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140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140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李隆基还是很勤于政事的,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怠政,对于赵子良所说的这些很是赞赏,他看了看文武大臣们。问道:“还有谁要弹劾赵子良吗?”

    文武大臣们看李隆基的脸色,哪里还不明白皇帝的心意,此时再站出来找赵子良的麻烦岂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因此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李隆基看了左世宗一眼,冷哼一声:“不知所谓!”言罢。起身袖子一甩,大步离去。

    高力士当即一声大喊:“退朝——”

    朝臣们纷纷拱手弯腰行礼:“恭送陛下!”

    从宣政殿走出来后,赵子良和陈玄礼正准备结伴回左监门卫府衙。却被后面跑过来的一个太监叫住:“赵将军留步!”

    赵子良闻言转身过来,看见是一个太监,于是拱手道:“不知这位公公叫住某有何事?”

    “陛下口谕,让赵将军前往紫宸殿见驾!”

    得,还得去见皇帝一次,赵子良不得不对陈玄礼道:“陈将军,某先去见陛下,你······”。

    陈玄礼马上道:“那陈某先回去,今日多谢赵将军,中午某在醉仙楼设宴,请赵将军一定要赏光!”

    赵子良点头道:“那行,某也一直想单独跟陈将军喝一次酒!”

    跟着太监来到紫宸殿,赵子良又下拜:“臣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平身吧!”李隆基放下手中的奏折,抬了抬手说道。

    “谢陛下!”赵子良还是把礼节做足了,他可不敢真的不拘礼。

    其实玄宗对于边将都是非常看重,甚至非常宠爱和纵容的,从他对待盖嘉运、王忠嗣、皇甫惟明和日后的安禄山就可以看得出来,安禄山仗着玄宗的宠信,甚至在见驾的时候都不行礼参拜,玄宗也不怪罪,可见他对边将的宠爱到了何种程度。

    李隆基起身挥手让其他人全部退了出去,他走下丹陛,在殿中走了几个来回,停下转身问道:“赵爱卿,你刚才在宣政殿中说京师军队中有超过一半的军队都已经军纪散漫、已经烂了,朕能相信你吗?”

    赵子良拱手道:“陛下,其实陛下如果真想知道实情,应该不难,只要派人暗中查探,很快就可以得到详细情况!前提是派去负责查探的人要绝对可靠。实际上臣说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令人担忧的还有很多问题!”

    李隆基问道:“比如呢?”

    “天下承平日久,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对危机散失了警惕,全国各地大量的百姓田地被官僚豪门地主兼并成为永业田,朝廷能收到的赋税越来越少,此其一;其二,各地折冲府府兵大量逃亡,很多折冲府几乎无兵可派,而官员们为了政绩,对此欺上瞒下,可以说除了边疆地区,大唐内部极为空虚,一旦有人妄图叛乱,必能势如破竹。臣今日对陛下说这些,是了冒着杀头的风险,还请陛下心中有数,大唐在陛下的治理下已经达到了大唐盛世的顶峰,如果就此下去,必然会盛极而衰,想要延续大唐盛世的繁华,此时最重要的是在陛下威望最盛,权威最重之时对某些制度进行改革,以达到适应历史发展的需求,就算有些人反对,也会因为陛下的威望而不敢妄动,如果再不进行一些改变,五年、十年之后再想改革就晚了!”

    李隆基听了赵子良的话,良久没有出声。赵子良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头脑发昏说出这番话出来,这简直是找死的节奏啊!

    大殿内只有赵子良和李隆基两个人呼吸的声音,赵子良甚至都感觉自己的后背被汗水打湿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隆基终于说话:“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臣告退!”赵子良暗地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行礼后退出了大殿,快步出宫而去。(未完待续。)

第238章 口蜜腹剑李林甫

    在赵子良走后不久,紫宸殿内,李隆基一个人在殿内来回走着,又突然停下出声道:“程婴,你说这赵子良真的只是一个种地的草民出身?仅仅只是念了两年私塾就能够说出如此深刻的见解?他这对时势的洞察力令人惊叹啊!”

    这时庭柱边突然出现一个斗篷玄衣人,沙哑的声音从他嘴里传出来:“臣不知,臣只知道这位赵将军武艺深不可测,身上的杀气铺天盖地,没有亲手斩杀数千人,是绝对不会产生这么浓烈的杀气的,臣在这股杀气面前丝毫不敢动弹,否则就会被发现,而且他身上除了杀气之外,还有一股‘势’,这是威势,这是只有久经沙场、忠勇领军大将才具备的威势!奸佞小人在他这种人面前,先就胆怯三分”。

    “哦?”李隆基听周围暗卫头领说出这番话,马上来了兴趣,问道:“那你与他,谁更厉害?”

    这位叫程婴的暗卫头领摇头苦笑道:“陛下,如果正面交锋,臣只怕挡不住他两招就会被斩杀,此人的力量太过强大,此世间只怕没有人能正面扛得住他的劈砍,而且他还不是那种天生神力、动作笨拙之人,从他行走之间就可以看出,此人不仅天生神力,而且动作矫健远超常人;如果臣要刺杀他,也只有一成的机会可以成功!从此人的言词和做派来看,他应是忠勇之人,但凡明君英主,必有盖世神将辅佐,如今我大唐猛将如云,并不缺一两个猛将,但这赵子良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他是真正可以以个人武力达到万人敌程度的盖世武将,就算王忠嗣、哥舒翰这等猛将只怕也不是他的对手,这是陛下的福气啊!”

    “哈哈哈······”李隆基被程婴这么一说。心里爽翻了天,大笑起来,“你这么一说,也证实了他为何能够屡战屡胜了,就算他不通兵法、不懂战阵,只凭他这身武力就可以所向无敌了,何况朕还听说他白天练武、练骑射,夜晚读书到半夜才入睡,而且他还很年轻,武力并未达到巅峰。应该还有大的涨幅,真正等他步入壮年,只怕世间再无敌手,从他就算拥有无敌武艺,还能够坚持勤修武艺、勤读书、洁身自好,再被贬去守城门却依然可以做出成绩,这种种看来,他是心志无比坚定之辈,决不会轻易动摇!这个人可以放心用。而且要大用,不过他现在还年轻,不必太过着急!”

    “陛下所言甚是,臣恭喜陛下得此良将!”

    却说赵子良刚走出皇城门。就看见一个家丁模样的年轻人走过来拱手作揖:“赵将军,我家大人请您过去一叙”。

    赵子良有些奇怪,他可是从未与长安城内的任何官员有过来往,权衡了一下后。他问道:“不知你家大人台甫?”

    那人道:“我家大人是中书令林老大人!”

    原来是李林甫,赵子良又有些感到奇怪,心说按理说以李林甫的睚眦必报的小人性格。他儿子被自己关起来近两个月,此人应该会给自己小鞋穿才对,可是一直以来,这李林甫却没有任何动作,难道是自己在他眼里还够不上档次?

    这个难怪,赵子良和李林甫在官职品级上差了好多级,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人,李林甫不屑于找他的麻烦也在情理之中,只是让赵子良想不明白的是,现在李林甫却派人来找自己要干什么?

    还有一件事情让赵子良感觉很是奇怪,这李林甫好歹也是官至唐朝宰相的人了,他竟然没有字,只有小字叫哥奴,所谓小字,就是乳名、小名。例如三国魏武帝曹操,他的小字就是阿瞒,但他又有字,孟德。

    在唐朝还有很多著名人物都只有姓名,而没有字,那些武将就不去说了,他们都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没有字也是正常的,像李林甫、牛仙客这些宰相一级的唐朝重臣竟然没有字,这由不得赵子良不好奇。

    不过赵子良来长安一段时间后,总算明白了有些著名的历史人物为何没有字了,原因很多,这些人当中很多原本出身低微,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因此就没有字,有些人的家世不错,但因为年轻时不学无术、到处浪荡,家长长辈看他们那德行,就懒得给他们去取字了,免得有辱斯文,杨国忠就是这种情况,估计李林甫年轻的时候也是这幅德性,但有些人出身寒微,却又有字,那是因为一般这种情况是他们家是书香门第,自己本身又有才学。

    “请带路!”

    “赵将军请随小人来!”

    两人来到一架马车前,门帘被掀开,一张老脸出现在门帘后面,这张老脸有些清瘦,胡子有些斑白,也难怪,李林甫都五十多快六十岁了,而且整日里费尽心机想要掌握大权,哪能不老?

    赵子良还没有行礼说话,就见李林甫笑着说道:“赵将军,老夫这么唐突把你请过来,你不会介意吧?”

    这一刻,赵子良感觉李林甫这笑容真是太慈祥、太有亲近感了,就在他正要放松警惕之时,他心里又突然警惕起来,因为他想起一个成语叫‘口蜜腹剑’,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说的就是面前这个老家伙!嘴上说得好听,可实际上肚子里藏着一把利剑,准备随时给你来一下。

    赵子良心中警惕,脸上却不能表露出来,他只能装作笑脸拱手道:“见过李相,您不会是在这儿专程等末将吧?”

    “可不是嘛!老夫今日就是专程在这里等赵将军的!”李林甫笑容可掬的说道。

    赵子良连忙鞠躬作揖叫道:“哎呀,让李相在这里专程等末将,末将实在是过意不去啊,李相如果有事,直接派人给叫一声就行了!您看你身为宰相,日理万机的,让您在这儿等也耽搁了您处理公务不是?”

    李林甫老脸上的肌肉抽了抽,依然笑容满面地说:“老夫在这里专程等赵将军是来答谢赵将军的,上次犬子李屿违反禁令,手下护卫携带违禁兵器,在左监门卫里呆了两个月给赵将军添麻烦了!”

    赵子良一副大为受用的样子,摆手笑道:“无妨无妨,李相以后多加管教就行了!出了这事之后,末将还以为李相会给末将小鞋穿,哪知李相竟然没有丝毫动静,宰相果然不愧是宰相啊,肚里确实能撑船,当然了,赵某跟令郎的瓜葛在您老的眼里确实如同过家家一样,您自然是不屑跟我这等莽夫计较,免得平白无故跌了身份不是?”

    李林甫脸上肌肉抽搐得更厉害了,他笑道:“赵将军说哪里话来,都是老夫把膝下几个儿子给惯坏了,以至于他们竟然目无法纪做出违反禁令之事,老夫感谢赵将军替老夫惩戒都还来不及呢!”

    赵子良心里早就骂开了,这李林甫果然这是口蜜腹剑之徒,脸上笑着,心里却不知在打什么鬼主意。他道:“李相,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末将就先走了!”

    李林甫立马道:“别啊,为了答谢赵将军替老夫管教小儿,老夫已经在府上略备了薄酒,还请赵将军赏光一叙?”

    赵子良闻言脸色变了变,凑过去低声道:“李相,您要请我去贵府上,末将倒是没什么,吃顿酒而已,可如果咱俩私下会面的消息被人捅到了皇帝耳朵里,朝中某些人再以李相身为宰辅,却私下会面边将出身、现任的左监门卫将军为由进行弹劾,末将虽然来京城不久,却也知道当今圣上疑心颇重,只怕到时候李相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李林甫听了赵子良这话,脸色也是一变,拉着门帘的手也颤抖起来,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连忙笑道:“是老夫思虑不周,既然如此,老夫改日再答谢赵将军!老夫先走一步,赵将军慢行”。

    赵子良退后两步拱手笑道:“李相慢走!”

    马车慢悠悠的前进着,车内其实除了李林甫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这就是侍中牛仙客,牛仙客此时不仅是侍中,还兼任兵部尚书,中央军十二卫都在他管辖之下。

    此时唐朝的军队主要有三大体系,分别为边防军、中央军和禁军。边防军的军队招募、操练、兵器、甲仗、粮草、马匹等全部由节度使自行负责,朝廷派给辅佐官员,为了防止边将拥兵自重,皇帝还派出宫中太监当任中使监军;而中央军主要是十二卫,由兵部管辖,十二卫主要部署在京师长安周围,但十二卫每一个卫都分管各地若干折冲府及府兵,同一个卫分管的若干折冲府并不在同一州、道,而是分散在全国各地,这是为了防止某些将领拥兵自重;而禁军则是由皇帝直接统辖。为什么说是直接统辖,因为禁军将领是有皇帝直接任命的,不需要经过兵部,边防军的将领则由各节度使自行任命,然后报朝廷批准。不过各节度使又是由皇帝任命,由此可以看出,皇帝对边防军的控制力远远比不上禁军和中央军。(未完待续。)

第239章 意外收获

    刚才牛仙客在马车内将赵子良与李林甫只见的对话听得清楚,马车离开后,他对李林甫说道:“这个赵子良好像很不简单啊,虽然年轻,可是一个十足的小狐狸!不过以他现在的品级,李相对他似乎用不着这么上心吧?”

    牛仙客是门下省的首官,而李林甫是中书省的首官,而且他还兼任尚书左仆射,由于唐太宗曾经当任过尚书令,因此唐朝后来基本不设尚书令,尚书省以左右仆射为首,所以李林甫既管着中书省,也管着尚书省,连门下省大佬牛仙客也以他马首是瞻,可见李林甫的权势有多大。

    李林甫摸了摸山羊胡子,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摇了摇头道:“他一个小小的定远将军,自然是不值得老夫这么大费周折,关键是他现在管着左监门卫的宫禁事宜,这个位置很关键啊!”

    就算对牛仙客这个同一阵营的人,李林甫也不敢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他之所以有如今这么高的官位和权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收买了很多宫中、包括皇帝、后妃身边的宫女、太监,能够及时从这些宫女和太监那里得到皇帝的日常生活情况和说过的言词,他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然后作出对策讨得李隆基的欢心,长此以往,李隆基就对他十分信任了。

    可现在赵子良对左监门卫进行整肃,加强了对门籍制度的执行力度,宫中宫女和太监传递消息的渠道就成了很大的问题,当然左监门卫是管进的,右监门卫管出,现在右监门卫还没有整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