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678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678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如岳被赵子良这么一激,见父亲高秀岩没有任何表示,当即抱拳道:“微臣领命!”

    赵子良点头笑道:“这才对嘛,男人不能一直呆在父母身边,否则永远也长不大。”

    说完,赵子良对高秀岩和张守瑜道:“你们远道而来,一路车马劳顿,本王已经让人给你们准备了厢房,让下人们带你们先去洗漱一番,酒宴正在准备当中,等你们洗漱完毕,本王在宴会厅等你们!走,咱们进去!”

    进入山庄之后,高秀岩和张守瑜两对父子被山庄的下人们带着去洗漱,下人们准备好洗漱用具和水就退了出去。

    厢房内,高如岳说道:“父亲,张伯伯,大王让献恭兄做右羽林将军,又让我去西川做成都太守,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真如大王所说,朝廷缺少大将?不见得吧?”

    张守瑜和高秀岩互相看了一眼,高秀岩叹道:“我们在来的路上就听到了朝廷已经在关中地区削藩的消息,同华节度使周智光是大太监骆奉先的人,他起兵造反,还没过五天就被大王派李晟出兵剿灭了。看来这次朝廷削藩的决心已下,大王的意志很坚决。大王这次写信让我们过来一趟,说有要事相商,虽然没有明说,但我和你张伯伯都猜到了,削藩已经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了!大王的意思只怕是想让我们主动交出漠北和云中,至于如何安排我们,这就要看大王的意思了!刚才大王让献恭贤侄到长安当任右羽林将军,这只怕是试探之意!”

    张献恭问道:“父亲、高叔叔,如果大王真是要让我们主动交出漠北和云中,父亲和高叔叔打算怎么办?”

    “怎么?难道你想带兵跟大王对阵不成?”说到这里,张守瑜叹道:“说到底,我们能在漠北和云中立足,当年也是大王一力促成的,没有大王当年打下好底子,我们不可能在漠北和云中安逸这么多年。如今漠北和军中与中原隔绝多年,军中将士们大多年纪大了,年纪最大的兵士都有六十多岁,最小的也有三十大几,气力大不如前,战力下降很快,漠北军和云中军失去了朝气和锐气,如果再过五年、十年,漠北军和云中军就会废了。削藩是大势所趋,没有谁能阻挡得了,再说了,我们的年纪也大了,更不想、也不能与大王直接对抗。你们这些兄弟勇力是有的,但是真说到指挥作战,咱们所有人加起来也不是大王的对手,仅仅他手下一个李晟就可以横扫关东!”

    高秀岩点头道:“是啊,当年我和守瑜兄在河西都只是普通的校尉,是大王赏识,提携我们,让我们做了将军,跟在他们身边学行军打仗。大王高升也没忘了提拔我们,让我们官至军副军使、军使。后来大王被调往河东,我们二人留在了河西,却遭到李林甫党羽的陷害,丢官罢职!最后还是大王收留我们,把我们留在身边听用,又委以重任,接连提拔。没有大王,就没有我等的今日啊!”

    几人感叹了一番,张守瑜收拾心情说道:“不说了,这件事情咱们就这么定了,若大王把我们找来真是为了削藩的事情,我们就主动全力配合,如今献恭和如岳分别被任命为右羽林将军和西川防御使,这也是大王的一种态度,以大王的为人,想必不会亏待我等!”

    一顿酒宴,吃得是宾主尽欢,在酒宴上赵子良并未说削藩的事情,只是与张守瑜和高秀岩一起回忆了当年一些事情,又谈了一下朝廷情况和整个大唐的局势。

    接下来的几天,张守瑜等人就在庄园中休息,也时常到郊外踏青。赵子良忙着处理政务,无法脱身。

    直到三月二十,赵子良才抽空从城外回到山庄,派人把张守瑜和高秀岩父子几人叫过来说起削藩的事情。

    “自安史之乱开始,这天下已经纷乱十几年了,很多地方州县几乎是百里无人烟,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不少州县的生产几乎陷入停顿,这都是因为战乱引起的。不能再乱下去了,百姓们都希望这天下能够平静下来、不再有战乱,但是如果任由各地藩镇继续割据,这种局面就不会停止,藩镇割据是动乱的根源,因此朝廷已经开始了削藩,首先从关中地区开始,逐步取消节度使这种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官职,以后不但朝廷要文武分开,各地方州县也要进行文武分治,太守和县令只管政务、防御使和县尉等武官只管军务、税收由户部在各级官府成立下属衙门征收,不经过府衙和县衙的手。御史台会在各州县成立下属衙门监察地方官吏,大理寺也会在各州县成立下属衙门,对案件进行审判!”

    “本王这次写信把你们找过来,就是想跟你们商议削藩之事,就目前的藩镇情况来说,漠北和云中的实力不会比河朔三镇差到哪儿去,本王也知道你们都不是贪恋权利、贪图享乐的人,我们在战场上拼杀这么多年,难道真的只是为了这么一点权利和钱财?我们这些年提着脑袋刀头舔血,就是为了能让大唐繁荣强盛,能让百姓们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好,这就是我们一生的事业。如果只是为了权利和钱财,就算我们官位做得再高,捞的钱财再多,却没有做一件值得百姓们称道的事情,我们死后又能留下什么?我们若能够通过努力让大唐天下安定下来,让百姓们能安心生产、生活,让大唐恢复荣光,即便日后史书上没有留下我们的名字,至少在我们心里也是高兴和满足的”

    “大王!”张守瑜起身,抱拳深深施礼:“大王的思想高度已经不是老臣等任能够企及了,老臣等只怕永远拍马也赶不上了,但老臣等并不愚昧,老臣等知道大王这么做是对的,即便我们不理解,但我等坚决拥护大王的决定。如今削藩已经在关中地区和西川开始进行,接下来就从漠北开始吧,老臣自愿交出漠北军政之权,请大王另选贤臣接任!”

    高秀岩也道:“老臣也愿意交出云中军阵之权,请大王另选贤人接掌!”

    赵子良点了点头,很是欣慰地说:“本王还没有说出来,你们就猜到了本王想说什么,本王多谢你们体谅朝廷的难处,削藩之事不能拖延、推迟和停顿,必须要一鼓作气的执行到底,如果能在漠北和云中执行下去,其他藩镇的胆子就没有那么大了!这样吧,漠北和云中的军务依旧由你们二人主持,政务方面朝廷会另派官员接手,你们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本王尽力而为!”

第1062章 太子惨败

    高秀岩对赵子良说道:“大王,我们没什么要求,一切服从朝廷的诏令执行,老臣听说朝中各军正在实施整编整训,不但编制上有了变化,而且在军中指挥权力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既然朝廷各军已经开始,云中军也不能搞特殊,请大王派两个副将和一个监军到云中军吧!”

    张守瑜不甘落后,说道:“漠北军也是如此!”

    赵子良考虑了半响后对二人说道:“你们能这么主动配合朝廷对军制方面的改革,本王很高兴。其实朝廷原来的军制没什么问题,但是如今人心不古,大唐帝国没有了往日的威望,将军们如果没有人监督、在权利上没有牵制的话,很容易滋生野心!本王考虑了一下,鉴于作战方面的需要,漠北军和云中军暂时不进行整编,指挥权利上也不做调整,等到平定了河朔三镇之后,再把这件事情提上议事日程!”

    张守瑜和高秀岩对视一眼,张守瑜问道:“大王,漠北大王下一步已经打算对何所三镇用兵了?”

    赵子良道:“这些日子汴宋留后田神玉病逝,都虞候李灵曜杀死兵马使孟鉴后起兵造反,魏博节度使田悦起兵攻打滑州声援,本王还没有动他们,他们到先动起手来了,这索性一次性彻底解决河朔三镇,永绝后患!”

    “本王知道这些年来漠北、云中与中原隔绝,不通往来,漠北军和云中军已经多年未曾补充兵力,军中多是老卒,战技上虽然精湛,但毕竟年纪大了,气力大不如从前,战斗力自然下滑得快,等平定了河朔三镇,就对漠北军和云中军进行整编,对于家中还有亲人的,就给他们发放退役安置费,让他们退役回家,军方可以给他们的家乡官府进行推荐,让他们回到家乡后担任村长、里长、或在县衙当任衙役、担任捕快之类的职务。对于没有家人的老兵和军官,如果他们愿意,可以考虑安排到各地州县担任胥吏、税利、捕快,如果不愿意,可以安排他们留下来屯田,尽量让他们有一个去处!你们认为如何?”

    张守瑜和高秀岩站起来抱拳道:“老臣等替将士们多谢大王体恤!”

    赵子良又对二人说:“前段时间朝廷有关衙门已经采取了行动抓捕与藩镇有勾结的朝中官员,尽快清理了一遍,但难保还有隐藏起来的漏网之鱼,若让你们公开露面,消息走漏出去,传达了河朔三镇那里,就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了,因此你们现在还不能在长安公开露面,过几日你们就返回云中和漠北吧,相关的出兵攻打河朔三镇的事宜,接下里几天本王会与二位详细商定!”

    二人抱拳道:“老臣明白!”

    三月二十二日,张守瑜和高秀岩二人离开长安,分别返回漠北和云中,给漠北、云中派遣政务官员的事情暂时搁置起来,等到平定河朔三镇的战役打响之后再派政务官员过去,现在还需要保密,而且张献恭和高如岳二人留了下来,暂时在摄政王府停用,他们二人也要等到平定河朔三镇的战役开打之后才能分别前往右羽林和西川成都府上任。

    却说太子李适从长安出发之后一路穿过潼关、陕州,抵达洛阳,正准备次日南下前往蔡州,当天夜里随行的宰相裴冕问道:“殿下,您真要前往蔡州,把元帅行营设在蔡州?”

    李疑惑地问道:“怎么,有何不妥吗?”

    裴冕道:“殿下,现在在蔡州主持的是臧希晏,他跟摄政王是老交情了,您到了蔡州后不一定能够指使得了他啊,到时候如果他不听您的,您能把他怎么样?到时候您的威望就没有了,日后还如何统领大军作战呢?”

    李适仔细一想,觉得裴冕的话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把杨绾、常衮等人叫过来一起商议。

    杨绾说道:“如果郭大帅能够带兵前来助阵就好了!”

    常衮道:“不可能,郭大帅现在正在主持邓州军和淮西军的整训,除非摄政王下令让郭大帅代替臧希晏!裴相的顾虑有道理,臧希晏此人是个老顽固,据说当年他做金吾卫大将军时,谁都帐都不买,行事颇有摄政王的风格!殿下毕竟年轻,只怕镇不住臧希晏这老头!”

    李适皱眉道:“把本宫应该去哪儿?”

    常衮道:“孟州,河阳节度使李元淳部就驻扎在孟州,他是宗室,殿下到孟州,必然会受到他的款待和鼎立支持!而且殿下在孟州可以遥制臧希晏,若他不指挥,延误战机,可以直接呈报朝廷,让朝廷去处置他,避免了殿下直接与他交恶的尴尬处境!至于永平节度使张镒驻扎的滑州已经被田悦攻陷,张镒本人也率军撤到了卫州,他自顾不暇,殿下如果去张镒那儿,还有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淄青节度使李纳根本就是藩镇,他怎么会听从朝廷的命令去打李灵曜和田悦?所以去孟州才是最合适的!”

    李适当即道:“那好,就去孟州!”

    孟州离洛阳并不远,李适等人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赶到了孟州,河阳节度使李元淳得知李适到了孟州,当即带着麾下将校和官员出城迎接,对李适极为恭敬。李适见状直感叹说:“关键时刻还是兄弟靠得住啊!”

    李元淳与郭子仪等人一样,他也是在安史之乱中得到提拔和升迁的高级将领,而且他是宗室,最初他在河西军中服役,河西军被抽调到中原平叛时,他就在军中,只不过一开始他与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不同,他没有资格独挡一面。赵子良为元帅东征平叛期间,他的人马就在赵子良的麾下。

    李适等人在孟州住下来之后就开始与李元淳商议出兵攻打李灵曜之事,李灵曜表示服从朝廷和李适的调遣。随后李适把元帅行营设在洛阳,李元淳统兵随行左右。

    元帅行营设立之后,李适立即派人命令永平节度使张镒驻军坚守在卫州,阻挡田悦率军南下,又派人去给淄青节度使李纳下令,让其率军攻打郓城,攻击李灵曜的后背。同时分别派人去淮南和蔡州,给淮南节度使韦元甫和蔡州的臧希晏下令,让他们分别率军北上,分别屯兵于毫州和陈州,等待命令随时准备进攻李灵曜。

    李适本来并未对淄青节度使李纳抱有什么希望,李纳早就不服朝廷管束和调遣,一直在青州和平卢各地自行其是,几年前称王的藩镇之中就有李纳。可是令李适没想到的是李纳还真就出兵了,而且还是第一个出兵的,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攻下了郓城,直接威胁李灵曜的后背曹州,李灵曜大为震恐,立即抽调重兵前往曹州防御,抵挡李纳的进攻。

    受到李纳攻击的李灵曜在兵力上受到了极大的牵制,李适得知消息后大喜,立即下令并亲自率领河阳军东进,进攻汴州。同时又给屯兵在毫州的淮南节度使韦元甫和屯兵陈州的臧希晏下令,让他们向睢阳方向进攻。

    李灵曜兵力受到牵制,又面临三面夹攻的不利局面,眼看着就要被围剿覆灭,他立即派人向魏博节度使田悦求救,田悦虽然年轻,但此人颇具政治智慧,他深知一旦李灵曜被剿灭,朝廷大军的兵锋极有可能就会对准他,因此他当即亲自带兵南下攻打卫州,企图通过围魏救赵之法把部分朝廷军队吸引到卫州一带,解除李灵曜的压力。

    永平节度使张镒率军死守卫州,抵挡着田悦的一次又一次进攻,其麾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刘洽,此人原本是市井出身,匡城人,早年做过捕盗吏,因违法,为县令所鞭笞,险些送命,因此冒死从军。凭着一股悍勇,他做到了永平军牙将,此人作战经验丰富,行军打仗颇有头脑,在城墙上指挥若定,有大将之风。田悦猛攻半月有余仍然无法攻破卫州,打得兵士损失惨重、疲惫不堪,只得撤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