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579部分

一世富贵-第579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尝,用来下酒。”

    两人开了一瓶透瓶香,相对而坐,一边喝酒,一边说些闲话。

    人总是会变的,王素自到了西京银行,天天接触的是数目惊人的钱款,不知不觉间就跟以前不一样。以前的王素,圣贤经典不离口,虽然讲究生活情趣,但对钱财并不特别在意。哪怕是跟着徐平在城外买了庄子,说起获利来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现在跟以前可是不一样了,话里话外,总是离不开一个钱字,钱粮为纲,谋天下公利便为大义更是不离口。

    临近中午,王尧臣、韩琦等人才到了徐平府上。到了后园,见礼过了,大家落座。

    刘小乙指挥着几个仆人,在旁边下风处摆开几个灶台,各种蔬菜肉类摆了一大桌,就在那里点起火来。

    徐平道:“我们好久没有聚在一起说话了,今日有闲,便喝个尽兴。我这里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只有平常肉食菜蔬,只吃一个新鲜,诸位莫要闲怠慢。”

    听了这话,几位同年一起笑了起来。隆冬季节,新鲜蔬菜可比山珍海味贵多了。

    徐平又道:“自家酿的酒,是浓烈还是寡淡,都将就吧。喜欢吃什么,尽管到那边让府里的人现炒出来,由着自己的口味。”

    吴育长叹了一口气:“前几个我都是在地方为官,偶尔信里提到你们聚在一起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还觉得不以为然。回到京城之后才知道,与云行在一起,是个什么口福。早知道这样,无论如何也要回到京城里来。”

    众人一起大笑,跟徐平在一起,倒是从来不曾亏了自己的嘴。

    一众同年里,若说起科举及第的地位,自然是王尧臣和吴育最高。王尧臣是状元,吴育在天圣五年及第之后,又中制科三等,跟状元是一样的待遇。但论起现在的地位,天圣五年进士自然以徐平为领袖。以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主三司,差一步就入两府,其他的同年却还只到中层官员,离着侍从都还有一段距离。由于地位差得太远,现在是徐平拉着其他人,他们还很难帮上徐平的忙。

    大家纷纷起身到一边点了自己中意的菜。反正都知道徐平家里有钱,不用给他省,看中了什么便就点什么,今天就是要吃个尽兴。

    回到座位,说了几句闲话,文彦博对徐平道:“云行,还记得天圣五年,与我们一起登第的一位庐州进士,包拯吗?”

    徐平一愣,不由笑道:“当然记得,登第之后十年不仕,这位包希仁可是位奇人!”

    文彦博道:“他事母至孝,因为母亲年迈,只好弃官回家去奉养。前些日子他的母亲故去,没了羁绊,可以出仕了。”

    “哦”徐平点了点头,“现在才提起此事,只怕要等到来年了。刚好今年圣上有诏开科,包希仁只怕要跟来年的进士一起授官。不过放心,本朝以孝治天下,他不出仕是为了奉养老母,授官的时候必然不会亏待了他。”

    文彦博和包拯是通家之好,两人的父亲在京为官的时候便就关系密切,到了这一代又是进士同年,关系不比别人。包拯幼年丧父,文洎则一直为官,文家也特意照顾包拯。所以包拯现在要出来做官,私下里托了文彦博,希望授官的时候不要受以前影响。

    因为对母孝而不愿离家太远,让朝廷多次改官,又多次辞掉,是好是坏就单看怎么说了。朝廷里没有人,或者说有人对此不满,可能就会受到处分。因为还有一句话,叫做母老不择禄,石延年当年就是因为张知白对他说了这句话,才出仕的。有人撑腰,便就可以把一切都归到一个孝字上,不好的全都变成好事。历史上的包拯不但没有因为这十年闲居在仕途上受到影响,反而出仕之后升迁飞速,没有一帮同年帮他斡旋只怕没有这好事。现在有徐平,身居高位,这些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朝廷对官员之间的亲友关系非常忌讳,文彦博点到即止,没有再说什么。徐平帮包拯是同年情谊,没有显出自己跟他特别亲密的关系来,不然就是个不右什么时候爆出来的雷。

    徐平想了一想,对众人道:“诸位,我一句话要讲,你们听一听,有没有道理,各自斟酌。现在朝廷不比前几年,钱粮上不再那么紧张,也能够做很多事了。你们知道,我主持编过《富国安民策》,也曾经在奏对的时候,说过一句钱粮为纲。我们为官生财聚财不是坏事,只要这财是为了公利,便就当得起一个义字。不过义利之辨,众说纷纭,虽然这两年政绩突显,还是有人不以为然。如今李觏在国子临,著书立说,便是要凝聚人心,让大家明白这一点。从前两个月起,朝廷里有几个衙门,如同前几年我编《钱法类书》一般,对此事广采议论。治国之道,谁敢说了然于胸?这些议论,也是学的过程。你们若是有些心得,不如积极参与。实话说,按现在朝政施为,在这其中露出头角的,必然会受重用。”

    听了徐平的话,众人一时沉默。他们当然知道,这是徐平利用自己的职权,给大家指明了一条政治上的光明大道。朝廷选人,第一位的就是重臣保举。由于身份的关系,徐平不好过于偏重于自己的同年,不然会被攻击私下植党。但指明朝廷将来的用人方向,还是大有用处的。随着银行的正常运作,现在朝廷的施政跟以前有了很大不同,那么在选人用人上也就要表现出来。徐平一向都喜欢学习讨论,参与到里面来,就是中下层官员的机会。

    不过人各有志,哪怕就是这群同年里,也有对此不认同的。人人都想升官,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想升官,像不大说话的嵇颖,便就对升官没那么热衷。这么多年,嵇颖甚至从来没有私下里找过徐平,同年的情谊在,但绝不想在官场上沾这个光。

    此时倒是王素最放得开,对徐平道:“这些事情,我们在西京的官员也可以参与吗?”

    “当然可以。你们只是少了当面议论的机会,文章还是一样可以登的。”

    王素点头:“如此最好。这半年管银行,我倒是真有不少心得。”

    王尧臣道:“我和稚圭如今在谏院,涉及钱粮的事情,倒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怎么没有?钱粮为纲,不是为了钱粮而收钱粮,而是这多收上来的钱粮,要利国利民才行。现在的施政,考核地方官员时增收钱粮占的份量大了,必然会有那些心存侥幸的官员,不择手段多收钱粮,甚至搜刮百姓。如何防弊,不正是谏院要做的?”

    韩琦笑道:“云行如此说,也有道理。这上面用心,倒是大有可为。”

    徐平点了点头:“做事有道有术,治国也是一样。治国之道,无非施仁政,爱百姓,但如何做到这一点,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办法。但总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现在朝廷组织议论的,便就是共通可以推到全国各地的办法。钱粮为纲只是治国术,不是不可以议论的治国纲领,所以你们不要有顾虑。只要真地言之有物,都会擢用。以前朝廷治国,只是一味强调不费民力,清静无为,如今变了,官员为政要为百姓谋福祉,不单靠他们自己。这部的转变,涉及的问题无数,你们要抓住机会,显出自己的才智来。”

    话说得如此明白,众人都去了心中顾虑,一起哄然应诺。不管信奉什么,只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有强于别人的地方,必然就会提拔起来。新政初起,实际上极缺理解新的施政理念又有一定能力的官员,这也正是这些处在中上层晋升关口的徐平同年的机会。

    一个好汉三个帮,官场上孤家寡人极为艰难。徐平敬佩王曾的为人,但扪心自问,自己实在做不到他那样。徐平要巩固自己的地位,还是要依靠的自己天圣五年同年的帮衬。

第260章 赶紧还钱!

    冯府,冯士元满脸堆笑,向坐在对面的人拱手施礼:“今天什么风,主管有闲光临寒舍?”

    对面须发皆白的老者道:“老夫前来,是有事情要跟你说。”

    “主管请讲,但有吩咐,在下一定竭心尽力!”

    老者摸了摸颔下胡须,淡淡地道:“实不相瞒,家主人最近手头有些吃紧,先前托你买的宅子,着实拿不出钱来,此事就此作罢了。”

    冯士元一怔:“主管怎么这么说?我已经跟那家人说定,很快就能进宫去了。”

    “此事就如此吧,宅子不买了。”老者连连摇头,从怀里面取出一迭纸钞来,交给冯士元。“你把这钱给那户人家,就说前些日子多有打扰,聊作补偿。”

    冯士元看着手里的纸钞,摸不着头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老者站起身来,对冯士元道:“老夫还有事,告辞!”

    冯士元急忙追上,口中道:“主管难得来一次,喝口茶水,好坏多坐一会。”

    到了门口,见冯士元紧追不放,老者转过身来,看着冯士元,叹了一口气:“你为人一向恭谨,做事情也仔细,帮过我不少忙。有一句话送你,算作回报吧。学士曾说,最近官家盯京师银行盯得紧,要把前些日子放出去的贷款尽快收回去。听说你也从那里贷了不少钱,老夫劝你,要想平安无数,便老实尽快凑出钱来还上,越快越好,迟则有变!”

    完说,转身迎着寒风,快步去了。

    冯士元站在门口,看着老者离去的背影,脸上阴晴不定。

    来人是翰林学士程琳家里的主管,他们这种身份的人大多都跟冯士元有来往。前段时间程琳看上了前枢密副使张逊家里的宅子,一心想买。张逊家里现在只有一个刚七岁的曾孙,穷得厉害,吃了上顿没下顿,惟一一个当官的亲戚张先还在外地,帮不上忙。那家里穷得狠了,照顾那小孩的乳母便想把宅子卖了。只是宅子是张逊发达时赐下来的官第,不能私下里买卖,必须要有皇帝的御宝才可以。程琳派人找到冯士元,让他帮着想办法。冯士元便寻找机会,要让那乳母进宫去,她认识杨太后,只要到了宫里,御宝到手不难。现在刚刚有眉目,没想到程琳又派人来说不买了,让冯士元颇为意外。

    站在冷风里很久,冯士元慢慢回过味来。看了看手中的钱,又仔细咂摸了一会老者临走前说过的话,一时觉得心里冰凉。

    回到房里,冯士元提笔写了一个名单,交给家里面的主管道:“晚上在铁屑楼准备一桌酒席,记住要在后园,不许外人知晓。这帖子上的人,你去一一知会到,让他们晚上来赴宴。告诉他们必须要来,就是家里死了亲爹,天上下刀子,都不许缺席!”

    见冯士元说得郑重,主管不敢怠慢,接了帖子,恭声应诺。

    夜里起了风,吹得枯黄的树枝呜呜作响,从门缝里钻进来,扑到人身上跟刀子一样。

    冯士元冷冷地看了坐在两边的人,沉声问道:“人都齐了没有?”

    一个中年人道:“太尉,只有军院的李平义还没有到,要不要派人去催一催?”

    “去催!告诉他,半个时辰内还没有到这里,以后开封城里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旁边有人应诺,站起身来,裹紧身子,向门口走去。

    一开房门,冷风扑进来,不由就打了个哆嗦。刚一迈步,就跟黑影里过来的人撞个满怀。抬起头来,看正是要找的李平义,口中忙道:“唉,李大哥怎么才来?正要去寻你!”

    李平义进了房门,不住跺脚,口中道:“晦气么!骑马赶来,路上刚好被风吹断的树枝打伤了马腿,我也被掀在路上,结实摔了一跤!”

    一边说着,一边走到里面,向冯士元见礼:“太尉找我们来,不知道有什么事情吩咐?”

    冯士元看看李平义,又看了看在座的众人,沉声道:“今天有事拜托诸位,用酒之前我先说清楚,你们一定记在心里,回去之后不得有半点马虎!”

    见冯士元面色不好,都知道事情不小,一起哄然应诺。

    冯士元沉声道:“前几个月,大家都一起开了不少虚头公司,从京师银行贷出钱来,赚了不少。最近,听说京师银行要用钱,急着把钱收回去。”

    一个粗豪汉子道:“可不是!以前到京银行去贷钱,那是痛快得很,怎么说怎么好。最近这些日子,好话说尽,那也是一个子儿也贷不出来,真是邪性!”

    有人摇头叹气:“做得好的时候,可以用新贷的钱还旧贷的利息,这一下子断掉,可不是要人的命吗!我听说,有人可是要把家底都要填进去了!”

    见众人议论纷纷,冯士元厉声道:“先不要说话,老实听我讲!这次的事情,听说是官家急着用钱,压着京师银行一定要收起钱来。就是因为我贷的钱太多,所以一开始只是断新的贷款,并没有急着催我们还旧账。等到旧账收得差不多了,就不会让我们如此逍遥!”

    下面有人问道:“太尉什么意思?难道贷了京师银行的钱,还会把我们抓到衙门里去?”

    “抓衙门去?哼,那算是轻的!要是还不上利息,或者愈期不还本钱,抓了你的人再抄你的家都是平常事!”冯士元的脸黑得像个锅底一样。“你们老实听我讲,如今京师银行收旧贷收得差不多了,剩下没还清的,要么就是拖了利息延期还的,要么就是有人准备赖掉的。哼,皇上的钱也有人敢赖?你有几条命!我话说在这里,你们不管是谁,都不要起这个心思!砸锅卖铁,卖妻卖女,也得把钱老实还上!不然不但你倒霉,还连累我们!”

    有人畏畏缩缩地道:“若是能还,谁会拖在那里?京师银行可不讲情面,利息只要过了日子不付,便就打着滚翻着番地向上加,哪个受得了?可质库放钱出去,前一段时间实在放得太过欢实,不管什么人都放。现在收钱,有的人家确实没钱,怎么办?只要能拖上一拖,缓上一缓,总有办法可想。一味强逼,怎么能逼得出钱来?”

    “你们是干什么的?衙门里的人,还收不上债来?什么时候有这种事!没钱,开封城里有那么多庵酒店,让他们的妻女卖去!没妻女,孩子一样可以卖!没孩子,就去找他们家里的老人,或打或骂,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