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516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516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扎路恭闻言立即道:“法界禅师,你是唐人,又是有道高僧,您能不能去见赵子良,说服他留给我们一条生路?”

    其他吐蕃大臣和大将们也都纷纷说道:“是啊,请禅师去一趟唐营吧!”

    法界和尚慈悲为怀,架不住众人的请求,终于答应前往唐军替他们说项,其实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唐军大营。

    距离赵子良与白兰王约定一起夹击吐蕃军的日子还有几天,赵子良并不着急,在龙羊峡口立下营寨之后就操练兵马、囤积粮草、整修兵甲防具。

    这里在天宝十三年的时候被哥舒翰立下一座营寨,并建立天金军,此处大营就是天金军的驻地。此时营地内,烟尘四起、喧嚣非凡,将士们策马飞奔练习战术,到处都是操练呐喊声。

    法界和尚被营门校尉引着穿过营地,一路上看着唐军士气如虹、兵士们雄壮有力、整个军营内杀气腾腾,一时间对自己此行的目的更是没底了。

    法界和尚走进一座大帐,看见对面坐着一个威武雄健之人,当即双手合十行礼:“贫僧法界拜见大王!”

    赵子良打量着法界,抬了抬手,一个兵士拿来一个马扎让他坐下,赵子良问道:“大师乃何人?从何而来?”

    “大王,贫僧法名法界,俗家姓车,名奉朝!天宝九年时宾国遣使来朝,次年先帝派中使张韬光和四十余人护送使者返回宾国,当时贫僧当任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别任命为护卫队的领兵将佐。抵达宾国之后,贫僧就病倒了,许愿若病好就祀奉佛祖,不久贫僧病痊愈,于是在那儿剃度出家,这些年贫僧在西域学习佛法,游诸国,不久来到了吐蕃弘扬佛法,恰合之下遇到了吐蕃大军,吐蕃元帅达扎路恭对贫僧礼敬有加,贫僧就暂时留在吐蕃军中向吐蕃兵士传扬佛法,教化他们!这次是受达扎路恭元帅之请来面见大王,希望大王以双方数十万将士们的性命为念,化干戈为玉帛!”

    “原来大师是我朝人士,虽然说佛法是没有国界的,但僧人应该是有国界的,大师作为我大唐子民却来替吐蕃人说和,是不是有些太不地道了?大师到底是我朝子民,还是吐蕃子民?”赵子良极为不悦地看着法界说道。

    “阿弥陀佛!”法界双手合十,说道:“贫僧已经皈依我佛,乃是方外之人,既不属于大唐,也不属于吐蕃!”

    赵子良冷哼道:“既然大师这么说的话,本王就要问了,大师现在吃的是谁的粮食,立身于谁的土地上?佛祖那么好,大师还是去他的国度好了!大师既已出家,就不应该再理会俗世之事,更别说参合我大唐和吐蕃的战事了!大师知道我朝为何又好几次要灭佛吗?就是因为你们这些僧人表面上说是皈依了佛祖,实际上却一直想要通过上层影响国策、搅乱政局,但凡任何一个英明的帝王都不会任由你们这么做,你们僧人不但不事生产,还占据着大量的田产财富,传播的教义又都是让人抛弃尘世的思想,如果百姓们都去念佛了,谁来生产劳作?”

    “阿弥陀佛!”法界再次宣了一声佛号,说道:“看来大王很不喜我们佛家,我佛一向只是教导他人向善,而从未教唆百姓不事生产!”

    赵子良摆手道:“你们既已出家,都应该好好呆在庙里吃斋念佛,不要出来参合政事军务,如若你想要劝我退兵,那是万万不可能的,除非达扎路恭无条件投降,否则一切免谈!来人,送客!”

    法界虽然心里早就有了被赶出来的准备,但没想到这么快就谈崩了,他只能暗叹一声返回了吐蕃军大营。(未完待续。。)

第809章 最后的决战(1)

    吐蕃军大营。

    达扎路恭听了法界和尚说了去唐军营地的经过后,看着大帐内左右两侧的大将和官员们说道:“看来唐军是不给我们活路了,你们是愿意束手待毙还是放手一搏?”

    这时有官员说道:“元帅,其实我们去长安也不错,虽然失去了权势,但长安乃繁华富庶之地,去了长安之后,唐皇必不会亏待我们,以前吐谷浑和我吐蕃也多有大将率族人投效,唐皇都能善待他们,若我等投效过去,唐皇是好面子的人,必然也不会亏待我等!”

    “放屁!”马上有人大怒:“你这卖国求荣的无耻之徒,为了自己的前程就舍弃族人和部下兵将,你这人该杀!”

    “你我这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着想,以我们现在的实力与唐军对决只能是自寻死路,不但我们自己会死,就连麾下三万多人马还有无数吐蕃百姓也会遭殃,你说到底就是舍不得自己的权势罢了,还敢笑我?”

    大帐内你一句我一言,顿时吵得不可开交,达扎路恭听着吵闹声感觉头都要炸了,当即挥拳锤着桌子大喝:“够了,都别吵了!”

    所有人当即闭口不言,大帐内顿时又变得极为安静。

    达扎路恭看着众将,板着脸说道:“唐人有一句话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宁可轰轰烈烈的死,也不愿去长安被唐人当猴耍,谁也别说了,唐军既然不给我们活路,那我们就只能自己杀出一条活路来,我们就在这里等待唐军决战,只要击败唐军主力,其他各路唐军就会不攻自破!”

    一个吐蕃大将站出来行礼道:“元帅既然决定于唐军决一死战,不知这仗怎么打?”

    达扎路恭说道:“我们要想击败唐军,必然要扬长避短,唐军主力现在战力最强的是哪一部?”

    吐蕃大将道:“赵子良一向以骑兵纵横天下,因此他的骑兵战力是最强大的,据我们的探马所报,唐军主力现在集结了十万人马,其中骑兵就有五万,剩下五万是步兵!”

    达扎路恭又道:“那你以为交战时唐军会如何进攻?”

    “如果是我,我当然会以骑兵为主力进行冲锋,五万骑兵在数量上就远远超过我军了,一个冲锋过来,我军事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的!”

    达扎路恭一拍桌子说:“这就对了,唐军以骑兵冲阵,我们必然无法抵挡,但如果我们不让他的骑兵发挥出战力呢?这里是我们的战场,我们先选好战场,在战场上多设陷马坑和绊马索,只要做得隐蔽,唐军必不会发现,只要他们以大股骑兵冲锋,就会落入我们的陷阱之中,只要解决了他们的大部分骑兵,我们的骑兵就可以出击攻击他们的步兵了!现在传我的命令,把战场设在我军大营前方十里处,各部派人前往战场上多挖陷坑、多设绊马索,另外多派侦骑探哨,一旦发现唐军大军压境,立即来报!”

    所有人站起来起身说:“是,元帅!”

    吐蕃军在预设的战场上开始紧张的忙碌起来,大量的陷马坑被挖出来,大量的绊马索也被设置出来,整个战场上忙得热火朝天。

    唐军这边已经做好了准备,大量的箭矢、弓弩被运往前线,粮草也充足了,距离玄宗皇帝圣旨规定的一月期限也差不多快要到了,受命前来接替赵子良的王难得也于前两天赶到了唐军营地。

    这天夜里,赵子良对王难得说:“现在我军粮草齐备,军械充足,将士们也完全适应了这一代的地势地形和气候,已经很少有人再发生高原反应,我决意后天就挥军进攻达扎路恭!等我和西秦军走了之后,你总是要接手的,交战之时由你来指挥中原军,你看如何?”

    王难得抱拳道:“多谢大王!”

    说完,王难得迟疑片刻后说道:“大王,先帝圣旨末将替大王多有不值,大王虽然晋升了爵位,并得以自由掌控西秦一地,但却只怕日后再也无法返回中原,这对于大帅一家来说实在太残忍了,我等军中同袍们是得知这个消息太迟了,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们一定会上书先帝阻止这件事情,但是现在事情已经成了定居,只怕再也无法更改了,哎!”

    唐朝百姓们都认为像岭南是蛮荒之地,毒虫肆虐!而像漠北、北庭和安西这些边关之地又都是苦寒之地,除了戍边之外,少有人愿意去,如果不是被逼得没办法了,谁也不想去那些地方谋生,因此赵子良虽然被加封为西秦王,而且世袭罔替,但所有人都认为赵子良是被发配了,因此王难得才替赵子良不值,替他觉得到委屈。

    赵子良摆手苦笑道:“多谢王将军好意,我倒是觉得这是我最好的结局了!自古忠臣多枉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啊!先帝念在我为国征战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忍加害于我,所以划出西秦之地让我去养老,我在西秦能种种花草、养养牛羊,这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王难得听赵子良说得凄凉,他一个大老爷们顿时忍不住大哭起来,说道:“大王啊,不是这样,大王这许多年来为大唐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大王之功勋可与日月争辉,如今却落得被发配西秦、永世都不得返还中原的下场,杀人也不过头点地而已,先帝做得太过分了,太过分了!”

    赵子良连忙道:“王将军慎言、慎言!”

    王难得也知道自己这话说得太孟浪了,如果传到朝中,只怕会大祸临头,毕竟臣子不言君父之过,说这种话就等于是大逆不道了,别说前程不保,性命不保都是有可能的,他当即止住了哭声。

    十一月初一,赵子良挥兵向南推进,大军十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吐蕃军防区驻地,双方兵马还没有正面遭遇,侦骑探哨就先打了十几场。

    “报启禀大王,吐蕃军全军三万五千人马全部出动,正向我军杀来!”

    “报大王,吐蕃军在前方二十里停止前进,并开始在原地排兵布阵!”

    “报大王,吐蕃军布阵完毕,正静待我军前往与之决战!”

    骑在战马上的赵子良听到探哨不停地传来消息,问道:“除了前方吐蕃军之外,周围三十里外是否有吐蕃军的踪迹?”

    “大王,左侧是黄河,黄河以东被我军占据,没有吐蕃军大队人马,我军探哨出右侧三十之外,也没有发现吐蕃军踪迹!”

    赵子良想了想,命令道:“速速查明吐蕃军布置的是何种阵势!”

    “是,大王!”

    不久,探哨火速回来报告,“大王,吐蕃军布置的是左中右三部阵型,左右两翼是各一万骑兵,中军是一万五千步兵!”

    赵子良有些难以置信:“吐蕃军就布置的这种简单的阵势?”

    “是的,大王!”

    赵子良想了想,对行军司马陈青下令道:“传令下去,全军放慢速度,等抵达吐蕃军十里处,各部步兵向中间靠拢,组成中军,命陌刀部署在步兵最前面,骑兵向两翼展开,放慢行军速度,前、左、右三军骑兵布置在左翼,原中军、原后军、游奕军骑兵布置在右翼,重甲铁骑军、中原军骑兵部署在后部!”

    “是,大王!”陈青答应一声,立即传达命令。

    楚歌不解地问道:“大王,既然吐蕃军布置的阵势这么简单,那我们为何不把重骑兵和其他轻骑全部不在前面,等双方照面,只要一个冲锋就能冲垮吐蕃军,谅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赵子良摇头道:“不,楚歌你还是太冲动了一些,达扎路恭并非志大才疏之人,也并非是愚蠢之辈,他现在只有三万五千人,还缺少粮草、军械和弓箭,却又摆出这么简单的阵势,实在让人想不通!我们还是小心一些为上,另外等我军与吐蕃军照面之时,他们已经布好阵势以逸待劳了,而我们刚到还立足不稳,如果把骑兵放在前面,容易遭到吐蕃军的骑兵冲击,我军兵马太多,想要及时调整会很困难,而如果把步兵摆在中间,又向前突出,步兵可以很快布置成防御阵型,把陌刀军部署在步兵最前面可以轻易绞杀对方冲过来的轻骑!现在是我军实力占优,但我们也不能粗心大意,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给吐蕃军可趁之机!”

    楚歌抱拳道:“末将受教!”

    风吹如刀割,不少将士脸上都裂开了口子,嘴也裂开了,这就是边关之地被称为苦寒之地的原因,这也是唐军将士们还没有完全适应这里的气候地形,如果适应了,将士们就会懂得如何避免手脚被冻、如何避免脸上、嘴唇和皮肤干。

    赵子良本来决定想想办法弄点东西出来给将士们防冻,但时间紧迫,军中事务又繁多,所以迟迟没有抽出时间来。(未完待续。。)

第810章 最后的决战(2)

    三万五千吐蕃军早已列阵以待,而唐军抵达后也开始缓慢布置阵势,中军为步兵、左右两翼为骑兵。

    赵子良等人立于一处小山包上观察,而吐蕃军在唐军布阵之时却毫无动静,赵子良奇怪地问左右将校幕僚:“如今我军正在布阵,而吐蕃军早已经列阵完毕,如果吐蕃军要进攻,此时是趁着我军立足未稳之际的最佳进攻时机,达扎路恭却视而不见,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李嗣业说道:“难道说达扎路恭觉得没有把握?”

    赵子良反问道:“如果他现在都没有把握,难道等我军布阵完毕就有把握了吗?要知道战场之上只要能战胜敌人,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达扎路恭一介蛮人,他还没有这么讲礼貌吧?”

    楚歌疑惑道:“难道吐蕃人又什么奸计不成?”

    赵子良摸了摸下巴,说道:“不管达扎路恭是不是有什么奸计,我们还是小心一些为妙!玄十八,让虎牙军的探哨们扩大侦查搜索范围,如发现其他方向有敌军就立即来报!另外如果有白兰王的军队的消息,也立即来报!”

    玄十八抱拳道:“是,大王!”

    一刻钟过去了,唐军布阵完毕,而吐蕃军依然没有动静,王难得见状向赵子良抱拳道:“大王,我军布阵完毕,现在该怎么办?”

    赵子良沉吟片刻道:“等!”

    “等?”

    “对,等!我倒要看看达扎路恭到底搞什么鬼,双方既然对阵,那就绝不可能不打一场就收兵!”

    一个时辰过去了,吐蕃军和唐军都没有动静,风越来越大,天色也变得阴沉起来,赵子良喊道:“玄十八,探哨还是没有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