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品唐侯 >

第835部分

一品唐侯-第835部分

小说: 一品唐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堂之上不乏意气之人,许敬宗显然看准了这点,他这么说完之后,朝中不少武将纷纷表态,只要打,他们就不怕死。

    大唐还是大唐,哪怕贞观年的盛况已经不在,很多人的心里还是存在着一个金戈铁马的梦。

    李治坐在上面,也是看的热血沸腾,他觉得,大唐就应该是这样的,不畏惧任何敌人,哪怕是马革裹尸,也要争一口气。

    可就在群臣纷纷这样表示的时候,唐舟突然哼了一声,道:“大丈夫做事,当不失理智,豪情可以万丈,但也要惜命,若命都没有了,打下吐蕃又有何用?”

    唐舟开口,整个朝堂顿时沉寂,所有人都望着唐舟,虽然他们觉得这样有点憋屈,可却不得不承认唐舟说的有道理,谁去打仗也不是说就真的要死在战场上的。

    他们热衷建功立业,可也想好好的活下去吧?

    这个时候,唐舟又继续说道:“吐蕃早晚是要灭的,但不是现在,还请圣上三思。”

    这话已经带有一些暗示了,暗示李治切莫着急,李治自然也明白唐舟话里的意思,他想了想,觉得唐舟说的也有些道理,既然都已经让秦怀道去练兵了,那何不再等等?

    “唐爱卿言之有理,只是吐蕃大军袭来,我们若只坚守,只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

    唐舟道:“这个圣上无须担心,我大唐的兵马该调往边关的还是要调的,只要坚守城池,不出城与之一战就行了,凭我大唐的轰天响以及坚固的城池,吐蕃就算全军出动,也不可能攻下我大唐一座城池。”

    不出城,吐蕃铁骑的优势就不明显,而他们又不善于攻城,大唐的守城工具有特别的霸道,如此,吐蕃又能怎么样他们?

    而且,现在快要进入冬天了,吐蕃攻城更加的不方便,大唐守城可以说更加没有多少压力。

    唐舟把情况跟李治说了一下,李治觉得可以,于是便点头应了下来,道:“好,就准唐爱卿之言,派兵增援松州等地,只准守城,不准出城迎战,谁若违背命令,就算是打胜了,朕也要他脑袋。”

    李治在朝堂之上调兵遣将,除了松州之地外,其他各个与吐蕃临近的城池也要镇守,除此之外,也要给吐谷浑送去一个消息,让他们也好生警备着,切勿做出什么做不出大唐的事情来,毕竟,李治担心吐蕃从松州攻不下后,会绕路吐谷浑,之后借由吐谷浑直逼大唐之地。

    李治调兵遣将,倒也十分娴熟,显然这么多年的历练,对于朝中一应事物他已经得心应手,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而他的命令,也不容人质疑,说要脑袋,那肯定是要脑袋的。

第1862章 武昭仪计

    朝堂事就这样决定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乾祥宫。

    武昭仪听得李治竟然只坚守不出兵,顿时气的不行,她早让许敬宗准备了,可他们准备了这么长时间都没能说动李治,真是废物。

    当然,她也知道之所以会这样,跟唐舟有关。

    唐舟的成功让他的话很有效力,很多人听了之后都会信服,哪怕李治都不例外。

    但她偏偏不信邪,唐舟能让李治不出兵,他偏偏让李治出兵。

    这般想着,她命人将武顺叫了来,姐妹两人在乾祥宫没等多久,得知武顺进宫的李治便急匆匆的来了。

    对于李治来说,武顺相比较而言还是有很打的新鲜感的,再加上他们姐妹两人的服侍,更是让他觉得有些飘飘欲仙。

    李治进得乾祥宫后就要寻欢,不过却被武昭仪和武顺两人掉起了胃口。

    “圣上,别急嘛……”

    李治撇了撇嘴,以前武顺和武昭仪可都是很急的,今天她们反倒装起来了。

    “圣上,听说您不准备对吐蕃用兵了?”两个女人把李治撩的心急火痒的的时候,武昭仪问出了这么一句话。

    李治自然也明白她的意思,道:“是啊,再等等。”

    武昭仪道:“圣上要泰山封禅,何不快点?”

    李治道:“放心吧,朕有打算,来,让朕疼惜一番……”

    “圣上讨厌……”

    李治总是岔开话题,让武昭仪根本说不到那去,最后也只能作罢。

    等李治在乾祥宫一番欢愉离开之后,武昭仪气的顿时把茶杯给摔了下去。

    “可恶……”她没有想到,他和武顺两个人都没能把李治的心给勾住,这个帝王越发的有心思了,知道女人是女人,但绝不能太被女人给左右。

    武顺在旁边见武昭仪如此,倒是吓了一跳,道:“媚娘,圣上不肯急着出兵,就算了,再等两年也无妨。”

    武昭仪凝眉望向武顺,道:“再等两年,你以为圣上能在我们身上停留两年吗?”

    再过两年,她们都要上年纪了,那个时候,会有更年轻的女孩子去讨李治的欢心,那时就算灭了吐蕃,又能给她们带来多少好处?

    武昭仪是一个想事情很深的人,因为她深信不预则废这句话。

    武顺被武昭仪这么瞪着,一时间也不敢多言了。

    武昭仪沉思片刻,心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只怕跟唐舟的存在有关,只要唐舟还在长安城,大唐与吐蕃只怕就打不起来。

    得想办法把唐舟给弄走才行。

    可想把唐舟给弄走,又谈何容易?

    正想着,李弘突然来了,如今的李弘已经五六岁了,但是身子骨是几位皇子里最差的,武昭仪看到李弘之后,突然生出一条计策来,他相信只要这个计策成功,唐舟想呆在长安城都不行。

    不过这个计策却也急不得,他得再等等。

    等大唐出海的船只造成才行,据他所知,大唐的船只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明年春天应该就可以出海了,那个时候,他的计划可就要成功了。

    ……

    唐军陆陆续续的被调往边关镇守,松州这边又新增了一万兵马。

    一万兵马来到松州的时候,已是初冬时节。

    初冬时节的松州城下雪了。

    雪花纷飞,仿佛要把整个世界给淹没。

    大雪让攻城变得更加艰难,哈奇如今却只剩下了四万兵马。

    虽然他没有太过拼命的攻城,可不时的侵扰也让他的兵马损失不少,而且再加上天气转凉,不少人生病冻死的也不少。

    四万兵马驻扎在松州城外,哈奇再不肯轻易攻城了。

    没有雪的时候还好说一点,如今大雪纷飞,城墙结冰,他们的梯子连搭都没地方搭,又如何攻城?

    军营之中每天都有人找来柴火取暖,就这他们还觉得有点冷。

    “哈奇,应该让陛下再给我们送写好的物资来啊,看把兄弟们给冻的,还怎么打仗?”

    哈奇看着那些裹的如同狗熊一般的部落首领,心里鄙夷的笑了一下,嘴上却道:“我已经派人去禀告陛下了,不过你们也不要报太大的希望,如今陛下要在吐蕃境内招兵,既然要招兵,肯定得给先照顾这些新兵,不然他们不肯当兵啊。”

    如果再多十万新兵,那他们这些前线的将士,只怕又要少许多物资了。

    其他部落首领心有不快,哈奇却是很满足这种状态,贡日贡赞不给物资,那他们也就不用急着攻城了,先在这里耗着,什么时候大军来了,那个时候再说。

    只是他有点奇怪,如今他们都打的这么厉害了,大唐怎么没什么动静,打了这么久,就没见唐军出过城。

    这唐军要是不出城,他们想攻下城池,怕也不容易啊。

    哈奇其实是很清楚的,就凭他们吐蕃的攻城实力,面对大唐的城墙和武器根本就没有多少胜算,想赢,就跟唐军真刀真枪的干,不然没有机会的。

    而以他对大唐的了解,大唐的人向来都很喜欢在战场上厮杀,可他们攻打松州这么久,大唐也派了援军来,可怎么他们还不出城?

    越是觉得奇怪,哈奇就越发觉得有问题,最后思来想去,他觉得唐军只怕是想偷袭他们。

    哈奇这样想很正常,唐军从来都是习惯主动出击的,像这般守着不出的情况很少,那么他觉得唐军唯一的可能,只怕就是要偷袭他们。

    再加上唐军只有两万兵马,偷袭他们也完全说得过去。

    哈奇这样觉得之后,顿时不敢放松起来,他们攻不下松州城不算什么,但若是被唐军偷袭,结果打的他们抱头鼠窜,那可就丢人了,以后回到吐蕃也抬不起头来。

    所以,哪怕是天寒地冻,哈奇也让自己的将士做好防备,晚上站岗的士兵人数不能少,也绝对不能偷懒,谁要是敢偷懒被他发现了,立马军法处置。

    因为觉得唐军要袭营,整个军营之中每天都有一股不安的情绪在蔓延,吐蕃士兵被搞的苦不堪言,休息不敢休息,站岗吧还冷,可最让他们接受不了的是,他们每天这样谨慎把守着,唐军却仍旧不来袭营,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完全是瞎担心,白紧张了。

    因为此,军营之中将士的情绪颇高,抱怨之声时不时就会冒出来一些。

第1863章 李弘选师

    入冬之后,边关并无大事。

    而此时的长安城,却也下了一场大雪。

    大雪纷飞,长安百姓都窝在家里不怎么肯出来了。

    而这个时候,李弘又病了。

    他的身体实在是太不好了,天气但凡有了变化,便很容易生病。

    武昭仪着急的不行,李治也时常来看,这样紧张了好几天,李弘的病才终于有所好转,只是好转是好转了,想要像其他孩子那样出去走动,却是不行。

    李弘生病的消息并不算是什么秘密,所以很快就在朝中大臣之中传开了。

    对于很多大臣来说,李弘也不过就是一个皇子而已,病就病了,跟其他人生病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不会担心,也不会说幸灾乐祸。

    长孙无忌则不同。

    他是支持太子李忠的,而在他看来,李忠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李弘了,或者说是武昭仪扶持下的李弘。

    但如果李弘的身子骨一直很差的话,那就算李治想让李弘当皇帝,只怕也会有人反对。

    因为想当一个皇帝,首先就得有很高的体魄才行,不然他那有精力治理国家啊?

    李弘有病,长孙无忌很开心。

    不过唐舟却是有些着急的。

    作为一名父亲,没能时常陪伴在他身边已是让他觉得内疚了,如今李弘生病了,他更是只能干着急,如此又怎能心安?

    可着急也没有用,他不可能表现的对李弘太过关心,因为从表面上看,他跟李弘真的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而且跟李弘走的近了,也容易引起猜忌。

    唐舟只能这样急着,直到听到李弘的病好转了,这才终于放心。

    李弘的病好了,李治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天又来乾祥宫看李弘,武昭仪见李治对李弘这么好,心下一喜,道:“圣上,弘儿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了。”

    武昭仪这么一说,李治猛然恍悟,因为李弘身体弱的缘故,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小一些,所以一直不曾为他安排老师。

    不过身体弱,不代表他不具备学习的能力,这该学习还是要学的,如今被武昭仪提醒,李治点了点头,道:“也是啊,这样吧,朕让翰林院找几个德高望重的大儒来教他读书识字。”

    作为皇子,天生就有这样的特权,很多大儒可能根本不收弟子学生,但教皇子却另有不同。

    不过武昭仪听到这个,并没有太过开心,道:“圣上,臣妾觉得,那些大儒的教学都太过死板,不如请我大唐第一才子唐小侯爷来教怎么样?”

    听闻武昭仪要让唐舟来当李弘的老师,李治顿时犹豫了一下,若是武昭仪跟唐舟两派走的太近,只怕朝中势力就不好平衡了。

    但若想让李弘接受最好的教育,唐舟显然又是最为合适的。

    他当初就是跟着唐舟学习的,如此唐舟的本事,他又怎么可能不清楚呢?

    犹豫了一下,李治道:“让朕考虑一下吧,毕竟唐爱卿的事情也不少。”

    武昭仪并没有表现的太过于迫切,很随意的就应了下来,这种事情,她不能表现的急迫,好像特别想跟唐舟扯上关系似的,那样会让李治疑心的。

    

    皇宫之中,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秘密的。

    朝堂上的人,只要他们想知道,肯定有办法知道。

    虽然李治还没有同意让唐舟当李弘的老师,但这个消息很快还是传了出去。

    长孙无忌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很震惊,也很紧张。

    如今朝堂局面,可以说是三足鼎立的,就算他比唐舟和武昭仪更有底蕴一些,但也绝对强不到那去。

    但若是唐舟和武昭仪两人联手,他只怕不是对手。

    一个是大唐才子,在大唐的影响力大的出奇,更得李治宠信,一个是李治的枕边人,这两人要是联手,只怕朝廷内外都是他们的了,自己还争什么?

    长孙无忌很清楚,就算唐舟只是教李弘读书,可人都是有感情的,唐舟成了李弘的老师,以后想扯开都扯不开。

    有些事情,真的就是这样,长孙无忌活了大半辈子,这种事情看的最是清楚。

    所以,长孙无忌是绝对不能让唐舟成为李弘的老师的。

    不过现在的长孙无忌也不用太急,他这边不想让唐舟成为李弘的老师,李治那边,只怕也有点不情愿。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早已经把李治的为君之道看清楚了,他培养唐舟,就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如此,他又怎么愿意看到唐舟跟武昭仪联手?

    这件事情看似很严重,但前提是真的能够实现,但要实现却有颇多波折,而就算最后李治真的同意了,他还是照样能够想办法组织的。

    长孙无忌考虑完这些之后,随即写了几张请帖,吩咐道:“送去,记住,态度要好,绝对不能让他们不高兴,明白吗?”

    府上下人看了一眼请帖上的名字,神色微微一震,连忙应了下来。

    长孙无忌的请帖送去之后没多久,长孙府就来了两名客人,这两位客人刚到门口,长孙无忌便连忙迎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