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将军烈 >

第824部分

大唐将军烈-第824部分

小说: 大唐将军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子良看着李诵,良久,对旁边的李泌扬了扬下巴,“李泌,你告诉他真相,让他死得瞑目!”

    李泌站出来对李诵拱了拱手道:“宣王殿下,当年之事,下官是亲身参与者,下官并不是从西秦来的官员,是大王上任摄政王之后才来王府做事的,因此下官的话应该可以让宣王殿下相信!当年李灵曜叛乱,原本摄政王是打算让臧希晏将军统兵为帅的,但当时臧将军在淮南收拾刚刚平定的乱局,而郭子仪又在邓州一带练兵,摄政王就把此事拿到朝堂上让大臣们讨论,到底任谁为帅,大臣们还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执,最后是太子殿下主动站出来请战的,这件事情直到如今还有不少大臣都知道,这是做不得假的!”

    李诵当即耻笑:“哈,区区一个鹰犬走狗的话也能相信?”

    李泌听了这个话当场气得一张老脸涨成了绛紫色,指着李诵:“你你”

    李诵并不理会他,继续道:“就算我父是主动请缨,焉知这不是你和这些鹰犬走狗们早就暗中策划好的引我父主动站出来的?”

    赵子良看着李诵,缓缓道:“李诵,你已经走火入魔了!自古以来,历代君王对于谋逆的乱臣贼子总是要诛灭九族,对于某些犯官总是要斩草除根,孤以前总认为他们做得太过分了一些,认为一人犯案是他们自己的主张,与他们的家人无关,何必要祸及家人?因此孤摄政之后废除了许多罪行祸及家人的刑罚。但是现在看来,先人们这么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斩草除根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因为就算你仁慈,别人也不一定会领情,因为仇恨可以蒙蔽人的双眼,让人丧失理智!来人,带他下去!”

    “姓赵的,你也绝对没有好结果的,你想谋朝篡位,做梦!”

    “他真是疯了,疯了!”大臣官员们纷纷叫道。

    人虽然被带走了,但赵子良却依然阴沉着脸,显然是被李诵这种他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想法气得不轻。

    高尚站出来拱手道:“大王不必为此气恼,李诵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但也仅限于他和极少数人有这种想法,其他所有人都不会认为大王做错了,正所谓成王败寇,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臣认为当务之急是如何善后,毕竟有很多宗室都参与到这件谋逆案之中,如何把影响降到最小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赵子良道:“孤已经下旨让三司进行会审,由卢杞当任主审官,依照刑律进行审判,既不轻饶,也不从重处罚,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高尚迟疑了一下,说道:“大王,倘若如此审判,那么参与此案的所有宗室最少也都要斩立决,而天下人都会明白这是皇族们都在反对大王,而大王则在毫不留情的铲除政敌,这似乎对大王的声誉不利!”

    赵子良摇头道:“你们搞错了一件事情,自古以来皇帝会担心因杀人过多而背负残暴的罪名吗?没有任何一个君王会希望看到自己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维护统治、维持天下安定、朝局的稳定,就算屠杀百万也在所不惜,史书上也许会留下描述其残暴的文字,但这对于百姓有影响吗?玄武门之变,太宗皇帝弑父杀兄登上皇位,一举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成为被后世称颂的千古一帝,谁会有事没事把他弑父杀兄的事情拿出来说?人们记得的只有他的丰功伟绩,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无完人!孤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只要百姓们记得,孤在有生之年曾经做过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就足矣!”

    谋逆案告破了,但是这事却还没有完,牵涉进来的人实在太多了,全国各地秘密加入保皇社的皇族宗室、大臣、官员、世家、市井之流的人员多达数千人,要对这些人一一进行审讯、审判,需要大量的时间。

    这件事情也确实在这段时间内引起了朝野上下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民间各地都在讨论这件事情,有人说经过这件事情,李唐皇族算是彻底被打残了,这比当年武则天对李唐皇族下手还重;也有人说赵子良这是在有意对皇族进行清理,为改朝换代做准备,一旦皇族势力铲除得差不多了,就再也没有人有实力阻扰他改朝换代。

    无论这些议论和争论多么激烈,对于普通的百姓们而言都没有任何影响,他们只知道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这些皇族宗室的人就算被铲除光了,他们也只会拍手称快,如此一来,这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皇族宗室们就再也不能欺负他们。

    十月初五,经过近三个月的审理,谋逆案的所有嫌犯和涉案人员已经全部审理完毕,这是在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而能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完成,一方面赵子良不愿意这件案子一直拖下去,尽快处理完成最好,免得夜长梦多,另一方面也有卢杞等人揣摩出上意而刻意讨好的原因。

    “大王,这是所有谋逆案之嫌犯和涉案人员的审判结果,臣等已经整理呈送一份给大王过目,是否照此执行还请大王下旨!”卢杞说道。

    一摞厚厚的卷宗摆放在了赵子良的御案之上,赵子良花了不少时间一一看了一遍,然后抬头道:“关于皇族宗室的是否照此执行还是看看皇帝的意思吧,你明日进宫面圣!至于其他人等就照此办理!”

    卢杞答应:“诺!”

    没过两天,一封圣旨就从皇宫发出,圣旨诏谕,凡是参与谋逆案的皇族宗室,一律按照大唐律进行严惩。

    刑部很快照此执行,少数保皇社的高层满门被抄斩、其他宗室有人被凌迟、有人被判斩立决,最轻的也是斩立决,家人被流放,这于那些满门被抄斩的人来说无疑要轻得多,这些宗室的家眷们即便能活下来基本上都被剥夺了爵位、家产被充公。

    各地同时行刑,一时间人头滚滚落地,数千人被斩首,还有许多人被流放。

    作为主审官的卢杞成为了最吸引仇恨和火力的人,他被所有没有受到牵连的皇族痛恨、被士林和民间许多人骂,成为名副其实的恶吏!

第1290章 郭子仪死

    大唐皇族宗室因谋逆案有一大半锒铛入狱等待秋后处决的余波还未彻底平息下去,各地绅士、世家、名流、退休致仕的官吏武将们有不少人都纷纷上书赵子良,请求对这些皇族宗室们从轻发落。

    用这些人的话来说,皇族宗室们是李唐王朝的根本,如果严格按照律法执行,皇族宗室的人口必然大减、势力衰弱,皇族的威信也不在,李唐王朝也会变得名不副实,而且皇族宗室们是天生的贵胄,刑律怎能用在他们身上呢?

    赵子良把一封封从各地送来的请愿书看了一遍,气得他把这些请愿书全部丢弃在地上,差点把御案都给掀翻了。

    李泌站出来拱手道:“大王息怒,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情况应该还不算太坏,至少我们知道各地忠于皇室或者说对大王不满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现在这些人一个个都冒出来,这也让我们知道了他们都是哪些人,方便我们掌控,把这些人纳入我们的视线范围,日后进行严加关注、重点监视!另外,对于那些犯案的皇族宗室们是否减轻判罚,或者延期执行,以缓和目前各地绅士、名流和退休致仕官吏武将们的情绪?”

    赵子良眯起了眼睛,脸上浮现出一丝冷意,“保皇社那些低层人员基本上都判决执行了,难道那些皇族宗室因为他们的身份,朝廷就要对他们特殊对待?孤当初就应该下令把他们和那些低层人员全部一起执行,不用等到秋后,否则哪有这么多事?这件事情绝不是妥协能够解决得了的,如果孤这次妥协,这些上书请愿的人就会得寸进尺,直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这样他们是不会甘休的!”

    说到这里,赵子良停顿了几秒后说道:“这事不能再拖了,要绝了那些人的念想,传孤旨意,关押在京兆地区的犯案皇族宗室明日就执行处决,并传旨去各地方,自接旨之后的第二天立即执行,不用等到秋后!杜宗文,马上拟旨!”

    “诺!”杜宗文答应,立即铺开专用纸张开始奋笔疾书。

    这时玄十八走进来向赵子良抱拳禀报道;“圣王,新京传来消息,贵霜君赵霆不知为何上书辞去了所有军政职务,从可萨都护府返回新京了!王上派人送来关于此事的奏章很快就会送到长安来!”

    赵子良皱眉:“赵霆辞去了所有军政职务,从可萨都护府返回了新京?赵雷同意了?”

    玄十八道:“应该是同意了,否则贵霜君不可能擅自返回新京,不出几日,关于此事的奏章应该很快送到圣王这里来!西厂因特殊的快速传递消息的方式,因此早几日得到消息并传到这里来”。

    赵子良有些心烦,问道:“知道是所为何事吗?赵霆不会无缘无故辞去官职和军职吧?”

    玄十八抱拳道:“听说现在东罗马帝国因为伊琳娜皇太后的大力改革触动了军方将领和不少贵族阶层的利益,造成了好几处地方反对伊琳娜,相继爆发了几次叛乱,现在伊琳娜正在调兵遣将进行平乱,贵霜君赵霆认为现在正是西秦进攻东罗马帝国的最佳时期,因此上书王庭,建议发兵攻打东罗马帝国的安纳托尼亚地区,但王上驳回了贵霜君赵霆的建议,有消息说王庭中有大臣认为贵霜君此举的目的在于拥兵自重,因为现在根本不是进攻东罗马帝国的最佳时期,此时进攻东罗马帝国反而会使得他们内部摒弃成见、一致对外!”

    赵子良掌权了这么多年,虽然只听了玄十八的片言只语,但他哪里还不明白这里面的关窍?他沉思了片刻,对李慕辰说道:“既然赵霆现在赋闲在家,你替孤写一封信,送去新京给赵雷,让赵雷告诉赵霆,让他带着家眷来长安散散心,宜宁也很长时间没有回长安省亲了!”

    众大臣和官员们听了这话,就明白赵子良是想把赵霆一家叫来长安,避免他们两兄弟之间的嫌隙变得更大。

    李慕辰拱手答应道:“遵旨!”

    正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就算天潢贵胄也不例外,各种各样的家务事、麻烦事一大堆,赵子良本来不想管赵霆和赵雷兄弟俩的事情,毕竟他已经退位了,但赵家却是西秦王族,家事就是国事,家里内部闹得越凶,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就越大。

    这时郑三站出来对赵子良拱手道:“圣王,前几日郭子仪从老家来长安了,昨日亲自上们求见,请臣帮忙向圣王带各话,说是他自知命不久矣,想临死之前见圣王一面!”

    郭子仪今年已经八十多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寿中的高寿,但毕竟年纪大了,病痛也随时而来,最近几年身体是每况愈下,自从当年他夹在赵子良和代宗皇帝之间左右为难,不得不辞职解甲归田,此后一直没有再复出,赵子良也似乎早就忘记了他。

    听了郑三的禀报,赵子良神思飘忽,良久才叹息一声,说道:“明日你带他来吧!”

    “诺!”

    当年赵子良只当任过朝廷一次武举会试,在那次武举会试当中后来出现了许多名将,这些名将或为朝廷效力,或为安禄山的鹰犬,但不管他们站在哪一方,都无法否认他们在军事上的才干。

    而在这一批人当中,赵子良最为欣赏的是郭子仪和李光弼,这并不是赵子良先入为主的原因,而是这两人确实有才干,如果说比较平定安史之乱的功绩,郭子仪要稍逊一筹,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展现的军事才能和做出的贡献远在其他人之上,郭子仪的军事才能也不低,但郭子仪的政治才能却要高于军事才能,其他功臣大将们都相继被皇帝猜忌得倒下,而郭子仪却能屡次化险为夷并重掌军权。李光弼的政治才能与他的军事才能相比,那就是大大不如了,郭子仪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权臣、太监们的陷害和皇帝的猜忌,而李光弼却没有这个本事,因此忧郁而亡。

    一辆马车在摄政王府门前停下,马夫从车辕上跳下来拿出一个小凳子放在旁边,然后撩起车帘把马车上的郭子仪搀扶下来,郭子仪已经白发苍苍、形容枯槁、佝偻着背,原本身形高大的他现在却是骨瘦如柴,他拄着拐杖抬头看着王府门前摄政王府的鎏金匾额心里十分感慨,他已经十多年没有来过这里了。

    郑三从王府内走出来,对郭子仪拱手道:“令公来得挺准时的,圣王已经传下话来,令公来了可直接进去见他,走吧,我领你进去!”

    郭子仪拿起拐杖抱起拳,动作迟缓,“多谢郑大人斡旋!”

    说完,郭子仪对搀扶他的车夫道:“还不快谢过郑大人!”

    四十岁左右的车夫向郑三抱拳道:“郭昕拜见郑大人!”

    郑三转头看了看车夫,好似听了这个名字有些熟悉,指着他想了想,“你不是那个”

    郭昕道:“对,郑大人记性真好,我就是曾担任过安西都护,却因任性胡为而被革职的郭昕,郭昕愧对大伯和朝廷的栽培,这些年来时常想起过往过错,久久不能原谅自己!”

    郑三似乎有些明白郭子仪此次来长安的目的了,他点点头:“好,请二位跟我来吧!”

    郭子仪和郭昕在王府内的一间凉亭里见到了赵子良,赵子良看着已经老得弯腰驼背、老态龙钟、走起路来都很是吃力的郭子仪,心中生出无限感慨,人再怎么英雄了得,也敌不过岁月的无情啊!

    “学生携子侄郭昕拜见圣王!”郭子仪丢下拐杖撩起长袍下摆准备向赵子良下跪。

    赵子良叹道道:“你都七老八十了,站着都吃力,还跪什么跪?免了吧!来人,给郭子仪、郭昕看座!”

    旁边有人答应,郭子仪立即道:“多谢圣王!”

    婢女送来茶水之后,赵子良问道:“你多久没来长安了?”

    郭子仪道:“算来也有十三年了!”

    赵子良喝了一口茶,问道:“谋逆案之事你可否听说?”

    “学生听说了!”

    “这些日子,从各地送来不少奏章和请愿书,都是请求孤对那些参与谋逆的皇族宗室们从轻发落,你此次来见孤也是来求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