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第三帝国 >

第608部分

第三帝国-第608部分

小说: 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6片尾翼是在弹尾管后端部切向焊接的,平时卷绕在尾管上。当弹由筒口前端装入时,尾翼箍滑落,击发后弹飞离筒口的瞬间,尾翼就能弹开,保证射弹稳定飞行,

    它的速度并不快,只有40米每秒,这一百米的距离,几乎要飞两秒半的时间。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铁拳100

    因为速度并不快,所以很多人的肉眼都能捕捉到,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火光攒动之后,那枚堵在火箭筒前面的超口径破甲弹向前飞去,接着,就和靶子亲密接触了。

    当弹头撞击靶子的瞬间,当碰撞的一瞬间,弹头瞬发引信就触动了。

    引信分好多种,这个时代还没有更先进的压电引信,使用的都是纯机械式的,现在的这款破甲弹的弹头和靶标接触的瞬间,它受到了挤压,立刻就被触发了。

    引信点火,在弹头的后部,采用1∶1的梯恩梯(tnt)和黑索金混合炸药(rdx),就被点燃了。

    如果是普通的炮弹,炸药爆炸就会产生作用,崩开弹片杀伤,炮弹自己的炸药引起的压力杀伤等等,但是现在不同。

    这些混合炸药的爆炸,沿着圆顶锥形药型罩放射,这些爆炸的能量会让锥形罩迅速融化,凝聚成一股速度极高的高温金属射流,为了让金属射流能更稳定地形成,弹头前部有很大一块空腔,空心装药破甲弹,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随着爆炸能量的作用,采用紫铜合金制造的药型罩内,迅速地形成了一股金属射流,这就是“聚能效应”,这股金属射流向着装甲猛烈地冲击去,同时,金属射流的温度和强度都在减弱。

    能否摧毁装甲,就看双方的较量,如果金属射流已经消耗完毕,也没有穿透装甲,那就穿甲失败了。

    现在,金属射流轻松地穿过了这150毫米厚的致密镍合金装甲,接着一股火焰就蹿到了装甲靶标的背后。

    穿甲弹主要靠动能杀伤,当穿甲结束的时候,穿甲弹的弹头会在坦克内部来回碰撞溅射,同时穿甲过程中带着的金属碎屑也会在坦克内飞溅。

    如果不幸,它撞到了弹药或者油料上,就会引起殉爆,如果足够幸运,也可能生还。

    而破甲弹,就是靠这股金属射流,上千度的高温进入到炮塔内部,同时金属射流一旦穿透,后面那些炸药的火焰也就会顺着这个小孔进入到坦克内部,坦克瞬间就会在内部燃烧起来。

    要论剧烈程度,一旦破甲弹成功,对坦克的杀伤能力更大。

    扛起火箭筒来,觉得很霸气,但是其实打火箭弹,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现在,希瑞克还在回味着刚刚的感觉。

    嗯,后世的他,只在电视上看过,现在终于自己也体验了一把这感觉,他放下了火箭筒,向着旁边的兰格韦勒博士挥挥手:“走,过去看看。”

    兰格韦勒博士受宠若惊,同时心中还在惊叹,希瑞克元首简直是万能的,不仅仅设计出这种火箭筒的草图来,而且操作它也是行云流水,实在是让人钦佩。

    一百米并不远,很快就走到了靶标的位置上,只见这块后世的装甲已经被烧穿了一个窟窿,背后的地面,被烤得焦了起来。

    “我们这块钢板是150毫米厚的,火箭筒可以轻松地击毁,那么在战场上,正面摧毁斯大林坦克的主装甲也没问题。”看着这个钢板的结局,舍尔纳轻松地说道:“从此以后,哪怕我们的步兵,也不用再害怕苏联的坦克部队了。”

    虽然几率很小,也会让人担忧,前面已经出现过几次这样的战例了,仅仅有无后坐力炮还不够,必须要有便携的武器,可以下放到步兵班,而且还不用占用编制的。

    如果是后世的斯大林…4坦克,主装甲足足有250毫米厚,己方的火箭筒无法击穿,但是现在最多也就斯大林…3的水平,几乎160毫米就是极限了,那种铸造的炮塔并不结实,能穿透己方致密的装甲150毫米,那打斯大林的160毫米的炮塔绝对没问题。

    希瑞克点点头:“是的,这款火箭筒可以大量装备我们的部队,同时,还要继续进行改进,它的破甲水平还有提高的潜力。”

    靠金属射流的破甲弹,后世曾经有一个公式,破甲厚度会是直径的五倍左右,也就是说,这款100毫米粗的破甲弹,理论上能穿破500毫米厚的装甲才对。

    这完全靠药型罩的改进,装药的改进等等,在几乎不改变厚度的情况下提高穿甲性能。

    具体怎么设计,那希瑞克也不知道,后世各国的这些技术资料,都是保密的,至少普通的军迷是得不到的。

    “是,伟大的元首。”兰格韦勒博士说道:“非常高兴,我们的火箭推进榴弹终于可以入役了,只不过,它还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

    任何一款武器都需要命名,现在名声大噪的希瑞克管风琴,就相当的有名,兰格韦勒博士当然也希望自己的武器能够获得希瑞克元首的命名。

    “它是砸开苏联坦克的拳头,我们就叫做铁拳吧。”希瑞克说道:“它能发射到一百米之外,我们就叫做铁拳…100。”

    其实,它真正的水平,已经接近历史上的铁拳150了,现在希瑞克只命名为铁拳100,当然有诱导敌人的嫌疑,这个100,指的是射程100米,还是穿甲深度100毫米?

    铁拳100,这个名字也够响亮了,兰格韦勒博士高兴地说道:“感谢元首。”

    “嗯,希望以后还会有铁拳150,铁拳200,我们的战士在越远的地方操作它,他们的危险性就越小。”希瑞克说道。

    在后世,火箭筒几乎都能打到300米,其实300米左右才是最合适的,可以保护射手的安全。

    在历史上,铁拳刚刚出现的时候,只是铁拳30,也就是射程只有30米,和扔手榴弹差不多,一直到了铁拳60,射程翻了一倍,立刻就获得了国防军的青睐。

    现在,直接上来就是铁拳100,已经具备了实战的能力,接下来,就是大量生产,装备到一线部队,而且进行简单培训,教会每一个战士怎么使用它,可不能在使用的时候出现意外,伤到自己人。

    “要说远距离消灭对方的坦克,那还得看我们的反坦克导弹。”施佩尔在一旁插言道。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反坦克导弹

    当初希瑞克是把两种思路全部说出来了,而接着的研制,也就分两部分进行,火箭推进榴弹,很快就出来了,同时,另一款反坦克导弹,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研制。

    而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了鲁尔钢铁公司的身上,因为他们正在研究x…4空空导弹,而这第一代的反坦克导弹,几乎就是在x…4空空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过来的。

    只不过,相比火箭筒,由于x…4空空导弹本来也在研发之中,所以这款反坦克导弹经历的波折就更多了,现在,负责人马克思…卡莱默博士,正站在自己的反坦克导弹的前面,相比兰格韦勒博士,卡莱默博士更加沉默寡言。

    这是一个不喜欢说话的人,很多的技术人员,其实都有这种毛病,他们沉浸在技术的世界里,却忽略了日常中的人和人的交流,等到日积月累,就逐渐丧失了这种能力了。

    看到了希瑞克元首,卡莱默博士也是兴奋的,但是他不会跑过去凑近恭维,他只是冷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元首先视察火箭筒,看着元首亲自开火,看着火箭弹击中目标,而他自己,一直都是冷静的。

    火箭筒的最大劣势,依旧是距离太近,一百米的距离,比扔手榴弹安全多了,但是步兵依旧要冒很大的危险,只有在一千米之外能够毙敌,那才绝对的安全。

    如果用反坦克炮,要考虑精度的问题,对方也会跑,而现在,他的导弹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因为它可以在飞行中改变位置,直至最终命中目标。

    只不过,他的导弹看起来有些丑陋。

    导弹弹体短而粗,呈流线型;和火箭筒一样,依靠空心装药战斗部来实现击毁坦克的方案,这和空空导弹的爆炸碎片战斗部不同,只不过因为体积更大,所以它内装炸药2。5公斤,这样的穿甲能力就更高了,穿甲厚度最大可达200毫米。

    同时,因为是导弹,所以它装有陀螺仪,用来稳定导弹的飞行,同时,导弹飞行中可产生每秒两转的转速,让飞行更加稳定。

    和空空导弹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它的双推力发动机。

    空空导弹是在飞机上发射的,在发射前它就有初速度,但是在地面上发射的反坦克导弹,初始是静止的,所以它装有两台发动机,一台推力大的属于起飞发动机,推力为68公斤,工作时间2。5秒,用来推动导弹起飞。

    当起飞发动机燃烧完毕之后,续航发动机就点火了,它的推力只有5。5公斤,但是工作时间长达8秒,最终把导弹推到一百二十米每秒的速度。

    这样,这种反坦克导弹是相当复杂的,它还要有弹翼,襟翼。翼梢装有线管,线管外有整流罩,线管上绕有漆包线以传递指令。导弹尾部还有一根长而弯曲的尾杆,端部装有舵机。

    总之,看起来很丑陋。

    元首喜欢美的东西,看己方军服的设计就知道了,但是,导弹为了实现正常稳定工作,就必须要这样。

    卡莱默博士看着自己的导弹,就像是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时,当发现元首等人走过来的时候,他发现因为激动,自己的腿居然都有些发抖,就连说话都不利索了。

    “元,元首,这是我,我们的导弹。”他说得不连贯,让人以为是心虚了一样。

    果然,听到他这带着颤抖的话语,一同过来的兰格韦勒博士就忍不住地讥笑道:“博士,你这东西,能飞起来吗?看着就像是农具啊。”

    听到兰格韦勒博士这么说,卡莱默博士发现自己突然就不结巴了:“当然能,而且我们的飞得更远,穿甲更厚,还有,我们打的是移动靶。”

    提起技术来,卡莱默博士就来劲头了,导弹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当然是能在飞行中改变方向,这绝对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如果具体表现来看,那就是导弹可以打击移动目标,不管对方怎么动,都能命中!

    两人其实是老相识了,比如在空心装药战斗部的设计上,两人还一起钻研,共同开发战斗部的,其实早就是好朋友了,而兰格韦勒博士就是这样的人,喜欢讥讽别人,他的讽刺中不含恶意,就是习惯而已。

    卡莱默应该感谢他才对,这么一讥讽,结果就不口吃了,恢复了正常。

    面对两人的对话,希瑞克没有过多地干涉,他的目光望在了这款导弹上。

    对导弹,希瑞克没有提出太多的模型,只是部署下去了任务而已,而现在看来,这款导弹和历史上的x…4导弹,已经相当接近,几乎就是相同了,要知道,历史上的这款导弹,那可是所有反坦克导弹的鼻祖!

    前世的他就对德国无比佩服,就是因为德国在二战中简直就像是开挂一样,搞出来了相当多的东西,很多的技术都来源于二战,来源于德国。

    对导弹来说,最复杂的就是制导系统。

    那些空投的炸弹,采用的是无线电指令制导,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就和航模差不多,但是这种制导并不是最佳的,因为随着空间电磁干扰的主驾增加,无线电指令制导最终会沦为鸡肋。

    眼前的导弹,采用的是线导,导线缠绕在线管内,随着导弹向前飞行,不断地把导线释放出来,只要长度足够,就能一直遥控下去。

    而信号,就是靠两根导线来传递的。

    这和后世的很相似,只不过后世的先进线导,已经不是普通的漆包线,换成了光纤而已,成为光纤制导,其实原理都一样。

    当战斗结束之后,战场上会遗留下缠绕在一起的指令导线,也算是一大特色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卡莱默看着希瑞克看线管的部位,就知道希瑞克元首在研究导弹的制导了。

    “里面的是0。18毫米的漆包线,强度足够,我们经过了十次的试射,都没有发生指令导线断裂的情况。”卡莱默说道:“只不过,我们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的射手,才能命中目标。”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最重要的是射手

    希瑞克可以扛着火箭筒打靶,但是绝对不能轻松地操作导弹的操纵手柄。不经过专门严格训练,是不可能命中目标的,这和火箭筒正好相反,火箭筒只要简单培训就行,几乎和打枪一样,瞄准就开火,而导弹,那却需要不断地调整。

    希瑞克有自知之明,当然没有亲手去打导弹的想法,希瑞克笑着说道:“好,那让我们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反坦克导弹的打靶。”

    听到这话,卡莱默博士顿时就紧张起来,示意打靶实验开始。

    卡莱默博士是个技术迷,但是他的操作能力并不强,所以,并不是由他来操控的,这就和飞机设计师不会自己开飞机一样的道理。

    而为了这次演示实验的成功,他当然要把自己手下最能干的人带出来。

    一名技术人员蹲在了一旁,两手按动着控制箱上的按钮,导弹内部的陀螺被激活,接着,他的眼睛盯着前方,一千米之外,一辆遥控靶标,正在那里以正常速度行驶。

    下面是小型的铁轨,铁轨上面是一个小型车辆,车辆上面放着厚达200毫米的装甲钢板来模拟目标,此时,在附近的操作人员的遥控下,靶标正在运动。

    打运动靶,那当然就要困难多了。

    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睁大了眼睛,他们知道,即将进行的这次打靶,恐怕会载入史册。

    “点火!”卡莱默博士喊道。

    听到了他的话,技术人员按动了控制箱上的另一个按钮,只见他旁边的导弹尾部冒出了炽热的火焰,很快,导弹就离开了发射架,拖着火焰向前飞行。

    火箭筒是速燃的,几乎出去之后,尾部就燃烧完毕了,而导弹却是能持续燃烧的。

    2。5秒之后,起飞级的发动机燃烧完毕,同时,导弹也被加速到了近50米每秒,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