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第三帝国 >

第545部分

第三帝国-第545部分

小说: 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仿佛是知道了希瑞克的担忧一样,率先提出新的方案的,居然是古德里安。

    “现在,中路军团正在向斯摩棱斯克进攻,中路的集团会采用同样的合围战术,将斯摩棱斯克的守军全部吃掉,这个时候,正好乌曼也应该拿下来了,古德里安将军提议,中路军团南下,直扑基辅,干掉基辅的守军。”凯特尔继续说道:“古德里安将军这样的提议,真的是太大公无私了。”

    现在,对苏联的灭国战争,当然是以占领莫斯科为主,这个胜利,已经在向古德里安招手了,似乎莫斯科就在他的前面。

    而现在,他却毅然提议,中路军南下基辅,合围基辅,吃掉这一百多万苏军!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智慧才行!

    当然,这只是一个提议,最终的决策权,在狼穴的大本营。

    当年,希特勒就面临这样的一个选择,而现在,同样的选择,落到了希瑞克的眼前。

    现在,中央集群和南方集群的部队,直线距离为550公里,而整个苏军西南军团,就在两队德军之间的三角地带内。

    同时,苏联人也没有任何的意识,他们认为己方的中路军团就是想要直扑莫斯科的,如果己方的中路集团军南下,一定会打苏联人一个措手不及,基辅的军团被德国歼灭,也是没问题的。

    这让希瑞克非常好奇,因为希瑞克深知,在历史上,提出中路军团南下的是伦德斯泰特元帅,而坚决反对的是古德里安。

    现在,怎么换过来了?

    古德里安居然放弃了莫斯科,先要对基辅开刀?

    后世很多的军事家评价,中路军团南下就是一步臭棋,而现在,希瑞克却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这应该是古德里安将军担心的。”就在这时,陆军参谋长莫德尔突然开口了。

    “靠着中路军团的进攻势头,古德里安将军可以快速突破苏联人的防线,打到莫斯科,但是,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莫斯科肯定会命令基辅的守军回撤,这样古德里安将军就会腹背受敌。”

    古德里安当初并不是中路军的总司令,只是指挥装甲部队的,当时在古德里安的眼里,只有莫斯科,这才是闪电战的含义。

    但是现在不同了,古德里安要指挥整个中路军,除了迅速挺进莫斯科之外,他还要考虑到自己整个军团的问题。

    挺进莫斯科,他的侧翼怎么办?那一百多万的苏联军队,如果撤退回去,对古德里安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现在,不如先将这个威胁消除到萌芽里,两边合围,干掉基辅的守军。

    现在,基辅的守军应该是整个苏联军队中最大的兵团了,干掉了他们,更能深深地打击苏联军队的信心。

    “所以才说古德里安将军太大公无私了,居然愿意把打莫斯科的成就给让出来,博克元帅肯定是会抓住机会的。”凯特尔继续说道。

    博克元帅?希瑞克这才发现自己只考虑历史上的这个艰难的选择了,居然忘记了现在毕竟已经和历史不同了。

    北路军团,已经获得了突破,现在,北路军团也在快速地向南推进,直扑莫斯科!也就是说,相比历史上的情况,自己手里的牌要好一百倍!

    “我看,古德里安将军这次是都要落好处,他根本就不用动用整个中路军,只要派出第2坦克集群就够了。”舍尔纳也反应过来,嘟囔了一句。

    希瑞克的眼前,彻底地敞亮了,这还用犹豫吗?当然不!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有恃无恐

    历史上,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总共坦克也不到四千辆,而且最强大的三号坦克和四号坦克的数量严重不足。

    而现在呢?德国的进攻队伍,已经有两万多辆坦克,而且是以黑豹3坦克为主力,虎式坦克为精锐,攻击力和以前相比,那是大大地提高了。

    以前的时候古德里安不愿意,因为他手下的部队就那么多,而现在呢?中路军的配备是最强大的,它有两个坦克集群,其中第二装甲集群下辖3、17、18装甲师,党卫军第1装甲军,总计大约3800辆作战坦克。

    第三装甲集群下辖7、14、20、12、19装甲师,党卫军第2装甲军,总计大约5089辆作战坦克。

    古德里安要南下,那是因为他敏锐地看到了战机,曼施坦因可能也有这个想法,但是他不会提,因为曼施坦因会认为那是他的耻辱。

    古德里安只要派南部的第二装甲集群过去,近四千辆的坦克,几十万的强大的军队,足以和曼施坦因现有的部队完成合围基辅的任务了。

    而古德里安手里的第三装甲集群,照样可以继续前进,苏联人现在匆匆地在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的一线布置的几道防线,几乎都是二线部队,战斗力是很差的,古德里安靠着他的一个装甲集群,五千辆坦克,足能完成了。

    这样,合围了基辅守军,消灭了他的侧翼的威胁之后,第二装甲集群迅速回援,还可以赶上围攻莫斯科的战斗。

    同时,还有强大的北路军团,也在向莫斯科挺进,古德里安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也是兵力部署的原因。

    德国最强大的是中路集团军,而苏联最强大的是西南集团军,所以古德里安才会一路势如破竹,而曼施坦因则不断地遭遇麻烦。

    希瑞克当然知道古德里安这么提议不是为了所谓的战功,而是真正地为了帝国考虑,既然一切都毫无危险,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下达命令,在中路集团军群拿下斯摩棱斯克之后,第二装甲集群迅速南下,协助曼施坦因,一起围歼基辅守军!”

    随着这个命令的下达,基辅守军的命运,也就注定了,他们绝对不会想到会有德**队突然出现在他们的后方,他们所谓的第聂伯河天堑,那就是一个绝对的笑话。

    “在乌克兰的占领地,迅速地恢复交通,改建宽轨铁路,让我们的工程队创造新的奇迹,尽早地把铁路铺设好,给我们的前线输送足够的补给。”希瑞克继续说道:“在此之前,我们可以使用我们的运输机进行运输,增加补给。”

    中路军打得很猛,那也是因为有那条宽轨铁路,物资运输很方便,南路困难很多,这种时候,己方强大的空中运输力量,也需要参与进来了。

    希瑞克不知道,随着己方的军队的调动,居然还成功地废掉了苏联的一员大将。

    虽然遇到了困难,总体上看,德国依旧是在进攻之中的,而对面的苏联人,也在为了他们的生存,用尽了他们一切力量。

    罗伊…福克,从上千米的空中没有降落伞就跳了下来,这几乎是必死的情况下,他却幸存了下来,罗伊在医院的病床上休息了几天之后,身体好转,就开始跟着其他人一起,对苏联飞行员进行培训,而首先的任务就是和苏联的空军专家们的会议。

    “这几天,我们已经对这款飞机进行了试飞,在中低空,我们发现p…39飞蛇战斗机的性能的确不错,但是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并不是这样一款只能称霸低空的飞机,我们最大的威胁,是德国人的高空轰炸机,如果他们再向我们的城市投掷那种可怕的炸弹,我们需要能阻挡才行。”

    空军科学研究院的总工程师拉布金,向着在场的美国人说道:“我们需要高空战斗机,这款飞机的发动机,能不能改进一下,装上增压器,让我们的飞机可以飞到一万两千米的高空。”

    这几天的试飞,他们更加坚定了这种观点,这款飞机超过六千米,飞行性能就下降得相当严重,继续向上飞,只能慢慢地耐着性子爬升,已经没有任何的实战价值。

    听到了对方的抱怨,在场的美国专家们就纷纷摇头:“不行,后面的空间太小了,没有位置布置增压器。”

    对美国来说,由于没有了成熟的梅林发动机来研究,美国在高空增压器方面也没有彻底吃透,现有的带增压器的飞机,给美国自己的飞机装备还不够呢,怎么会给苏联人。

    给苏联人的,都是美国不要的,作为剩余物资给苏联人的,虽然不能高空,但是不是说所有的飞机都在高空啊,那些斯图卡,那些hs…129,不都是在超低空飞行的吗?你们可以打那些啊。

    看到这里要冷场,罗伊在一旁打趣:“我本来还以为,你们该抱怨飞机的舱门呢,在空中无法打开,根本就无法逃生。”

    罗伊想要以自己的美国人的幽默,来缓解眼前的尴尬:“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像我这么幸运的。”

    但是,他开的玩笑没有用,在场的萨福诺夫只是短短地回答了:“那个舱门的确有些另类,不过我们不在乎。”

    不在乎?罗伊比较好奇地问道:“为何?”

    “因为我们是不会跳伞的。”萨福诺夫说道:“只要我们驾驶飞机上天,就没有想过要活着下来,哪怕就是撞,也要把敌人的飞机给撞下来。”

    现场更加沉默了。

    对美国人来说,发生在大洋彼岸的这场战争,只是他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而已,虽然美国和岛国已经爆发了战争,毕竟是在海上的,波及面并不广。

    而在苏联,战争已经无处不在,每一个人都随时面临生死的考验。

    他们的战斗意志是坚定的,这样的飞行员,是值得尊重的,他们赢得了美国方面的赞赏。

    “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找艾利森公司要来这种发动机的资料,说不定我们可以在苏联给它们加上增压器。”终于,美国方面的一名专家表态了。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惹不起也躲不过

    残酷的彼得堡的轰炸,让苏联人再次意识到了德国人的强悍,而这样的惨剧,不能再次发生了。

    如果德国人想打什么城市,直接就用轰炸机来轰炸,那苏联也不用打这场卫国战争了,直接投降算了。

    他们必须要反击!

    其中最需要的,就是高空战斗机,米格…3上次被炸毁在基地,说明德国人也是害怕这款战斗机的,所以现在在后方,米格…3正在被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但是在这个战争时期,还是有很多物资方面的拖延的。

    他们需要美国的支援,美国给的这款战斗机,他们不嫌弃驾驶困难,也不嫌弃座舱的开启方式,他们只嫌弃没有增压器。

    必须要能飞到高空,要能拦截德国人的战斗机才行!

    在苏联方面的坚持下,美国方面终于开始帮助苏联方面,在发动机上安装增压器了。

    其实,这款飞机发动机在美国是比较出名的,它本来就是有多种型号的,有的带增压器,有的不带,只不过飞蛇在设计的时候,就是注重低空的,它压根就不是高空战斗机。

    苏联人想要,就给他们装上,只不过到了高空出现什么飞行品质上的问题,那就别怪美国的飞机不好了。

    格陵兰海。

    这里已经是北极圈内了,随时都可以看到大块的浮冰,从北部飘出来,对航行在这里的船只来说,那些浮冰就是巨大的威胁。

    “注意,前方发现浮冰,减慢速度。”在一艘货船上,船长克里斯向着自己的船员们喊道。

    帕特里克…亨利号,整个船体还是相当新的,可以说,这艘货船才刚刚下水一个多月,这次虽然不是它的处女航,也仅仅是第三次航行而已。

    现在,他们这种货船,正在被美国造船厂大量地建造,在美国,还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它们都叫做自由轮。而现在的这艘帕特里克号,就是自由轮的第一艘。

    美国两边都是大海,对美国来说,想要和外界交流,就得靠海洋,而在现在的战争时期,美国的所有造船厂,几乎都是在全力开工,给美国海军制造各种军舰的。

    但是美国不仅仅需要军舰,他们还需要庞大的运输船队。

    在这种需求下,美国给自己的小船厂下达了建造货船的订单,其中最强调的一条,就是缩短建造工时,成批地大量生产。

    在这种时候,美国出现了一个杰出的人物亨利…凯泽,提出了利用流水线方式来建造,多部门同时作业,一艘自由轮平均需要50万个工时,先采用分段装配的办法。

    建造自由轮的船厂通常包括钢板工场、钢桁工场、黄铜翻铸工场、电缆工场、木工工场、管道工场、零件(水泵等)工场、索具工场和油漆工场。

    船用主机和锅炉从分包商工厂用铁路运来。所有车间产品都运到预组装区装配起来,然后用吊车或平板重载货车运到总装区。

    最初的建造中,现在的帕特里克…亨利号用了244天,俄勒冈船厂建造的第一艘自由轮“俄勒冈之星”号花了232天。

    而在一年后,俄勒冈船厂的“梯尔”号10天便下水了。里士满船厂建造的“罗伯特…皮尔里”号全部建造时间只用了4天15小时零29秒,创造了工业化生产的奇迹。

    历史上,从1941年到1945年间,18个美国船坞共计建造了2751艘自由轮。

    这种货船排水量七千吨,可以携带超过一万吨的货物,是最适合现在美国的,只可惜,它的外表相当的丑。

    一般的货船的船底都是u字型,而现在的确是船首柱前倾,船底呈v字型,这种船型可以减少阻力,从而在安装普通主机的情况下提高船速。

    在建造出来之后,时代杂志叫它丑小鸭。

    罗斯福对这些货轮非常看重,他知道只有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才能够让美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所以,当现在这第一艘是帕特里克…亨利号下水的时候,由罗斯福本人亲自主持下水仪式。

    “不自由毋宁死,这些船只将给欧洲带来自由,给全世界带来自由”。罗斯福借用了当年亨利的话,这也成了自由轮的名字的起源。

    现在,这艘自由轮满载着货物,包括卡车,粮食,高标号的燃料,以及一些拆开的飞蛇战斗机,向着苏联的摩尔曼斯克港口航行。

    他们别无选择。

    虽然德国人宣称成立了欧洲海上联合执法委员会,要在这里进行海上检查,摆明了就是要阻断这条航线的,但是当时他们已经装满了货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