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347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347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弄钱很容易,何必要喝兵血?我们与那些普通的兵士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着刀头舔血的日子,你喝他们的血就不怕噎死吗?”

    赵子良把程千里手上的调查案卷拿过来放在灯火上点燃烧了起来,说道:“此事虽然还只有我知道,也下令调查官员保密,但是我也不敢保证下面负责调查的人不会无意中泄露出去,一旦此事泄露,后果更加严重。你在这北庭是呆不下去了,我听说夫蒙将军已经被任命为右骁卫大将军,你写一份调职公函给王大帅吧,我会给夫蒙将军去一封信,让他在京城活动一番,给你在京城安排一个职位!”

    程千里现在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他拱手艰难而有干涩地说道:“多谢你放我一马,我老程会记住你这个恩情,日后如有差遣,只管说一声!”(未完待续。)

第550章 启程接应

    没过几天,程千里就携全家往京城而去,北庭都护府很多人官员和将领都不知道他是因为犯了事而不得不离开北庭,他们还以为他高升了,去京城是去享福的。

    程千里的离去并未影响北庭军队的整编整训事宜,整编工作很快完成,军队中的老弱病残和一些老油子、害群之马都被清退,留下来的都是年轻力壮、可堪造就的人,尽管整个北庭军队的兵力人数减少了不少,看上去战力也减弱了一些,但实际上北庭军队的战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加强,因为那些拖后腿的人都被赶走。

    除了士兵之外,低级军官、校尉和将领也有不少人被清退和调离,整个北庭军队的人事变动很大,基本上打破了原来的格局,一些混吃等死的无作为官员和将领被调到了闲职部门,查实有罪的官员和将领被革职拿问。

    赵子良主编的整训大纲很快分发到各军镇、守捉、城、镇、戊堡、驿和烽等军事单位,又派人进行监督执行,新年刚过,整个北庭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练兵热潮,这在从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对于偷懒耍滑、拒不按照兵马使府发下的整训大纲进行操练的各地将领,或是在操练时间内不经请假就随意外出的,一经抓到立即严惩不殆。

    在整训期间,都护府和兵马使府都派出官员对各军镇的整训工作进行督查,不但督查整训情况和进度,还对各军的军纪整肃情况进行督查,但凡发现各地驻军有兵士和军官违反军纪,而驻军主管军纪的将领又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处罚的,一律要追究军纪的将领的责任,轻则打军棍、降职或革职,重则杀头。

    赵子良并非只使用权威进行整训,还做到公正严明,对于积极进行整训、效果显著的驻军将领和军官们进行奖赏和提拔重用,还为各地驻军增调粮草和军费,把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同时增加肉类食物,让兵士们在辛苦操练之后能够吃饱喝足,吃得好,够营养!如此一来,兵士们原本对这么大强度的训练量多有怨言的,但也因为赵子良增加了伙食而没有了怨气,而且对那些训练刻苦、进步大的兵士进行表彰和提拔使用,奖励钱财和生活物品。

    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原本有些怨言的兵士们不但没有了怨言,反而还更加积极参加训练,人与人之间进行竞赛,各地士兵们互不相让,互相较劲,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士兵们的战斗和技战术水平也显著提高。

    天宝八年的新年刚过,赵子良就收到一个消息,被玄宗册封为顺义王的石国国王莫贺础吐屯病逝,他的儿子那俱车鼻施继任为石国国王,那具车鼻施坐上国王的宝座之后,马上册封自己的儿子恩远为石国太子,并派遣恩远前往大唐京城长安代替自己朝见皇帝,恰巧高仙芝此时也要上京见皇帝述职,于是恩远带着使团抵达安西龟兹镇之后等了几日,与高仙芝一同前往京城长安。

    在昭武诸国之中,石国的富庶是数一数二的,石国百姓善农耕,且精通商贾之事,高仙芝早就眼馋石国的富裕,数次召见石国使者,暗示要莫贺础吐屯给他送礼送钱财,但石国使者并不懂唐朝官场之事,对高仙芝的暗示根本就不懂,高仙芝为此颇为恼怒。

    据说高仙芝因为石国太子恩远没有给他送财物很不高兴,他对恩远也始终不假辞色,这让一路同行的恩远颇为尴尬。

    高仙芝去长安觐见皇帝之后,安西之事暂时由封常清署理,封常清是个老实人,因此,安西都护府这段时间也没有去找石国的麻烦,那具车鼻施也算是坐上国王的宝座后安稳了一段日子。

    石国王太子恩远随高仙芝入朝觐见皇帝之后,玄宗皇帝册封石国新国王那具车鼻施为怀化王,还赐予了代表优待和免罪的铁券丹书,算是承认了那具车鼻施的王位的合法性,玄宗也见了高仙芝,对高仙芝这些年戌守边关的功劳进行慰勉。

    转眼到了正月下旬,距离领兵前往疾陵城接应赫拉公主的送亲队伍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正月二十,朝廷派人迎接的礼部员外郎杜朝阳带着一干官吏抵达庭州,准备随同赵子良一同前往疾陵城。

    如果按规矩来说,唐朝的迎亲队伍只能在边境线上接应即可,但是大食国与大唐之间又隔着昭武诸国和吐火罗,而且大食国北方已经被叛军占据,对昭武诸国的威胁很大,赫拉公主的送亲队伍经过昭武诸国时很危险,而昭武诸国和吐火罗又是大唐的属国,因此为了赫拉公主的安全着想,大唐朝廷还是决定让赵子良领兵前往疾陵城接应。

    这次前往疾陵城接应赫拉公主的陪嫁队伍,赵子良决定带白孝德、仆固怀恩和一个叫马晟的年轻裨将前往,原本赵子良是打算带赵虎前去的,但是赵虎的妻子哥舒落雁已经有了身孕,因此赵子良还是决定把赵虎留下照顾他妻子,临时决定带马晟前去。

    马晟今年二十一岁,他的父亲原来是河西军中将领,他在天宝四年(745年)加入河西军,成为当时当任河西节度使的王忠嗣的麾下小兵,因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被王忠嗣称为“万人敌”,很快晋升为校尉,被王忠嗣收在身边听用。王忠嗣遭贬之后,担心李晟的前程被耽搁,于是写了一封推荐信给他,让他带着推荐信来到北庭找赵子良,赵子良接到李晟送来的推荐信之后,当场就接纳了他,并让他在瀚海军中做了一个校尉,因为训练刻苦、表现优异,很快就被赵子良提升为一营弓骑兵的都尉裨将。

    天宝八年正月二十二,赵子良率三千骑兵从庭州启程向疾陵城进发,随行的有负责向赫拉公主宣旨的礼部员外郎杜朝阳和一干大小官吏。

    这次赵子良带领的三千骑兵当中有两千轻骑和一千弓骑兵,白孝德统领一千弓骑兵,仆骨怀恩和李晟各统领一千轻骑兵,另找赵子良自己还有一百扈从,加上礼部官员们一共三千一百三十六人,全部配备双马,北庭弓骑兵每人配备双马是常例,轻骑兵这次也配备了双发主要是考虑到路途遥远,而且时间上比较紧张,为了能够如期抵达疾陵城,赵子良不得不增加战马数量,提高行军速度。

    大军一路上快马加鞭,平均每天行军十六个小时以上,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抵达了石国都城拓折城,新任石国国王得到消息后带着文武官员出城迎接。

    五天时间行军路程超过一千五百里以上,军中骑兵们倒是挺一挺就过来了,但是却让杜朝阳这些礼部官员们一个个累得如死狗一般。

    得知石国新任国王出来迎接,杜朝阳立即找到赵子良说道:“赵将军,你看我们都累得不行的,能不能在此地修养两日再上路?”

    赵子良摇头道:“不行,从此地到疾陵城还有三千多里路程,如果我们不快马加鞭,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抵达疾陵城的,到时候耽搁了迎接赫拉公主的事情,你我都吃罪不起,最多休息一夜,明日一大早就必须启程!”

    总算有了可以休息的时间,杜朝阳等人热泪盈眶、千恩万谢。这天下去,赵子良和三千大军在拓折城吃饱喝足之后好好休息了一夜。

    正月二十八日清晨,赵子良下令大军迅速拔营启程,继续向南进发。

    安西都护府在康国驻扎有三千兵马,领兵大将是荔非元礼,这支兵马是应昭武诸国的请求,大唐朝廷才下旨让安西都护府派驻在这里,军费由昭武诸国负责筹措。

    荔非元礼此人的脾气不是太好,而且也喜欢克扣军饷,因此在军中不怎么受兵士们和军官们的拥戴,但他又是主将,士兵和军官们没办法,只能忍气吞声,更何况现在是驻扎在异国他乡,能忍则忍,好在荔非元礼也知道身处异国他乡想要在这里站住脚跟,还必须依靠手上这支兵马,他对部下也不敢做得太过分。

    如果荔非元礼是在北庭都护府辖下,赵子良最看不得这种人在军中胡作非为,只怕早就想办法弄死他了,不过荔非元礼现在是高仙芝的部下,也不归他管。

    经过康国的时候,荔非元礼还是尽了地主之谊,在康国都城十里外与康国国王、大臣们一起迎接了赵子良一行人。

    当晚,赵子良的大军在城外宿营休整,他得到消息,荔非元礼领兵驻扎在康国,平日里飞扬跋扈、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还纵容兵士在这里强买强卖、吃东西、买东西从来不给钱,见了喜欢的东西就拿,别人不给就抢,看见稍有姿色的女子就抢进军营内污辱。

    荔非元礼及部下的所作所为在这里弄得天怒人怨,但康国又慑于大唐的威势,敢怒不敢言,只能安抚百姓忍气吞声,但大唐帝国在康国人心中的威望却被荔非元礼这些人弄得荡然无存。

    对于这些事情,赵子良是气愤不已,但却又想管管不了,一是没有权利管,二是他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办。

    赵子良大军只在康国休整了一天,添加一些补给之后就立即启程南下,一路途经米国、史国,穿过铁门关之后南下进入吐火罗境内。(未完待续。)

第551章 糟糕的消息

    其实前往大食国最近的路程是走何国和安国,进入大食国的木鹿城,不过木鹿城是大食国呼罗珊省首府,是黑衣大食的老巢所在地,这个势力对大唐的态度还不明朗,为了保险起见,赵子良还是决定舍弃这条近路,宁愿绕远路抵达疾陵城。

    此后,赵子良率领大军一路经过吐火罗国的步师城、阿缓城、兰城、罗烂城、护闻城、鹤悉那城。

    鹤悉那城是吐火罗最南边的一个大城镇,这里也是前往疾陵城的一路上唯一一个有足够物资补给的城镇,赵子良率大军于二月初二抵达了这里。

    由于从鹤悉那城一直到疾陵城这一路上再也没有大的城镇进行物资补给,赵子良不得不下令在这里停留天亮,一是让大军进行休整,二是要在这里采购足够的物资,以便能够抵达疾陵城。

    赵子良也是第一次离开大唐这么远来到这里,首次看到这里的风土人情,尽管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中有对鹤悉那城的大概描述,但亲眼看到和从书本中看到的感受完全不同。

    这里的风土人情、装扮服饰、饮食习惯和文化与中原截然不同,在信仰方面,这里大部分人都信封佛教,少部分人信仰******,可见当年的波斯和现在的大食对这一带的影响也很大。

    休整的两日,补充了足够的物资之后,赵子良大军于二月初四启程向西南方向前进,一路上到处都是荒漠、沙漠、山脉、可耕作面积极少,在这一带居住的人也很少。

    幸亏赵子良在鹤悉那城带来了几个向导,要不然对于从来没有到过这里的人来说想要找到前往疾陵城的方向实在有些困难。

    从鹤悉那城前往疾陵城的这条路确实难走,这里本没有路,从东方前往西方或从西方前往东方的商旅基本上都不走这条路,山路太多了,不但人烟稀少,植被也极为稀少,有时候一连数百里都看不到人烟。

    疾陵城(今伊朗托搏勒),公元661年大唐帝国在这里设立了波斯都督府,只因这里距离大唐帝国太过遥远,因此波斯都督府只存在了两年便不复存在。

    “将军阁下,顺着这条赫尔曼德河一直往下游走就可以抵达托搏勒,也就是你们所说的疾陵城,但是路途要远很多,如果将军阁下要赶时间的话,最好是在这里携带足够的饮水之后向西直插过去,因为一路上几乎没有水源,这样会近很多”。

    赵子良思索着,现在是二月初七,从地图上来看,从这里如果走近路最多四天时间,但是沿途没有水源是一个大麻烦,人和牲畜两三天不吃东西还饿不死,但是两三天不喝水肯定会死人,而且这一趟没有携带足够的盛水的水袋。

    另外,这么多战马的饮水量要比平时多一倍才能满足需求,相对来说,沿着河流走就不需要担心水源的问题,而且每个人都有双马可以轮换骑乘,行军速度还可以加快,在二月十五之前赶到疾陵城还是绰绰有余的。

    权衡得失之后,赵子良下令大军沿着赫尔曼德河下游前进,直接抵达疾陵城。

    二月十三日,赵子良大军抵达疾陵城,疾陵城位于吐火罗最西南角上的一个大城镇,这里的酋长名叫拉曼,是当地最高的统治者,有兵马四千,但因为大食国强大,因此拉曼的日子也不好过,也只有最近一两年大食国发生了内乱,才对拉曼的压力减轻下来。

    拉曼的侦骑在东南方向发现了赵子良的军队,当得知这是一支唐军时,立即向拉曼进行了报告。

    拉曼长期以来受到大食国巨大的军事压力,当得知唐朝派了一支人数几乎赶上他手底下兵马总数的军队前来时,他立即带人出城迎接。

    拉曼一直仰慕唐朝文化,但由于这里距离唐朝所能达到的势力范围太过遥远,中间的昭武诸国又是墙头草,有时归附大食国,有时又归附唐朝,让他无法派出使者前往长安与唐朝建立联系。

    拉曼带着手下官员和一些兵将见到赵子良及其大军之后,立即下拜道:“拉曼拜见大唐将军,不知将军如何称呼,身居何职?”

    赵子良听了向导的翻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