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218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218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我家将军得到消息,三日前吐蕃国大论莽布支又带着三万人马向陇右节度使治所鄯州而去,看来是想再跟皇甫惟明一决高下,不拿下鄯州不罢休了,哥舒翰将军认为这是我军出击的一个好机会”。

    赵子良立即问道:“莽布支大军现在在哪里?”

    “应该在西平郡的湟水河以北的西平亭一带与皇甫惟明的大军对峙!”

    赵子良皱眉道:“西平郡?不是鄯州吗?”

    左车拱手道:“将军,今年夏初,朝廷下旨把鄯州改名了,改为西平郡!”

    西平亭就是后世的西宁城区,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在这里筑造西平亭,在西平亭以西的湟水源头处设立了临羌县,才有了西平这个名字,到了北宋年间,宋朝设立了西宁州,地点就在后世的西宁,西宁这个名字才真正见于史册。

    此时的西平亭也就是一个戊所,掌握在陇右道的河源军手里,这里也是吐蕃和唐朝的边疆分界线,双方曾数次在这里大战。

    赵子良听了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走到大堂左侧的墙壁下,看着墙壁上挂着的地图,很快找到了西平亭的所在位置。

    赵子良发现,在西平亭的北方被吐蕃人控制的长宁县有五千人马驻防,而在青海湖西北岸(今刚察县)有六千人驻防,在青海湖以北的原龙耆城故地(今海晏县)和原临羌县故地共有一万人驻防,其中原临羌县故地(今湟源县城)驻防七千人马,因这里是莽布支大军的粮草后期囤积之地,同时也是北面长宁县的后援点,一旦长宁县遭到唐军攻击,从这里可以直接发兵北上救援。

    顺着这个吐蕃军的粮草囤积地点,赵子良的目光向南移动,很快便找到了一个醒目的地标,就在赤岭的山脚下不远处,有一座堡垒耸立着,这就是石堡城,一年多以前就是因为前河西节度使盖嘉运的疏忽让吐蕃人攻陷了这座石堡城,从而使得唐朝失去了战争主动权。

    赵子良想了想,对勃勒罕道:“安排左车下去休息,另外派人找几个羌人和吐谷浑中的老人过来!”

    “诺!”勃勒罕答应一声领着左车出去了。

    一个小时过后,勃勒罕领着六个穿着各式民族服饰的老人走了过来,这几个老人当中既有吐谷浑人,也有羌人、还有吐蕃人和汉人。

    “我等参见将军!”几个老人颤颤惊惊下拜高呼。

    赵子良转过身来,笑道:“诸位老人家请起,请坐!”

    “不敢不敢!我等岂敢在将军面前就坐?”几个老人连声推辞。

    赵子良也不勉强,问道:“有一个问题,某想请教极为老人家,你们看,我们现在在这里,祁连县!如果某要率一支军队前往原龙耆城故地,是否有捷径可以避开驻扎在西海西北岸的吐蕃军?”

    众老头都顺着赵子良手指指的方向看去,不过他们也看不懂,有一个羌人老头说道:“将军如果要去原龙耆城故地,老头子倒是知道一条捷径可以前往,还可以避开西海西北岸的军队的骑兵耳目!前些天吐蕃还没有与大唐打仗的时候,老头子还经常赶着牛羊马匹前往临羌县的茶马市场贩卖”。

    赵子良急忙道:“哦,就请老人家快快道来,如果本将军大事可成,必定有重赏!”

    那羌人老头说道:“从磨勒村渡过大通河,而后向东南方向顺着一条小河一直向南,直到与哈什河交汇处,再顺着哈什河向东南方向行走就可以抵达西海岸边,向东很快就到龙耆城故地了!”

    赵子良问道:“你赶着牛马去临羌县用了多长时间?”

    “十天!”

    赵子良用手指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算了算,路程大约有近五百里,这个羌族老人赶着牛马日行五十里,十天之内才能赶到龙耆城。不过赶着牛马走路,速度肯定比不上军队行军,如果全部是骑兵的话,速度还会快。

    精锐骑兵日行三百里不在话下,但是想要保持战斗力就难说了,日行二百里还能保持战斗力,对于赵子良手下的骑兵来说已经不算难事,不过这里地处高原,山川河流纵横,很多地方地势险峻,骑兵万万做不到日行二百里的,如果日行一百五十里,三天时间应该可以抵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吐蕃人不可能察觉到什么,只要悄声无息击溃龙耆城吐蕃驻军,距离达到他的目的不远。

    赵子良扭头问道:“如果本将军全部带骑兵前往,老人家估计多久可以抵达?”

    羌人老头子想了想,说道:“如果都是骑术精湛的骑兵,在不携带更多的东西的情形下,三日应该可以抵达”。

    赵子良大喜,连忙道:“还请老人家为我们带路,事成之后,本将军送你五百头牛羊、一千贯钱财,如何?”

    羌族老人苦瓜着脸道:“将军大人,老头子老了,经不起这么折腾,如果将军不嫌弃,老头子的儿子奈噶可以为将军领路,每次赶集,他都跟着老头子一起去,熟悉路径”。

    赵子良当即道:“行,那就把老人家的儿子奈噶请过来!”(未完待续。)

第357章 雪夜突袭

    十二月初八深夜,校场上八千人马整装待发,其中五千步兵,四千骑兵,五千步兵和一千骑兵由新任大斗军副使刘贡统领,高秀岩为副将,却打着赵子良的旗号,而三千骑兵由赵子良统领,副将是马璘,这三千骑兵当中有一千人是有马的步兵,三千骑兵却有六千匹战马。

    刘贡策马过来向赵子良抱拳拱手道:“将军,全部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启程出发!”

    赵子良对刘贡道:“刘将军,明日天亮之后,你部就不必隐藏行踪,要大张旗鼓的打着本将军的旗号大摇大摆的快速向新城前进,抵达新城之后,立即汇合哥舒翰向长宁县逼近,从北方向吐蕃军造成压迫之势,分散吐蕃人的注意力!”

    刘贡抱拳道:“末将明白!”

    “出发吧!”

    刘贡向前挥了挥手,策马向前走去,身后的五千步兵或举着旌旗和大纛,或举着长枪挎着弓箭,或背着盾牌跟在后面,一队一列,整齐而又井然有序,大军就这样悄悄的离开了大营。

    待刘贡领着五千步兵和一千骑兵离开营地之后,赵子良对留守的第三营都尉张守瑜吩咐道:“张将军,我等离去之后,你部留守之兵要每日操练不停,声势要浩大,要做出大军还在营内的假象,不可让吐蕃军细作发现营内已经空虚”。

    张守瑜拱手道:“将军放心,末将省得!”

    随后,赵子良带着三千人马也悄悄离开了军营,由于军营设在城外,大队人马在深夜离开,城内百姓一无所知。

    次日中午时分,赵子良的三千骑兵抵达了磨勒小村,没有停留直接渡过大通河,如今是冬季,河水水位很低,三千人马和快渡过大通河沿着河岸向东南方向,下午顺着一条支流向南前进。

    河流两侧是高山峻岭,地势险要,如果有吐蕃军埋伏在这里,赵子良就只能哭了。

    大军在军营的时候一切正常,但是在渡过大通河之后,海拔开始一路增高,从两千多米逐渐增加到三千多米,不少将士都有些脸色发白,开始喘不过气来。

    好在这段时间赵子良经常带着兵士们在高山上进行适应性训练,帮助将士们克服高原性反应,在行军途中,虽然很多将士都陆续发生高原反应,但很快适应过来。

    十二月初九夜间,天空开始下起了雪,在海拔三千六百多米高的高原上下着大雪,寒风凛冽,大军根本无法前行,赵子良只能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各营和各团寻找木材生活取暖,并将战马赶在一起,在战马群周围生火,并搭建简易的马棚,防止马匹冻死冻伤。

    赵子良从扳指空间内拿出大量的新鲜牛羊肉,让伙夫们给将士们烧羊肉汤喝,给每一个将士发一块肉,让他们自己用孜然和胡椒烤牛羊肉吃,去去寒气。

    将士们原本以为要在这冰天雪地里受冻挨饿了,却没想到不但没有受冻挨饿,还有肉吃,有肉汤喝。

    一块烤肉和一碗羊肉汤下肚,将士们全身都暖和着,大家十几个人一伙围着一堆大火挤在一起睡着了。

    十二月初十清晨,大雪停了,不过寒风依然呼啸,要抢时间的赵子良没有再让大军停下,下令大军继续启程。

    中午午时左右,赵子良和马璘统领三千骑兵抵达了哈什河边,此时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哈什河河面上全部结冰了,不过赵子良可没有让大军踩着冰面前进,骑兵不适合在冰面上滑行。

    全军将士在河边简单的吃着干粮,渴了就抓起地面上的白雪就往嘴里塞,大军很快又上路起行沿着哈什河河边向东南方向前进。

    在队伍的最前面,羌族年轻人奈噶向赵子良说道:“将军,按照这样的行军速度,明日午间就可以抵达西海北岸了,明日傍晚时分就能抵达原龙耆城故地!”

    随着大军向青海湖靠近,地势越来越低,将士们的高原反应的后遗症状也逐渐消失,不过这里的海拔依然很高,湖面海拔有三千二百多米,气温依旧寒冷。

    十二月十一,中午时分,大军如期抵达了青海湖北岸,从昨夜开始一直到现在下着大雪,湖边一望无际白茫茫一片,看到一个生物的影子。

    马璘的嘴唇都冻裂了,他搓着手,策马跑过来向赵子良说道:“将军,让将士们休息一下吧,再这样下去,就算抵达了龙耆城故地,将士们也没有战力了!”

    赵子良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又掏出地图看了看,然后说道:“这里不行,传令全军,再往前走一走,到苦拔海进行修整吧!”

    “诺!”

    青海湖边原本就有大片天然的牧场,周边有很多牧民生活,有原居民羌族人,有吐蕃人,还有吐谷浑人,现在是下着大雪,一旦大雪停了,这些牧民们肯定就会出来给牲口收集草料,届时再想隐藏大军行迹就不可能了,赵子良只能趁着大雪下令大军继续前进。

    抵达苦拔海之后,大军距离原龙耆城的距离就不远了,只有几十里路,不要一个时辰就可以抵达,做好外围警戒,就让将士们好好休息,养足了精神,等待夜幕降临向龙耆城的吐蕃军发起进攻。

    雪花依然在天空飘着,丝毫没有停止的趋势。未时,赵子良领着大军正穿过西海北岸的日月山西北段峡谷向龙耆城靠近。在这种天气下,驻扎在原龙耆城故地的吐蕃军警戒侦骑不见踪影,许是躲在哪个角落里避风雪去了。

    随着夜幕的降临,气温开始下降,变得更加寒冷,行进之中的大军没有任何说话,整个队伍默默而又快速的向前。

    这时前面出现了一个岔道口,赵子良拿出地图看了看,骑马在旁边的想到奈噶说道:“将军,左边这条路直通龙耆城故地,你们汉人还有一个称呼叫三角城,右边这条直通湟水河河边!”

    赵子良闻言再次看了看地图,对马璘道:“你带一千步兵向右堵在湟水河边,不准备放走一个吐蕃兵,咱们必须抓紧时间,如果太晚,气温下降太快,湟水河可能会结冰,那时口袋就做不成,半个时辰之后,某会带着两千骑兵准时向三角城故地的吐蕃军发起攻击,你这边要注意时间,别被吐蕃溃兵冲散了!”

    “将军放心,末将明白!”

    队伍一分为二,赵子良带着两千精锐骑兵从左侧道路直奔吐蕃军驻地,马璘带着骑马的一千步兵向东北方向的湟水河边前进。

    当赵子良率军抵达吐蕃军驻地外围时,天色已经完全变黑,雪花依然没有停下来,吐蕃军营地就设在原龙耆城的遗址上,这片遗址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岁月和大自然的日晒雨淋、风吹雨打让这个遗址风化得十分严重。

    龙耆城西边就是金银滩大草原,为了保持隐蔽,赵子良刻意没有走金银滩大草原这条路,而是饶路走了青海湖边,再穿过日月山西北部的峡谷,吐蕃人怎么也没有想到唐军会突然从南边的青海湖边杀过来。

    当赵子良带领两千精锐骑兵分成两队人马冲进吐蕃军营地之时,吐蕃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躲在营地帐篷内的吐蕃军乱糟糟的跑出营帐时,营地大片都已经被唐军放火烧了起来。

    大火一起,吐蕃军更加慌乱不堪,到处是吐蕃军兵士像一只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马厩被唐军骑兵用绳索拉倒,大量的吐蕃军战马惊恐地冲出营地跑散开来。

    突袭的初步计划是搞乱吐蕃军,引起慌乱和惊恐,这个目的已经达到,赵子良当即带领唐军开始砍杀吐蕃军兵士,没有组织而又混乱一团,各自只想着逃命的吐蕃军兵士们一窝蜂地向外面逃去,但到处都是唐军骑兵,一队队骑兵冲过来,挥舞着手中的横刀和长枪,一颗颗头颅飞天而起,鲜血喷射而出。

    惨叫声、求救声、求饶声和暴喝喊杀声显示着这里正在遭受着一场浩劫,少量的吐蕃军从营地逃出来,一部分逃向金银滩草原,一部分向东沿着湟水河逃窜,没有人理会向东逃窜的吐蕃溃兵,而向西边金银滩草原逃窜的吐蕃军身后却有许多唐军骑兵追击,这些吐蕃兵没有战马,仅靠双腿没有逃多远就被追上来的唐军骑兵砍杀干净,一路雪地里到处都是鲜红,这些鲜血很快凝固变成黑色,尸体也随后又被大雪覆盖。

    营地内的混乱的吐蕃军已经被斩杀得差不多了,赵子良在一间大帐前停下,大帐前一具吐蕃大将的尸体趴在雪地上早已经死去,这家伙刚从大帐内出来就被赵子良一槊给戳了而一个大窟窿而死。

    跳下战马,扈从从他手里接过了金钉枣阳槊和缰绳,赵子良撩起营帐门帘走进去,帐内正烧着马粪,一壶马奶酒正吊在三角架上温热着。

    赵子良走过去拿起马奶酒壶,从案几上拿了一个杯子满满倒了一杯,一口灌下去,顿时遍体生热,作为江南人氏,赵子良本不喜欢这种带着浓烈腥味的饮品,不过在西北和边疆地区呆得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未完待续。)

第358章 目标石堡城

    赵子良连灌了两壶热气腾腾的马奶酒和青稞酒,身上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