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834部分

一世富贵-第834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攻防战。所以徐平不怕现在就告诉刘六符,再不及时定和约,到了秋冬就再打一场,连进攻地域都不怕告诉他。

    契丹人信不信,怎么想宋朝不管,反正会认真准备这一战。这一次不是运动战,而是在狭小地域的大兵团对决,宋军会动用全部的力量,把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全部用上。

    赵祯对战事还是有些不放心,道:“契丹有备而来,若是据城固守,好不好打?”

    徐平笑道:“据城固守,契丹若是这么打仗,十六州他们哪里守得住?攻城守城,非契丹所长,如果他们真在那几城跟多们硬抗,则必败无疑。多半契丹人不会死守,而是会派骑兵南下,找寻战机。契丹人打仗,多是以攻对攻,不会以己之短来对本朝之长。”

    杜衍道:“若契丹骑兵南下,实难抵挡,要早作防备。”

    南边的大名府可是以北巡的皇帝在,别让契丹大军兵临城下,又闹成真宗皇帝时澶州之战的局势。赵祯现在信心满满,真到那个时候,未必比他父样强多少。

    徐平道:“此事不得不防,是以等到秋后粮食一收,滹沱河以北的各个州县,坚壁清野。粮食全部收到城池中,包括百姓口粮,也全部入城,设专门官仓代其保管。治下的百姓编伍,设专人,烽烟一起,即全部撤入城中。若契丹骑兵来,使其无粮草可济。沿线各军广布侦骑,不得让其如入无人之境,四处游荡。当然,前线数十万大军,不可能让契丹大股骑兵南下,只是预作防备罢了。让契丹人见了,松懈下来,到时仗好打。”

    王凯从头到尾参与了西北党项战事,跟契丹人打这样一场仗,在他眼里不是大事,无非是跟当年攻卓城差不多罢了。道:“此次战事是个机会,可以让忠佐司将校营中的将校们,预加演练,推测方略。战事起来,也可以到前线实际学上一学。”

    徐平点头:“此事可行。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学得再多,不如真正地参与一次战事。战前他们仔细推演,战时参观,战后由教习讲解,这是好事。”

第88章 改制

    八月下旬,徐平兼任行营都部署,晏殊不再管军营事务。消息传出,河北路局势一下紧张起来,这一任命明确表示了战争即将来临。

    数日之后,在大名府设提举义勇司,隶殿前司,掌河北路和京东路义勇事,实际上掌管禁军的预备役和乡兵义勇。至此地方军事系统彻底明确,巡检司隶中书,义勇司则隶枢密院。义勇司完全为禁军服务,不服务于地方治安,地方官无权管辖。

    枢密院在全国设十一个提举义勇司,各州军分隶其下。招义勇为乡兵,再从其中选出合格的,作为禁军兵员。新兵员在义勇司训练半年之后,由枢密院统一安排,分到各整编完毕的军中。整编过的禁军不再实行终身制,普通士卒在军中五年除役,小校则以十五年为限,除役后回到地方。作为激励,除役士卒和小校回到地方后,可以优先担任公职,其本人终身不再服差役和徭役。提举义勇司与现有的转运使司路不重合,也不与其他路级监司发生关系,由枢密院通过殿前司垂直管理。

    以司勋员外郎王仪为提举大名府义勇司,左藏库副使王遇同提举,分派招兵官至河北路和京东路州县募兵。以三个月为限,募兵三万人至大名府,操练之后补入禁军。河北路在籍的义勇约有十八万,京东路稍少于此数,大约是从义勇十人中取一人为额。

    与之伴随的,是更大规模的西北军官内调,到河北路充实基层指挥。忠佐司设置的时候,便就有数千西北诸军的基层军官调入,加上此次调入,规模已近万人。

    以这些中下级军官为骨架,对河北路的禁军进行大规模整编,以定州为中心,形成数个野战兵团。大致河间府的桑怿为核心,整编三军,代州的高大全为中心,整编三军。中路则由许迁和王逵分任都指挥使,整编云捷军和云翼军。这八军就是用于此次作战的进攻兵力,约三十万人。其余禁军各守地方,防契丹骑兵乘隙突袭。

    这八军中淘汰下来的将校士卒,暂时安置在磁州和州,作为后备军力。等到战事结束之后,再整编为巡河军,由提举河事统一指挥。为了防止人心浮动,规定巡河军的待遇与禁军相同,依上等禁军发俸。

    八月二十六,以六宅使、恩州刺史赵为行营都部署司参赞军事,以王学斋为主管都部署司公事。徐平正式以行营都部署视事,召见众将。

    都部署司在皇城内东安门附近,是官府收买来的民房,晏殊时曾略作收拾,格局显得比较杂乱。这是临时性的衙门,与徐平以前的陇右都护府类似。皇帝回京时,行营都部署司自然取消。严格讲,赵祯不是亲征,这个衙门就不负责对外作战。

    在官厅见过了从河东路和河北路前线赶过来的诸将,因为官厅地方逼仄,徐平请他们到院子里落座。饮一杯茶,聊几句话,一会进皇宫去面君。行营都部署名义上是为皇帝服务的,真正的主帅是皇帝本人,礼仪上所有将领都要进宫领命。

    新任擒戎军副都指挥使,与高大搭档的杜杞,喝了一碗茶,见徐平走过来,道:“相公,军中拣汰士卒,俱到磁州和州会齐。河东路到此,不下数百里路,极是麻烦,兼且虚耗粮食。这些拣汰下来的人,多是老弱不堪,或是奸滑之辈,不如发配州县,就近安置得好,省无数力气。这几个月军中事务繁多,哪里有暇安排他们。”

    徐平道:“军中只要列出名籍,进行编伍,自有沿路地方安排护送。自交到地方之日起,这些人便与军中无关,不耗你们的精力。”

    见杜杞的表情,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徐平道:“伟长,你初入军中,对很多事务看不习惯,此人之常情。我说与你听,此次改的是军制,万不要把制度推到人的身上,对拣汰下来的将校士卒另眼相看。不然,就是给以后反对改制的人立靶子,会有反复。”

    制度是制度,人是人,旧制度下的人,同样是旧制度下的受害者。哪怕这些被淘汰的人实际上是从旧制度中得利的,如各级统兵官,也同样是受害者。他们受环境影响,只能适应旧的制度,新制度下无立足之地,失去了生计,这是他们的不幸。朝廷改军制改的是制度,对于这些淘汰下来的人,应该一视同仁,进行教育改造,让他们适应新生活。

    把制度和人区分开来,这个弯非常不容易转过来,这是事实。在改军制的过程中,新上任的军官,对被淘汰的军官往往瞧不起,有的甚至处处刁难。

    徐平一直强调,包括下公文立制度,尽最大努力杜绝这些现象。杜杞刚转武职,初到军中,思想没转变过来,对这种做法看不顺眼很正常。那些被淘汰的军官,很多都犯有贪赃、渎职等罪行,在改军制时全部既往不咎,被宽大处理了。从枢密院的角并来讲,是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有人被淘汰,就有人被留用。贪赃、渎职等职务犯罪,是旧的制度下的普遍现象,如果追究淘汰的人,那些被留用的人要不要追究?此事就无法收场。

    把制度改革庸俗化为对人的斗争,确实可以雷厉风行,取得高效率,但也会产生无数错误,埋下无数隐患。终有一天,这些错误和隐患会爆发出来,造成新的伤害,甚至让改革逆转,让大业功败垂成。权术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便就是这个道理,得到了后处,也就埋下了隐患。隐患不去除,随时会爆发,去除则要花上大得多的精力。

    徐平前世阶级斗争是典型的例子,土地革命本来是制度革命,农民被解放,同时伴随着的应该是地主的教育改造。对地主的镇压,是地主这个阶级中罪人的镇压,而不是镇压这个阶级中的人。所以土改审判地主,审判的是地主的罪行,而不是他们通过收租雇佣剥削农民。把制度改革庸俗化为对人的打倒,简单粗暴,必然会犯错误,一定会有本来无罪却被错误镇压的地主。如果不是工业化的到来,这种改革是一定会出现反复的。

    改革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精心安排,要有耐心。简单化、庸俗化,把制度变革搞成人对人的斗争,改革必然不能彻底,必然会有反复。甚至一个不甚,就会由于自己的失误,让旧制度卷土重来,最终让事业功亏一篑。

    徐平对禁军的改制如此郑重,谨小慎微,便是由于这个原因。宁可现在付出的精力多一点,把困难估计得足一点,不要留下大的后患。

第89章 借口还不好找

    社会性的人,总是有两重身份。一是作为个体的人,一是集体中的一分子,这两种属性不总是重合在一起的,有时候是相矛盾的。换句话,人性一方面是个体的生物特性,另一方面是社会性。对这两种属性的认识,几乎贯穿一切政治问题。这上面一个不慎,就会犯政治错误。当政治中再没有神,没有天命,人性认识就是政治的根本。

    今天时间紧迫,徐平没有时间跟杜杞详细讲解,只好暂时先提一句。等到过几天有了时间,徐平要召集众将,向他们把禁军改制的事情讲清楚。

    千万不要把淘汰出禁军的将校士卒当作罪人,更不要把他们当作废物,他们只是不适应新的制度而已。不改制,这其中说不定还有不少优秀的军官。这些离开禁军的人,中书必须配合枢密院妥善进行安置,这是禁军改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喝过了茶,徐平带众将入宫,面见赵祯。

    到靖方殿行礼如仪,赞礼官带着外地来的将领上前,一一拜见。直过了近一个时辰才完毕,赵祯吩咐中下级将领出宫,各自回营。派中使带了御酒,前去慰劳。

    等中下低将领离去,才由徐平与几位高级将领一起,正式奏报接下来的作战安排。

    提举忠佐司的王凯和李璋与赵一起,挂起了最近绘制的河北路地图,站在一边。王凯和李璋是赵祯在军事上的左膀右臂,赵则是徐平都部署司的人,两个部门通过王学斋联系起来。战事是由徐平的都部署司指挥,赵祯作为名义主帅密切参与,而不再跟真宗皇帝一样,到了前线关起门来,对战事不闻不问。

    有了忠佐司这个实际上的司令衙门,赵祯才真正有了对战事指挥参与的能力,以前的枢密院实际上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在此之前皇帝指挥战争,是临时征召能臣宿将,进行咨询,而后通过枢密院发布命令。那种指挥体系既能力有限,也不顺畅,有太大不稳定性。

    赵叉手行礼,上前对着地图,道:“今冬对契丹战事,都部署司如此布置。西北丰胜路,以云内州为中心,从阴山脚下到振武县,现驻有平塞、横塞、宁朔、清朔四军。其中刘兼济之清朔军,原定移驻兰州,现决定候战事结束来年再走。这四军严守驻地,不要有任何异动,以免引起契丹疑虑,以为本朝要沿边境全线开战。”

    王凯转身向赵祯叉手,补充道:“陛下,丰胜路此四军,是用以威胁契丹西京大同兵力,使其不敢投入河北路战事。山后契丹兵不动,则河东路禁军可以东来。”

    赵祯点头,跟着忠佐司一起学了几个月,对军事他已经不陌生。战事虽然是在东线的河北路打,但却要从西北讲起,因为现在整个边境对峙是连在一起的,牵一发动全身。

    赵道:“现在八月底,都部署司拟用三个月时间,到十一月底,各军完成整训。淘汰出来的士卒,由驻军所在州县,进行编伍,统一集中到磁州和州,由王龙图的提举河事衙门接收。为安定人心,这些人的钱粮不可有任何短缺。钱由三司从银行拨付,粮则由河东路的京西路,沿黄河运来。士卒拣汰之后,所缺之额,拣选本路义勇补入,由各军设将校营,进行数月整训。时间虽然仓促了一些,有西北将校补入,大致可用。”

    赵祯道:“不管是河东还是河北,驻泊禁军尚有不少,何不从他们之中拣选,去补充缺额?禁军是拣选过的,终究是比义勇强壮得多。”

    徐平捧笏:“陛下,用老卒确实是熟知军事,谙习器械,然其积习难改,只怕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军制。权衡之下,还是用义勇补入更加合适。”

    赵祯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禁军招募士卒,是有兵样的,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如要求最高的天武第一军,不得低于五尽八寸,接近徐平前世的一米八。上四军,全部都要求五尺七寸以上,大约一米七七左右。三衙直属禁军,均不得低于五尺五寸,约一米七。这个年代,这种身材是不可能从义勇中挑选出来的。赵祯对拣汰士卒甚为可惜,只是认可了制度改革更重要。

    以前禁军士卒招募,是由地方州县负责。新兵送到京师,由军头司审验之后,再拨给三衙。义勇司设立后,地方州县不再参与此事,军头司的职能也废除了。

    赵道:“为指挥战事,都部署司拟在代州和雄州各设一部署。代州拟任高大全,雄州拟任桑怿。中路的云捷、云翼两军,驻北平军,由都部署司直接指挥。十一月前,这数军要补齐火炮、马匹和骡马大车,不可有延误。”

    赵祯连连点头,在大名府,他见过了数次由忠佐司组织,新编禁军的演练。配合车载轻型火炮,和大量骑兵,正面对阵几乎不可阻挡。军队运动使用骡马大车,机动迅速,并不比全骑兵部队运动得慢。特别是各军能够自带十余日的后勤物资,机动性还要远远超过骑兵。见识过了这些,赵祯对接下来的战事,信心高涨。

    反正就是宋朝比契丹人多,钱多,西北打胜之后骡马也多。借助雄厚的财力,建立起装备精良的正规军,借助技术手段,对契丹形成绝对的军事优势。

    各军整编完成之后,契丹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利用骑兵优势突入宋境,未整编的约三十万禁军,仅是安国人之心而已。河北路加上赵祯带来的二十万禁军,总兵力五十万人,约有二十多万进行整编,剩下的查漏补缺,并作为战略预备队。

    这是大的战略安排,具体细节后续慢慢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