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第三帝国 >

第150部分

第三帝国-第150部分

小说: 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班牙内战之后,里希特霍芬的职务不断地升高,在历史上的38年,已经是少将,之后担任第八航空军的军长,而现在,希瑞克将他连提了两级,成为了上将军衔,指挥整个空军。

    从此,里希特霍芬就更是希瑞克的死忠了。

    当初,在开会的时候,陆军出去之后,希瑞克专门给空军和海军开了一次会议,而这次会议,显然是更加重要的。

    两人都知道,如果英法向德国宣战的话,那德国要做出什么样的应对来,绝对是有魄力的,石破惊天的!

    所以,现在,两人望着希瑞克,想要从希瑞克的眼神中,找到点什么。

    “是吗?”希瑞克听着一众陆军军官们的担心,嘴里吐出让他们更害怕的话来:“现在,我要去一趟国会,宣布一些东西,你们和我一起去吗?”

    去国会?勃劳希奇心里的预感就更不好了。

    现在,是上午十点,距离英国人的战争威胁,还有一个小时。

    希瑞克,一身戎装,进入了国会。

    “现在,我要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国会大厦里,到处都飘荡着希瑞克的声音:“帝**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我们最敬爱的元首,带领着德国,从最低落的魏玛共和国时代走出来,成为现在最强大的第三帝国,但是,他却被波兰人暗杀了,面对着这种行径,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用战争,用一场彻底灭绝波兰的战争,来告诉波兰人,他们的行径,是可耻的!”

    “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

    下面,是一场接一场的暴风骤雨般的掌声,议员们狂热地欢呼着。

    勃劳希奇看楞了,其他的军官,也都看楞了,以前,那个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跟在元首后面的人物,不仅仅有出色的策划能力,有敢于在战场上指挥军队的勇气,有卓越的远见,而现在,还有和元首一样的煽动能力。

    站立在主席台上的希瑞克,身上,闪现着和帝国元首同样的东西。

    似乎,帝国的元首并没有离开,而是重新转到了希瑞克的身上。

    这一刻,勃劳希奇知道,帝国,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在国会的宣讲,就是希瑞克对英法的态度,英法要宣战,那就宣战!

    在结束了演讲之后,希瑞克没有返回元首府,他乘坐了“亚美尼亚”号火车专列上,乘车去前线视察,并在火车上处理东线和西线的战事。

    列车在晃动着,车厢里,都是用柔软的牛皮包裹着的,此时,一名高大的美国人,正坐在希瑞克的对面。

    “希瑞克元首,当十几年前,我们在美国见面的时候,就知道您必然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对面的人,正在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希瑞克:“我们洛克菲勒公司,一直都是支持您的。”

    洛克菲勒公司,眼前的人,就是洛克菲勒公司在欧洲的代理人,约翰…洛克菲勒。

    两人,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见过面了,就是那次的希瑞克的美洲之行,秘密地访问了很多公司,除了修斯公司,福特公司之外,还有一些垄断巨头,比如洛克菲勒。

    现在的美国,并不怎么排斥德国,甚至,美国是在暗中支持德国的。

    当初,希特勒一手抓建设,提供就业岗位,彻底地将德国从经济危机中摆脱出来,很多人都奇怪,希特勒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

    其中一部分,当然是打劫犹太人,那些犹太资本家,为富不仁,在这种时候,还在吸取帝国的血液,打劫他们,理所应当。

    同时,还有很大的缺口,这些缺口,都是美国的垄断财阀们补充上来的,不错,就是他们,给德国提供了高额的借贷。让德国度过了这个时期,重新强大起来。

    在二战中,美国开始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加入到二战中来,力挺英国,那都是后来的事了。

    在美国,很多人都觉得,欧洲大陆上发生的战争,和美国没有任何的关系,新大陆活新大陆的,旧大陆活旧大陆的,两不相干。

第三百四十二章 洛克菲勒公司(加更)

    而且,他们还有隔岸观火的意味。

    比如,一战后,德国战败,当时是打算把德国削弱到彻底没有战争能力的,但是,凡尔赛条约上,美国人没有签字,在他们眼里,这个条约,会让德国人记仇的。

    而美国的资本家,一直都在帮助德国,在他们眼里,英法的强大,是不符合他们的利益的,最好让欧洲大陆战火不断,美国才能够崛起,能够强大。

    所以,美国支持德国,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都是带有这种色彩的。

    而希瑞克,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种心理。

    现在,德国打波兰,理直气壮,因为波兰人谋杀了德国的元首,如果德国不干仗,那德国就太软弱了,一直以来,德国都是不吝啬使用武力的。

    这是德国和波兰的事,和其他国家无关,而英法,却要向德国宣战,这简直就是对德国的羞辱,德国除了应战,没有别的选择。

    在美国,有很多的德裔,也有很多同情德国的美国人,在刻意的渲染下,这次的战争,德国是被迫的,德国是受害者,这比历史上的战争借口,还要充足得多。

    希特勒都死了,德国发动战争,还有什么不正义吗?

    波兰人,那是自取灭亡,而英法,是强盗逻辑,不分青红皂白地给波兰撑腰。

    而继续看历史上,美国根本就不愿意和德国动武,最多就是给英国输血而已,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人才放弃了隔岸观火的看法。

    当时,美国人的敌人,是日本人。

    欧洲战场,还是不关美国的事的。

    但是呢,希特勒这个狂妄的家伙,又相当的守信用,既然和日本结成了同盟,那就要按照同盟的协议,向美国宣战。

    结果,德国和美国,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国家,就进入战争状态了。

    现在,也和历史上不同,对希瑞克来说,和日本保持一定关系,是必要的,但是和日本结盟,甚至为了日本而向美国宣战,那是绝对得不偿失的。

    所以,现在德国和日本,并不是盟友,德国也没必要将日本捆绑在战车上,在二战中,日本帮了德国什么?

    最多,就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牵制了美国,但是,如果美国不参与欧洲的战争,那还干德国什么事?

    也许,最后美国还是要加入战争,而现在,希瑞克就是要阻挠美国加入战争的时间,尽量地向后拖。

    斯福在他第一任任期里,与绥靖主义者的主张并没有什么本质分歧。在他的施政纲领中国内经济是第一位的,对外交只简单提一个“睦邻关系”,保住拉美后院不起火足矣。

    这不仅仅为了迎合孤立主义势力,罗斯福本人也是一个灵活的务实主义者,并不介意握脏了手,在他上任不久就和苏联建交了,让欧洲自相钳制,何乐而不为呢。

    在历史上,如果没有珍珠港事件,那罗斯福根本就无法在国会里通过决议,正式地加入二战。

    美国国内,观望的情绪一直都是很浓厚的,即使是罗斯福想要打仗,下面的人也不愿意,发战争财,才是那些垄断财阀们的最爱。

    比如,眼前的洛克菲勒家族。

    作为美国的石油家族,洛克菲勒和德国的关系非常好。

    好到什么程度?哪怕是美国和德国相互宣战,洛克菲勒家族也在支持德国。

    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一直到1944年初期还在向德国通过第三方国家出售原油和成品油等物资。想想吧,诺曼底登陆,美国大兵的尸体,在海峡里面把海水都染红了,洛克菲勒公司居然依旧在和敌国做生意。

    甚至因为这些事,在二战后,联邦法官判定洛克菲勒犯了叛国罪。当然最后是不了了之。

    而不仅仅是洛克菲勒集团,福特汽车公司,修斯公司,类似的公司,还有一大堆。

    从希特勒掌握帝国的权力开始,杜邦财团与化学公司、洛克菲勒财团和美孚石油公司、摩根财团及它控制的电报电话公司等等,争先恐后跟德国签下了巨额的战略原料和军工项目的订单。

    在技术输出上,杜邦公司通过i。 g。法本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的技术卖给德国;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是从美孚石油公司得到的;希特勒发展空军的重要帮助来自于美孚在德国设立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电报电话公司参加了德国新型飞机的研制。

    没有美国的帮助,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恐怕还要向后推很多年,所以,后世也有专门的阴谋论调在说,二战,完全就是美国主导的,通过二战,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没落了,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的领头羊。

    抛开这些不管,现在的希瑞克,将约翰…洛克菲勒邀请过来,当然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现在,我们的帝国元首,不幸遇难,为了给元首报仇,我们发动了这场战争,这一切,我们都是被迫的,没有想到,到这个时候,英法还在给罪恶的波兰撑腰,我们德国,绝对不会害怕任何的战争威胁。”希瑞克向约翰…洛克菲勒说道。

    德国进入战争状态才好呢,这样的话,己方的财团,肯定还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约翰立刻向希瑞克表示理解,而且,代表洛克菲勒集团,对德国是绝对的支持。

    “我们还记得,我们和洛克菲勒的第一笔债务,即将到期。”希瑞克说道:“我们德国,是信守承诺的,虽然是进入了战争状态,我们也会守信用的。所以,为了偿还这笔债务,我们决定,把利比亚的石油股份,出售百分之五给贵方,用来抵消这笔债务,贵方觉得如何?”

    对于这个突然到来的惊喜,约翰…洛克菲勒,几乎都没有犹豫,立刻就点头:“这样的话,那自然是太好了!”

    约翰…洛克菲勒当然知道,这百分之五的股份,其实并不多,但是,享有了这些股份之后,每年都可以获得高额的石油红利的分成,几年之后,就能回本,再过几年,就都是纯利润,绝对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第三百四十三章 拉美国上车

    德国欠美国资本家的钱很多,这些钱,其实德国是能还清的,毕竟,有西班牙的六百吨黄金,多少外债都不叫事。

    但是,绝对不能这么痛快地还钱,毕竟在这个世道里,欠钱的才是大爷,按时还利息就不错了。

    但是现在,德国一下子把洛克菲勒的钱给还了,是用石油股份来抵债的。

    只有百分之五的石油股份,当然影响不了什么,他们就是单纯的分红而已,利比亚石油的各项事务,自然还是大股东,慕尼黑石油公司说了算。

    但是,百分之五的石油股份,已经够让洛克菲勒公司获得足够的收益了。

    这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保护利比亚油田。

    现在,德国真的没有能力来顾及到利比亚油田,战争才刚刚开始,墨索里尼还在眼高于顶,一幅革命领袖的样子,不把德国放在眼里,一直要到德国征服了法国,墨索里尼才会放低姿态,变成小弟。

    而利比亚,德国现在还无法派遣更多的军队过去,而且,德国也暂时没有这个能力。德国空军战机数量是不少,但是还有其他的用途。

    那么,如果英国人要是来一次空袭,炸毁利比亚油田,那还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德国现在的战略原油储备已经足够多了,可以说,不仅仅是打波兰,掉头打法国也够用了,但是,利比亚的石油基地,依旧是很重要的,如果让英法给炸那么一下子,那利比亚的油田,至少得一个月才能够恢复生产。

    如何保护好利比亚的油田?在无法派遣强悍的空军去那里保护,那就要想别的办法。

    比如,拉美国人上车。

    如果美国资本家也在利比亚油田里面有了股份,那么,英国人还敢轰炸吗?如果英国人炸了利比亚油田,那就是在掐美国资本家的脖子,美国人绝对会对英国人严重抗议的!

    能用军事解决的,用军事解决,无法用军事解决的,就用政治和经济的手段解决。

    给洛克菲勒石油公司百分之五的股份,就能够保护好利比亚整个油田了,可以让德国放心地在欧洲大陆上攻城略地,那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当然,让美国人一直上车是不可能的,毕竟,美英最终是穿一条裤子的,但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一旦德国解决了欧洲的问题,还怕腾不出手来吗?

    到时候,不仅仅是利比亚,整个北非,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中东的那些大油田,也得落入德国的掌控才行。

    在列车上,希瑞克就和美国人达成了一个石油协议,而对英国人,法国人来说,一个个的难题,就这样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时间是不会停止的。

    如果11时之前,德国依旧不收手的话,那英国,就要向德国宣战!

    而现在,接到的消息,让张伯伦是无法平静的。

    希瑞克,到国会,进行了一番演讲,宣称德国进入了战争状态,这就是说,德国根本就不尿英法,英法的一番战争威胁,对德国来说,就是一个屁!

    11时,就这样到了,德国人没有收手,而英国,接到的最新消息,就是希瑞克乘坐列车,前去东线视察战斗去了。

    这简直就是在挑衅英法的底线,希特勒的每一次的挑衅,都是这个希瑞克出谋划策的,而现在,希特勒没了,这个希瑞克上台,更是在挑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怎么办?

    立刻向德国宣战?

    “一味地绥靖,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要让德国人知道我们的态度,向德国宣战!”一旁,身为客卿的丘吉尔,此时的态度是坚决的:“立刻在法国巴黎,举行阅兵,立刻起飞战机,轰炸利比亚的石油基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