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747部分

一世富贵-第747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骂人时说如禽兽。自己要做禽兽尽管自己去做,但不能用动物的思维来解构人类的道德体系。

    对于军队来说,强调兵民一体,就是说军人参军是来尽自己的责任,穿上戎装他依然是民的一分子。参军打仗,流血牺牲,是尽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为了金钱和爵位。爵以酬功,国家设爵位是对尽责的将士的酬谢。军人就该尽职尽责,浴血奋战,而国家就应该实实在在地按照军功授爵。这种体系下同样有金钱赏赐和依功授爵,但这些是国家对你尽民的义务的酬谢,而不是用来买你的命的。觉得不公,自有军法司治授功之人失职之责。

    为了钱去卖命,和为了国家尽忠是两个概念。每个人的生命都很宝贵,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能够用钱买到的命,都是贱命。既然是烂命一条,你觉得军中会爱惜吗?

    在为了金钱从军的逻辑之下,爵位无所谓以酬功,赏赐无所谓丰与薄,够让你觉得买到命就好。无所谓公平,只有统兵官觉得你值不值这个价钱。

    这不是有责任感、有集体荣眷感的汉人传统文化,徐平军改的核心,是重新在军中确立起军人的责任感和荣眷感。任福力战而死,不是禁军的文化渲染,而是他超出了自己的身份的局限,勇于担起了自己的责任。他在禁军让人觉得震撼,却引不起其他人的共鸣。

    从文化的角度,重新来审视这个时代的制度,与自己千年的见识相结合,是徐平从镇戎军出发后,与原先有些迷茫截然不同的地方。以前说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实际上只是凭着一种模糊的认识去做,并没有一个大纲领,从现在起不同了。

    军中如此,朝中如此,对整个社会徐平都不再是从前的态度。

说一下最近情况

    写这本书之前,我自己对宋史并不熟,充其量就是一个伪历史爱好者的程度。这本书写到现在,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刚好签约了。对一个在起点签不了约的扑街作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于是就坚持下来了。

    如果现在还有我刚签约时就看的读者在,就应该知道我那个时候是什么状态。满心幽怨的起点小扑街,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一本过百万字,上了架的书证明自己。

    书能够写到现在,我真地非常感谢那些在没有签约之前,默默收藏投票支持我的读者。那个时候,每天只要看到自己的书增加了三两张推荐票,便受到了极大鼓舞,知道有人在看,热情百倍地写下去。如果没有那时候一天增加的一个两个收藏,每天的两张三张推荐票,这本书就跟我其他的书一样,在十万字的时候无疾而终。有人在投推荐票,如果有一天二三十个的收藏掉一个两个,也不会觉得天塌下来,就不想写了。

    终于在有一天,大约是四十万字的时候吧,有一位热心的读者到外面论坛推了一次书,我终于签约了。收藏一天增加的数量,就超过了我积攒了几个月的总收藏。而本书之所以能够签约,就是因为这位热心读者的这一次推书,被负责查遗补缺的红茶编辑看到,他给我提签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自己申请签约被拒绝的消息。

    写到现在,我只求过一次票,是学着其他作者求一次试试。后来没有,是因为我知道求票是会让成绩好看一点,但对作者只是一个自我安慰,只有读者自己心甘情愿投出来的票,才能让作者知道读者的喜欢与厌恶。

    我不知道在这本书初期坚持投票的读者是谁,但他当时每天的随手一点,是这本书那个时候没有断掉的惟一原因。我知道有的读者在初期每天投票,不一定看这本书,只是支持我这样没有成绩、签不了约还在坚持的作者,依然要说一句谢谢。

    书到了现在,我非常感谢他们,那些默默投票的读者,帮我提签的红茶编辑。这句谢谢没有说出口,我只是认认真真写书来回报。或许后面的内容他们已经不喜欢了,或许他们后悔当初看走了眼,但他们当初真地这本书存在的惟一原因。

    书签约之后,我在网站的推荐位一直是比较好的,要感谢虎牙编辑。虽然与她其流不多,但她的尽职防尽责,是让我心态改变的巨大动力。随着书慢慢在写,我也慢慢摆脱了小扑街的幽怨心态,不再整天抱怨自己不受编辑重视。

    我对这段历史并不熟,是在写的过程中慢慢学习,写书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本书没有大纲,那个时候我已经习惯了写到十万字签不了约,就再写一个开头,也不可能做大纲。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主角先做民,然后做官,然后去外地,然后回京,然后去打仗。所以这本书写得极不严谨,情节散乱,因为我都不知道过一阶段,书里会发生什么。

    作为一个对这段历史不熟的人,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力求让读者真地活到那个时代,有自己的行事逻辑。精力所限,也只能做到如此,再高的要求超出了我的能力。

    书中大段的议论,你们看着烦,我写的时候也是心力憔悴。因为写这些,也正是我自己困惑徨的时候。我自己理不出主角的行事逻辑来,查到的资料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书是到一个阶段,我就去查一个阶段的资料,当到一个转变的时候,却与我原先的设想并不相同。反应在书中,便出现了大段议论,那些是我又转头去查这个专业的资料,力求在书中为主角找出一个尽量合理的逻辑。

    书上架以来,近两年了吧,因为起点有请假制度,我只有在上架第一个月没有拿到全勤。或许是一种执念,对于当初我这种签不了约的扑街作者来说,拿全勤是一种向往。所以书中出现了大量与书无关的内容,那是我自己查资料正在那个阶段,不想放弃全勤,于是写上去了。觉得受到了欺骗的读者我说一声抱歉,如果有什么补偿的办法,我愿意补偿你们。

    以后书中不会再出这些内容了,我会想好了再写,可能会慢一点。我的精力与能力有限,请读者包涵吧。

一点说明(前面误发收费章节报歉,补偿方法见内容。)

    写这本书之前,我自己对宋史并不熟,充其量就是一个伪历史爱好者的程度。这本书写到现在,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各种原因刚好签约了。对一个在起点签不了约的扑街作者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于是就坚持下来了。

    如果现在还有我刚签约时就看的读者在,就应该知道我那个时候是什么状态。满心幽怨的起点小扑街,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有一本过百万字,上了架的书证明自己。

    书能够写到现在,我真地非常感谢那些在没有签约之前,默默收藏投票支持我的读者。那个时候,每天只要看到自己的书增加了三两张推荐票,便受到了极大鼓舞,知道有人在看,热情百倍地写下去。如果没有那时候一天增加的一个两个收藏,每天的两张三张推荐票,这本书就跟我其他的书一样,在十万字的时候无疾而终。有人在投推荐票,如果有一天二三十个的收藏掉一个两个,也不会觉得天塌下来,就不想写了。

    终于在有一天,大约是四十万字的时候吧,有一位热心的读者到外面论坛推了一次书,我终于签约了。收藏一天增加的数量,就超过了我积攒了几个月的总收藏。而本书之所以能够签约,就是因为这位热心读者的这一次推书,被负责查遗补缺的红茶编辑看到,他给我提签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自己申请签约被拒绝的消息。

    写到现在,我只求过一次票,是学着其他作者求一次试试。后来没有,是因为我知道求票是会让成绩好看一点,但对作者只是一个自我安慰,只有读者自己心甘情愿投出来的票,才能让作者知道读者的喜欢与厌恶。

    我不知道在这本书初期坚持投票的读者是谁,但他当时每天的随手一点,是这本书那个时候没有断掉的惟一原因。我知道有的读者在初期每天投票,不一定看这本书,只是支持我这样没有成绩、签不了约还在坚持的作者,依然要说一句谢谢。

    书到了现在,我非常感谢他们,那些默默投票的读者,帮我提签的红茶编辑。这句谢谢没有说出口,我只是认认真真写书来回报。或许后面的内容他们已经不喜欢了,或许他们后悔当初看走了眼,但他们当初真地这本书存在的惟一原因。

    书签约之后,我在网站的推荐位一直是比较好的,要感谢虎牙编辑。虽然与她其流不多,但她的尽职防尽责,是让我心态改变的巨大动力。随着书慢慢在写,我也慢慢摆脱了小扑街的幽怨心态,不再整天抱怨自己不受编辑重视。

    我对这段历史并不熟,是在写的过程中慢慢学习,写书同时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这本书没有大纲,那个时候我已经习惯了写到十万字签不了约,就再写一个开头,也不可能做大纲。只有一个模糊的轮廓,主角先做民,然后做官,然后去外地,然后回京,然后去打仗。所以这本书写得极不严谨,情节散乱,因为我都不知道过一阶段,书里会发生什么。

    作为一个对这段历史不熟的人,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力求让读者真地活到那个时代,有自己的行事逻辑。精力所限,也只能做到如此,再高的要求超出了我的能力。

    书中大段的议论,你们看着烦,我写的时候也是心力憔悴。因为写这些,也正是我自己困惑徨的时候。我自己理不出主角的行事逻辑来,查到的资料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书是到一个阶段,我就去查一个阶段的资料,当到一个转变的时候,却与我原先的设想并不相同。反应在书中,便出现了大段议论,那些是我又转头去查这个专业的资料,力求在书中为主角找出一个尽量合理的逻辑。

    书上架以来,近两年了吧,因为起点有请假制度,我只有在上架第一个月没有拿到全勤。或许是一种执念,对于当初我这种签不了约的扑街作者来说,拿全勤是一种向往。所以书中出现了大量与书无关的内容,那是我自己查资料正在那个阶段,不想放弃全勤,于是写上去了。觉得受到了欺骗的读者我说一声抱歉,如果有什么补偿的办法,我愿意补偿你们。

    以后书中不会再出这些内容了,我会想好了再写,可能会慢一点。我的精力与能力有限,请读者包涵吧。

    (这一段内容我误发在了收费章里,给读者造成不便见谅。经编辑指导,解决方法如下:误发的章节当作新章,晚上会替换成新的正常内容,原定了的读者不需要再订阅,新章多出来的字数补你们的误订。即你们不需多付一章的费用,因我的失误,给你们造成困扰,那一章你们半价。)

第265章 瀚海

    美利寨这个地方很特殊,正是马岭水与葫芦川的分水岭。过了这里,就离开了马岭水的流域,进入瀚海。从这个时候起,许怀德大军将要面对水源缺少,道路难行的困难。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宋军进入了苦寒的半沙漠地区,面对的环境突然恶劣起来。

    一千年后,有一支军队在这个地方,打了最后一仗,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他们在这一片土地上辗转腾挪,所战斗过的地方,恰好就是先前陇右军开始发力,攻会州并转向天都山的那一片土地。正是从进攻天都山开始,西线战局一下子明朗起来,一场大战彻底打垮了党项大军。而对灵州外围的最后一战,将由许怀德大军在清远军完成。

    许怀德骑在马上,一身戎装,面沉似水。背上的伤微微有些结痂,又痒又痛,让人难受无比。大军面前,他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来,强忍着疼痛,一路前行。

    四十年前那场大战的遗迹处处可见,在沙土里半隐半露的箭簇,路旁的累累白骨,无不提醒着路上的将士们,他们要去面对的是什么。

    许怀德骑在马上,看见一个长着娃娃脸的士兵一边走着,一边不住地抹眼泪。他旁边的老兵神色木然,偶尔会拍拍年轻士兵的肩膀,满脸慈祥与无奈。或许这是一对父子,禁军里这样的亲父子,亲兄弟一起上战场的很多,越是历史优久的老军号下越多。招新兵优先招军人子弟,而招进来的父子兄弟尽量安排到同一军营中,一起生活,一起战斗。

    用亲情来加强军队的凝聚力,是五代遗风,或许来自部落传统,或许是某些将军的别出心裁。一直沿续到现在,就说明了这种传统对禁军来说有用。虽然在千军万马的钢铁意志面前,亲情显得脆弱,充满了人生的无奈,但总让兵士们多了一些战斗的动力。

    数百里瀚海,是灵州城最好的防线。宋军放弃灵州,不是败在了党项人的刀枪下,而是败在了这漫无边际的瀚海之下。从关中经过这里向灵州转运粮草,艰苦无比,代价让人望而生畏。要从这里攻灵州,不但需要军队的坚强意志,同样需要国家坚定的决心。

    禁军没有钢铁一般坚强的意志,除了监战的甘昭吉,他们也不知道国家有多大决心。

    徐平没有让许怀德走这里去进攻灵州,只需要他们占领清远军,断绝韦州生路。可是许怀德不信,他军中所有的人都不信。

    有战意的将领,认为徐平不预先告诉大军,而是宛如传说中的锦囊妙计一般,等到了清远军,监战的甘昭吉变戏法一样取出一个锦囊,高呼:“都护妙计,大军由此向北,攻灵州取军功去也”。这是指挥者的智慧,是安定军心的妙计,徐平都护高明。

    而那些没有战意,犹如被押着赴刑场受刑的将校士卒,则从心里鄙夷。用这种骗小孩子的把戏,诱骗大军走上绝路,徐都护真是没有人性,怪不得以前能带军打那么多胜仗。

    许怀德带的这一支大军中,有战意的人少,被押上刑场的人多,他有什么办法?

    当一支军队已经习惯了欺骗,习惯了被迫去战斗,你怎么说他们都不会相信。什么样的军令,他们都是被逼着去执行的。人无战心,妄想有战力,要求实在太高了。

    路边的累累白骨,时时都在提醒经过的每一位将士,他们踏上的是一条死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