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懒散初唐 >

第703部分

懒散初唐-第703部分

小说: 懒散初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几次三番的对世家进行打压,已经使得世家的势力大为衰退,而他们自然不甘心失败,所以才找上了我,只不过我们双方只是合作,彼此都十分的防备,比如世家方面都只派崔干与我联络,这样就算我失败后供出崔干,也奈何不了世家。”李承乾再次苦笑一声道,不得不说世家能够数百年来屹立不倒,的确有着过人之处,比如像这次他谋反这么大的事情,世家就算参与其中,朝廷也拿不出什么证据来。

    “好一个世家,好一个崔干,当初本以为他们建立书院已经是对抗朝廷的手段,却没想到暗中竟然还有这么一手!”李休这时也露出恼火的神色道,他也没想到世家对抗李世民打压的手段竟然分明暗两手,而且还做的如此隐秘,事先他和李世民都没有任何的察觉。

    “先生,你将这件事告诉舅舅吧,至少还能将崔干抓起来,到时说不定可以从崔干身上牵扯出其它的人。”李承乾这时再次开口道,如果能撬开崔干的嘴,倒是很有可能将崔干背后的人都牵扯出来,从而对世家形成巨大的打击。

    “这件事实在太难了,以崔干的老谋深算,恐怕在你谋反事败之后,就已经做好准备了。”李休这时却是摇了摇头道,他与崔干曾经打过几次交道,对于崔干也颇为了解,以对方的手段与果决,应该不会给他们留下任何的机会。

    李承乾听到李休的话也露出黯然的表情,其实他和崔干也打过不少的交道,自然知道对方的厉害。

    当下李休和李世民又聊了好一会儿,这时天色也不早了,长孙无忌还在外面等着他的消息,所以李休也就再次叮嘱李承乾保重身体,然后这才告辞离开,而李承乾也亲自送他出门。

    随后李休找到长孙无忌,并且将崔干的事告诉了对方,这让长孙无忌也十分兴奋,立刻安排大理寺的人去南山书院抓崔干,可是大理寺这边的人还没有动身,却忽然传来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来了

    崔干死了!确切的说应该是自缢而亡,而且就在李休去探望李承乾的同一时间,崔干在南山书院的后山找了个棵树了结了自己的性命,他这一死,也彻底断绝了从李承乾谋反案往世家那边探查的可能。

    “!真是好手段啊!崔干竟然一个人把罪名给背下来了!”长孙无忌听到崔干自缢而亡的消息,当下也是气的一拍桌子怒道,他刚刚吩咐人去抓崔干,结果人还没有动身,崔干自缢而死的消息就传过来了,这让他气的差点骂娘。

    “我们才刚来见承乾,那边崔干就自缢而亡,看来这大理寺中也有人向崔干通风报信啊!”李休这时也眯着眼睛道,他这边才刚来探望李承乾,那边崔干就自杀了,这根本不可能是巧合,而是崔干肯定是得到消息,知道自己要暴露了,所以才自杀身亡,以保全背后的那些大世家。

    “查!从我们来到大理寺后,凡是所有离开的人员,全都一个不漏的给我查一遍,我就不信查不出来!”长孙无忌这时也恼火之极,当下再次吩咐道,他倒是要看看是谁敢坏了自己的事?

    李休对查出大理寺的内奸并没有兴趣,因为就算查出来,恐怕也没什么大用,顶多就是给长孙无忌等人出气而已,所以他这时也向长孙无忌告辞离开,等到他出了大理寺后,却不由得扭头看了一眼关押李承乾的方向。

    也许是因为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变故后,李承乾给人的感觉比当初要好多了,甚至李休之前和对方谈话时,感觉就像是又回到了当初师生两人无话不谈的情形,希望这次李承乾能够真心的悔过,哪怕没有了太子之位,也能好好的生活下去,而不是像原来的历史上那样,谋反失败后没两年就抑郁而终。

    崔干一死,想要查到世家头上的那根线也就断了,不过因为有李承乾作证,崔干哪怕是死了也被问罪,崔氏一门被抄了家,崔干的长子受到牵连定了死罪,其它家人则被流放岭南,但除此之外,对世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至于大理寺中给崔干通风报信的人也查出来了,但也只是个主事,据说是崔干的学生,与世家也同样扯不上什么太大的关系。结果当这件事让李世民知道时,也是气的差点再次吐血,甚至恨不得立刻将这些大世家连根拔起。

    不过世家这几年虽然影响力有所衰退,但依然不容小视,特别是现在大唐又正值多事之秋,李佑和李承乾接连的反叛,已经让大唐动荡不安,所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李世民也不敢真的对世家下死手,不过这件事也不会就这么算了,接下来李世民肯定会对世家加大打压的力度,到时世家的日子肯定会更不好过。

    随着崔干死后,本来满城风雨的长安却慢慢的平静下来,李承乾的案子已经审清楚了,杜荷和赵节等人几乎是必死无疑,李承乾的生死还需要李世民决定,另外还有侯君集,这个李世民的爱将如何判决,长孙无忌等人同样拿不定主意,不过他们也不敢去让李世民费神,所以这件事也就暂时拖了下来。

    另外还有一件所有人都在关注的事,那就是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肯定保不住了,那么接任太子的人选又将是谁呢?不过这个问题显得有些多余,因为在绝大部分人看来,随着李承乾的倒台,李泰肯定可以十分顺利的坐上接替太子之位。

    不但其它人有上面的想法,连李泰和他的那些所谓的魏王党也有同样的想法,刚开始的几天里,李泰还表现的十分老实,每天都去宫里探望李世民,表现出一副孝子的模样,但是过了大约十天之后,李泰就有些忍不住了,他手下的那些魏王党们也是上蹿下跳。

    最后有个家伙可能是脑子有问题,竟然在这个时候上书李世民,请求另立太子。要知道这时李世民本来就心情恶劣,特别是太子的事更是绝不能提,哪怕是李休和长孙无忌也不敢提这件事,所以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上书的那个家伙被一贬到底,送到崖州去开荒了。

    李世民这种狠厉的态度,终于让李泰和他手下的那帮人清醒了一下,气焰也终于被压了下去,至少表面上没有人敢再提另立太子的事了,不过暗地里李泰依然在四处活动,寻找可能的助力,估计他也是想等到李世民的病好了,李承乾的处置也落下来后,到时再发动所有力量将自己推到太子的宝座上。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大唐上下都在等着李世民康复,毕竟李世民的病不好,对李承乾的处置就决定不下来,另立太子的事也无从谈起,毕竟现在李承乾名义上还是大唐的太子,只要李世民不松口,谁也不敢在太子这件事上做文章。

    就在这样有些诡异的平静之下,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过去了,李世民的身体虽然没有完全恢复,但也已经稳定下来了,平时也开始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但是对于李承乾谋反这件案子,却还一直处于搁置之中。

    但也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发生的一件事却打破了长安城的平静,对于这件事,李休也没有任何的准备,那就是李治忽然从并州回来了,甚至连平安郎也陪着他一同回来了。

    “参见父亲!”平安郎刚一进家门,也立刻十分兴奋的向李休行礼道。

    “你们怎么回来了,雉奴去哪里了?”对于李治和平安郎的回来,李休也没有任何的准备,甚至他也是在李治他们快要到达长安时才知道的这个消息。

    “雉奴去宫里探望陛下了,我想念父亲母亲,所以就先回家里了。”平安郎这时再次笑着回答道,神情中也没有丝毫的异样。

    “谁让你们回来的,难道你们不知道现在长安城的局势凶险吗?”李休这时却再次皱着眉头问道,如果他事先知道李治要回来,肯定会写信劝阻,因为对于李治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呆在并州什么也不做,现在回来反而会让人以为他是来争位的,这也只会引起李世民的反感。

    “是陛下写信让雉奴回来的啊,另外太子的事我也听说了,雉奴也一直十分的担心,本来他早就想回来,可是我觉得不妥,所以就劝住了他,后来陛下的书信一到,我们才立刻动身回来了,因为时间紧急,所以也没来得及给父亲你们报信。”平安郎这时开口解释道。

    “陛下!”李休听到儿子的话也不由得一愣,他也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会主动让李治回来,难道说李世民已经有心要将皇位传给李治?

    “父亲,太子的事我虽然很难过,但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咱们也应该向前看,而且我觉得雉奴可比太子强多了,您说这次陛下将雉奴叫回来,是不是打算让雉奴接替太子的位子?”平安郎这时让下人都退下,然后这才低声向李休问道,看来他们父子也是想到一块去了。

    “不对,陛下在这种时候应该没有另立太子的想法,估计还是因为太子谋反,使得陛下十分伤心,这才想将雉奴召到身边,这样也能有个安慰!”李休很快摇了摇头否定了自己和儿子的想法道。

    “陛下是一国之君,做任何事肯定都别有深意,怎么会因为这么私人的原因叫雉奴回来?”平安郎听到李休的话却有些怀疑的道。

    “呵呵,你把陛下想成什么人了?”李休听到儿子的话却是再次一笑,随后又有些严肃的道,“帝王也是人,同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且每个帝王的性格不同,表现自然也不一样,比如陛下性格坚毅,事事都以国事为先,所以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帝王,但是在有些时候,他却也只是个会高兴会悲痛的普通人。”

    平安郎听到这里却露出迷茫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有些不解的追问道:“父亲,那我们怎么判断陛下什么时候是帝王,什么时候又是个普通人呢?”

    “哈哈~,这我就教不了你了,其实有时候我也无法判断陛下是什么情况,只是凭着对陛下的了解,有时比别人能够早一点判断出陛下当时的想法罢了。”李休这时也是大笑一声道,他和李世民认识这么多年,彼此间也早就有了朋友与君臣间的默契,这点除了长孙无忌外,朝堂上也无人能与他相比。

    听到父亲教不了自己,这让平安郎也有些失望,不过很快他又想到李治的事,于是再次开口道:“父亲,就算陛下叫雉奴回来只是出于对他的想念,但现在太子一案悬而未决,接替太子的人选也同样没有定下来,雉奴这次回来是不是有很大的机会?”

    平安郎再次问起接替太子的人选,这让李休也露出犹豫的表情,虽然他不想插手这件事,但现在事到临头,就算他不插手,李治也会被卷进去,他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吧?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河边谈心

    李治突然回到长安,这让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特别是李泰和他的魏王党们,更是好一阵子闹腾,而当后来传出李治是奉了李世民的旨意回京时,更是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整个长安城都在讨论着李世民叫李治回来,是不是打算让他接任太子之位这件事?

    “先生,大哥他到底怎么样了?我想去大理寺探望大哥,可是父皇却不同意。”黄渠河边,李治一边陪着李休散步一边有些抱怨的道。

    将近两年没见,李治的变化也很大,最明显的就是他的长相,不但个子几乎快和李休一样高了,而且脸上的稚气也消失了许多,如果说当初他离开长安时还是个孩子,那么现在就已经成为一个少年了,当然这也不奇怪,毕竟李治正处于成长最快的时期,几个月不见可能就会大变样,更别说将近两年时间了。

    “上次我探望过你大哥,他虽然瘦了些,但却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自己做过的错事全都交待了出来,现在就等你父皇的身体恢复了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置你大哥。”李休这时叹了口气道,李治的外表虽然变化很大,但本质上还是个善良的孩子,哪怕在这个时候依然惦记着自己的兄长。

    “大哥没事就好,昨天我见到父皇时,也替大哥求情,而且我看父皇的样子,应该不会狠下心杀了大哥,只要能够保住大哥的命,那么日后还会有改过的机会!”李治听到李休的话也终于稍稍的放下心道。

    “你大哥做错了事,最伤心的恐怕就是你父皇了,所以这段时间你也多陪陪你父皇,并且督促他按时吃药,早点把身体养好!”李休这时也对李治再次叮嘱道。

    “我知道,今天我也是亲自服侍父皇喝了药才出来的。”李治这时点了点头,随后又有些迟疑的道,“先生,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你说大哥都已经是太子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难道父皇真的想要让四哥取代大哥的位子?”

    “这个……”李休听到李治的这个问题却是苦笑一声,因为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李承乾选择这件事,李世民要背上一大半的责任,剩下的责任则要由李承乾和李泰平分,可是他现在总不能告诉李治,你大哥之所以选择,最大的责任在你的父亲身上吧?

    看到李休不说,李治这时却是再次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终于再次开口道:“子不言父过,我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想法不对,可是我觉得父皇对四哥的宠幸实在太过了,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让大哥产生猜疑,从而冒险一搏选择了选择了造反这条路?”

    听到李治的话,李休也不由得有些感慨:孩子们都长大了,有时候就算自己不说,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你这样想也不能算错,只不过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你父皇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你大哥自己也有责任,而且这件事不但是国事,更是你们的家事,其中的政治、人心、亲情等等混杂在一起,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楚的,也许等你再长大一点,就会自己想明白这件事的!”李休当下叹了口气对李治再次说道。

    李治虽然长大了许多,但是当听到李休上面的这些话时,还是露出迷茫的神色,不过他知道既然李休不愿意说,他再问也没有用,所以也就没有再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