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627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627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吐蕃各地官府行文,传达本王的指令,把天竺到逻些的道路修通,把从逻些到鄯州的道路修通,最少每隔一百里就要修建一座驿站!”

    “给西州、瓜州、沙州、肃州、甘州、凉州等地官府发去公文,征调民夫修筑道路,一定要把从庭州到金城的道路修通,从前荒废的驿站也要重新修建起来,要派兵驻守!”

    赵子良说到这里,停了一下,目光在大臣们当中扫视了一遍,抬手指着李慕辰道:“李慕辰,你的文笔不错,你来替本王草拟一份奏章给皇帝,本王要带兵去长安,总得经过皇帝许可,让沿途各城池关卡放行,难道要本王率军一路打到长安去不成?如果那样,咱们这些人没有挽救大唐,反而成了叛贼了!”

    李慕辰被赵子良点名草拟奏章,这让很多大臣都非常羡慕,毕竟能够被赵子良看中和认可是很不容易的。李慕辰也精神一震,当即站出来拱手鞠躬行礼道:“微臣遵旨!”

    “赵北!”

    “臣在!”赵北站出来抱拳躬身道。

    赵子良吩咐道:“你去找陈青,从正在整编的高原军团中挑选三千最悍勇精壮之士,三天之内完成挑选,编为选锋军,由你当任统领,编制组建完成之后立即进行整训!本王给你的要求是:第一,严肃军纪;第二,勤加操练;第三,思想教育每日都要进行。对这些人的要求一刻都不能放松,要让他们服从服从再服从!”

    赵北严肃道:“是,臣遵命!”

    赵子良又对众人道:“这次去长安,本王决定只带护卫军、虎牙军、选锋军前往,第九十九军团、山地军、第二军团、第四军团全部返回西秦!第九军团各部分散在吐蕃各地镇守,何时换防等待本王和军机院的换防令!”

    高尚站出来拱手道:“大王,近卫军、虎牙军在这次征讨吐蕃诸部的过程中都有一些损失,虽然现在已经补充满员,但也只有五千五百人,再加上新组建的选锋军也只有八千五百人,要护卫大王和大臣同僚们的安全,这点兵力是不是太少了一些?”

    “不少了!随行的兵马太多会加大军费的开支,就我们本部这数万大军人吃马嚼的,每天的消耗太大!”赵子良说着摆摆手,看了看几个将军,继续说道:“目前军机院正在进行扩军事宜,诸军返回西秦之后正好可以一边进行休整,一边扩军。到了年龄的兵士和伤残的兵士,该让他们退役就让他们退役,需要补充兵员的要及时补充兵员。按照计划,每个军团的最大编制为三万人,现今一般都只有一万两千多人,因此需要补充的兵员缺口很大,也许在一两年内都无法补充完全,这就需要一边进行补充,一边进行训练,要加强思想教育,要严肃军纪,这三条一天都不能放松,诸位将军都明白吗?”

    众将道:“臣等明白,请大王放心!”

    赵子良又问道:“郑三,咱们现在有多少牛羊马匹?粮食和草料有多少?”

    郑三站出来说道:“大王,这次征讨吐蕃诸部、消灭蛮族叛军,我军缴获了大量的牛羊马匹,现在还剩下牛三万头,羊十二万只、马匹九万匹。若是把正在整编的高原军团派去天竺,粮食可以够我本部人马吃三年的,草料的数量虽然庞大,但架不住牲口太多,只能维持半年!”

    赵子良想了想,吩咐道:“这次去长安带上一部分牛羊给大军供给肉食和奶制品,剩下的就留在这里放羊养,除了各军原有的战马,另外再带一万匹战马以供换乘!在这里设立一个大型牧场,或设立多个牧场,放养这些牛羊和马匹,要有专人收割草料喂养它们,军中每年的肉食和战马都要由这些牧场供应。缴获的金银铜钱珠宝首饰等财物,留下金银,其他如珠宝首饰和铜钱犒赏给将士们,金银则融化成金锭和银锭带去长安!其他事情你看着办,总之要在我军出发之前安排好一切事物!”

    郑三答应道:“微臣明白,谨遵大王旨意!”

第981章 再回长安

    七月初五,大王子赵雷派八百里加急前来大非川传信,经过整编的高原军团十万人马已经进入天竺境内,并逐渐开始接手天竺各地的驻防任务,一部分已经进驻的高原军已经开始进行整训,而被撤换出来的天竺军也正在前往吐蕃的途中进行换防。

    到了八月初一,杜甫接到长安朝廷派人送来的诏书,然后立即求见赵子良,禀报道:“大王,好消息,皇帝和长安朝廷已经接受了大王的自荐,这是皇帝派中使送来的圣旨,请大王尽快启程前往长安处理国事,至于具体的官职,皇帝和大臣们一时间拿不定主意,皇帝的意思是等大王到了长安之后再与大王详细商议具体官职的问题!”

    赵子良接过圣旨看了看,说道:“皇帝这是不知道应该给本王一个什么官职才能让本王满意,官职和权利给得太大,皇帝又担心自己的宝座受到威胁,官职给得低了、权力小了,他又担心本王不满意,说起来他这个皇帝也真是够难当的!话说,他难道就真的这么放心让本王处理国事?”

    杜甫笑道:“微臣估计皇帝这也是没有办法了,他一份罪己诏已经让自己皇帝的威信和朝廷的威信大大下降,各地诸侯更加不拿正眼看朝廷了,皇帝也是没有办法啊!要不然,皇帝又怎么可能答应大王,让大王回长安处理国事,如今这个烂摊子也只有大王才能够收拾!”

    “是啊,皇帝也是没有办法了才答应本王的自荐的!”赵子良一边说一边收起了诏书,向陈青问道:“我军准备得如何了?”

    陈青回答道:“大王,截止目前为止,第九军团各部已经分别开往吐蕃各部驻防,再有三天就可以全部到位,天竺仆从军最后一个师也已经进入吐蕃高原!第九十九军团、山地军等兵马已经相继班师在返回新京的途中,只等第九军团各部全部到位,我们就可以出发前往长安了!”

    赵子良当即下令道:“那就传令各官员、大将们,五日后启程前往长安!”

    “遵旨!”

    八月初六,赵子良率近卫军、虎牙军、选锋军、随军大臣官员、仆从、宫女太监等一万余人启程,渡过黄河之上的河厉桥,进入唐军辖境赤水,一路向东进发,队伍中旌旗林立、鼓乐齐鸣,沿途唐军城池关隘守将看见后一律放行。

    从黄河东岸的赤水,一直到陇右的秦州,各地守将基本上都是赵子良当年的麾下将校,这些人当年在赵子良麾下时军职还不高,等平定安史之乱战事快要结束,赵子良率军返回西秦时,这些人因为作战经验丰富,都迅速得到了提拔,很快被调到陇右和河西各地任职,如今都已经成为太守、郡守、县令、军使、有的甚至还成了节度使。

    赵子良率军到来得到了这些昔日麾下将校们、如今已经成为陇右各地一方大员的热情迎接,赵子良每到一地都因为这些人的热情款待要耽搁几天,本来都是骑兵,行军速度是很快的,抵达长安时已经用去了整整一个半月。

    九月二十,赵子良大军抵达咸阳,代宗得到消息后带领群臣出城前往渭水南岸迎接。

    远远的,代宗和群臣们就看见河对岸无数旌旗招展,战马嘶鸣,烟尘直冲云霄,代宗和群臣们已经被叛军吓怕了,看到这种情况一个个都不由脸色发白,心中打鼓。

    一骑快马从河桥上飞奔过来,骑士在迎接的人群前勒马停下,然后下马快步跑过来向代宗下拜行礼道:“启奏陛下,西秦王的人马已经到了河对岸,正准备过河!”

    “哦,好好!西秦王带来了多少人马?”代宗问道。

    “一万余人,全部都是精锐骑兵!”

    代宗心里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皱眉道:“只带来一万余人吗?这么点人马要平乱是不是太少了一些?”

    旁边全身披挂的郭子仪抱拳道:“陛下,一万精锐骑兵已经不少了!兵马的多少要看统兵的是谁,以西秦王的战绩武功,就算只带三千骑兵也可以纵横天下!这次西秦王带来一万骑兵显然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带的兵马太多他担心引起朝廷和陛下的不安以及猜忌,带得太少不足以震慑诸侯啊!”

第982章 物是人非

    赵子良的到来惊动了长安周边许多百姓,长安城内外近数十万百姓前来想要一睹其风采,甚至还有许多从周边州县赶来的百姓,时隔十年之久,长安城内外还是有很多百姓都记得他的。

    赵子良看见道路两旁拥挤的人群,对代宗皇帝说道:“陛下,朝廷竟然组织如此之多的百姓欢迎臣,臣实在受不起啊!”

    代宗无奈,说道:“姑丈,这些百姓可不是朝廷组织的,也不是朕下的旨意,是他们自发的!可见姑丈离开长安十年之后,长安的百姓还是记得姑丈啊!”

    赵子良叹道:“臣有愧啊,在长安数次遭受劫难,臣都未能及时救援!”

    代宗安慰道:“事情已经过去了,姑丈不必自责!再说,这都是朕之过,与姑丈无关啊!”

    御驾来到了金光门,城门口聚集的百姓更多,可谓是人山人海,警戒的兵士也增加了许多,赵子良突然道:“停下!”

    御者不知其意,但还是拉住缰绳,御驾便停了下来,赵子良站起来脸色肃然地抬头看着金光门的城楼,不由自主地走下御驾,后面的大队兵马和所有文武官员也头停了下来,皇帝、大臣、武将、兵士们和城门周围数万百姓都看着赵子良慢慢从御驾走下来。

    他在所有人的注视下走到城门口站定,抬头看着城楼,良久,他取下头盔夹在腋下,撩起战袍双膝慢慢跪下,他将头盔放在地上,身体拜倒!

    他在跪拜长安城,跪拜这座大唐帝国曾经是世上最繁华的都城、跪拜这个世界的中心,他在为长安城所遭受的数次劫难而痛心难过。

    虽然没有一句话,但所有人都明白了他内心的想法,这是一种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述的感情。没有人下达命令,西秦军将士们也都纷纷自觉的跪下,让大唐帝国的都城遭受叛军的洗劫和毁坏,这是他们身为军人的耻辱,他们在为自己的失职而忏悔,他们在为故国遭此大难而难过。

    代宗皇帝的脸色有些发白,赵子良和西秦军将士们的行为让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太失职了,太窝囊了,他从内心感到自责。

    良久,赵子良起身,慢慢走向城墙。城墙上血迹斑驳、到处都是残缺城砖,经过了这么久,还残留着浓烈的血腥气味,赵子良走到城墙边上身手摸向那些断砖缺口、干涸的斑驳血迹,流下了无声的泪水。

    “臣一时情难自禁,让陛下见笑了!”赵子良返回到御驾上对代宗皇帝抱拳行礼道。

    代宗颇为尴尬地说:“朕哪有资格笑姑丈,让长安城遭受如此大劫,这都是朕的过失啊!即便朕已经下罪己诏,也无法弥补叛军给长安城带来的破坏!算了,咱们先回宫再说!对了,姑丈带来的西秦军只怕要在城外宿营”

    “自然,臣只带近卫进城,大军留在城外扎营,不知朝廷可有安排营地?”

    代宗说道:“已经安排了,这件事情还要姑丈下令麾下将校与郭子仪进行接洽!”

    “好!”赵子良答应,当即找来陈青,让他与郭子仪商议大军驻扎事宜。

    进城之后,代宗李豫对赵子良说道:“姑丈,朕已经让人把从前李林甫居住的宅子收拾出来了,朕就把这座宅子赏赐给姑丈,留作在京城的府邸!”

    赵子良抱拳道:“臣多谢陛下厚意!”

    下午,代宗在大明宫内设宴,宴请了赵子良和西秦军将领官员们,太子李适、元载、王缙、裴遵庆、杜鸿渐等朝中宰相作陪,一同作陪的还有朝廷军方将领郭子仪、王思礼、李抱真、田神功、浑、吴凑、卫伯玉等人。

    作陪的这些人,赵子良基本上都认识,只有李抱真、田神功、浑、吴凑等人不认识。

    “末将李抱真,拜见西秦王!”一个六十余岁的老将站起来自我介绍。

    赵子良并不认识他,郭子仪为其介绍道:“李将军本姓安,叫安重璋,世居西州,其父安忠敬曾任河西节度副大使。当年因爆发安史之乱,被先皇赐姓李,改名叫抱玉。河东平乱期间,李将军被李光弼任命为偏将,抗击安史叛军时战功卓著。现任凤翔节度使、司空!”

    这李抱玉也算是大器晚成的一类人,比郭子仪小七岁,现在的官衔也只是比郭子仪小一点。赵子良点点头,对李抱玉说道:“李将军不必多礼!”

    说完,赵子良看见李抱玉身后站着一个三十余岁将领,此人相貌端正、神色沉稳,颇有智计,便问道:“此人是谁?”

    此人不待他人介绍,站出来抱拳道:“回西秦王,末将李抱真,任殿中少监!”

    李抱玉介绍道:“此乃末将从父弟(叔叔的儿子)!”

    “检校尚书右仆射田神功拜见西秦王!”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将站起来向赵子良行礼道。

    代宗李豫笑着介绍道:“田将军原来是平卢都知兵马使,安禄山反叛之后,他不愿从贼,因此率军归朝,在抗击安史叛军之时颇有战功。数年前,宋州刺史刘展反叛,就是田将军率军平定了刘展之乱的!”

    玄十八在赵子良耳边低声说道:“平定刘展之乱,田神功对兵士不加约束,纵容兵士大掠百姓财产,杀波斯胡商数千之众,致使富庶的江淮遭到严重破坏”。

    赵子良听了这话,心里有数了,田神功这人,在军事上的才能是有的,而且很勇猛,但他与郭子仪一样,不太喜欢用严厉的军法治军,用宽松的军纪和厚重的赏赐来赢得军士们的拥戴。

    “原来是田将军,田将军的事迹,本王略有耳闻,请坐!”赵子良笑着对田神功说道,他从前曾得到过相关的报告,田神功的兵马在安史之乱后期归属李光弼节制,但田神功这个人不太服从号令,李光弼指挥不动他,不仅田神功拥兵自重,还有多支兵马名义上都归李光弼节制,但这些人都不太服从李光弼的号令,这也是李光弼抑郁而终的一个因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