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兵临天下 >

第447部分

兵临天下-第447部分

小说: 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里,司马懿这才找到机会低声问道:“孙贲之事,州牧知道吗?”

    刘璟点点头,“他现在就在襄阳,不过我还没有见他,我要确定了江东的关系后,才能决定怎么处置他。”

    司马懿一怔,他连忙道:“难道州牧不想利用这颗棋子吗?”

    “我不是不想利用他,只是此人不堪大用,我担心用他反而会坏事,引发江东和荆州的敌对,于大局不利。”

    司马懿笑道:“这一点州牧不用担心,此人在江东人脉极深,孙权为稳定江东而没有深究他的党羽,这就留下了后患,微臣敢断言,此人必是江东大乱之根。”

    刘璟沉思片刻道:“此事先放一放,待我和吕范谈过后再考虑。”

    马车在郡衙前缓缓停下,刘璟请吕范进了郡衙,在大堂落坐,司马懿、刘敏以及郡丞董允陪坐一旁,刘璟叹息道:“听闻公瑾去世,我心中十分难受,我在柴桑也为他立了祠,不知他妻子现在如何,有什么困难?”

    吕范感激刘璟为周瑜立祠,又道:“公瑾之妻乔氏也一向受江东人敬爱,而且长子周循是吴公未来的女婿,吴公为了照顾她们母子生活,特地将建业城南的一百五十顷良田划给她们母子,而且公瑾俸料和食邑也照常支给,生活上应该没有问题,多谢州牧关心。”

    刘璟点点头,“好在是子敬接任大都督一职,这样我确实感到放心。”

    众人又寒暄几句,吕范这才取出孙权的帛书,呈给刘璟,“这吴公给州牧的亲笔帛书,请州牧过目。”

    刘璟接过帛书,却没有急着打开细看,而是放在一边对吕范笑道:“这次进攻合肥,我非常感谢孙将军的诚意,也体现了两家深厚的友情,我希望从合肥之战开始,孙刘两家的关系从此掀开新的篇章。”

    “我家主公正是此意,所以特命我出使荆州,商量两家结盟,共抗曹操的大计。”

    刘璟点点头,打开了孙权的帛书,孙权在书中正式提出了两家结盟的方案,在帛书的最后,孙权却又含蓄地指出了结盟的前提,就是两家平等,刘璟明白这里所说两家平等的意思,就是要求废除之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刘璟没有表态,笑了笑对吕范道:“吕公一路辛苦,先好好休息,等过两天随我去成都,在成都我们在具体商议结盟之事,当然,原则上我不反对结盟,只是一些细节需要好好斟酌。”

    吕范明白刘璟的意思,他们需要内部沟通商议,他便笑道:“我正好带了老夫人的信,准备交给尚香公主,顺便探望她一下,我很期待成都一行。”

第二卷江夏 第645章 特殊棋子

    吕范被请去了驿馆,刘璟又将帛书递给了众人传阅,司马懿看了帛书笑道:“孙权的意思很清楚啊!结盟只是一个借口,因为拿下合肥,帮我们退了曹军,他就要废除之前的条约。”

    刘璟冷笑一声道:“事实上,我已经取消江东战船的限制,内河贸易我也可以取消,只是他们自己未必愿意,关键是蕲春郡,我觉得孙权的真正目的,是想讨回蕲春郡,但这决不可能,当初在江东,我答应把豫章郡还给孙权时,孙权就明确对我表态,不会再要回蕲春郡,他现在又想反悔么?”

    董允也接口道:“如果他不是为了蕲春郡,他在帛书就没有必要说结盟的前提是两家平等,他这样说,明显就是为了从前的条约,但现在除了蕲春郡外,我想,别的他也不感兴趣了。”

    “或许是为了长江水道?”

    参军刘敏笑道:“皖口以西的长江水道可都是我们控制,还有彭泽湖和彭泽县,原本是江东的水军训练之地,现在也被划归了我们,说不定孙权是为了这两处,而不是蕲春郡。”

    “这倒有可能,这两处我可以还给他们,长江水道也可以商量,但蕲春郡是我们的东部屏障,这是我们的底线,宁愿结盟不成,也绝不返还。”

    襄阳北军营是襄阳城最大的军营,位于城北,包括内外城之间的夹城在内,占地约千亩,可以驻兵五万人。

    下午时分,两辆马车在百余名骑兵的护卫下驶进了军营,一直向军营最北面、紧靠城墙的一排屋子驶去,马车在一座位于角落的院子前停下,刘璟和司马懿先后从马车里出来。

    刘璟打量一下四周环境,这一带是军营仓库,士兵不多,而这座位于角落的院子四周却戒备森严,至少有上百名士兵看守,不准军营中的任何人靠近。

    刘璟走上前,一名军侯连忙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州牧!”

    “里面的人怎么样,有闹事吗?”刘璟问道。

    “回禀州牧,里面的人很安静,没有闹事。”

    刘璟点点头,走了进去,院子颇大,分为前后二进,有七八间屋子,还有院子和一座天井,里面有假山池鱼,还有几株大树,非常幽静,环境倒也不错,只是被士兵严密看守,没有出门的自由,这显然是软禁之处。

    刘璟走进院子,一名年轻妇人正好端着盘子出来,迎面看见了刘璟,吓得慌慌张张躲在旁边的屋子里去了。

    “阿莱,是谁?”天井里有人问道。

    不见人答应,天井里的走了出来,此人年约四十余岁,身材高胖,鹰钩鼻,一双细长眼,眼中白多黑少,显得格外狡黠寡情,此人正是孙权族兄孙贲,江东曾经的第二号人物,被娄发从海外流放的荒岛上救回来,暂时软禁这里。

    他迎面看见了刘璟,不由呆住了,刘璟第一次去江东和谈时,他们见过一次,孙贲慢慢平静下来,拱手冷冷道:“原来是刘州牧,失敬了。”

    “我还是叫你孙太守吧!我们应该见过,而且说起来,我们还是亲戚。”刘璟笑了笑道。

    孙贲知道他指的是孙尚香,他摇了摇头,“州牧不用和我套近,现在我为鱼肉,你为刀俎,你想说什么,尽管直言。”

    刘璟看了看天井,笑道:“这里不是说话之处。”

    孙贲见刘璟身后跟着司马懿,便一摆手道:“请房间里谈。”

    刘璟和司马懿走进了房间,三人坐下,刘璟这才坦率的说道:“我希望孙太守明白一点,我并不是要软禁你,你对我其实没有什么威胁,我是在保护你,假如你藏身襄阳的消息传出去,会有什么后果,你心里应该很清楚。”

    停一下,刘璟又继续道:“你是我的手下从海外荒岛救回来,对你应该是有救命之恩,我虽然不需要你感激或者报答,但我希望你能冷静理智,或许我们可以合作。”

    孙贲默默地点了点头,他明白刘璟的意思,所谓合作,就是就是利用自己,不过或许这种利用对自己没有坏处,他终于收起了嘲讽的冷笑,低声道:“我明白州牧的意思。”

    “你明白就好!”

    刘璟想了想又笑道:“我想孙太守是聪明人,我们就实话实说,不用绕弯子,这样双方都能轻松一点,我决定将孙太守放回江东,同时,我会暗中资助你,让你翻盘的本钱,如何?”

    “州牧是希望我取孙权而代之吗?”

    “我没有想那么远,说不定孙太守主政江东比孙权对荆州的威胁更大,你们谁成为江东之主,我不是很关心。”

    “那州牧要什么?为什么放我回江东?”孙贲疑惑地问道。

    刘璟笑道:“因为孙权始终在威胁荆州,他的野心太大,而我现在的精力在北伐关中,无暇顾及荆州,所以我需要一个内部不稳的江东,无力进攻我的荆州,而孙太守无疑就是我最好的人选。”

    孙贲明白了刘璟的意思,虽然坦率得让人难以接受,但孙贲至少明白了刘璟的真正用意,他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刘璟笑了起来,“孙太守快人快语,我喜欢这样的风格,另外,我想问一下,孙太守回江东后,准备从哪里着手?”

    孙贲叹了口气,“既然州牧如此坦诚,我也就不隐瞒州牧了,江东内部最大的弱点就是山越人,而山越人聚居的会稽郡同时也是江东最不安稳的一个郡,我打算就从会稽郡和山越人着手。”

    刘璟回到了郡衙的临时官房,司马懿也跟了进来,刘璟沉思片刻问他道:“军师觉得那人可靠吗?”

    “州牧认为其中有风险?”

    刘璟点了点头,“确实有风险,一旦被孙权知道此人是我放回江东,那么荆州和江东的表面和睦恐怕也做不成了,我担心孙权会因此倒向曹操。”

    司马懿想了想道:“微臣觉得就算没有此人,江东和荆州也只是表面和睦,这次孙权明显就是得渔翁之利,若不是州牧派甘宁进攻合肥,孙权会下决心攻曹吗?所以,孙权对我们态度和此人无关,只关乎利益,就算孙权知道了,但孙刘合作利益更大,他也会装作不知道。”

    刘璟点了点头,“军师说得不错,确实是这样,只是我想知道,此人在江东还有翻盘的机会吗?”

    “他完全有机会!”

    司马懿微微笑道:“孙权为了稳定江东,没有大肆清洗孙贲势力,只惩处孙贲、孙朗和朱治三人,但我在江东专门打听过,程普、韩当和贺齐其实都是当初孙贲名单上的人,孙权虽然嘴上说不追究责任,实际上已经冷落他们了,周瑜去世,应该是程普接任大都督,最后却由鲁肃接任,这里虽然是派系关系,但也和孙权不信任程普有关,而且孙贲任豫章太守多年,在豫章郡有很深的势力,我相信他潜伏回去,一定会有所作为。”

    刘璟点点头叹息道:“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

    邺都城西靠近城门处,有一座颇有名气的酒馆,叫做聚贤酒馆,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酒馆占地约五亩,由两大一小三座建筑组成,其中两座酒楼皆高三层,可以容纳一百多客人同时就餐,另外一座小的建筑是一排平房,并不对外,是仓库、杂物房和酒保们的宿舍。

    紧靠小楼还有一栋占地三亩的宅子,树荫浓密,院落幽深,据说这座宅子也是酒馆的产业,不过普通酒客并不关心,也没有人会去过问。

    酒馆的东家姓张,据说是关中人,平时很难看到踪影,一般都是由大掌柜来打理生意,聚贤酒馆的大掌柜姓杨,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为人和善,脸上从来都是挂着诚恳的笑容,令人感到容易亲近。

    这天中午,酒馆和平常一样生意兴隆,两座酒楼内都坐满了客人,喧嚣吵嚷,格外的热闹,十几名酒保也是忙碌得脚不沾地,几名酒娘身着艳丽长裙,俨如蝴蝶般在酒客中穿行,向客人们殷勤卖酒,不时有客人趁机揩油,酒娘娇声打骂,引起一片哄笑。

    这时,一名身材高大魁梧的年轻男子匆匆走进酒馆大门,走到柜台前探头看了看,只见杨掌柜肥胖的身子正在柜台内弯腰寻找什么,他便拾起柜台上的尺子敲了敲杨掌柜的后背,笑道:“杨掌柜,很忙啊!”

第二卷江夏 第646章 邺都风起(上)

    杨掌柜慢慢站直身子,狠狠瞪了年轻人一眼,“不去好好干活,跑来做什么?”

    “掌柜,我有事呢!就要下雨了。”

    ‘就要下雨’是一句暗语,表示他有很重要之事,杨掌柜点点头,见两旁无人注意,便取出一块黑色的牙板给他,“自己去吧!”

    年轻人接过牙板,快步绕过后门,向院子里走去,他穿过后面的平房,走到最角落内,那边有一扇很不起眼的小门,年轻人敲了敲门,从门缝下将牙板塞了进去,片刻,门吱嘎开了一条缝,他一闪身进去了。

    小门的另一边便是那座幽深的宅院,整个宅院处于一种阴暗状态,院子里被浓密的树荫覆盖,在房间里大多窗户关闭,阳光难入,略略给人一种阴郁之感,尤其看不见人的踪影,就仿佛是一座空置的宅院。

    年轻人跟着一名管家模样的男子快步向内院走远,两人都没有说话,甚至连招呼也没有打,仿佛两人素不相识,两人走进内院,在一间屋子前停下,管家敲了敲门,里面终于有人应答,“谁啊!”

    “是我,罗清。”年轻男子回答道。

    “进来!”

    管家闪身一旁,年轻男子推门进去,房间光线阴暗,屋角铜炉里袅袅冒着青烟,使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只见正面坐着一名身材高大的男子,面容削瘦,目光锐利,显得极为精明,此人正是汉军在邺都的情报总管,官任将军府参军的李孚。

    李孚在邺都多年,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情报网,几年来,他在邺都、河北、许昌及中原一带部署了三百多名探子,并在朝廷中布下了眼线,他给刘璟送去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情报,深得刘璟的器重,李孚已升为参军校尉。

    李孚正在给刘璟写报告,见年轻男子进来,他停住了笔笑道:“有什么消息吗?”

    年轻男子名叫罗清,是一名宫中侍卫,今年二十岁,原是北城宿卫军,武艺高强,三年前被挑选入宫,在刘协身边当侍卫,他是巴郡人,两年前被李孚发展为眼线,直接向李孚汇报。

    他躬身行一礼,“启禀参军,确实有重要消息,昨天下午伏完进宫,和圣上密谋了一个多时辰,伏完走后,圣上非常兴奋,昨晚还特地喝了一壶酒,说了些古怪的话,什么‘终于要熬到头了。’‘十七年了’等等。”

    李孚冷笑一声,又问道:“那伏皇后呢?”

    “伏皇后倒还冷静,不停制止圣上的胡言乱语,后来就把我们都打发出来。”

    李孚沉思片刻又问道:“米宦官有异常吗?”

    “米公公说是生病了,今天没有来。”

    李孚点了点头,情况已经很明显了,伏完终于要动手了,此时曹操正南征荆州,邺都只有三万军队,是几年来军队最少的时期,这个难得的机会,伏完一定会抓住。

    “还有什么情况?”李孚又问道。

    “其他就没有了。”

    李孚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昨天也正好接到州牧紧急命令,命他严密监视伏完的行动,尽量拖延他们的举兵行动,但李孚知道,伏完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