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323部分

一世富贵-第323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219章 星空(上)

    翰林天文院在大内东侧,与殿中省紧挨着,周围都是一些负责宫中杂务的衙门,并不因为观测天象预测吉凶就高贵到哪里,看起来也很不起眼。

    今晚正是十六月圆之夜,皇上赵祯的生日天辰节刚刚过去两天,整个东京城还笼罩在节日的气氛当中,宫中的红烛和灯笼亮如白昼。

    徐平与宰相吕夷简和王曾跟在赵祯身后,旁边则是两位翰林学士晏殊和梅询,后面跟着的是今年新任的司天少监杨惟德,以及司天监丞楚衍和提举翰林天文院的内侍杨怀敏。

    赵祯身后紧跟着的是两个小黄门,手里紧紧抱着一具精亮的黄铜管子,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生怕出了一丁点的意外。

    整个队伍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在皇城司和閤门卫士的簇拥下,从皇宫的小门到了东边这一片内朝衙门所在的区域。

    在徐平的指导下,玻璃务终于制成了两具大倍率的天文望远镜,选在今天这个日子献了上来。这跟最初燕肃看的那一具不同,两片凸透镜加大了倍率和视野,观察的地方又用三棱镜转换成正立的像,就连徐平自己都不知道会在夜空看见什么。

    这没办法,自从定了制望远镜观天象,便有宫里的内侍在玻璃务盯着,一制出来,那是绝对不允许别人用它向天空先看一眼的,一定要先呈皇上御观。

    今夜万里无云,一轮明月当头高挂,满天的星星都黯淡下来,甚至好多都消失不见了。若是按照平日司天监和翰林天文院观测,必然记下来的是月明星稀。

    可当人的视野借助仪器延伸到了广阔的夜空,又会看到什么呢?

    徐平并不怎么担心,赵祯本人并没有什么天文知识,也就是看个热闹,不会觉得天意不可测怎么的胡思乱想。有天文知识的杨惟德和楚衍两个人又绝对不会乱说,他们在那个位子上,早已经学会了怎么用天象邀帝王的欢心,自己趋利避害。

    最关键的是,中国古人天马行空的思想,给天地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猜想。就是按最流行的浑天说,也不过是说天地如鸡子,而人生活的地球就是个鸡蛋黄。至于其他学者,那就形形色色,说天地是个什么样子的都有,反正最后都归结到天人合一上来。

    中国人讲天为至高,不过那天可不是头顶上的天,而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样子。眼中看到了什么,无非是惊地说一声,原来是这样啊!

    天上的星辰是神,那是地上的帝王封的,没有册封那便什么不是,可没有具体天上哪个星体决定人间命运的说法。在中国有借着天变妖言惑众搅乱天下被斩的妖人,可没有因为解释天象而被绑在十字架上烧死的科学家。

    进了天文院,卫士四散站开,明亮的火把熊熊燃烧,照得四周如同白昼。

    殿里也有浑天仪一类的天文仪器,殿前有观天文的台子,立得的圭表,台上四周有几个小黄门趴在那里看天象。

    赵祯一行人进来,小黄门急忙行礼。

    赵祯吩咐免礼,顿了一下,转头低声问徐平:“这个——望远镜,到底是要怎么个用法?要不要建个台子什么的?”

    徐平小声道:“观测不需要的,日后倒是可以建个台子架住,省得来回搬运损坏。再建一个小阁遮风挡雨,也要防日光直晒。”

    “哦,今夜直接看就可以了,是吧?”

    “禀陛下,直接观看就可以。”

    赵祯点头,回身对吕夷简和王曾道:“古人云,天不可测,徐平制了这个望远镜出来,说是可以看见平时看不见的星辰,看到很远很远的天外去。这是当朝盛事,半点马虎不得,今夜诸位爱卿与朕同观天象。”

    吕互简带几位大臣躬身领命。

    赵祯又道:“徐平,你与司天监的人一起,先去把这望远镜架起来。”

    翰林天文院虽然也观天象,懂天文知识的人却不多,只是起个验证司天监上报的天象的准确性的作用,真做起事来,还是要靠司天监的人。

    徐平与杨惟德和楚衍一起,带着两个捧望远镜的小黄门,上了观天台。

    见两位司天监的首脑一起抬头看着自己,徐平道:“最重要的是望远镜要架稳,不要让圣上观天象的时候动来动去,其他的也没什么讲究。”

    杨惟德点头,招手让两个跟在后面的司天监学生过来,吩咐道:“你们两个牢牢抱住望远镜,记住,一定要稳,不可以晃来晃去。然后,把镜对准常见的天象,我这里说了什么星辰,你们就对准那里。”

    两身学生躬身称是,从小黄门手里接了一具望远镜过来。

    在观天台的中央摆好,徐平对台下的赵祯行礼道:“陛下,可以试观了。”

    赵祯点头,带着吕夷简等人上了观天台。

    到了望远镜前,赵祯停住。

    徐平取出腰间的笏板,对着望远镜的观测口道:“陛下,望远镜已经调好,您只管从这里看过去就是。微臣提醒陛下一句,从望远镜里看到的天象跟眼睛看到的大有不同,月亮星辰的大小都不一样,只管静心观看就好。”

    赵祯点头,微微弯腰,把眼睛凑到了望远镜的观测窗上。

    不等杨惟德指挥对准什么星象,赵祯便突然从望远镜上移开,直起腰,脸色变幻,过了一会才道:“太阴星如何是这个样子?上面就跟山地差不多,高低起伏!”

    吕夷简上前,捧笏低声道:“陛下,天上星辰,自古以来自有自己的模样,只是人的视力所限,一直看不清楚罢了。所谓神无常形,又何必在意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天意不可测,我们只管仔细看看到底是什么模样就好了。”

    赵祯平息了一下心神,点点头道:“话是如此,可从这里面看到的,跟眼睛看到的实在相差甚远。莫说没有什么月桂嫦娥,入目的,全都是高低山地!”

    王曾上前道:“嫦娥奔月,原本就是只供闲谈的无稽之事,又何必当真?”(未完待续。)

第220章 星空(下)

    赵祯沉默了一会,对吕夷简和王曾道:“你们也过来看一看,天上的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典籍流传,很多事情现在看来都是毫无根据的杂谈了。”

    吕夷简上前道:“典籍也只是先人们说的自己想法罢了,未必无误。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古人看不到,我们现在看到了,那便依我们看到的修改典籍也无不可。”

    说完,弯下腰来,从望远镜中看天空中的那一轮圆月。

    过了一会,吕夷简直起腰来,从容道:“没想到月亮上面,果然如同山地,只是看起来太过荒凉,不像有人居住的样子。”

    说完,站到一边。

    王曾上前,也一样看了,退后躬身捧笏:“恭喜陛下,有了这望远镜,从此看清了月亮上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破除了多少流言,此为国家之幸。”

    徐平一边看着,心里也佩服这两人,真真正正的宰相气度。其实他们看过了,心里怎么可能像表面上这么平静?从小耳濡目染,听了多少关于月亮的传说,结果今天晚上一看,上面不过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山丘,儿时的无数幻想就此破灭。就是修身养性的功夫再好,也不可能如此平平静静地接受这个事实。

    但他们是宰相,最怕的就是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引起皇上赵祯的心理波动,进而影响到朝政。今天晚上不管看到了什么,哪怕一凑到镜前看见个仙女直直飞过来,他们都要这样一脸无所谓,好像都是当然发生的事。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宰相不是普通人,哪怕是硬装,他们也要装出这副样子。

    这是他们的身份决定的,必须要稳定住大局,不然明天就可以到外地任知州了。

    两位宰相看完,他们的表现也影响了赵祯,现场气氛放松下来。

    “两位学士也上前看一看,徐平,你也与司天监和天文院的官员上前看看。”

    梅询和晏殊上前,趴在望远镜上看的时间明显比较长,不是看不清楚,而是在努力平静自己的心神。从望远镜前移开,一起捧笏向赵祯道:“恭喜陛下,天文台有了如此利器,从此以后,天空虽远,也一览无遗。今夜观天象,必将载诸史册,流传后世!”

    赵祯的面色已经彻底缓和下来,点头道:“不错,看清太阴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实为古往今来第一遭。从此以后,知道了上面到底如何,也省了愚夫愚妇瞎编排。学士院明天上诗赋,歌咏今夜盛事,记入实录,流传后世!”

    梅询和晏殊捧笏领旨。

    赵祯转过身,抬头看着浩瀚的星空,心潮澎湃。月亮上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并没有广寒宫,也没有嫦娥,更加没有捣药的玉兔。那太阳上是个什么样子呢?更加辽阔的星空又是什么样子呢?人的眼睛到底可以看到哪里?

    徐平和司天监以及天文院的官员一一看完,不声不响地站到一边。

    赵祯问徐平:“你以前看过月亮上面是什么样子没有?”

    “禀陛下,微臣也是就一次见。”

    “那跟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徐平想了一想,微微摇了摇头:“虽然臣知道嫦娥桂树不过是无稽之谈,却也没想到上面是这个样子。说心里话,若不是亲眼得见,谁能想到是如此呢。”

    赵祯点头:“是啊,什么事情都是眼睛看见了才靠得住。朕在起,月亮上是这个样子,那么太阳上又是什么样的呢?难道也是这样?用望远镜能不能看见?”

    “回陛下,望远镜是聚拢光线到人的眼里来,所以看到的东西比平时多,比平时更加清楚。太阳白天眼睛就不能直视,用望远镜去看,只怕会毁伤眼睛。”

    “看来这望远镜也只能在晚上观天象。”

    说完,赵祯转过身,对杨惟德道:“你指出天上紫薇之类星宫,让把望远镜对准那里,朕再看一看。”

    别的星可以不看,帝星赵祯是一定要看一看的。

    杨惟德领命,让捧着望远镜的司天监学生对准天上的紫薇星宫,自己上前仔细调得准了,躬身请赵祯上前御观。

    紫薇星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向被当为帝王之星,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

    赵祯上前,面色凝重,轻轻凑到了望远镜的观测窗口上。

    包括徐平在内,所有的人心都提了起来。

    月亮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只关系到一些神话传说之类,在星象学中的意义并不重大,紫薇星宫可就不同了。多少年的流传,这星宫代表着帝王,代表着朝廷,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这星宫中的几颗星星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而且著之经典,一直都说主宰着人间芸芸众生的命运。再是相信子不语怪力乱神,也不会把这些等闲视之。

    没有人知道赵祯会看到什么,会怎么想,会不会把看到的附会到朝政上去。

    现场的气氛变得极为凝重,徐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对天文也不熟,什么紫薇星他根本就不知道在哪里,这夜空里,也就是北极星那有数的几颗他能指出来。而实际上就连北极星,很可能也跟他前世的那一颗不一样,他听说过北极星是会随着时间变的。

    只有杨惟德的神色比较轻松,调的时候他已经看过,虽然只是粗略的一眼,凭着丰富的经验也确定跟肉眼看到的没多大分别。只是从望远镜里看出去,看到的星星更多,看到的星星更亮。这就没什么关系了,大不了以后补充星象学典籍而已。

    趴在望远镜上看了好一会,赵祯才直起身来,神色明显轻松,口中道:“原来紫薇星旁的辅星远不止典籍里说的那几颗,从望远镜里看,不知多了多少。”

    吕夷简长出一口气,上前一步,捧笏朗声道:“陛下以仁孝治天下,亲政以来,四海升平,朝政清明,蛮夷畏服。当此盛世,仁人贤士不管在朝在野,都尽心辅佐陛下。平时看不见的这些辅星,正是此时未闻达的贤士,日后辅佐陛下的能臣!”

    见赵祯面现喜色,在场的一众大臣一起恭贺。(未完待续。)

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

    徐平或许由于自己经历的影响,对今天晚上到底什么事情最关键没有概念。只是觉得让现在的帝王大臣通过望远镜看天象有一些风险,风险在哪里却说不上来。

    其他的包括两位宰相,两位翰林学士,更不要说司天监和翰林天文院的官员,却都是心知肚明。赵祯要看的,最重要的就是帝星,代表他自己的那一颗星辰。如果透过望远镜看到帝星隐晦不明,或者旁边有别的星亮度盖过帝星,心里难免就会留下钉子。

    至于其他的星辰,什么文昌、文曲星,左辅、右弼星这些,有点问题也是应在别人身上,不是动摇国本的事。如果司天监官员通过望远镜看了星象,明天上书说是哪颗星阴晦不明,主朝中大臣有难,他可能会难过,但不至于吃不下饭。

    看过了紫薇星宫,赵祯对其他的星象便就没有了兴趣。真想看星空,反正望远镜就在宫里,带个自己钟爱的妃子来看多好,跟一帮老头在这里有什么好看的。

    赵祯离开望远镜,让吕夷简带着在场的人一一上前观看。司天少监杨惟德在一边讲解,什么星宫,主什么,气氛慢慢活泼了起来。

    今夜明月高悬,万里无云,是难得的好天气。从望远镜向星空望去,很多被月光隐藏起来的星星都赫然在目,众人啧啧称奇。

    众人轮流看罢,王曾上前行礼道:“陛下,通过这望远镜看天空星象,比只凭眼睛不知道清楚了多少。依今夜看来,也并没有其他奇异之事,只设于司天监和翰林天文院着实可惜。臣请于崇文院也设一具,让馆职任职的词臣学士也能够用此观天象,与馆阁中藏的典籍相比较,也利于他们校勘书籍。”

    赵祯问吕夷简:“吕相公觉得如何?”

    吕夷简道:“王相公所言甚是,朝中精研星象的,除了司天监和天文院,就只有馆阁可以遍览历朝古籍,让馆阁人员用些与典籍对照也好。”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