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品唐侯 >

第489部分

一品唐侯-第489部分

小说: 一品唐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现在何处?”李世民语气生冷,杀气弥漫,李淳风心头微微一沉,但还是说道:“卦象显示,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您信任之人,不出三十年,可应验。”

    李世民听得要代替他李唐来掌控天下的人就在宫中,心中是又气又急,看他这摸样,好似要杀人,李淳风见此,连忙劝道:“圣上息怒,此事只是传言,不知是否属实,且不可因此而鲁莽行事啊。”

    李世民刚才的确很是愤怒,不过他到底的千古帝王,起心性之成熟,绝非常人能比,这事他是肯定要查的,但真要屠杀皇宫中所有可疑之人,那他这半辈子的英明可就在这最后的时刻给全毁了,他不能这么做。

    人越是快到死的时候,就越发的在乎名声,不管怎么样,事情他要调查,名声他也要保住。

    慢慢冷静下来的李世民又躺了回去,然后挥了挥手,道:“你退去吧,此事不可外传。”

    “喏。”

    李淳风领命退去,李世民在他离开之后拍了拍手,接着李世民寝宫之内立马出现了两人,这两人来的消无声息,显然早就躲在在屋里,而且功夫很高。

    “你们给朕严加调查,看看宫里可有什么可疑的人,发现之后,立马来报,不可拖延。”

    “喏。”

    ………

    消息在长安城传开的时候,唐舟正在府衙办事,虽然已经熟悉了刺史府的一应事物,但有时难免会出现一点意外,而这就需要唐舟亲自来看看了。

    他在办完这些事情准备回家的时候,听到了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这样的预言,当他听到这个预言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

    这个预言对他来说并不陌生,无非就是说的武则天嘛,只是为何会在这一年出现?

    大唐的军神李靖死了,长安城弥漫着慌张的气氛,李世民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大唐的现在极其不稳定,可为何在这种情况下,这个预言却出现了?

    皇权交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很多的事情,那么这么一个预言,是不是跟皇权交替有关呢?

    唐舟并不信这个预言,武则天能当皇帝跟这个没有关系,那纯粹只是运气和命运而已,预言这东西真的能当真吗?

    如果预言是假的,只是大唐某些人的目的,那他们到底是何目的?

    唐舟可不认为背后之人会对一个小小的才人武则天感兴趣。

    唐舟双眉微凝,一时间也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他虽想不明白,但多少可以推测到李世民现在的心情,他恐怕又得紧张吧,不管这预言是真是假,它的出现就足以让人觉得心里不安了。

    而以李世民的脾气,他又怎么可能任由这件事情发展下去。

    这大唐怕是要不安稳了,难道幕后之人的目的就是要这大唐不安稳,要李世民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

    回到府上,丹阳公主已经听到了这些消息,虽然她现在挺着个大肚子,但事关他们李唐,他还是很紧张在意的。

    “小侯爷,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民间怎么会突然有这些传言的?”丹阳公主明显有点生气,大唐开国几十年,虽然经常打仗,但他皇兄李世民也是积极发展农耕和经济,如今百姓都有饭吃,难道这大唐亏待了谁吗?

    他大唐如今这般,一点也不比那隋朝差吧,可为何还有人说出这话?

    丹阳公主生气,担心,但也是有他的道理的,隋朝经历两世而亡,这是前车之鉴,丹阳公主很怕他们重蹈覆辙。

    见丹阳公主如此,唐舟生怕他动了胎气,也不敢吧自己的猜测说出来,只道:“公主殿下放心便是了,大唐不会三世而亡的,当今太子殿下仁厚爱民,大唐会走的很远,这个你大可放心,更何况,还有我不是吗?”

    听到这话,丹阳公主稍微放心,却又有点嫌弃,道:“你?你除了做做饭还能救国吗,算了吧。”

    “公主殿下这是不信我咯?”

1101。第1101章 有点巧合的阴谋

    就在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的谣言在京城传开的时候,皇宫里的武媚娘却是又惊又慌又喜。

    武代李兴,她不就姓武吗,而且是女主昌,她不就是个女人吗?

    她觉得这一切都在暗示她将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个人,而她想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那个人。

    她进宫已经多年,但却仍旧只是一名才人,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她将永无出头之日,她很不甘心。

    而且在皇宫里经历了这么多年后,她深感身份卑微之无奈,她不想让别人决定自己的命运,她要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而这个预言给了她希望。

    但是她又很担心,万一李世民大开杀戒的话,自己这个姓武的女人怕是不能幸免吧?

    这样想着,他觉得自己必须让自己不被人太过于注意才行,低调,最近一段时间,她必须低调。

    武媚娘选择低调,心中却是狂喜的,而狂喜的同时她又想,既然预言显示他要成为一代女主,可她要怎样才能够成为女主呢?

    武媚娘是个很聪明的人,她知道就算有预言,但如果自己只是听天由命,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目标的,想要成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然她什么都不是。

    如今李世民已经老了,从李世民这边着手根本不行,他不仅不能再给自己任何宠爱,而且他也不可能给自己任何的宠爱。

    那么就只能从太子李治下手了。

    对于太子李治,她还是很有自信的,因为每次太子李治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作为女人,作为一个在宫里察言观色了许多年的女人,她很明白太子李治看自己眼神时的想法。

    也许,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武媚娘嘴角露出一丝淡笑,她所需要的只是等待而已,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而就在武媚娘这样想的时候,洛阳王府,李元裕正在跟一个术士相对而坐。

    “袁天师,如今谣言已经散播开来,我们的计划应该很快就能够成功吧。”李元裕对坐着对面的袁天罡道。

    袁天罡一挥拂尘,道:“王爷放心便是,谣言散开,李世民必定惊慌,到时免不了要大开杀戒,而只要他因为一个谣言而开了杀戒,这一世英名就算是毁了,那时我们再动手的话,也就名正言顺了。”

    “可如果李世民没有大开杀戒呢?”洛阳王李元裕是个很谨慎的人,他对李世民还是很了解的,李世民很慎杀,因为谣言而大开杀戒,不太可能。

    袁天罡道:“放心,就算他不大开杀戒,但也势必会心神不安的,只要能促使他尽快驾崩,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不是吗?”

    对于这点,洛阳王李元裕还是很赞成的,他点点头:“这个倒也是,李世民兢兢业业几十年,这才终于把大唐给建设成了这个样子,如果临三世而亡,他肯定不会再有平时的心态,我们且等一等看吧。”

    两人这样说着的时候,李淳风府。

    李淳风从皇宫出来之后,最近露出了一丝冷笑,事情正如他猜想的那般,而事情也一定会像他预计的那般进行下去。

    他的目的很快就会达成了。

    李淳风回到府上后立马写了一封信,接着传来自己的心腹,道:“给王爷送去,切记,万事小心。”

    心腹领命,很快退去。

    李淳风松了一口气,但接着也叹了一口气,在皇权的争夺中,谁都别想置身事外,因为只要你对于某些人还有用处,他们就会逼着你加入进来。

    当年的唐舟不也是一样,不想参与到皇权之争中来吗,可后来的结果呢,他还是参与了进来,而且还取得了胜利。

    但在李淳风看来,唐舟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很快情况就会发生改变。

    ……

    丹阳公主在得到唐舟的安慰后放心了不少,因此也就回屋休息去了。

    而丹阳公主回去休息后不久,唐舟便回到书房,立马写了一封信让信鸽带给洛秋雁,她要洛秋雁密切注意京城动向,找出谣言散播的主谋。

    此事关系重大,虽然唐舟此事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才行,如果能够找出散播谣言的人,那么顺着这些进而弄清楚他们的目的,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而只要这事发生在京城,就凭百家堂目前的实力,还不能调查出来。

    百家堂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规模已经再次扩大,而且正在慢慢向除京城以外的其他地方蔓延扩散,这些都将让百家堂在以后的办事中效率更高。

    唐舟这样把信送出去后,有衙役急匆匆跑了来。

    “小侯爷,今天京城发生了不少冲突。”

    听到这个,唐舟眉头微凝,道:“怎么回事?”

    “有一些偏激的人在京城闹事,说什么大唐三世而亡,一些百姓看不下去,就跟这些人打了起来。”

    得知是怎么回事后,唐舟眉头微微一凝,任何一个时代都不缺少愤青,只是这些愤青为何想要唐朝灭亡呢?

    “他们都是一些什么人?”

    “回小侯爷话,都是一些落地的书生,可能是没有考中进士,所以想借此发泄愤懑吧。”

    听到那些人是进士,唐舟多多少少明白了一点,读书人有想法,不甘于平庸,可是他们的才情又不足以让他们在考试中夺得一些席位,于是便愤怒,不甘,希望大唐出事,而他们也好借乱世择主,跻身权贵之列。

    其实他们都很清楚,每一次大乱,都是一部分人改变命运的时候,而他们想做那一部分人。

    “那些人呢,你们怎么处理的?”

    “回侯爷的话,都给抓起来了,他们在京城闹的实在是太厉害了。”

    唐舟点点头:“抓起来好,就先这么关着,如果他们在大牢里还不安分,那就每天给我打他们一顿,饿他们一顿,什么时候他们安分了听话了,再说。”

    只是在京城闹事,本来不是什么大罪,但唐舟却这样惩罚,实在是有点过,衙役犹豫了一下,但最终还是领命退去。

    衙役离开后,唐舟摇摇头,这长安城怕是要不太平了,而只要是不太平的因素,他这个长安城刺史就必须想办法给打掉才行。

    那些人想闹事,唐舟就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1102。第1102章 太子的担忧

    东宫。

    消息传开的时候,太子李治很不安。

    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大唐传到他这里不正好是第三世嘛,这不是说大唐要在他手里亡国吗?

    他怎么能够容忍这种谣言的出现?

    这几年,他一直都想学习如何去做一个好的太子,好的君主,他希望自己等级之后,能够建立一个比他父皇在时还要辉煌繁荣的大唐,可是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这么一种情况?

    当然,他的不安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个,还有他担心自己的父皇会不会因为这个而否定他的能力,进而易储。

    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他的这些兄弟当中,比他能力强的人很多,比如说魏王李泰,比如说吴王李恪,他们都比自己厉害,如果他的父皇突然改变了主意,那可该怎么办?

    太子李治有点担心,于是就把苏无为找了来。

    “苏先生,本太子现在该怎么办,这事闹的太大了。”

    苏无为很平静,道:“殿下,当初小侯爷在卫国公府学习兵法的时候,曾经流传出来这么一句话,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句话虽然是用来形容将领素质的,但属下觉得对于任何要做大事的人都适用,您是太子,未来的储君,遇事更应该如此,虽说如今谣言漫天飞,但您应该保持冷静。”

    现在的苏无为,已经不仅仅是太子李治的谋士了,他还要负责培养太子的君主气势,以及一些权谋之术,帝王心术等等。

    这些在李治成为太子的时候就有人教,不过很多时候,苏无为还是要提醒一下他。

    苏无为说完,太子李治就知道自己的确有点太过于紧张了,于是说道:“苏先生说的极是,本太子以后会注意的。”

    苏无为点头,道:“其实太子的担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如今圣上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你也当了好几年太子,期间又没有犯过打错,易储之事很大,圣上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冒险的,而且群臣也不会答应,圣上若只是因为一些谣言就易储,那圣上的信念也太不够坚定了,这个你放心便是。”

    听苏无为说完,李治的心情好了不少,又问道:“那目前这种情况怎么办?”

    苏无为道:“此事圣上必有打算,太子殿下静观其变就是了,此时你所需要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不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被人抓住不放,那时反而不妙。”

    仔细想想,太子李治觉得苏无为说的也对,如今这么敏感的时期,自己什么都不做,反而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可如果自己做了什么,做好了还好说,做不好可就被人诟病了,那时让自己的父皇觉得自己不足以胜任储君之位,那可就真如苏无为说的那样,大事不妙了。

    两人这样说完,便没有再说其他,只等接下来皇宫里的消息。

    ………

    京城传言甚盛,但也有一些人并不怎么关心,在这些人看来,大唐如今这般强盛,又这般富饶,根本没有一点迹象显示会有灭亡的征兆,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些人的造谣而已。

    可以说,大唐开国几十年,百姓对于大唐的依赖越来越重了,他们也越来越以是大唐人而自豪,如此,谁又会信什么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呢?

    不信的人很多,其中驻守太极宫玄武门的李君羡就是其中之一。

    李君羡初为瓦岗寨李密下属,后成为王世充的骠骑。因厌恶王世充的为人,率领其部属归附李渊,授其轻车都尉。李世民以其为左右,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于介休,从讨王世充,为马军副总管。又随军破窦建德、刘黑闼。

    李世民登基后,授其为左卫府中郎将。后突厥大军至渭桥,与尉迟敬德击破,改为左武候中郎将,驻守在太极宫玄武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