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天启风云 >

第132部分

天启风云-第132部分

小说: 天启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宗周说:“第二种权利就是使用权,国家中每个人的分工都有不同,不可能都必须花钱花时间才允许其赚钱,在其它可以通过投资稳当赚钱的行业出现之前,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是无法限制的事。这种买田收租的行为得到国家允许之后,买田的人就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正是因为地主有土地的使用权他们才可以收租,否则的话就是抢劫。”

    天启点了点头说:“在地主的眼里土地只是赚钱的工具,拥有使用权就有权收租,这个分析也有道理。”

    刘宗周说:“第三个权利就是生存权,这是专门对百姓说的,百姓要生存就必须有饭吃,要吃饭就必须通过种田来获得粮食,也就是说对百姓来说生存权就是对土地的耕种权。”

    天启皱眉问:“没有土地的人又该在哪里行使耕种权?”

241 三种权利(中)

    天启不能理解刘宗周所说的耕种权,你有土地自然可以耕种,没有土地该在哪里行使耕种权?总不能拿把锄头跑到别人的田里宣布自己有耕种权就开始挖吧?天启不知道为了这个事刘宗周亲自跑到田头问老农,问了很多自己没田租别人田种的人,他们都说总担心地主有一天不让自己再租种他们的田了,因为有这种担心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不敢得罪地主不说连地主的亲戚也不敢得罪。

    刘宗周说:“皇上拥有天下土地的所有权,天下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子民饿肚子君父是不能不管的,所以说他们的耕种权附着在皇上的所有权上面。假如有皇上撑腰,任何人都不敢阻拦百姓的耕种权,对那些地主来说给谁种不是种?但是要优先给没有土地的人耕种。”

    说来说去还是要没田的人跑到别人的地里种地行使耕种权,而且还要理直气壮地跑到地主家里要田种,天启觉得这个想法有点意思可以一试。他想了想说:“在目前情况下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不过都是暂时的,最终的解决办法只有把所有田地的使用权逐步收归国有,让那些想通过投资赚钱的人远离土地,这才是长久之道。”

    见天启又有新想法,而且这想法是要把所有地主的土地连根拔起全部收归国有,这个想法的难度就太大了,大到刘宗周现在连想都不敢想。他苦笑了一下说:“我们先立足让百姓行使耕种权,等时机成熟后再考虑把使用权收归国有,假如现在就说要把所有土地买下来,一是朝廷没有那么多银子,再一个也怕在全国引起恐慌。”

    刘宗周如此说也算是说得客气的了,假如现在宣布所有土地或买或通过其它手段要全部收归国有,私人拥有土地的人会不会造反先不说,首先朝中的官员和王室宗亲多半都会跳出来反对。天启想了想也反应了过来,摇头说:“看来是朕太急了,先慢慢落实这个耕种权吧,有了耕种权老百姓也能理直气壮地做人,也能保证他们的生存权,不会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

    刘宗周见天启同意了百姓与土地三种关系的分析后,心中一阵高兴继续说道:“说这些是因为马上就面临着退役军人的安置问题,接下来臣再说说目前我大明军人的情况。现在很多卫所都是自己有军田耕种,相当于军人是在自耕自吃,虽说这样能够减少朝廷的负担,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是一年不如一年。由于军户的存在,很多地方的将士都是全家住在一起屯边,这种兵不兵民不民的情形使得粮食产量不高不说,让人怀疑种田久了的士兵打仗只会用锄头挖人。”

    刘宗周的话让大家都笑了起来,天启摇头说:“用锄头挖敌人那是夸张了,不过成天研究怎么种田的士兵肯定打不过专门练习如何杀人的士兵,对这种情形你们圣学院是怎么考虑的?”

    刘宗周说:“我们根据土地和人的关系总结出三个变化,主要是人的身份变化,圣学院经过分析认为经过整顿后的军队将会形成人员分流,会把亦军亦民的屯军变成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全职打仗的职业军人,另一部分的军人以种田、修房修路、实用技艺为主业,以打仗训练为后备的新屯军。如此一来就把全国适龄服兵役之人分为职业军人、半军半民、职业民户等三类人。”

    天启说:“这样分是对的,世上哪里有那么多全能型人才?什么都想干往往什么都干不好,分工协作才是正道。”

    刘宗周说:“皇上要废除固定军户,让所有人在合适年龄都要服兵役,就必须考虑民户参军转军户,军人退役后转回民户的问题,这种转变还必须做到平稳、公平还有制度化。在我们的看法中职业军人平时是不对国家产生一两银子的贡献的,他们只会用比一般平民多得多的花费进行训练和准备,但是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受过良好训练而且忠诚的职业军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保证,从这个角度说单独保有职业军人是必须的。”

    刘宗周的话使大家想到了大明的现状,有上百万人的大明军队却被几万人搞得丢城失地损兵折将,很难说是不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军人都是半职业军人的原因,很多人根本上就是拿锄头的农民,见了敌人只会躲避逃跑,这样的军队没有什么指望。

    见大家都看着他,刘宗周继续说道:“所有人到了合适年龄都必须服兵役,但是职业军人只能由喜欢打仗能打仗的优秀士兵组成,不喜欢打仗的人和随着年龄增长能力下降的军人都必须先退到半军半民的屯垦部队里,在那里他们可以学习各种生产技能,到了服役时间就可以回家平稳过渡到皇上的大铁公司里,这种身份的转变皇上以为如何?”

    天启想了想说:“先是要求所有人都服兵役,有没有用只要不是残废先征上来再说,等人到了根据意愿进行针对训练。能力强想打仗的成为职业军人,能力不够或者不喜欢打仗的进入屯垦部队种地练习其它技能,最后回到各人的家乡进大铁公司集体种田做工,这设想非常好可以一试,不过先小规模试一试不要全部铺开。朕还有一个疑问,职业军人的粮食和花费从哪里来?他们不种田了就必须由其他人养起来,由谁来养你们考虑过吗?”

    刘宗周点头说:“这事我们商讨过也细细地算过,军人职业化后就不要有家室拖累的人,作战部队和屯垦部队都一样。以前一个壮劳力可以种十亩田,这十亩田可以养活五口人,假设作战部队的人数和屯垦部队的人数一样多,相当于一个人从养五个人变成养两个人,五个人的粮食两个人花肯定能让大家都过得很好。以前的军田可以同时转为官田,朝廷不但可以收税还可以收租,士兵的身体强健了国家的仓库也充实了,这是两全齐美的事。”

    天启想了想说道:“说是两全其美但是其中有很大隐患,以前的军田是不交租也不交税的,这么好的条件很多士兵都面黄肌瘦的你们想过原因没有?现在既要交租也要交税据刘大人所说士兵们还能过得很好,是不是你们漏算了什么?”

    刘宗周一听也有点疑惑,想了想说:“以前士兵过得不好是因为拖家带口,现在他们只顾个人肯定能过得比以前好。不过这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士兵们家中的老人怎么办,我们原来的意思是先照旧制征兵时不征独生子,还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等各地的集体耕种制度成熟运行了再说全民服兵役的事。”

    天启摇头道:“刘大人这种循序渐进的想法是好的,但只是规则上的考虑,对一些潜规则刘大人恐怕不在行,考虑不到也是情有可原的。”

    见刘宗周满脸茫然的样子,高攀龙叹了口气道:“这种事臣知道,大明这么多年来军户耕种军田看起来是不交租和交税的,但实际上种田的士兵一点也不比种田的农民要交的租税少。军田表面上看起来是所有士兵共有的,但实际上军田大多数都成了军官们的私产,给好处多的人能种上好田能吃饱饭还有余粮,给好处少或者不给好处的人只能种孬田饿不死就行,据说很多军官为了手中的好处不愿意升官调走,让人想想都觉得难以理解。”

    刘宗周和信王等人听了大为气愤,齐声问:“还有这种事?”

    只有徐光启没有多少惊异,平静地说道:“这种事我也有耳闻,今天听高大人提起才知道确有其事。”

    高攀龙说:“这种事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我们没有必要纠缠这种规则是从谁开始的,只要想办法改变就行了,只是不知道皇上准备怎么办,是绝不手软的追究清查呢还是适可而止?”说完看着天启的眼睛寻找答案。

    天启说:“彻底清查完全杜绝是必须的没有适可而止的说法,但是要慢慢来不能急,既然是长期形成的东西就不要想短时间清除干净。军官们的好处被截走了肯定不会满意,必须想办法在把军田收回来变成官田的同时给军官们弥补些损失,否则的话制度行不通不说搞不好还会闹出兵变。”

    刘宗周不甘心地说:“这本来就不是他们该得的好处,朝廷在俸禄和军功赏赐上从来没有短了他们,他们会为了不该得的好处挺而走险吗?”

    天启说:“现正是多事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想办法另外给他们点好处弥补吧。这也是以前说过的,拿走别人几块糖就要递给别人几个果子,就算当官的不要钱办事的小吏也得要钱才会用心办事,‘官清如水吏滑如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钱从哪里出朕已经想好了,不过这事得找信王。”

242 三种权利(下)

    听天启说信王有钱,大家都看向信王看他是什么反应,信王点了点头问道:“户部现在是有一些钱,不过来源多各有各的帐,不知道皇兄看中了哪一部分?”

    天启说:“前年开始卖爵位但一开始没卖多少,为兄想给退休老臣、清廉文官一些补贴都只有把自己所得那一份拿了出来,据说当时收支均等刚好抹平。转眼间一年半过去了,听说去年比前年卖得多些,今年卖爵位卖得又比去年好,如此算来自然会有一些存留,为兄指的就是这一部分。”

    信王想了想说:“卖爵位的钱确实有存留,皇兄要把这些钱拿去给那些军队里的军官置换军田收益臣弟没意见,不过数量不多恐怕不够。”

    天启说:“照现在这个趋势以后还会越来越多,因为没有人喜欢动不动就给人下跪,随着平等意识的普及还有生活越来越好,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买爵位。”

    高攀龙这时候问道:“皇上这样惯纵他们,有没有这个必要?”

    天启说:“朕不是在惯纵他们,而是在改变一个运行了很多年的规则,因为其运行的时间长所以反弹的力度肯定大。因为时间紧任务急所以强行改变或者潜移默化都行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作一些适当的妥协是必须的。算了,不说这些扫兴的事,这事就这么定了,刘大人开始说圣学院总结出三种关系,已经说了两个关系再说说第三个也就是百姓与官员的关系吧。”

    刘宗周想了好一阵才说道:“这第三个关系恐怕有些不好说,这是我们通过推理和类比等办法总结出来的,连臣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个结果,皇上听了不要生气才是。”

    天启说:“尽管说就是,又不是你一说就必须按你说的办,可以有选择地做嘛。”

    刘宗周说:“以前的官员是朝廷选派的,升迁时也是根据其业绩来评判他该升该调还是降,虽说执行起来也有不公平的时候,但制度上见得光而且实行了很多年。现在之所以要改变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皇上要求今后的官员要得到上下一致的赞同,二是皇上要求不能以过去的业绩对官员进行升迁。上下一致的赞同就必须考虑到下面人的意见,不以业绩升迁就必须找到其真正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总结的原则。”

    天启说:“具体是什么朕怕听不懂,你们说是通过类比和推理总结出来的,说一说怎么个类比推理法,这样一来要好理解些。”

    刘宗周说:“站在一个国家的层面上来说清楚百姓与官吏的关系有些高也不容易说清楚,假如往小里说把国家看着一个大家族就要说得清楚一些。比如说大明现在是一个大家族,皇上就是这个家族的家主,各级官员就是皇上的管家。在以往所有的管家都是家主直接任命的,家主让这些大大小小的管家来管理所有的雇工为整个家族服务,但是后来这些雇工的身份变了,他们不再是家主雇佣的外人而变成了家族成员,这种变化使得管家的做事方式也要变化。”

    听刘宗周这样说天启不由得有些惊讶,心说这道理不能乱讲也不能随便把以往的思想加以改变,自己刚刚在朝廷里提了几句什么平等、自由等说法,现在圣学院居然就推导出了所有人的身份要有所变化。从刘宗周的说法里可以看出大家都意识到在平等自由等思想的影响下,处于被统治地位的普通百姓会与统治阶级的地位慢慢变得平等,从刘宗周的类比中可以发现雇工到家族成员的变化就是所有被统治者身份的变化。

    天启深吸了口气说:“刘大人开始说朕会不高兴就是指这个吧?你放心朕不会为这个生气的,相反朕心里还很高兴。大明有上亿的人但却是国弱民穷,究其原因就是老百姓没有把自己当成国家的主人,就算是各级官吏都只把自己看成是替整个皇族干活挣钱的,因此才会出现文官贪财武将怕死的后果,这样下去国家怎么会强盛?只有身份改变了所有人才会具有主人翁意识,才会尽心竭力替自己、为所有人做事。”

    刘宗周说:“皇上既然不生气臣就放心了,不过这也是皇上这一年多来一直要求平等与自由的结果,臣开始也想不通,目不识丁愚不可及的普通百姓怎么可能跟我们这些铁砚磨穿饱读诗书的人平等呢?如此一来我们的书不是白读了吗?但后来仔细一想也想明白了,每个人都是爹生娘养的都只有一个脑袋两只手,除了皇上和荫封的王公贵胄,没有谁天生就该比其他人高贵,要得到高的地位必须付出努力。”

    天启摇了摇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