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634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634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因此本王想来想去,还是认为要派一个辩才前往邓州说服梁崇义出兵解襄阳之围!同时也要派出一支兵马前往襄阳,万一梁崇义实在无法被收复,朝廷就只能派出这支兵马解襄阳之围!诸位,有谁自愿去邓州说服梁崇义出兵的?”

    梁崇义这个人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听朝廷号令了,一向骄纵跋扈,去说服他?没有一定口才的人只怕刚进梁崇义的势力范围就会被当成细作给杀了。

    没有人站出来,大臣武将们互相低声交头接耳。

    赵子良冷哼道:“哼,诸位一个个在朝堂上不是都能说会道的吗?怎么,难道去说服一个梁崇义都没有这等人才?或是有才但却没有胆子去?担心被梁崇义一刀给杀了?”

    众臣被赵子良说得都低下了头,以前朝会上,大臣们在李豫面前都能说会道的,那时因为李豫性子偏软弱,做事犹犹豫豫,缺乏果决。现在赵子良主政了,赵子良是一个强势人物,朝臣们的气焰就被压制下去了。

    赵子良看向众臣当中,目光落在了颜真卿和郭子仪身上,这两个人都是曾经出使叛军军中,并且成功说服叛军投降或退兵的。

    赵子良问道:“郭子仪,你现在是什么官职?”

    郭子仪道:“中书令、关内副元帅!”

    中书令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省是唐朝决策机构,大多军政大事由中书省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再交由皇帝御批,最后交给尚书省执行。而关内副元帅只是临时官职,郭子仪也才刚刚率军回到长安不久,虽然已经交出了兵权,但职务还没撤掉。

    赵子良又问道:“你在外作战期间,中书省是否可以正常运转?”

    “当然,臣虽然在外领兵作战,但中书省还有中书侍郎和中书舍人等要职处理中书省公务!”

    赵子良点点头,说道:“你是有过单骑退回纥的经历的,说明你不但胆识过人,而且口才也是颇有了得的,这次就再勉为其难往邓州跑一趟,如何?”

    太子李适连忙道:“摄政王,这次的情形与当初退回纥兵不同了,当时回纥人被仆骨怀恩骗了,所以才和其他蛮族军队一起造反!”

    赵子良摆手道:“本王知道!梁崇义难道不是靠着欺骗麾下将士才收拢了来留下的军队吗?他还真敢率军替来报仇?当初仆骨怀恩、回纥吐蕃和其他蛮族军队有十几万人,而梁崇义手里有多少兵马?岂能同日而语?”

    李适还要再说,郭子仪知道赵子良已经做出决定,就算李适再怎么说,也是无法改变这个决定的。他不等李适继续说下去,就站出来抱拳道:“臣愿意去说服梁崇义!”

    “好,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本王给你三天时间做准备,三日之后启程前往邓州!”

    郭子仪答应:“是!”

    赵子良又问大臣们:“诸位还有其他军政事务要上奏吗?”

    无人应答。

    赵子良便说:“好今日朝会就进行到这里,刚才议定的事情,散朝之后,相关各部官员立即开始执行,本王还要去向皇帝禀报本次朝会的各项决议,散了吧!”

    旁边一个太监高声大喊:“退朝”

    等众臣渐渐散去,赵子良对一个随身侍从吩咐道:“去告诉司农少卿白和检校工部尚书、梁州刺史、充山南西道观察使张献诚以及镇**节度使骆元光稍后到摄政王府来见本王!”

    侍从答应:“是,大王!”

    赵子良随后让太监领着来到了内宫面见李豫,此时李豫正在与贵妃独孤氏在花园中对弈。

    此时李豫在身为广平王时期的结发妻子崔贵妃已经去世,崔贵妃是韩国夫人的女儿,她的姨妈就是杨玉环,在当年的马嵬驿之变之中,她的父亲崔峋和母亲杨氏以及其他几个姨妈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都同时被乱兵所杀,她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失去李豫的宠信,回到长安几年之后就郁郁而终。

    除了正妻崔贵妃之外,李豫极为钟情的后妃有两个,一个是沈氏,另一个就是独孤氏。沈氏就是太子李适的生母沈珍珠(小说电视剧杜撰的名字,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沈氏的名字),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打到潼关,玄宗皇帝仓惶出逃,留下大量后妃、王室成员在长安,叛军攻破长安之后,这些人都被叛军俘虏,沈氏就是其中一员。后来唐军收复洛阳,在洛阳宫中的掖庭发现了沈氏,同时被找到还有其他公主郡主后妃,当时赵子良还派人专门向玄宗禀报此事,玄宗以为这些女人都被叛军俘虏过,已经不贞洁,拒绝让赵子良送她们回京,这些女人就留在了洛阳宫中,沈氏也在其中。等赵子良征讨吐蕃结束率军返回西秦后,叛军又攻破了洛阳,沈氏自此失踪。

    独孤氏是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的长女,极为受李豫宠爱,但独孤氏十分贤德,不干朝政,不树外戚,而且她还很有文学造诣,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在这方面,她与李豫可以说有很思想共鸣。

    沈氏与独孤氏截然不同,独孤氏是温婉型的女子,而沈氏是那种英姿飒爽、性格刚烈的女子,因此沈氏其实不太喜欢李豫的软弱和优柔寡断的性格,市井有传言在洛阳再次被史思明大军攻破之后,沈氏跟着史思明的一个作战悍勇的部将跑了。

    “陛下,摄政王来了!”侍向正在专心下棋的李豫禀报。

    李豫回过身来,连忙放下手中的棋子面向正走过来的赵子良打招呼:“姑丈来了!”

    独孤氏也立即站起来向赵子良道了一声万福:“臣妾见过姑丈!”

    赵子良抱拳躬身道:“臣拜见陛下、贵妃娘娘!”

    李豫连忙道:“姑丈不必多礼!来人,给摄政王赐坐!”

    “多谢陛下!”

    独孤氏很有眼色,知道赵子良过来肯定有重要事情要跟皇帝谈,因此对二人说道:“陛下和姑丈谈吧,臣妾先告退!”

    赵子良摆手笑道:“贵妃娘娘不必回避,也没什么机密事情。娘娘整天都呆在宫里,对外面的事情知道得不多,留下来还可以听个新鲜!”

    独孤氏闻言看向李豫,李豫笑道:“既然姑丈说没关系,那你就留下来吧!”

    “是!”

    几人坐下后,赵子良说道:“臣这次来是向陛下禀报朝会过程和决议的!在此之前,臣想问问陛下,您对朝中的势力格局清楚吗?”

    李豫点头道:“这个自然,朕要是连朝中的势力格局都不清楚,那就真的实在不配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了”。

    宫女端来茶水,赵子良接过来喝了一口,犯下茶杯说道:“朝中三股势力相互之间的争斗让臣今日可谓是开了眼界,大唐都到了如今这个局面了,他们竟然还有心思互相争斗!臣原本以为臣初来咋到,又被陛下任命为摄政王,他们肯定会联合起来抵制臣,但没想到臣只是用了几个小小的手段就让他们开始互相斗起来,局势不容乐观啊!”

    李豫听了赵子良的话之后有些担忧,说道:“不怕姑丈笑话,朕也知道朕的性子有些软弱,在重大军政问题面前时常拿不定主意,总是犹犹豫豫,可这是天生的,朕也没办法。朝中大臣们形成如今这种势力格局,其实也是朕纵容造成的,这都是朕之过啊!”

    赵子良说道:“陛下还是不要总把过错揽在自己身上!作为君王,有的时候为了政治需求,偶尔向天下黎民承认错误是可行的,可以起到收拢人心的作用,但是切不可时常为之,否则陛下的威信就会失去。就比如上次陛下下罪己诏,在本王看来,陛下就有些一意孤行了,陛下没有看到这封罪己诏带来的恶劣后果,它让藩镇割据变得合法了,朝廷再想削藩的难度将增加十倍以上!陛下登基执政以来,在很多方面都是可圈可点的,例如改革漕运、改革盐政、改革粮价。陛下当初为了尽快平定安史之乱对安史之乱的余孽进行了姑息,这给大唐留下了后患啊!当年臣离开中原返回西秦之前就专门向明孝皇帝(玄宗)建议,决不能姑息叛军余孽,特别是那些叛军将领,可以允许他们投降,但决不能再让他们统兵,即便允许他们统兵,也不能让他们统带原来的兵马,而且不能驻留在原地。也许是明孝皇帝驾崩得太匆忙了,没有时间来得及动布置!”

第993章 推心置腹

    赵子良说出了李豫的心里话,自从他登基这多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一起或几起叛乱发生,不但有原来安史之乱的余孽们,还有朝廷任命的各地节度使。川地就发生了耗时日久、破坏严重、影响巨大的崔宁叛乱事件,原来以为安史之乱结束了,却没想到祸患已经在平乱过程中留下,想要解决这些祸患太难太难了,各地藩镇节度使越来越骄横自大、目无朝廷,这让他伤透了脑筋。

    李豫叹道:“姑丈说得对啊,朕已经在安史之乱中犯下了错误,才导致如今这样不可收拾的局面!”

    赵子良也知道大唐的局势演变成今天这个局面绝对不是李豫一个人的错误,难道玄宗、肃宗就没有错误?总的来说,这绝对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误,这是历史的错误,大唐的社会发展到现在,制度上已经出现了问题,这先后几任皇帝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进行改革才导致如今这种局面。

    权利缺乏监督导致制度的漏洞扩大,被权臣利用,权臣也就罢了,关键是权臣的私心太重,如果是曹操那样的权臣,大唐自会变得越来越好,但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却是私心太重,全然没有国家至上的观念,以个人好恶来执政,当然会把大唐搞得一团糟。公然的买官卖官和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阻塞言路、蒙蔽圣听等种种丑恶行为导致了朝廷官员的素质越来越低,先是朝廷官员的腐化程度加剧,随后扩散到地方官府,地方官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或想往上爬,主要途径就是依靠向朝中大臣,后来这种事情形成了官场风气,如果不靠这种手段根本无法晋升,这也导致了地方官吏们不得不依靠收刮百姓作为行贿的钱财。再机加上世家大族与地方官吏勾结对自耕农土地的兼并,这导致大量无地农民产生,随着自然灾害的发生,无地的农民就变成了流民,整个大唐社会就越来越乱了。

    因此,一切社会动乱的根源都起源于官场**。

    赵子良对李豫安慰道:“陛下,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懊悔也是无济于事,现在臣正在想办法扭转局面,不过有一件事情还需要陛下下旨,以此来为朝廷和皇室挽回一些声誉和威信!”

    李豫闻言连忙道:“姑丈请说,只要有利于扭转局面,要朕怎么做都行!”

    赵子良沉吟片刻后说道:“从天宝年间开始一直到现在,有不少文臣武将是含冤屈而死的,陛下作为两位先帝的子孙后代、臣为人臣子,我等自然不好去评论两位先帝的功过是非,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替这些蒙冤受屈的文臣武将平反昭雪,这些人当中以皇甫惟明和王忠嗣在所有大臣武将的威望最高,当今朝廷中,有哪个武将、各地方藩镇大将和节度使或他们的父辈没有在这两位的麾下效力过?就连臣当年也在皇甫惟明帐下效力过一段时间。另外,仆骨怀恩就不去说他了,他终归是反了,即便他有冤屈,也是死有余辜,不能列入平反昭雪的名单之中,但是来没有扯旗造反吧?他确实有些骄纵跋扈,但有才能、有战功的大将谁不骄纵跋扈呢?陛下身为上位者又怎能因为他们这一点毛病来否定他们一生对大唐江山社稷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呢?”

    这番话让李豫羞愧难当,后悔莫及:“姑丈,说起来,朕其实事后真的是很后悔啊!但是后悔也晚了。姑丈说得对,朕不能让这些含冤而死的文武大臣复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们平反昭雪。朕这就下旨”

    赵子良连忙拦住他:“陛下莫急,待臣与朝中大臣们商议一下,草拟一份需要平反昭雪的文臣武将名单,让待诏翰林拟好诏书之后呈现给陛下过目,陛下再用玺不迟!”

    “是是是,是朕太急切了一些,这种事情总是要与大臣们商议的!对了,姑丈刚才不是说要向朕禀报这次朝会的过程和决议吗?”

    “是的,那臣就跟陛下详细说一遍!”

    “主要就是这两点,举办科考会试和发兵救援襄阳,户部尚书刘晏说户部没钱了,连举办一次科举会试的钱都拿不出来,这就让臣不太相信了,臣只好派人查户部的账目,太子殿下也是赞同的,陛下身边的俱公公等人也都赞同;另外,臣决定把陛下身边的神策军派去襄阳救援哥舒曜,宫禁的安全暂时由左金吾卫负责,左金吾卫大将军吴凑是陛下的舅舅,想必陛下对他应该还是放心的吧?”

    李豫点头道:“让左金吾卫护卫宫禁安全也是可行的,朕对吴凑这个舅舅当然放心!只是姑丈,为何一定要让神策军去平乱?朕身边的亲信护军可不多,调走一支就少一支啊!”

    赵子良问道:“陛下,这几次叛军打来长安时,神策军的表现如何?只怕不尽人意吧?这些兵痞在京城之中呆得太久了一些,把他们留在陛下身边,陛下的安全反而令人担忧!”

    李豫想了想同意了:“你说得也有道理,好吧,就这么定了!吴凑那里,要不要朕派人去说一声?”

    赵子良道:“这倒是不必麻烦陛下,陛下既然已经退居深宫,最好是不要插手具体事务了,以免被某些人抓住把柄做文章!”

    在赵子良与李豫说话期间,独孤贵妃始终坐在一旁听着,从未插嘴一句,只是不停地给他们添茶添水,始终带着微笑,这让赵子良对这个女人刮目相看,也难怪李豫对其宠爱有加。

    李豫本来要留赵子良在宫中用膳,赵子良以政务繁忙为由推脱了,临走之际对李豫说道:“陛下,臣观贵妃娘娘仪态端庄、贤良淑德、不干朝政、也不树外戚,足以母仪天下!”

    李豫笑道:“这事朕以前就想过,也曾提出来试探大臣们的反应,但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啊,原因嘛算了,此事以后再说!”

    皇室的八卦自然有人议论,赵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