域的代表人物,比如苏定方率兵平定了西突厥,一跃成为与程咬金等人并列的名将,而裴行俭更是厉害,本来被贬到西域,却因为经略有方,后来被提升为安西都护府的都护,在他的治理下,西域各国也是纷纷归附,即为大唐稳定了西域,也为自己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谢先生为学生解惑!”只见这个矮壮的学生当下向李休深施一礼道,虽然他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从他的表情上李休也能看出来,这个学生恐怕已经对西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说不定日后就会成为大唐派去西域的官员之一。

    时间已经不早了,今天的课也上完了,李休当下收拾好东西,等到他离开教室后,下面的学生这才站起来准备离开,毕竟这个时代视师为父,对老师的尊敬远超后世人的想像,哪怕是在这种小事上也能体现出来。

    回家的路上,李休脑子里也在想着西域那边的事情,侯君集已经被押送回来了,罪名也已经确定,毕竟他贪下的那财物全都在他的住处发现了,使得侯君集想赖都赖不掉,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侯君集这件事,李世民还没有做出决定,估计他现在也是十分的头疼。

    终南书院离李休家很近,因此不一会的功夫,马车就来到他的家门前,不过就在李休刚下了马车,还等进家门呢,忽然只见一骑飞奔而来,马上之人也高声叫道:“陛下有旨,宣燕国公火速进宫!”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封禅

    李休正准备进家门时,忽然接到李世民召他入宫的的消息,这让他也不由得一愣,因为自从他辞官之后,这还是李世民第一次主动召他入宫,随即他也露出担心的表情,因为如果不是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恐怕李世民也不会召自己入宫。

    李休很快就想到了侯君集的事,难道说李世民见自己就是为了要商量如何处置侯君集?不过李休却又觉得不对,因为侯君集的事虽然麻烦,但李世民也根本没必要询问他的意见,毕竟长孙无忌或房玄龄等人比自己更适合商量这件事。

    但如果不是侯君集的事,李休又想不到还有什么其它的事情,值得李世民这么着急的叫自己进宫,不过现在也没时间让李休想明白这件事,而且只要进了宫自然也就明白了,所以李休也只得再次上了马车,然后调转马头赶往皇宫。

    马车穿过繁华的朱雀大街,进到宫门后进到皇宫之中,最后李休来到两仪殿外,发现这里并没有其它的人,然后他也没让内侍引导,自己就进到大殿之中,结果出乎意料的是,不但李世民在这里,长孙无忌也同样在这里。

    “李休你终于来了,快来看看这份奏折!”李世民看到李休进来,当下也是面带喜色的向他招了招手道,这让李休也不由得一愣,因为看李世民的表情,应该是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如此说来,他叫自己来应该不是商量如何处置侯君集了。

    想到这里,李休也不由得松了口气,毕竟处置侯君集这件事可是十分的麻烦,按照律法,侯君集犯下的是死罪,不过侯君集也曾经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又是李世民的爱将,所以恐怕李世民也不舍得杀他,因此这件事最后恐怕只会来回扯皮,最后还是要看李世民自己的决定。

    “看陛下样子,肯定是什么好事了!”李休当下笑呵呵的道,说完也上前几步,这时长孙无忌也将手中的一份奏折递给李休,看样子就是因为这份奏折才让李世民这么高兴的。

    李休这时也十分的好奇,当下打开奏折看了一遍,结果这才知道这份奏折是青州刺史送来的奏折,青州在后世的山东境内,闻名于世的泰山也就在青州,而这份奏折上则是向朝廷上报了一件与泰山有关的事。

    据奏折上所说,就在今年的四月份,泰山山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可谓是天大的祥瑞,因为据泰山当地的县志记载,当初秦皇汉武前去泰山封禅时,山顶上也出现了同样的五彩祥云,所以青州刺史才上书朝廷,恳请李世民前去泰山封禅!

    所谓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其实就是指帝王向天地报告自己的功绩,是一个君王最高的大典,而且在封禅成功后,也代表着天地接受了这位帝王,从治理上来说,这位帝王也从此时开始,代表天地治理人世。

    封禅这种仪式据说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等帝王都曾经到泰山封禅,而在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等威名赫赫的帝王也都曾经到泰山封禅。

    不过李休看完了手中的这份奏折,却不禁有种想要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他感觉这个青州刺史明显是想拍李世民的马屁,至于泰山上的五彩祥云更是胡扯,毕竟泰山那边的云海十分有名,在晨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五彩光芒虽然不常见,但也和祥瑞扯不上关系。

    “李休你觉得怎么样,若是朕提出封禅的话,朝中的大臣会有何反应?”还没等李休说话,就只见李世民就抢先问道,而且在说话之时,他的脸上竟然十分罕见的露出几分忐忑不安的表情。

    封禅有两个必要条件,要么是太平盛世,要么是天下有祥瑞发生,而以李世民现在的功绩,绝对不经秦皇汉武等人差,他们可以封禅泰山,李世民自然也可以。

    不过相比秦皇汉武这些人,李世民却有一个先天的缺陷,那就是得位不正,甚至背负着杀兄囚父的恶名,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洗不去的污点,反而让李世民格外的努力,这才打造出一个贞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