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明末之秽土转生 >

第83部分

明末之秽土转生-第83部分

小说: 明末之秽土转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有这类想法。旱灾吃吃见不到缓解的迹象,能够让一部分灾民转移安置,也能减轻本乡本土的负担。想必,黄林他也是这样想的吧。”

    火舞点点头,表示的确如此。

    “那我这就派人去着手准备。表哥先回去休息,明天我们再出去参观一下,按照徐鸿儒的意思设计的农庄和工坊。”

    火舞满意的休息去了。而康宁还要悄悄的进行点计划。

    诸葛亮将火舞送了出去,而后走回来摊摊手说道:“俺们正聊得开心呢,把俺叫过来豆什么(干什么,有抱怨之意)?这不一句话也木说,就走了。”

    “叫你来自然是有用的。别看什么话都没说,以后我不在青州府了,你也不至于没有锦衣卫方面的联络人。不过这是后话了,我现在急需一批将领,那种混在人群之中也不容易被人发现的那种。你这些日子不是一直在翻史书吗?给我开个单子吧。”

    诸葛亮点点头。他近些日子以来和刘勰看了不少史书,不过他们都不是这一方向的顶尖人物。倒是谈以训听说他们最近在研读史书,经常过来和他们切磋一下。期间还有很多次给他们指点迷津,倒是让他们少走了不少弯路。

    “开个单子好办。”诸葛亮很有信心的说道,“可是不能保证我们已经有了他的基因。”

    康宁闻言,索性掏出大箱子,说道:“就在这儿弄,明天晚上以前收工,晚上我回来转生他们。”

    现在,康宁的转生者大军之中,除了几个比较重要的一线人物以外。还有几个也很重要的,二线人物组成的小团体。

    比如,京城里的御医众,掌柜众,南下的盗贼皇帝众,还有在不同地方挖坟子的盗墓众,培训结束刚刚回到青州府的传教众,还有前不久刚刚打着海外专家名义请来的工业众,

    如今,康宁终于要动用很多人都会想到的武将们了。只是他这次需要的是一群貌不惊人的家伙。

    这群人,康宁的唯一安排就是,让他们混进难民之中,并和他们一起,登上黄林的船,成为充实黄林属地人口的一部分。

    这是康宁埋下的伏笔,一时半会儿还用不着他们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第二天,康宁带着精神饱满的火舞走进了一个个工坊。

    走在人前的火舞,依旧是那副陕西大汉的模样。见了谁都傻傻的呵呵直笑。

    为了不让人看轻他,康宁在一路上都摆出一副讲解员的样子,也好让手下人知道,这人是需要认真接待的。

    “我朝在建国之初。大部分都是官营冶铁作坊。不过这样的作坊多半经营不善,其实一开始选址就有点问题。比如遵化铁冶,矿山炉场分散在蓟州、遵化、丰润、玉田、滦州、迁安六个州县。再加上匠人待遇低下,所的基本都是官产。相关军匠、民夫、军夫等人口流失严重。永乐年间还有两千五百人之多,到了嘉靖年间,就只剩下一千五了。后来。到了万历九年,已经到了不得不将山场封闭的地步了。”

    火舞一边听康宁解说着,一边假装漫不经心地点着头,实际上却把这些东西都撞进了心里。他知道秦道长所说的那些穿越者所带来的技术,很多都建立在对现有技术的改造之上。

    康宁刚才所说的,是大明朝存在的问题,下面就要听一下康宁的解决方案了。

    只是康宁没有那么心急,他唯恐说的自己没话说了,一直用一种低缓的节奏叙述着。

    “其实我朝的冶铁能力并不差。比起两宋来,可以说是进步了不少。就拿我们刚才说的遵化铁冶来说,他们使用的一种叫做大鉴炉的高炉,半年之内产铁97200斤。须知这只不过是一座高炉。而正德四年到正德六年,这样的高炉被建了十座。也就是说,只需要六个这样的遵化铁冶,就可以达到宋神宗在位期间留下的540万斤北宋产铁最高纪录。”

    (作者按:此纪录来源于当时的记录,虽然俺铁牛对当时的统计能力抱有强烈的怀疑,但依旧采用此数据。另,后世有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郝若贝推算北宋元丰元年铁产量为十五万吨,诸位知之则可)

    火舞本来还想有一搭没一搭的继续听着,但康宁迟迟未能进入正题,让他颇为不爽。最后他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俺们的铁冶怎么开不下去了呢?你有啥好办法不?”

    “我们铁冶的问题,在于工匠不受重视,所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没有流入市场,给官府带来收入。这其实是一种死循环,官府没有得到收入,就无法给工匠们提高待遇。但这个死循环还不好解开。因为大部分的铁器都成为军工用品。军费开支,一直都是朝廷重点控制的对象,自然不愿意在工匠身上多花钱。而我,只是略微提高了他们的待遇水平,并把富余的产能用来制作各种农具,四下贩卖。所获不菲。要知道,大明境内有不少‘矿贼’私自开采铁矿冶炼售卖,盈利也是不同凡响。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做这个。”

    “当然,我之所以能够让产能有所富余,还是考了徐鸿儒的启示。他说创新才是工业的源泉。工业这个词我还听不太习惯,”康宁一副土著的表情继续说道,“但听他的话,似乎是说一些新技术应该被用在这上面。既然他主张推陈出新,那我们就索性试试。这不,就有了这玩意儿。”

    康宁指着远处的高炉说道:“我们使用了更大的,充气量更足的熔炉。一开始我们使用的,是一种叫做水排的水利鼓风机。后来,我们从海外招来了一些人。弗朗机人什么的。他们设计了这种东西,好像称之为……”康宁装作思考的模样,良久才腔调怪异的继续说道。“斯蒂克芬熔炉。”

    火舞知道这是很重要的信息,不禁认真地记录下来。

    “不过这不是徐鸿儒的功劳,而是那些洋鬼子的功劳。他们还为了减少煤炭和木材的消耗量而绞尽脑汁,最后他们用了一个投机取巧的办法。在加固了熔炉之后,他们尝试在出铁的时候加入矿石继续冶炼和燃料,而不是停炉。当然,如果熔炉已经经受不住长时间的高温,还是应该停下来检修的。”

    这种方式,在1600年的的德国锡根地区,可以持续7到24天。而在威尔德地区。铸造时间从1450年的6天,延长到1700年的40个星期。

    这些改进之中的大多数,都离不开一个叫做亨茨曼的人。他生活在十八世纪,专业也十分对口。他很清楚如何改进这些庞然大物。

    然而他的贡献却不仅如此,他是历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开发出可以进行商业应用的坩埚铸钢技术。

    只是现在的康宁,还不准备将这个大杀器拿出来。

    他觉得现在所做的,就已经足够的骇人听闻了。要知道,他们所使用的斯蒂克芬熔炉已经可以达到日产量1200千克的地步。虽然欧洲的同样型号熔炉在1500年就已经达到了这个产量。但还是足够让康宁满意了。

    这个时候,徐鸿儒忽然出现在康宁的眼中。火舞打起十足的精神,准备随时和这位最大的敌人打个招呼。

    然而徐鸿儒似乎没有注意到他们,在看了几眼高耸的熔炉之后。他摇摇头就离开了。

    “徐鸿儒为什么会摇头呢?”火舞有些疑惑的问道。

    “他认为不应该过早的发展这些东西。”康宁在一边解释道,“他觉得应该让全天下的人先吃饱肚子,在游刃有余的发展这些东西。”

    “那你觉得呢?”火舞的问题戳中了康宁的软肋之一。他不是很同意徐鸿儒的见解,但有没有足够的理由去反对他的想法。后世所呈现出来的发展道路不一定是对的。在发展的大步迈开之前。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精准的预言了发展的结果。

    所有的道路都是走出来的,所谓的正确理论,很多都是道路走出来之后。才发现他们是对的。其中有一些甚至是从古纸堆里千辛万苦找出来的,而他们最初出现的时候,就像梵高的画一样,能带给作者的,只是和原来一样一文不名的生活。

    所以,他很想给徐鸿儒创造一点时间,看看他的构想究竟能否成为现实。

    但他不确定的是,如今的这种局面,是否允许他这么做。

    或许在他的眼里,自己在这里大炼钢铁,就像是后世的大跃`进一样。如果是这样的话,想必他也会觉得自己的另一种举动、有点某某公社的意思。

    随后,康宁带着火舞参观了几个并不算重要的工坊,虽然造纸印刷和纺织,在将来将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但康宁不想做出头鸟,也就没有过于强调他们的重要性。

    接下来,他们来到了康宁最引以为傲的农庄之中。在康宁不惜成本的平方法的刺激之下,农民们的种植热情高涨,很多土地都早于预期完成种植任务。虽然干旱仍在继续,出苗率根本无法保障。但几乎所有的人,都愿意尝试一下自救的可能。

    康宁知道,他的平方法不可能施行太久,否则将会给自己的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是一笔很容易算清楚的账目。一点二倍的产量只能获得一点二倍的市价收入,却要付出一点四四倍的奖金支出。而零点八的产出,虽然仅需要付出零点****的奖金,但也只能收获零点八的市场回报。如果把这两个理想样本一加,将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两单位标准的市价收入,却要付出二点零八的奖金支出。

    如果有些农民的收成距离平均值差距更大,也就是方差更大的话,那么多出来的奖金支出可就不是零点零八了。

    别小看这百分之四。后世从九十年代开始高喊,教育支出要占全国总gdp的百分之四,结果喊了二十年,依然无果。

    这百分之四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但康宁并不准备现在就取消平方法,他要等着农民们主动提出这一要求。

    接下来他要做的,反而是给农民们更好的待遇。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各种农具也该粉墨登场了。

    木犁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铁犁已经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了。在样式上,罗瑟拉姆犁和苏格兰悬挂犁已经被仿造出来。苏格兰悬挂犁的发明者,斯莫尔更是被康宁使用秽土转生之术召唤了来。

    原本,他的技术应该出现在百年之后,可是现在,康宁让这一进程提前了将近一个半世纪。

    与此同时,比较原始的播种机也被帕特里克·贝尔制造出来。他也是一名转生者,以所谓的海外专家的名义在这里帮忙。

    其他的,诸如克罗斯基尔碎土机这类东西,也已经被制造出来,只不过他们有的不太符合东方人的使用习惯,有的则是因为马匹不足,缺少驱动力,有的则是因为地形原因等等,而无法被立即推广开来。

    这些大型的农业设备,都在农庄,或者比较恶趣味的称之为教众公社的名义之下。所有试图使用的人,都必须提前申请,当然这种申请一般都会获得批准,只要申请人会使用相关机械。

    像这样的公用工具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至于面向家庭提供的生产资料也不在少数。至少各类种子是不需要用公社的名义才能弄到手的。

    这些东西对于康宁来说,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就像徐鸿儒一直在尝试新的东西一样。

    康宁突然发现,徐鸿儒虽然身为自己的敌人,却像是老师一样,在引领自己走好穿越者的每一步。

    这个人带给他的情感,越发的让他纠结起来。

    不知道多年之后,他还会不会像是历史上那样,发动谋反叛乱。

    如果他真的想用武力方式,来推广他所信奉的理念,不知道那时的康宁,应该怎样抉择。

    或许,事情不会像想象的的那样糟糕。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康宁或许也能创造出一种相对和缓的推广方式,去传播让天下人吃饱的理念。

    至少,多年后展现在徐鸿儒面前的,真的可以称为教众公社。但里面的每一块地,都有人承包。劳动者会像爱护自己的私产那样,爱护公社的财产。

    在公与私的平衡之中,无论是姓资还是姓社,都能为百姓创造一个大同世界。

    这样的世界,才是康宁这个背负着使命的人,应该琢磨如何去创造的。只求上苍给他足够的时间和运气。(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装在罐头里的沙丁鱼士兵

    在外面转悠了一天,火舞回来之后就钻进自己跌房间。康宁知道他是记者书写报告去了。为了彰显自己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他还派人给火舞送去了笔墨纸砚。

    “既然你想要写报告,那就让你写个够好了。”康宁自忖他的计划还没有在锦衣卫面前暴露,也就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整个大明王朝的土地上,也只有即将前往洛阳“之国”的福王可能推算出他的计划。

    但是那个人和自己一样走在闷声发大财的路上,甚至想要隐藏的更深些,又怎么会主动跳出来乱说什么呢?

    或许,对他而言,只是需要等待大明朝覆灭的那一刻吧。

    现在距离崇祯将自己的脖子挂上歪脖子树,还有二十九年。朱常洵还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他的金元帝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条路,走在一个方向上的便是盟友。

    只不过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比如它会让两条路会合成一条路,这个时候,新的盟友往往会出现在眼前。当然,盟友也是会遇到岔路口的,那时候无论曾经多么贴的友情,都有可能面临着分道扬镳的未来。

    只是现在,谁都不忽悠那个闲情逸致去考虑未来的事情。对现实的局面已经有所了解的康宁和朱常洵,都好不会犹豫的选择低调。

    只是他们的低调有所不同,朱常洵是躲在黑暗之中,就连他的父亲以及出卖了穿越者的利益,还准备将他推向皇位的秦明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而康宁则是躲在灯下黑的狭小地带之中,用灯光吸引着别人的注意,而真正知道他的人,都会觉得他只不过是别人的走狗。

    即便他有十万的教众,人们也只知道他的黑莲教只不过是徐鸿儒闻香教的旁支。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