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品唐侯 >

第588部分

一品唐侯-第588部分

小说: 一品唐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咋没听说,现在很多书院啊,私塾啊都在用这个字母表来让人认字,听说学会之后,不管什么字,只要有拼音,就能念出来。”

    “这么神奇吗?”

    “当然啦。”

    “有空我们也去瞧瞧……”

    “你瞧什么啊,你连字都不认识。”

    “我不认识字,我可以去学拼音啊,学了拼音,我只要看拼音不就知道那些字怎么念了?”

    “好像也没有问题啊……”

    一开始,这些还只是在民间传,后来,达官贵人也都知道了。

    长孙无忌通过一些办法弄了一份字母表,研究了一天之后,他便已经明白怎么回事,而明白后,忍不住赞道:“这唐家小子,真是不简单啊,此办法若能流通开来,整个大唐无白丁也。”

    长孙无忌很聪明,自然看得透这里面的情况,只要学会这些拼音,任何字只要一查就能知道怎么念,那岂不是人人都能认字了?

    人人都能认字,也就没有白丁了。

    这绝对是划时代的。

    长孙无忌拿着字母表来回走动着,思虑着,他很纠结,如果整个大唐都没有白丁,这对于大唐来说自然是好事,人人都认字,自然也就会有更多的人才被发觉出来。

    只是人认字读书之后,心智就会有所开发,心智开发,想法也就多了,少不得一些不得志的人会心高气傲闹出事端来。

    这对于大唐的统治来说,是有利有弊的。

    所以,他很犹豫要不要将这个事情提交上去,由朝廷来负责此事的完善。

    他并没有犹豫太久。

    

    次日早朝,长孙无忌便将字母表的事情给提了出来。

    朝中不少人都已经知晓,长孙无忌提出之后,很多人也都持有相同意见,觉得这字母表若是推广,再让翰林院编撰一部字典,那绝对是造福后世的事情。

    当然,他们这些人也都知道读书人多了不利于大唐的稳定,但谁都不敢提及,这事虽然心知肚明,但却不能拿到明面上说。

    最近娜妃的身体越发不好,李治身居宫中,对外面传的沸沸扬扬的事情反而不甚知晓,拿到长孙无忌递交上来的字母表看了一眼,并不甚明白,但他见群臣都这般支持,料想是真有其作用的,于是问道:“诸位爱卿都觉得不错,不知这东西是何人发明?”

    “回圣上,是唐舟唐小侯爷。”

    听到是唐舟,李治倒也没有太过于吃惊,在过往的这些年里,唐舟发明的东西也不少,每一样都足以震古烁今,如今发明了字母表,自然也并不是特别稀奇的。

    李治颔首:“好,等朕研究过后,给大家一个答复。”

    不明白之前,李治并不会急着下结论,这个群臣自然也都明白,像他们这些人,聪明如长孙无忌者都用了一天的时间来了解,其他人有用五天,有用七天的,李治少说也得了解一段时间才行吧?

    退朝之后,李治把长孙无忌留了下来,没有人给自己讲解,就看这一堆字母,李治那里能明白,所以他得有个老师才行。

    这事是长孙无忌提出来的,自然得让长孙无忌来给他讲解一下才行。

    长孙无忌进得御书房,就开始给李治讲解,因为李治学识也不差,再加上长孙无忌的解说,等长孙无忌说完,李治多多少少也都明白了一点,至于弄字典啥的,他也都清楚了。

    当然,字典这个东西不是长孙无忌想的,是传的时候就已经有的,赵儒想弄字典,自然也会随之传出去,而且在传的时候,说到了查字,那肯定得弄个字典不是?

    “字典的事情交给翰林院?”李治说出这话,显然是已经同意弄字典了。

    长孙无忌想了想,道:“此事若成,功在社稷,交给翰林院合适。”(未完待续。)

第1321章 入翰林院

    “此事若成,功在社稷,交给翰林院合适。”

    长孙无忌说完,李治也点点头,接着说道:“好,那这事就由长孙大人负责怎么样?”

    听闻此言,长孙无忌连忙说道:“圣上,这字母表是唐舟发明的,其中很多东西也只有他明白,让老臣负责,怕是有点为难老臣了,老臣也就看懂了怎么回事。”

    一天时间就全明白透彻,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长孙无忌可不敢接这件事,办好了还好说,办不好,那可就丢人了啊。

    李治听到长孙无忌这话,就知道他的意思了,想了想,道:“既然如此,那这事就交给唐舟去办吧,朕下道命令,让他去翰林院,负责字典的编纂。”

    长孙无忌点点头,这事恐怕也只有唐舟能办。

    长孙无忌离开皇宫之后没多久,李治就把诏令下发了。

    唐舟接到命令,倒是一喜。

    本来他还想着等这事更加成熟之后,就去向李治提及的,不曾想让长孙无忌捷足先得了,而这李治倒也痛快,直接就同意了。

    既然李治同意,他自然也不能偷懒不是。

    第二天,唐舟就进了翰林院。

    翰林院中的人,都是大唐最最满腹经纶的人,他们可能才气不是很足,但知识的储备绝对是其他人比不上的。

    而此时翰林院最大的官,是孔雲。

    孔雲是孔颖达的堂弟,也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孔颖达前两年去世,这翰林院也就让孔雲掌了舵。

    论学识,唐舟自然不是这些人的对手,不过唐舟来了之后,翰林院的这些翰林不管是老的少的,都对唐舟极其尊敬。

    无他,因为唐舟是大唐第一才子,就只这个名头,就不是其他人能够比的了的。

    不过唐舟进来后,他们这些读书人倒没有急着让唐舟去教什么字母表,而是吩咐拉着唐舟给题诗。

    翰林院是一个学习氛围很浓的地方,而且这里的人都是大儒,都是有学问的人,来了这里,肯定都是对学习十分爱好的人。

    唐舟才气纵横,他们自然想让唐舟在这里留下一副墨宝了啦。

    唐舟本不想在这些人面前卖弄,自己也就是个文抄公,哪敢在这些有真学问的人面前班门弄斧啊,万一这些人揪着不放,非得讨论来讨论去,自己岂不是就惨了?

    可被这些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或激将或央求的说着,唐舟还真有点拒绝不了,最后实在没有办法,这才让人把笔墨纸砚拿了来。

    笔墨纸砚上齐,唐舟略一沉思,随即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一句,此时写来留在翰林院当墨宝,倒也恰如其分。

    当然,为了让这些人揪住这句诗不放,唐舟用了一种新的字体来写这些字:瘦金体。

    唐舟写完之后,众人纷纷趴过来观摩,而且轻声吟着,这样吟了几遍后,皆是忍不住称赞起来。

    “好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问一道,天赋是其一,但若只有天赋而无勤奋,也是不行,甚至在我看来,勤奋是更为重要的。”

    “不错,只有读够了书,在写文章的时候才会更加的顺畅,这句诗十分有哲理啊。”

    “好诗,这句诗应该贴在翰林院,用以鼓舞大家继续学习……”

    这些人说着的时候,其中一人突然咦了一声:“这诗应该还有全篇的吧,小侯爷何以只写这么两句?”

    “没错,应该是有全篇的,小侯爷只写两句已是这般,若是全篇,指不定多么惊艳呢。”

    “小侯爷不妨把全篇也都写下来让我等观摩观摩……”

    大家又吵吵闹闹起来,唐舟却是暗自叫苦,自己要是把全篇都写出来,你们这些人指不定讨论到什么时候呢,那样的话,还办不办事啊?

    而且要是全篇,自己又该怎么脱身?

    就在大家吵闹个不休的时候,突然又有一个人咦了一声,众人一愣,连忙望去:“你又发现了什么?”

    那人指着唐舟所写的诗句,道:“大家请看,这种字体此前从未见过啊,有点像褚遂良的瘦笔,但又大不相同,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相当的独特啊。”

    此人名叫赵大全,是个对书法极其热爱的人,而且研究过各个名家的笔法,但唐舟所写的瘦金体,却是前所未见。

    赵大全这么一说,众人着才把注意力放在书法上,他们都是有学问的人,书法自是不差,就算不算宗师级别,但也差不了多少。

    这些人纷纷研究,之后皆是惊叹。

    “好一手漂亮的字啊。”

    “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好字,好字。”

    “小侯爷竟然能独创一种字体,而且这般成熟,当真不简单啊。”

    “小侯爷怕是要开一代宗师之路……”

    众人纷纷称赞议论,倒没有人再提那首诗了,这也容易理解,这首诗虽好,但也只是一首诗而已,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但独创一种字体,那就不简单了。

    古往今来,能独创字体的有几人?

    相比较而言,肯定是独创字体更加的轰动啊。

    像褚遂良、欧阳询这些人,才情可能并不是很高,可为什么还备受人推崇,就是因为他们的字写的好啊。

    只要字好,他们反倒不怎么去在意才情了。

    众人说个不休,唐舟想插嘴都是不能,不由得有点后悔写出个什么瘦金体了,最后没有办法,他只能暂时逃离,等什么时候这些人冷静下来了,他再教这些人字母拼音,而后再编撰字典。

    只是事情并没有唐舟想的这么简单。

    本来只是不想被翰林院的那些人缠着,可瘦金体一出,立马在长安城引起了轰动,唐舟独创了字体,这可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啊。

    信的人自然崇拜,不信的人就想验证一下,所以不管是翰林院还是唐家庄园,每天都挤满了的要见唐舟的,别说负责编撰字典了,就是出门,都有点难了。

    面对这种情况,唐舟很是无语,不过就是一个字体而已,这些人至于这么疯狂吗?

    唐舟有这个想法,显然是小看了字体在这个时代的影响力,昔年王羲之一幅字都能卖天价,唐舟独创字体,那还了得?(未完待续。)

第1322章 终得安宁

    唐家庄园外每天都围着一群人,这些人都想要拜见唐舟,一睹瘦金体的风采。

    唐舟出之不得,十分苦恼。

    这天在府上着急的走来走去,丹阳公主见此,道:“小侯爷还真是深藏不露啊,跟你在一起这么久了,都不知道你竟然还独创了一种字体。”

    唐舟见丹阳公主这么说,苦笑不已,道:“偶尔玩之,谁知道翰林院的那些人非得说我独创了一种字体,现在倒好,谁都不好出门了。”

    丹阳公主道:“这也并非坏事,你只怕是要留名千古了。”

    唐舟耸耸肩:“我现在能获得自由就行了,还想着什么留名千古,你说以前王羲之的字也很受推崇,他平时怎么出门的?”

    被唐舟突然问这么一个问题,丹阳公主也懵了。

    任何朝代,都不缺乏书法爱好者,而最最顶级的书法大家肯定受人追捧,他们出门,应该会遇到很多人的吧?

    只是这种情况,丹阳公主怎么知道如何解决?

    两人相互张望,都有点犯愁。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下人急匆匆来报:“侯爷,公主殿下,又有人来见……”

    “不见!”不管是谁,唐舟都不想见了,见了就得写字,越写越麻烦。

    但那下人并没有放弃,道:“侯爷,是褚遂良褚大人。”

    “褚遂良?”唐舟心下一惊,欧阳询去世后,如今整个大堂字写的好又备受推崇的,也就褚遂良了,这个时候,他来这里做什么?

    其他人不见,这个褚遂良却是必须见的。

    唐舟犹豫片刻,命人将褚遂良给领进来。

    不多时,褚遂良就进了客厅,他一进来就笑了起来:“小侯爷了不得啊,竟然能自创一种字体,厉害,厉害。”

    这话是夸人的,只是听起来很别扭,跟讽刺似的,唐舟苦笑:“那里,在褚公面前,不敢称大,不知褚公此来,所为何事?”

    褚遂良道:“但求一幅字耳!”

    唐舟见褚遂良说的这么文雅,道:“你可真会取笑人,谁不知道你的字最漂亮,你却来向我求字。”

    褚遂良道:“像我这样对书法痴迷的人,但凡有新字体,都是要求来一些研究研究的,唐小侯爷,你可莫让老夫失望。”

    别人来求可以不给,褚遂良的不好拒绝,唐舟只好写了一副,写完,他也不给,只道:“褚公当年也是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吧?”

    被唐舟这么一说,褚遂良立马得意起来:“那是自然,不瞒你说,也不是我夸大,老夫书法大成之后,那场面比现在壮观多了。”

    人人说起当年事的时候都会很振奋,唐舟笑了笑,他并不想听这个,于是继续问道:“那不知当年褚公是怎么处理这事的,被这么对人堵着,怕不好受吧。”

    听到这话,褚遂良眉头微微一凝:“非也,当年老夫很是享受,每天皆要写上几幅送人,后来才觉厌烦,不再轻易送人字画了。”

    被这么多人追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褚遂良当年自然是很欢喜的,不过送的人多了,自己的字也就不值钱了,所以慢慢的,他便不轻易送人字。

    字少,也就金贵起来,他的字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了。

    不过这事他不会跟唐舟说的,只说自己后来厌烦了,才不轻易送人字。

    不过他虽不说,唐舟却是听了出来,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褚遂良听到唐舟说原来如此,却是听的有点别扭,好像自己当年的事情被这小子给窥探了一般,吹了吹胡子,拿起唐舟写的字就走,再跟这小子聊下去,自己当年的事非得被他给套出来完不可。

    褚遂良走后,唐舟立马让人去通知外面的人,想求字也行,一个字一百贯,少一个铜钱都不写。

    一百贯可不少,对于普通百姓自然消费不起,但京城长安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