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道 >

第1093部分

官道-第1093部分

小说: 官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花楼里现在暂时住着省委副书记高玉兰同志,咱们监视百花楼,等于是监视高玉兰副书记啊,退几步说,即使不考虑高玉兰副书记,百花楼里也住着市委书记陈美兰和市委秘书长杨碧巧,还有市发展银行行长蒋玉瑛及国泰集团公司的领导层,咱们凭什么监视她们?一旦事情败露,咱们怎么解释?恐怕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啊。”

    “这么说,你也支持我取消对百花楼的监视?”

    “当然了,我巴不得呢,得罪向天亮可以,但不能用这种方式得罪。”

    高永卿道:“可是,可是那几个人,我已经交给老李了。”

    “怎么,你指挥不动了?”陈瑞青惊讶地问。

    高永卿点着头道:“那几个家伙是外地来的,只认钱不认人,我付了钱以后,就把他们交给了老李的秘书邵国林,用所谓道上的规矩来说,这事与我无关了,那几个家伙不会听我的话了。”

    陈瑞青惊道:“道上的?老高,太危险,这样做太危险了,那些家伙万一做出出格的事,咱们可真的吃不了兜着走了。。”

    “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高永卿也有些紧张了。

    陈瑞青稍作沉吟,“办法么,倒是有一个。”

    “你说。”

    “给向天亮通风报信。”

    “这……自己打自己的脸,这不好吧?”

    陈瑞青反倒笑了起来,“老高,你要脸面还是要前途?”

    高永卿犹豫道:“老李那边怎么解释?”

    陈瑞青摇着头说,“不需要解释,因为只有天知地知和你知我知。”

    叹息一声,高永卿道:“这样做不地道,至少对不起老李,要是被他察觉,咱们就算彻底玩完了。”

    陈瑞青微笑着说,“我不这么看,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这样做,不但是在保护咱们自己,同时也在保护老李,只要老李待在滨海,他就离不开咱们,只要咱们坚持坐在他的船上,他还是会敬让咱们三分的。”

    高永卿嗯了一声,“可咱们怎么向向天亮通风报信?总不能直接告诉他,我本来要监视你,现在后悔了,请你派人去抓他们吧。”

    “当然不能这样,如果这样,那真让向天亮看不起了。”

    “就是,毕竟和向天亮是对手,咱以可以暂时放下尊严,但不能没有尊严。”

    陈瑞青笑道:“好吧,我有一个很好的通风报信的办法。”

第1866章 挂号信

    向天亮收到了一封特急挂号信。

    两个女手下诸露和梅映寒,看到特急挂号信,立即起了浓厚的好奇心。

    女人那点小心思,向天亮还是懂的,无非是怀疑他有“外遇”。

    也不能全怪诸露和梅映寒好奇,两个人在向天亮身边工作,其中一个任务就是“监管”他。

    自从有了百花组和百花楼,向天亮就被剥夺了不少自由,比方说他的私人信件,总是被拆开后才会到达他的手里。

    不过,这次诸露和梅映寒失望了。

    梅映寒笑道:“这是谁呀,在开玩笑呢。”

    诸露笑道:“还别说,这是一个相当有文化的玩笑。”

    向天亮坐在黑色转椅上,斜眼瞅着诸露和梅映寒,“你们俩先别看玩笑,快给我念来听听。”

    亮了亮嗓子,梅映寒念道:

    “念尔无机自有情;

    别来半岁音书绝;

    春来江水绿如蓝;

    塔影初收日色昏。”

    向天亮咦了一声,“没了?”

    “没了。”梅映寒拿着信纸扬了扬。

    “收信人,写信人,还有日期呢?”向天亮问道。

    梅映寒摇着头,“除了四句诗,二十八个字四个标点符号,什么也没有。”

    诸露说,“这二十八个字和四个标点符号,还都是报纸上剪下来的铅印字呢。”

    向天亮又看着诸露和梅映寒,“你俩说说,这是什么意思呢?”

    梅映寒说,“象是一首诗。”

    诸露说,“不是一首诗,应该是四句诗。”

    “等等。”向天亮拿过信看了看,歪着脑袋思忖道,“我想起来了,这个第三句,春来江水绿如蓝,看着眼熟,我好象听过,嗯,反正,反正这第三句挺有名的。”

    诸露和梅映寒都笑了。

    “笑什么,笑什么。”向天亮瞪着眼斥道,“记住了,年纪轻轻的,以后要多读点书。”

    “嘻嘻。”诸露笑着问道,“我说领导,你知道这第三句出自什么地方吗?”

    “不知道,这不属于我的工作范畴。”向天亮一本正经。

    诸露道:“这第三句诗出自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向天亮问道:“这个老白白居易,是哪根葱啊?”

    “真没文化。”诸露笑着说,“白居易,公元772年至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即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我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曾官至翰林学士和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向天亮又问道:“那你们说说,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梅映寒道:“这还用说吗,春来江水绿如蓝,意思是说,春天来了,两岸的树和草都绿了,树和草都绿了,江中的水自然都被映蓝了。”

    诸露道:“映寒,天亮问的是,这句诗在这封信里所表达的意思。”

    梅映寒说,“那应该把这一句跟其他三句合起来分析。”

    诸露说,“这很难分析,念尔无机自有情,别来半岁音书绝,春来江水绿如蓝,塔影初收日色昏,好象,好象都是诗,但肯定不是出自同一首诗。”

    向天亮乐了,“诸露,你不是挺懂的吗,老白白居易的诗词你都知道,还能不知道其他三句是谁写的吗?”

    “对不起,我是熟读唐诗三百首,其他三句真不知。”诸露笑道。

    “嗯……也许这是一个诗谜。”向天亮皱起眉头,思忖着说,“以诗做谜,又用挂号信寄给我,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因为不方便出面,但他又想告诉我什么,可又怕让别人知道,因此,他把他想说的话或事,藏在了这四句诗里。”

    诸露说,“这个人一定读过很多书,至少是个诗词爱好者,否则,也不可能整出这另外三句诗来。”

    向天亮拿过信封,仔细地看了看邮戳,“本地邮戳,还是昨天下午,这封特急挂号信是从咱们市区寄的,这个人应该是本地人,外地人没必要跑到咱们滨海后再寄信给我吧。”

    梅映寒问道:“诸露姐,你确定另外三句也是诗吗?”

    “这我还真不能肯定,但读着听听,确实是诗。”诸露道。

    “我是说,既然这另外三句也是诗,那咱们找找它们的出处,把四句诗或四首诗的意思弄明白后,咱们再把它们整合起来,也许能从中悟出点什么来。”

    诸露摇着头说,“名家名句找起来容易,可这另外三句有点冷僻,想找出它们的出处,除非是找一个诗词方面的专家或爱好者。”

    梅映寒笑着问,“天亮,咱们滨海有诗词方面的专家或爱好者吗?”

    “嗯……好象还真有。”向天亮收起挂号信塞进公文包,“我想起一个老家伙来了,当年他老是在我面前卖弄诗文,曾自称是个诗词爱好者,今天正好一箭双雕,既考考他有没有真材实料,又可以搞清这三句诗的出处。”

    “谁呀?”诸露和梅映寒异口同声。

    “不告诉你们。”向天亮拿包出门了。

    半个小时后,向天亮开着别克轿车,来到了市第一中学。

    听说向天亮来了,副校长林霞匆匆赶了出来。

    “天亮,有什么事不能在电话里说呀?”

    “林霞姐,今天来不是找你的。”向天亮瞅着林霞身上的两个突出点,咽了咽口水说,“虽然你们学校的校服特别吸引人的眼球,但我的枪刚擦过试过,不用你修。”

    林霞外号叫“修枪的”,还是向天亮亲口命名的。

    当然,“修枪的”不是修向天亮的金枪,而是修他身上的“枪”。

    “去你的。”林霞红起了脸,看看车外没人,伸手在向天亮身上狠拧了一下。

    “真的,我找乔老头有点事,他在吗?”向天亮也趁机在林霞揩油。

    乔老头就是乔咸熙,市第一中学校长,向天亮当年的班主任。

    林霞咦了一声,“真稀奇,老校长刚才还念叨你呢,找他有什么事呀?”

第1867章 诗中谜

    在林霞的陪同下,向天亮进了学校,来到校长乔咸熙的办公室。

    老校长乔咸熙看到向天亮,忙不迭的起身,“你小子,总算找到你了。”

    “呵呵,我是主动上门,不是你找到的。”向天亮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还有,别一口一个小子好不好,这有损我的光辉形象嘛。”

    “就你?还光辉形象?”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眼镜,乔咸熙对林霞说,“小林,你这个干弟弟的形象配得上光辉一词吗?”

    林霞微笑着道:“好象是差一点。”

    “哼,我看差远了。”乔咸熙老脸一晃。

    向天亮盯着乔咸熙说,“乔老头,我本人现在是滨海学院筹建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您应该尊称我为向主任。”

    乔咸熙哈哈笑道:“什么筹建委员会,什么专职副主任,虚头八脑的东西,不就是个跑腿的吗,你别抬出来吓唬人了。”

    “呵呵,但愿您老人家明年还没退休。”

    “这话怎么讲?”

    “明年滨海学院正式开学后,我就是滨海学院的领导人了,我是大专,您是高中,我压着您一头呢。”

    “去,你顶多是个副的,还得排在后面,就象现在,要叫也得叫你向副主任,就象当初你读书的时候,是向副班长而不是向班长。”

    “你个死乔老头,哪壶不开提哪壶,成心气我是不是?”

    一个副字,是向天亮的心结,当年高中三年,向天亮始终没有当上正班长,从此,他一路走来,副字随影随形,挥之不去,大学时当过副组长,参加工作后是副县长,现在也确实还是向副主任。

    乔咸熙一边得意地笑着,一边冲向天亮伸出了手,“拿来吧?”

    “什么啊?”

    “钱,或者支票。”

    “什么钱,我欠您的?”

    “你欠我的,年初,你答应过,市引水工程要捐赠我们学校一百万元。”

    “哦,我说过吗?”

    “你小子说过的。”

    “不会吧,我记忆能力超群,我怎么不记得了。”

    “想赖是不是?”

    “乔老头,您是不是讹我啊。”

    乔咸熙笑眯眯地说,“你想赖也行,我就在学校门口立一块碑,上面刻七个字,向天亮是癞蛤蟆。”

    “您敢。”

    “我敢,你信不信?”

    “我信,我信,乔老头,咱不这样坏行不行?”

    “那你拿钱。”

    “别老是钱钱钱的,开口钱闭口钱的,您多庸俗啊。”

    “我就庸俗了,为了钱,我庸俗就庸俗。”

    向天亮一脸无奈,“乔老头,您不知道我现在没权了,没办法给您弄钱了吗?”

    “哈哈,你少来这一套。”乔咸熙笑着说道,“谁都知道你现在很瑟得很,陈书记和谭书记支持你,那个引水工程实际上是你的前秘书丁文通在当家,也就是你小子在当家,弄个百把十万元,是支援教育事业,又不是你个人贪污,有什么不可以,谁敢说三道四?”

    向天亮乐道:“行,乔老头您行,情报工作做得不错。”

    “哼,坐在家里,天下事也能知。”

    “好吧,好吧,三天后你到市委大院来找我。”

    “不哄我?”

    “我敢轰您吗?”

    “是哄,哄骗的哄。”

    “不哄不哄,保证不哄。”

    “嗯,这还算象话。”乔咸熙点着头问道,“听小林说,你找我有事?”

    “我啊,碰到大难题了。”

    说着,向天亮从包里拿出那封挂号信,“您帮我看看,一共四句诗,我只知道第三句的出处,另外三句得由您老人家的法眼来看了。”

    挂号信打开,林霞看了一眼,笑着说,“天亮,这你算找对人了。”

    向天亮也笑,指了指乔咸熙说,“我以前在这里读书时,他常常卖弄几句的。”

    乔咸熙看了看挂号信上的四句诗,想了想后说,“念尔无机自有情,别来半岁音书绝,春来江水绿如蓝,塔影初收日色昏,这四句诗,分别来自四个不同诗人的四首诗词,第三句我不解释了,你反正知道了,名家名句嘛,这第一句,出自张乔的《促织》,这个张乔是安徽贵池人,唐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合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这首《促织》共四句,念尔无机自有情,迎寒辛苦弄梭声。椒房金屋何曾识,偏向贫家壁下鸣。”

    一边说着,乔咸熙一边用钢笔在信笺上写了《促织》的四句诗。

    “那第二句呢?别来半岁音书绝。”向天亮问道。

    乔咸熙道:“这第二句,出自唐末诗人韦庄的《应天长》,韦庄,公元836年至910年,字端己,杜陵即今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是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等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他的这首《应天长》这样写道,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