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4部分

一世富贵-第4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撇了撇嘴,没有理他。农业技术果然是落后,哪里知道垄上种植的好处?花生垄作,就能提高一二成产量,这都不懂?

    不一会,孙七郎拿了耙子过来,把垄顶细细耙平了。他怕再被徐平嘲笑,这次分外用心,平得跟镜子一样。

    徐平让秀秀找了一把小铲子,在前面挖小坑,自己在后面撒种,又细细把种子埋起来。

    种子不多,只种了短短两行。

    收拾完了,徐平对围着的众人道:“看见没有?农活要这样做,才是做生活的,这田庄才有前程。”

    众人不说话,只是用怪怪的眼光看着徐平。这眼光有两重意思,一是赞赏徐平农活确实地道,这是自然的,他前世本就是农业出身。再一个意思是并不相信徐平说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农活真得这样做?

    秀秀站到徐平身边,小声说:“官人,你把种子扒出来,还用水泡了,还能出苗吗?要是出不来多尴尬。”

    她家里种花生都是连皮一起,在地里挖坑埋下去,哪是这样种的。

    这事徐平却不好跟她仔细讲,因为这是他前世的花生品种,所以才这样种。山东大花生作为优良品种,可不仅是籽大饱满,出油率高,还有一个对花生非常重要的特性,那就是休眠期长。原始种的花生,休眠期很短,不等收获就在地里发芽,造成大量减产。山东大花生休眠期长,能够保证收回家里还不发芽。但相应的,为保证出苗率,种的时候就要泡种催芽。

    正在这时,从庄的后面路上来了一个大汉,身长六尺开外,膀大腰圆,头上戴了一顶荷叶巾,上衣敞开,露出铁疙瘩一般的肌肉。拽开大步,端的是虎虎生风,一看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力气。

    到了众人跟前,大汉道:“诸位大哥,这里庄上雇人吗?”

    徐昌看看徐平,带着询问的意思。

    徐平小声道:“这个大汉,实在是生平仅见。都管问问他是什么来路,如果身家清白,就雇下来,多支两成工钱也不亏。”

    徐昌走上前,对那人道:“庄上自然雇人,不过要身家清白。你是哪里人氏?姓甚名谁?怎么来到这里的?”

    大汉道:“小的高大全,原是京东济州郓城人,因为家里遭灾,朝廷招了做厢军。原在五丈河上做漕运,后来转到群牧司牧马,就在这里淳泽监。因是朝廷关了这处牧马监,失了生计,一直在附近讨生活。听说这里庄主是原东京城里开酒楼的徐大官人,一向好名声,特来投奔。”

    徐昌沉吟道:“如果有人作保,那便最好。”

    高大全道:“这也使的。我有几个好兄弟,一个人在附近有几十亩田,还有一个现在牛羊司做群头,还有一个做估羊节级,还有一个做宰手,都是清白人家,可以作保。”

    徐昌转头看徐平,徐平点了点头,便对高大全道:“如此就好,我们庄上正缺人用。只要你不惜力气,我们庄主自然慷慨,吃住都在庄里,每月工钱一贯文省。如果你真能当大用,给你一贯足钱也有可能。”

    听见这话,周围站着的几个庄客便就喧闹起来。他们的工钱都是一月七百文足,是这附近的公道价格。这大汉却有一贯省,那就是七百七十文足钱,整整多出了七十文,而且还有可能得一贯足钱,那就多三百文了。

    说起钱徐平就觉得蛋痛,宋朝的钱分省足两种说法。钱倒是一样的钱,不过如果不特别说是足钱,那就是省,意思是告诉你一百文,但实际上只有七十七文。这是官价,不同行业还有不同的省法,简直反人类。

    孙七郎拄着锄头叹了口气:“可惜诸位没有这大汉的好筋骨。”

    众人看看高大全浑身的腱子肉,再看看自己,便闭上了嘴。

    高大全却犹豫了一会,对徐昌道:“干办给的价钱自然公道,小的没有话说。不过我自小是个大肚皮,饭量比平常人大,这话却要说在前面。”

    徐平笑道:“只要不是吃了不干活,谁怕你饭量大!”

    徐昌给高大全介绍:“这是我们小官人,你撞见也是你的福气。既然这样说,那便定下来,明天一起去办契约。”

    高大全忙给徐平行礼。

    徐平摆了摆手,看看他一身肌肉,转转眼珠道:“看你力气不小,不知道干活怎样。我这里种了两行落花生,正要浇水,就由你来如何?”

    高大全便对徐昌叉手:“劳烦干办给小的寻一副水桶来,这一路走得兴起,正好活动活动手脚。”

    徐昌笑笑,让人到庄里挑水桶出来。

    徐平看着徐昌,心里却有些郁闷。

    要说这宋朝的仆人,可没有后世清朝自称奴才的觉悟,他们都是雇来,按时结工钱的,一样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另立版籍,称作客户。虽然在雇佣期间,主仆身份有别,比如主人犯了法,只要不是谋逆这种大罪,仆人不能告。比如主人打仆人,和仆人打主人,法律上那是大大有别。但从根本上来说,一样都是良民,不爽了也可以不干,所以庄里的庄客对徐平并不是毕恭毕敬,干活吃饭拿钱,如此而已。

    至于说此时地多人少,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做庄客,而不是自己去开垦田地做自耕农,原因也很复杂。大的无非两条:一是没有农具,租赁农具就有很多不便;再一个就是这客户的身份。虽然是良民,但客户按宋朝律法不交税,基本不服役,这好处就大了,要知道在这役上,多少人倾家荡产。

    按照宋朝的规矩,客户是只有浮财,没有固定资产的。有固定资产就要交税,而只要你交哪怕一文钱的锐,那就成了主户,税赋之外,还要承担差役。对于下层民众来说,差役是一个可怕的负担,弄不好就把小命搭进去。在大宋朝,官家的差事不是那么好干的,秀秀家就是一个例子。

    而像徐昌这种有点身份的仆人,那就更不得了了。从称呼就能看出来,都管干办,这可都是官称,而且是不小的官的称呼。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那是没到宋朝,在我大宋,宰相家看门的怎么能称七品官?他们一向都是比自己家主人高上那么一两级的。主人是郎中,那么怎么也得称呼他们尚书,主人做了尚书,那司徒太傅就可着劲上。

    后来徐平自己做了官,少年得意,青云直上,奋斗了半辈子,才堪堪追上徐昌的官称。让自己的下人在官称上没法比自己高,这就是位极人臣了。

第6章 酒

    桶拿了过来,高大全也不用扁担,一手一只木桶,从旁边河里提了十几桶水,直到徐平喊停才住手,他不过才微微有些气喘。

    周围的人不由看得目得目瞪口呆,这家伙简直像牛一样,浑身上下不知有多少力气。

    正在吵闹的时候,刘小乙赶了辆牛车过来,到众人面前停住。

    孙七郎道:“小乙哥,你从镇上来,有没有带酒给我们吃?”

    刘小乙笑笑:“酒便没有,酒糟倒有一车,你要不要?”

    众人大笑,走到车前,把盖着的草苫子揭开,果然是一车酒糟,都把脑袋埋上去,深吸一口气,作陶然状。

    徐平知道酒糟是运回来喂猪的,也不奇怪。

    刘小乙又从身边摸出一个小葫芦递给徐昌:“都管,这是小的孝敬您的,所得不多,省着点喝。”

    众人哄闹,都说刘小乙趋炎附势。

    刘小乙道:“都住了嘴吧,这是煎酒得的酒汗,夫人特意吩咐带回来给都管的。给你们,你们喝得了吗?”

    高大全在一边不服道:“什么酒汗这么厉害?”

    徐平却是心中一动,所谓酒汗,是煎酒时酒气上升,凝结成水所得,说白了就是蒸酒所得的酒精兑水,度数很高。但切不要以为这就是后世的白酒,中国白酒有自己的独特工艺,固体发酵,固体蒸馏,才有独特的香味。除中国白酒之外的世界上其他高度酒才如酒汗这样直接蒸酒,但蒸好后一般不能直接饮用,比如要放在橡木桶里处理好多年,不然没什么人喝得下。

    农业机械和食品机械有时候分得不那么清楚,这也算是徐平的专业。实际上在他的前世,利用食品酒精制作白酒是政府一个很重要的项目,目的是为了节约粮食。但一直没有什么完美的工艺,只能用来制低档白酒。以国家之力才只能做到这地步,可想而知中国白酒绝不是酒精兑水那么简单。

    从徐昌手里要过葫芦来,徐平打开,呛鼻的辛辣味扑面而来。仰头轻轻喝了一小口,不出所料,就像喝烧刀子一样,一点酒香都没有,喝完之后头晕目眩,酒劲直接冲上头顶。

    转头却发现高大全直勾勾地看着自己,一个劲地舔舌头。徐平苦笑,真正的酒鬼,都是要敢于直面火一般的酒精,在前世的史书上那些直接喝医用酒精的酒鬼实在是史不绝书。

    把手里的葫芦递给高大全,徐平道:“你刚才辛苦了,这酒汗就给你喝一口,不过不要多喝。都管以后也不要喝了,这东西伤身体。”

    高大全哪管那么多,接过葫芦仰头就喝了一大口,然后就张着大嘴不停地吐舌头,口中却不停地连喊过瘾。

    把葫芦收回来,徐平对刘小乙道:“小乙哥,你把酒糟拉到我的院里,我还有用处,明天才拉去喂猪。”

    刘小乙答应,赶着牛车先回去了。

    徐平又吩咐徐昌:“都管,你到厨房里找个甑到我院里,要大一点的。”

    徐昌不知道徐平要搞什么鬼,也不能不听,领了两个人去厨房。

    徐平带着众人回到自己小院,领到厨房里,吩咐道:“来两个人把锅洗刷干净,再去打几桶水,把那边水缸倒满。”

    今年大旱,这帮庄客天天闲得无聊,有事做倒很踊跃,对徐平应一声喏,便有人刷锅,有人去挑水。

    没多大功夫,前面房里其他的庄客也都赶了过来,如做游戏一般,纷纷攘攘,比赶集还热闹。

    这边收拾好,徐昌也找了一个大甑来,是庄里蒸馒头用的。徐平亲自动手,在甑顶部开了一个口,又插了一根竹管上去,把口部削尖。

    收拾整齐,徐平吩咐在锅里倒上水,然后把甑放到锅上,让徐昌带人到院里把刘小乙车上的酒糟装到甑里。

    秀秀见众人忙活,小声问徐平:“官人,你要把酒糟蒸了吃吗?虽然昨天夫人说家道不景气,也不至于做糟民吧?”

    所谓糟民,说起来心酸,是东京城里一些贫穷至极的人家,靠吃城里正店酿酒剩下的酒糟为生。

    所谓的盛世繁华,对有钱有势的自然是风花雪月,快乐无边;而对于最底层的民众,则是饥寒交迫的苦难,和永无出头之日的压抑。东京城里每盏灯笼的阴影里,都有最下层人物的白骨。

    徐平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不大一会,甑里就快装满了。徐平让盖上盖子,吩咐抱了柴来,便在锅下烧起火来。片刻之间,酒香四溢。

    让找个坛子在竹筒口接酒,徐平便出了厨房,来到小院里的大杨树底下坐着休息。

    徐昌走过来,对徐平道:“大郎,你不会以为这样能蒸出酒汗来吧?”

    徐平笑笑:“蒸上个把时辰,都管就知道了。”

    这是黄酒糟,里面还含有一成多的酒精,当然能蒸出酒来,而且蒸出来的是真正的白酒,而不是酒汗。前世的黄酒厂酒糟都要这样蒸过才会处理,得到的酒就叫糟白酒。实际上利用酒糟蒸馏酒精,叫做串香法,前世的食用酒精制作白酒就是这工艺,而不是简单的勾兑。

    用不了半个时辰,竹筒里就有白酒淅淅沥沥地流了出来,发出白酒特有的酒香。一干庄客眼巴巴地看着徐平,他却不动声色,众人只好忍着。

    这样蒸馏出来的白酒一般是五六十度,正是酒香最浓的度数。白酒一般要到五十四度以上,才会有特殊的风味,这个度数酒的体积最小,密度最大,不是简单的酒精溶于水,而是一种既不同于水也不同于酒精的特别的液体。至于前世的低度酒,酒香是用特殊方法调出来的,不然根本没法喝。

    等到没有酒流出来,徐平让换了一甑酒糟上去,流出酒来之后,过了一小会又吩咐换了一个酒坛。

    见到徐平抱着半坛美酒,高大全挤到徐昌身边,两人一起两眼放光直勾勾地看着。

    徐平苦笑了一下,把坛里的酒倒进了锅里,两人看得呆了,差点就要冲上来抢在手里。

    这没什么特殊的原因,是徐平忙昏了头,忘了蒸酒要掐头去尾,才能得到品质均匀的好酒。不过倒回锅里也不可惜,还能蒸出来,品质更佳。

    正在这小院里人声鼎沸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声高亢的女音,然后就忽高忽低,曲折蜿蜒,尤如唱戏一般,音色倒是一直尖利。

    徐昌听到脸色立即变了,脸红得尤如有火要冒出来,眉毛倒竖。

    徐平对这种声音很不适应,竟然没听出讲的是什么,便把秀秀拉到一边,悄悄问她:“外面是谁?怎么像骂人一样?”

    秀秀左右看了看,才小声说:“是洪婆婆,在骂徐都管呢。”

    徐平一怔:“骂什么?”

    秀秀道:“官人你忘了吗?昨天夫人交待这庄里的事都要洪婆婆做主,今天你招雇了那个高大全,又没有与婆婆商量,她就骂徐都管借了你的势,要夺她的权呢。”

    徐平怒道:“什么乱七八糟的!这庄里我做不了主吗?”

    秀秀低下头,过了一会才偷偷看了一眼徐平,低声嘀咕:“有夫人在,你如何做得了主?”

    徐平登时就愣在那里。这算什么,自己堂堂家里的独生子,竟然还要受家里一个仆妇的约束?这是哪国的规矩?

    想了一会,才无耐地叹了一口气,这是我大宋的规矩。

    徐平今年十五岁,刚好与当今皇上同龄,可连皇上也做不了主啊!如今刘太后垂帘听政,什么都是她说了算,皇上不是也得乖乖听话?

    有老娘在,家里的事情就是老娘做主,她说什么就是什么,敢不听话,小心有人告你忤逆,乱棍打得屁股开花。

    可这样怎么行?这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