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137部分

一世富贵-第137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红日升起,整片大山都抹上了红晕,徐平一行终于到了这连绵大山的最高处,罗白县与迁隆峒最重要的隘口。

    从这里往前,就一路下山,直踏入明江边的迁隆峒。

第95章 迁隆峒

    前面一轮朝阳正缓缓升起,万道霞光装点着碧蓝的天空,那种暖洋洋的感觉让人每一个毛孔都舒适地张开来,直想溶进那火红的太阳里。

    韩道成走出山谷,抬起头来,向着朝阳贪婪地呼吸着。

    两天两夜,终于走完了这暗无天日的一百里山路,看见火红的太阳,觉得自己就像获得了新的生命一样。

    军使曹洋牵马走到韩道成身边,小声道:“指挥,谷口一个人都没有,蛮人还没觉察到我们呢!”

    韩道成看看四周,朗声道:“我们日夜兼程,比报信的蛮人走得都快,他们知道个屁!吩咐上马,列阵,守住谷口等军使!”

    一声号角声响起,出了谷口的兵士纷纷上马,在离谷口一里远的地方排开阵势。韩道成一马当先在前面,旁边站着执忠锐军旗的亲兵。

    只用了一顿饭多一点的功夫,忠锐军就已经全部出了山谷,纷纷上马摆开战阵,正对着前方不到十里远明江边上的迁隆峒寨。

    曹洋打马到韩道成身边,叉手行礼:“禀指挥使,列阵完毕!”

    韩道成点点头:“令众军士不得喧哗,等候号令!”

    曹洋高声应诺,回去传了军令又跑了过来,小声道:“指挥,后边的队伍离我们还远,要不要我们休息一下吃个饭?”

    “住口!军使和其他指挥兵马还在行军,我们作为前锋,自当为他们警戒,怎么可以懈怠?回去守住你的手下!”

    韩道成说完,向曹洋使了个眼色。

    曹洋会意,悻悻回归本队。

    韩道成心里暗骂,曹洋这厮平时看着挺机灵的,怎么这种关键时候犯糊涂?晚吃一会饭能饿死你?两天两夜都忍下来了。

    平平安安出了山路,正是表现领功的时候,你却要吃饭,没事找事吗!徐平还带着人辛苦在路上爬,你这里却开饭了,让他出来一头撞上,那还有个好?十分功劳连三分都剩不下!

    太阳出来了,勤劳的农人纷纷出来上工。此时稻谷刚刚收获不久,借着好天气在空地晾晒,有的已经开始打谷。

    有人注意到了谷口列阵的忠锐军,议论纷纷。这些山里人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在那里干什么。山里人的世界就是这一小片天,寨里住着的那位峒主就是这些人的一切,至于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就是另一个天地。

    在以前,这里的人并不与大宋处于同一片天空下。他们也偶尔听人讲起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皇帝,住在金銮殿里,天天吃着大米,顿顿有油又有肉,穿着绫罗绸缎,走路都穿着鞋,那鞋穿一个月都磨不破。

    那是很遥远很遥远的故事,遥远得好像在天边,好像千古流传的神话。

    从韩道成的骑兵踏出山谷,进入这片明江边的小平原,一切都改变了。

    迁隆峒知寨厅,迁隆峒知峒黄平安吃过早饭,正坐在桌边喝茶。

    一个家丁跌跌撞撞跑进来,都忘了行礼,高声喊道:“主家,大事不好了,外面来了兵马,都有座骑,还拿着刀枪!”

    黄平安一惊,腾地站了起来,手里的茶杯差点就掉到地上,慌慌张张地问进来的家丁:“兵马从哪里来的?上思州还是思明州?”

    “都不是,是从西北边的山谷里出来的,那里有到罗白县的路。那些人不但有刀有马,还穿着铠甲呢!阴森森的好吓人!”

    “从罗白方向来的?黄知县也想染指我迁隆峒?他有那个本事!”黄平安听了家丁的话愤愤然。真是落地的凤凰不如鸡,迁隆峒虽然被上思州和思明州欺负得惨,但怎么也有百八十个家丁兵,罗白县也想来凑热闹。

    “去招集人!把能动的都叫过来!我倒要看看罗白的本事!”

    一边说着,黄平安一边去取墙上挂着的大刀和弓箭。

    家丁只是远远看见,哪里知道来的是什么人,听了黄平安的吩咐,就转身奔向门口。

    “回来!”

    家丁听见黄平安喊叫,又跑了回来,莫名其妙地看着黄平安。

    黄平安站在墙边,手伸出去还没收回来,歪着头看着回来的家丁,沉声问道:“你刚才说,来的人不但有刀有马,还穿着铠甲,你没有看错?”

    “小的怎么会看错?那些人身上穿的明明白白不是衣服,有点黑呼呼的,还映着日光一闪一闪的呢!不是铠甲是什么?主家不是说过有铁打的甲?”

    “铁甲?”黄平安深深吸了口气,收回了伸出去的手,后退几步,“我的天,把罗白县卖了能买几副铁甲?这怎么可能是罗白县的人?”

    在原地怔了一会,黄平安才叹了口气:“不用问了,刀甲齐备,还都是骑兵,必然是朝廷的兵马来了!提举不是说二十五日才招见各地官员,今天不过才十一日,怎么兵马就到了?”

    心中疑惑归疑惑,黄平安还是吩咐家丁:“去给我备马,再把寨里有点身份的人都叫来,随我去迎接朝廷兵马。哦对了,在门口再摆一副香案。”

    家丁一头雾水,不知道主家是个什么意思,不过他就一个下人,也管不了这么多,只能听了吩咐照做。

    黄平安平复一下心情,急忙转回后衙去换官服。

    与其他土官相比,黄平安对“括丁法”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这不是因为他多么大度,而是因为这几年实在是被上思州和思明州欺负得惨了。

    想当年,迁隆峒也是大地方,太宗时候对交趾用兵,进军不利返回的时候在左江地区设了四寨,其中之一就是迁隆寨,上思州还在迁隆寨属下呢。

    可惜这里交通实在不便,其他三寨,古万寨和太平寨在左江边上,永平寨在明江边上,而且离明江与左江的交汇处不远,水路都方便。迁隆寨虽然也在明江岸边,可明江水浅滩险,只能通小船,到了旱季更是只能行小舢板。

    朝廷在迁隆寨只有一个不入品的小武官带五十兵士,每年所需钱粮就把邕州官府坑得无法忍受,怎么算都划不来,到了真宗的时候干脆把朝廷兵马撤掉了,让迁隆峒知峒兼任知寨。

    刚开始的时候,迁隆峒借着朝廷的大义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上思州也得老实上供钱粮。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随着朝廷对左江地区控制力的减弱,上思州迅速崛起,与迁隆峒争夺明江中上游的主导权。

    祸不单行,永平寨的朝廷兵马也减到最少,不但压服不了思明州,还得借助他们的实力压服其他土官。空出手来的思明州也沿着明江拓展势力,与上思州一起逼得迁隆峒节节后退。

    到了这个时候,迁隆峒实际管辖的地方沿着明江分别向上下游延伸出去十几里路,其他的都被上思州和思明州两家瓜分了。要不是两州互不相让,现在迁隆峒就不知被哪一家一口吞进肚子里去了。

    反正这地方早晚也不是自己的了,与其被上思州和思明州分了,还不如归到朝廷下面呢,自己最少能保住知峒的位子,还能领一份俸禄。那点钱粮大的土官不看在眼里,黄平安这小户人家还眼热呢。

    换了官府,黄平安来到寨厅,属下的几个头面人物都已经等在厅里。

    看着身穿皂袍白袍的七八个所谓的官典小官,黄平安心里叹气,这就是现在迁隆峒所有的体面人物了。其队的一些村里的主户,甚至自己连双鞋都混不上,也就没法带着他们上台面。

    黄平安整整官袍,上前对众人说了家丁报告的情况,而后朗声道:“朝廷来人,我们峒里多少年都没有过了,这等盛事,大家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尤其是见官的时候要仔细,不该问的不要问,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上官问起什么你们仔细想清楚了再回答,万不可坏了上官对我们迁隆峒的印象。”

    黄平安好歹还去过太平寨和邕州,是见过世面的人,这些人却一辈子都生活在迁隆峒。去思明州或者罗白县赶过草市的都算见多识广,上官对他们来说看不见摸不着,根本就不知道是个什么事物,只是乖乖听知峒吩咐。

    吩咐罢了,黄平安仔细想想自己没什么遗漏,这才带着人出了寨厅。

    到了知寨衙门门口,看见几个家丁正在手忙脚地摆香案,黄平安忙仔细指点他们。难得提举溪峒事的大人物来一趟,不摆香案迎接,怎么显出隆重。

    一行人离了知寨衙门,行不多远就出了寨子,抬头向西北方向一看,只见几里外的地方已经摆开了黑压压的兵马。

    就这一会耽搁,张荣带着乡兵第一指挥也已经出了山谷,在韩道成的左边摆开阵势。

    黄平安吸了一口冷气,迁隆峒这个小地方何曾见过这种阵势,成千的兵马摆起来,把人吓也吓死了。而且这还不算,后面还有兵士源源不断地从山谷里走出来,就像无穷无尽一样。

    跟在后面的官典小官更是惊得呆了,在他们的世界里,完全无法想象什么样的大人物能带出这样多的军队,而且还是训练有素兵强马壮的军队。

    韩道成远远看见了迎出来的人群,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高声喊道:“蛮人过来了,都给我打起十分精神,听号令行事!”

    一声号角,全军整肃,成千人站在谷口鸦雀无声。

    厢军而已,这些人不可能像报信的家丁说的那么夸张都穿铁甲,实际上着铁甲的只是几个军官,其他的人还是皮甲。

    但就是这样,对山里的蛮人来说,也不啻于天兵天将了。

    (备注一下:宋朝的永平寨有两个地方,前期设在思明州,后来这处寨子因为战事毁掉。神宗时候重设永平寨,位置改到了交趾边境,与交趾通商的博易场在后边的永平寨,位于思明州的时候宋与交趾陆上不通商。)

第96章 取他人头来

    徐平走出山谷的时候已经是中午时分,明晃晃的太阳晒得皮肤刺痛。由谭虎扶着上了马,徐平骑马直向军阵前方奔去。

    “见过军使!”先到的韩道成、张荣等人叉手高声唱诺。

    徐平策马上前,这才看见黄平安等人。

    黄平安以前见过徐平,忙带着人上来躬行礼:“下官知迁隆峒黄平安,以及属下一干人等,拜见提举!”

    徐平点头道:“不必多礼,前头带路,去你寨里说事!”

    黄平安应诺,转身当先行去。

    徐平对身边人道:“忠锐军和安远军驻寨外,分左右守住寨子。高大全一会上来带乡兵第二指挥驻明江对岸,张荣带乡兵第一指挥随我进寨,一切依先前吩咐行事。韩道成,你分出两队人马沿明江上下收集渡船,不得延误!”

    众人应诺,各自去自己军阵面前。

    张荣安排过了,徐平对他低声道:“随我进寨,你安排人看住寨里的粮仓,切不可出纰漏!我们带的军粮吃完,如果还没有粮运过来,那里就是救命的地方,一定要小心仔细!”

    说完,徐平打马随着黄平安奔向迁隆寨。

    进了迁隆寨,徐平见街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家家关门闭户,摇了摇头。这些普通人见到军队只知道害怕,却不知道自己是来帮他们的。不知道自己有一天离去的时候,他们会是欢送还是诅咒。

    进了知寨衙门,几个家丁已经焚起香来,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徐平看了看家丁和香案,微微冷笑。黄平安来拜自己这尊神,可是进错了庙门,自己喜欢好吃好喝的,就是不喜欢香火。

    下马直入寨厅里面,徐平当中坐下,黄平安带了人过来参拜。

    徐平道:“黄知峒,从太平县到这里山路难走,我早来了几天,以免误了时辰,一会你去吩咐寨里的人不必惊慌,一切都跟平常一样就好。”

    黄平安应是。

    徐平又道:“还有,山路艰难,携带粮草不便,还要麻烦你。”

    黄平安听了这话,心里直叫苦,他一个小寨子里,哪里供得起两千多人的大军。想了一会,硬着皮道:“上官,我们迁隆峒是小地方,地瘠人稀,寨里存的粮草着实不多,只怕供应朝廷大军应付不了几天。”

    “哦,你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一会我写几道手令,你派人分别送到上思州和思明州去,让他们的知州来时都带粮草过来,并让永平寨知会下属州县一体照办。忠州就不用去了,来时我已交待过。”

    黄平听了出了一口气:“小的遵命!”

    问过了迁隆峒目前的情况,徐平便让黄平安出去办事,自己占住了知寨衙门作为临时驻地。

    却说黄安明自离了罗白县,一路不敢停歇奔回思明州,思量着偷偷派人到迁隆峒与上思州黄宗祥的人会合,到山路上骚扰前往迁隆峒的忠锐军。因为要瞒过驻在这里的永平寨人马,耽搁了点时间,结果还没从思明州出发,就得到了徐平带兵进驻迁隆峒的消息,只好住手。

    又过了两天,迁隆峒那里来人送徐平手令,让思明州派一百人迁隆峒送粮草。黄安明看过,冷笑一声,随手就撕了。还想要粮草,到了二十五日自己就来个装病不去,看看徐平会如何。

    上思州黄宗祥比黄安明得到消息更早,带人已经到了半路上,结果有离迁隆峒近的手下过来报信,说是朝廷大批兵马已经到了迁隆峒。黄宗祥无奈,只好带着人悻悻而回。他早就打定主意不理睬徐平,什么十一月二十五日招见各地土官,自己赖着不去他还能来捉自己不成?

    回到上思州只过了一天,迁隆峒派来的人就到了。

    看过徐平手令,说是上思州在迁隆峒上游,可以借水运,分派下来的粮草最多。虽然手令里徐平说这些粮草算溪峒提举司暂借,以后自会补还,黄宗祥还是怒不可遏,把手令撕了还不解气,一怒之下剁了送信人的脑袋。

    十一月十六日上午,徐平正在知寨厅里跟张荣、高大全和韩道成等人商量迁隆峒周围的形势,黄平安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高声喊道:“上官,大事不好了!上思州要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