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398部分

一世富贵-第398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冬冬微笑道:“我如何忍心哄七郎?真地是有人能唱。前年从陕西路来了个柳八娘,善弹铁琵琶,唱这种词。别人唱不得,柳八娘定然能够唱得!只是去年她害了一场大病,病根留下,容貌有些不雅,好久不见了。”(未完待续。)

第128章 有什么诀窍?

    孙七郎穿着一身短褐,下边卷着裤腿,上边挽着袖子,洋洋洒洒地从外面走进了徐平的小院。见徐平正在树下阴凉里的桌子边,聚精会神地看着桌子上的一张纸,走上前来,拱手行个礼,唱个诺:“郡侯唤我来,不知有什么事?”

    徐平抬起头,上上下下打量了孙七郎一番,无奈地摇了摇头:“如今你也是有官身的人,怎么还是如此随便?穿得如同一个种田农夫一般,让人看见了,不知又要背后说什么闲话。我这侯府里,就是如此对待官员的?”

    孙七郎浑不在乎:“左右是在自己家里,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穿。我是辛苦惯了的人,那些长袍大袖的衣服,一穿上就浑身不自在。”

    徐平本想跟他分说一番,你个武臣,又不是国子监的博士,不管公服常服,都有箭袖的衣服穿,怎么就宽袍大袖了?再想一想,孙七郎就是这个惫懒性子,怎么说他也是不会改的,只好摇摇头算了。

    见孙七郎站在那里伸着脖子向桌子上面的纸看,徐平道:“找你来,是因为我要立个刻漏社,弄个精准好用的时钟出来。你心思活络,尤其是有一双巧手,正适合做这个事。对了,这几天不怎么见你,是有什么事情在忙吗?”

    “没有。——郡侯知道,自去年我接了邕州认识的婆娘回来,诸般都好,就是她的肚皮不见起色。我不是一二十岁的少年时候了,还想着有个一男半女养老呢,这几天带着她开封城里的庙拜一拜。这种事情,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管着,总要把庙都拜遍,所有神佛的香火钱都孝敬到了,才会有神仙管我这小事情。”

    徐平看着孙七郎,哭笑不得。且不说按他前世的知识,知道这事情还是看男女自己,神仙也没有办法,只这孙七郎的作风,还真是有他的风格。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一抱,还生怕抱得不紧,平时省下的香火钱一次就给足了。

    孙七郎带回来的那个女人,以前是有过孩子的,自然不是她不能生,夫妻两人真地有问题,只怕还是出在孙七郎身上。不过这种事情也说不好,就孙七郎这个惫懒性子,也说不定是什么毛病都没有,只是时候不到罢了。

    这种事情怎么好深问?徐平只好道:“你既然是急着要子女,那这些日子就好好住在府里,陪着你的内人。平时吃东西也注意一些,酒要少喝,肉鱼之类的要多吃一些。还有,不要天天闲着,没事就找事情动一动。我听人说,这样有利生育。”

    “生孩子是女人家的事情,又不从我的肚皮里跑出来,怎么讲究到我身上?”说到这里,孙七郎向徐平伸着脑袋,颇有些神神秘秘的样子。“郡侯,你看当初你去邕州为官的时候,刚刚新婚没有多久,便就有了盼盼小娘子。回到京城,这也没有多少时候,夫人看看又要生了,莫不是有什么诀窍?”

    看着孙七郎,徐平是气不得笑不得,骂道:“你个浑人,说的什么话!你自己说的不是从男人家肚皮里跑出来,我能有什么诀窍?想要儿女,这些日子就好好在府里呆着,哪里也不去,多跟你浑家呆在一起就好了!”

    孙七郎挠挠头,伸着脖子对徐平小声道:“不瞒郡侯,没等回京,还在邕州的时候我就跟自家婆娘睡过了,她们蛮人女子,不讲究这个。时间着实是不少了,怎么还一直没有动静?我是真地有些急了!”

    徐平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说孙七郎,这是从在中牟庄里就跟着自己的老人,一向都忠心耿耿,重了的话不忍向他说,轻了他的脾气又不在乎。想了想,只好道:“你不听人说,孩子都是父精母血,父母一般重要。平常你多吃些补精益气的食物,府里有邕州送来的山瑞,你拿一些回去闲来吃。什么人参乌鸡之类的,平时炖了,你们两口儿喝口汤。身子调理得好了,想要的自然会来。”

    孙七郎点点头,把这些记在心里。这种事情上他就服自家主人,当年走的时候成亲也没少时候,而且林素娘年纪又小,竟然就有了盼盼。等从邕州回到京城,这才不到一年的功夫,自家婆娘的肚子是吃得好了才大上一些,全是肥肉,看看夫人,这都马上又要生了。徐平说的话,句句可都是学问,照着做自然不愁没有儿女。

    至于人参什么的,这个年代还远远没有后世那么珍贵,就是一味贵一点的寻常药材而已。孙七郎虽然俸禄低,可还从徐平府上拿钱呢,就是买来当萝卜天天炖了吃着玩,也还是吃得起的。

    心里有了底,孙七郎的心情大好,问徐平:“怎么就说起我的闲事了?对了,郡侯叫我来,可是有什么要紧事吩咐?”

    徐平叹口气,拍拍额头道:“被你一搅和,我都忘了!这不我身体不适,一直在家里休着寻医的假,没有事情做着实无聊。从年前便就跟燕待制说,要制个精准好用的钟表出来,一直没有功夫,竟然就拖到了现在。”

    “钟表?就是新式样的刻漏吧?我记得郡侯是说起过。”

    “嗯,就是刻漏,不过不是现在的样子。现在有时间了,刚好把这事情做了。我已经给燕待制和司天监的楚衍、贾宪几个人发了帖子,明天他们到府里来,一起商量这个事情。你的手巧,若是有了什么想法,正好去做来试试。所以,接下来的这些日子,你便老实呆在府里,不要出去乱转,免得用着你时找不到人。”

    孙七郎连连点头:“如此最好,我呆在府里,也好跟婆娘试着把孩子生出来。——对了,那个楚衍不是高大全的丈人?好久没见高大全了,怪想他的。”

    “高大全现在进了马军司,到外州去做就粮禁军了,怕是要到秋后才回来。他听说了我的身子最近不好,前些日子写信来问,还送来些土产。”

    孙七郎摇头:“这个高大全,在殿前司多少是好!皇宫里离得官家近,升官的机会多,而且家就在跟前,不耽误了回家过日子。怎么就想来到马军司去呢?”

    徐平心说高大全可不跟你一样没志气,只想着老婆孩子自己的小日子,他还想着建功立业,搏个封妻荫子呢,能跟你一样?可是看看孙七郎,只能摇摇头,心里面叹气。各人有各人的造化,由他去吧。孙七郎这样,或许失了前程,但却过好了自己的生活,谁要知道哪个对哪个错呢?(未完待续。)

第129章 刻漏社

    刚刚入伏,天气就一下子躁热起来,前几天还有些温柔的太阳突然就变得火辣辣的。太阳底下站一会,不小心就要脱一层皮。

    徐府的后园里,小河从两座山岗中间流出来,向右绕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之后便就变得宽广,成一片大的浅水湾。湾里种满了荷花菱角,这个季节荷叶亭亭如盖,一片碧绿。俏生生的荷花挺立在这翠绿中,绰约多姿,随风摇曳。

    过了竹林,水湾边是一片草地,绿油油的如同地毯一般,不时还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花从草丛里探出头来。草地的另一边,靠着水湾是一排十几株大柳树,遮住了偌大的阴凉。柳树阴凉的外面,则种了枫树、玉兰、石榴和木槿等小型花树。

    草地靠着水湾的地方,一道土堤伸进荷花丛里,尽头建了一处凉亭,正好接住旁边大柳树遮出的阴凉。从在亭子里,凉风习习,满眼都是美景。

    这里是徐府的人夏季歇暑的地方,任天气再是炎热,这里依然是满身清凉。

    徐平坐在凉亭里,看着满眼的荷花,慢条斯理地喝着茶。

    孙七郎百无聊赖地站在徐平身后,不住地东张西望,颇有些站不住的样子。

    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徐平要找人研究制造新式钟表,便立了一个社,其实就类似于他前世的俱乐部,取名为刻漏社。说起来这种组织称社称会并无一定之规,有的时候就单看怎么顺嘴怎么来。

    一般来说,会比社和集的组织性更强一些,有固定的发起人,成员入会也比较正式,有按时举行的集体活动,有的甚至还有会费。往往在宗教活动中,更多的采用会的形式。而社就要松散一些,往往成员并不固定,大多数只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到一起,活动往往临时起意。至于集,则基本都是临时举行,最典型的就是文人举行的雅集,诗文之会。像徐平前些日子招人来自己府里玩乐,便就算是雅集的一种。当日现场有诗词,后来散了之后还有人作诗赋记述此事,以后还会结集出书。

    宋之前,尤其是盛唐之时,雅集盛行。早的如两晋时的兰亭雅集,王羲之为此所作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唐时每到游春时乐游原上更是雅集无数,不知有多少诗人的诗篇通过这种场合流传后世。

    到了这个时代,文人士大夫之间的雅集虽然也偶有举行,但已经不多,更盛行的是各种各样的结社。名目繁多的诗社自不必说,其他如棋社、镜社,莲社、牡丹社和菊花社,弓箭社、棍棒社等等,花样无数。

    当然,规模最大的还是蹴鞠的齐云社,又称圆社,更是成员遍天下。齐云社已经远远超出了徐平前世俱乐部的范畴,更像是一个行业协会。蹴鞠的规则是由齐云社制定,比赛是由齐云社来组织,水平的高低是由齐云社来评定。后来出现专业从事蹴鞠的人员,从业资格也是齐云社说了算。徐平前世足协、羽协等等这些体育协会所具有的职能,现在的齐云社已经基本都有了。

    蹴鞠是此时天下第一大运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街头闲汉,无不喜欢,各种高手更是层出不穷。正是有这个基础,才催生出齐云社。

    常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齐云社就是一个例子。有了这种社会人员广泛参加的运动,在这种比较宽松的社会形态下,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行业协会。

    蹴鞠是男人的运动,女孩儿有女孩儿的游戏。

    柳树下阴凉里的草地上,盼盼正和秀秀一起踢毽子。这种运动虽然不如蹴鞠那么广泛,那么上规模,喜欢的人也不少,尤其是适合小女孩玩耍。秀秀回来,盼盼有了玩伴,最近对踢毽子极其热衷,外廉、拖抢、耸膝、突肚、佛顶珠,诸般花式,连徐平看了也叹为观止。一个小毽子,在她脚上像是花蝴蝶一样上下翻飞。一边看着,极其地赏心悦目。徐平一边看见,有时候自己都忍不住去跟她踢两下。

    盼盼和秀秀的不远处,一黑一黄两只小狗趴在地上,吐着舌头探头探脑。

    这两只小狗可不简单,是孙七郎精心培育出来的。徐平庄上的马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选育良种,孙七郎学了去,用来培育优良犬种。在中牟庄里,孙七郎最喜欢的就是架鹰走狗,追兔猎狐,对好的犬种极为上心。

    那只黑的,身子细长,四肢极高。它趴着看起来小小一只,一站起来,那体形就能给人一种震撼,好像身子一弓就能在地上飞一样。这是中国古老的猎犬,灌口二郎神的吠天犬大约就是这种,称为细犬。

    旁边那只小黄狗,看起来有些憨憨的,样样都不突出,但就是聪明听话。

    这两只小狗自从被盼盼看见,便就霸住了,经常带在身边玩。孙七郎一心想着好好养大跟着自己去打猎的,奈何不管教什么,总是很快被盼盼的种莫名花样弄得小狗迅速忘掉,就只记得天天跟在盼盼身边疯跑,把孙七郎急得上火。

    凉亭里,徐平坐在石凳上,一个人自泡自饮,不紧不慢地喝茶。看着眼前荷花池里美景,不远处女儿开心地玩耍,实在是生平乐事。

    这里没有了招呼不完的人,没有了理不完的事,彻底放松下心情,享受着这难得闲暇时光。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正在孙七郎实在忍不住,想要找个借口溜开的时候,徐昌带着燕肃从远处向这边走来。今天是刻漏社成立,第一次聚会的日子,燕肃下朝,便就直接过来。

    到了凉亭,与徐平叙过礼,燕肃抬头看看周围,赞道:“不想徐待制府上竟然还有这般美景,山水相映,凉风习习,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徐平让燕肃坐下用茶,口中道:“哪里能算得上美景,也不过一塘清水,几株荷花,有些凉风罢了。在这里闲坐,也只是图个清静。”

    燕肃笑道:“这话如何说起?若是在乡下地方,这种风景着实平常,但在这开封城里,便就难得了。去年徐待制在这里大兴土木,还有人说,花如许银钱,怎么不到城内寻处宅子,比这城外可是方便多了。现在看来,还是徐待制有远见,城内怎么有如此大的地方?自己家里有山有水,城里面哪个敢想?”

    徐平笑笑,没有接话,给燕肃倒上茶道:“燕待制,用茶。”

    燕肃喝了茶,咂了咂嘴:“这茶好!这种炎热天气,再去点茶就真地不合适。徐待制依着邕州茶法制的茶,听说前几个月卖的并不如何好,最近行情涨了起来。还是现在天气热了,点茶不如这个方便。”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徐平前世对茶也懂得不多,在邕州的时候只能对制茶的人说个大概。当时邕州制的茶,也只是占了个方便易保存,味道只能说是一般。几年过去,种茶的人一点一点试出来,已经能够制出极好的茶来。

    方天岩在京西南部改用邕州茶法,取明前极好芽叶,精心制了一批好茶,送到徐平这里来待客。那里本就是徐平前世绿茶的上好产区,味道果然大好,徐平自己没事也喜欢泡上一壶,慢悠悠地品上一品。

    说过一些闲话,燕肃对徐平道:“年前徐待制就说要制新的刻漏出来,我们讲过几次,只是诸般杂事缠身,一直也没有个结果。如今有了空闲,这次一定要一鼓作气地制出来,不要再有事情耽搁了。”

    徐平点头:“不错,这次无论如何不能再半途而废了,一定要有个结果。”

    “做这种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