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天启风云 >

第197部分

天启风云-第197部分

小说: 天启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朝方面对喀喇沁人归附的条件就是进边墙后不得私自外出,否则视同叛乱将被剿灭,这是出于彻底改变以往状态的想法。以往的朵颜三卫就是给予他们自由太多,所以这些人跟明朝方面搅不到一起总有隔阂,总觉得自己是蒙古人在大明朝中属于二等人。现在大明朝廷要求进来就不得私自外出,就是要归附过来的蒙古人跟大明百姓同耕同作,让他们知道朝廷是一视同仁没有歧视,谁知道还是没有考虑到放牧的问题。

    按最先的想法是先从朵颜和喀喇沁两部蒙古人中抽调青壮组成一支军队,然后跟明军一起北上向西守卫,从两河口开始直到大宁,如果条件成熟还可以再向北穿过西拉木伦河直到大兴安岭之下。这种安排是固守山地向东防御的态势,因为东边的大草原是归附了女真人的内喀尔喀人和科尔沁人的游牧地域,保不定某一天女真人会带着他们向西进攻,以努鲁儿虎山和原来敖汉部和奈曼部的领地为界方便守御。

    这想法看起来很好但不具备操作性,因为草原上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这就必须要有一支敢跟女真人冲杀的骑兵。喀喇沁人也有骑兵,不过他们是来接受保护而不是来打仗的,再说他们的实力也有限抵抗不住女真人,真要有那实力何必来接受保护呢?

    也有人建议把大宁城加固了顺便从两河口修一道边墙过去,算起来就三百多里地多请点人咬咬牙鼓把劲也修得起,问题是大宁并不是什么险要地方,就算你费尽心血修起来了女真人完全可以从大宁北边绕过来,挡不住人边墙修了也白修。再说西边还有个林丹汗,他说不准某一天想通了会回家探亲,见有边墙阻挡他肯定会推倒开路,如此东西两面都不好挡的边墙真没有修的必要。

    在这种情况下,蓟州巡抚王化贞先是在边墙内空置处安排这些人放牧,总得先给别人找个能生活下去的营生,毕竟生活习惯摆在那里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种地。为了避免新进来的喀喇沁人跟原来的人起冲突,卢象升还派出军队保护警戒,王化贞稍做安抚后立即进京求助。

    王化贞回到北京后先是到政务院中说了情况请求支持,此时朱延禧和叶向高已经因为年纪到了七十岁到圣学院中写书养老去了,只有韩爌和刘一燝跟两个新进的老臣在处理政务。韩爌告诉王化贞蓟州属于军事管制区不归政务院管,修边墙也好加固大宁城也好必须要军务院商议好了行文过来他们才好协助,不过也仅仅是银钱方面的拨款而不会派人,最多在边墙的规格上给予一定的建议。

    王化贞将自己的特殊情况跟军务院里的孙承宗一说,孙承宗倒也爽快立即叫他去找高第,因为高第是北京军区督军这事该他分管,等高第拿出个主意后军务院再商议是否可行。王化贞心想这政务院的人推三推四还可以理解,因为他们有扯皮推卸责任的传统,军务院现在也分工分得这么细,假如解决问题也是拖拉成风废除内阁军务政务分开就没有意义,不过他没有把不满表露出来,只是拍了拍脑袋后说了句不知情转头找高第。

    高第见到王化贞后立即询问情况,听到王化贞说现在暂时把喀喇沁人安排在边墙内,还准备往辽西安排多余的人,高第说了句“等一会儿再说”就走了。高第虽然姓高但却没有什么高见,他只知道王化贞这种安排不妥当也不是他能作主的,因为边墙内和辽西地区原来都有人,长期安插人进去会隐藏祸端。高第去找孙承宗商议看该怎么办,孙承宗也没有办法,就准备让各军机大臣一起来商议,顺便叫人把两河口的倪元璐还有蓟州的卢象升叫回来。

    倪元璐是北京军区的监军,卢象升是北京军区的大总兵,让他们来说一下见解很有必要,因为用军队监控这些人是最后选项,要让他们心中有个底。同时倪元璐和卢象升都还在军务院军参处呆过,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说不准会有些新意,年轻人有时候比老年人更有创意。知道要找倪元璐等人回来,高第回来后通知王化贞等两天再说,说要等两天后人到齐了开会决定。

    王化贞不知道高第为什么不能作主,他更不知道为什么要两天后才能开会商议,不过他对高第的两句话产生了兴趣。回到家中王化贞就在想高督军的两句话很有道理,这两句话就是“过一会儿再说”跟“过两天再说”,假如天下所有人都这样说,世上就会减少很多事端和烦恼。农民会无精打彩懒洋洋地地种地,军人会靠在墙上半眯着眼站岗,商人也不会大声吆喝着做生意,官员们更是得过且过地过日子,大家都是做半天就休息,世上也许就没有纷争。

    孙承宗其实并不想拖,他也怀念说一不二雷厉风行的日子,只是因为王在晋回来了他得把事情做得中规中矩免得被人说嘴。第三天一早,军务院中的军机大臣就在孙承宗的主持下开会,一同参加的还有蓟州的巡抚王化贞还有卢象升和倪元璐三人。倪元璐现在显得很自信,见了王在晋也没有原来那么担心,而是大大方方地向他和其他军机大臣行礼问好,这让孙承宗感到很欣慰。

    王在晋见倪元璐给自己行礼,点头说道:“本来前天我们就要商议王化贞王大人所说的事情,孙大人说要听听你们年轻人的意见,现在就等倪大人来出谋划策,倪大人可有什么好办法?”

    倪元璐向孙承宗看了看,孙承宗微微一笑说:“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事,既然王在晋大人提出来了,元璐你就说一说吧,你和卢大人在前方最有发言权。”

    倪元璐说:“是,不过这事还得向王督军王大人请教。”

    王在晋问:“让你说你怎么反问起我来了?”

    倪元璐说:“我路上就在想这事情,我大明现在跟蒙古人的势力范围以边墙和大凌河为界,在这个界线内多为原来之人的耕地和牧场,山海关以东的辽西地区更是皇上的皇庄,这是当年户部跟皇上的交易我们不能私自占用。要安排喀喇沁人必须向北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军队也必须向北前进占据一定的要点,这样做一是保护他们二是监视他们,这就要求我们的军队在离开长城的保护也能打胜仗,至少不会一触即溃能抵挡几天给人撤离的时间。”

    王在晋说:“我渤海军区多在海上,离北边的草原还隔得很远,也帮不上你什么忙。”

    倪元璐说:“王大人可以帮忙,而且帮这个忙非王大人莫属。我们的部队在草原上没有长城保护,渤海军区的战船在大海上也没有长城保护,就没有长城保护这一点上两者是相通的,下官正想向王大人请教如何在没有长城保护下打胜仗。”

    王在晋想了想说:“原来是这样,不过我可能要让倪大人失望了,渤海军区的毛文龙虽然没有长城保护但有大海保护,因为他们的敌人女真人没有战船。原来在海上猖狂一时的倭寇这几十年来也没见了踪迹,所以我们的水师在大海上没有敌人,主要在组织捕鱼缓解粮食短缺的危机。倒是倪大人的另一个恩师袁可立袁大人的东南军区,他们现在正跟占据了台湾的洋鬼子作战,你可以问问他在没有长城保护下如何跟敌人周旋。”

    见王在晋提到自己,袁可立摇了摇头说:“大海上跟敌人作战没有凭坚防守这一说,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说我们跟洋鬼子作战是在抬举我们,我上任后只跟洋鬼子试探性打了一仗,结果损失了好几艘船,好在他们人不多没有继续追击,不然我们的损失更大。我这次到北京来主要想问问渤海军区如何将大炮小型化,如果能做到大炮小型化我们也能跟洋鬼子拼上一拼。”

    倪元璐说:“学生在两河口时接到登州孙元化孙大人的书信,他说过从材料上想办法让大炮小型化的事,我们现在没有解决难道洋鬼子就解决了?他们的大炮怎么能上船?”

    袁可立说:“他们的船很大也很结实可以直接装大炮,我们的小炮威力小透不过他们船外的蒙甲,如此一来就变成我们只挨打却打不了人的局面,所以我想能不能大炮小型化,外观和重量小了但威力不小,这样才有一拼之力。”

    倪元璐说:“既然力量不如恩师为何还要试探性攻击呢?”

    袁可立说:“古人说过‘兵者勇气也’的话,能力不够可以想办法弥补,但是也要多联系增加勇气,如果不多练习就算有了好船好炮也没有信心跟人打仗,只要注意减少伤亡就行。”

346 融合交流(中)

    袁可立的话算是代表了一种精神。就是自己实力不足的时候也要有敢于战斗的勇气,有了勇气敌我之间的差距会小很多,没有勇气就算双方实力差不多也会觉得处处不如人。当然勇气固然需要,也要正视敌我存在的差距然后想办法弥补,只有实力和勇气两方面都占优势,才能够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听了王在晋和袁可立的话后倪元璐连连点头,孙承宗奇怪地问道:“元璐啊,你开始说早有想法只是想从王大人那里得到帮助,但听他们的话好像也没有什么可帮你的,你连连点头是什么意思?”

    王在晋也说道:“是啊,倪大人小聪明是有一点的,难道又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了?”

    倪元璐点头说:“王大人说得对,下官确实从你们两位的话中得了点启发,不过这不是什么小聪明。”

    王在晋说:“那你说来听听。”

    倪元璐说:“我从两位的话中得到两点启发,一是要不断训练增加士兵的勇气,二是应该想办法把新型大炮尽快运用上。正如我们现在在海上还无法跟洋鬼子正面取胜,在草原上我们也没有能力跟女真人正面作战取胜,但是我想洋鬼子能把大炮架在船上,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大炮架在车上呢?恩师孙大人当年组建有车营,后来改编为车炮营就有大炮上车的打算,假如我能够把大炮小型化装在车上边跑边打,女真人的骑兵也就那么回事了。”

    孙承宗听得两眼发亮,他原来组建车营的目的是用来当做移动城墙外加运输载具,后来改名叫车炮营是准备装一门虎蹲炮,想着这东西比投枪和弓箭杀伤力要大。现在倪元璐说把大炮小型化后装在车营的大车上,还把创意安在他的头上,这就让孙承宗喜出望外了。

    这时候王在晋也点头说:“看来倪大人不仅仅有小聪明,脑子还是很灵活的,不过新型大炮小型化还只是一说没有搞成功,多训练增加士兵勇气也只是一想做起来很难。”

    孙承宗想着曾经算计过王在晋有些不好意思,平时只要王在晋不做得过份就算有点小冒犯也就忍了,但现在正高兴时听王在晋在旁边泼冷水就再也忍不住了,转头问王在晋:“听王大人的意思是对蓟州的士兵有看法?为什么东南军区的水兵可以在海上多训练就可以增加勇气,蓟州的士兵在草原上就不能通过训练增加勇气?”

    王在晋苦笑道:“孙大人误会了,明军现在缺少训练这是事实,比起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女真人和蒙古人要差很多,至于说为什么海里的水兵可以通过训练增加勇气,我认为那是置于死地没有办法。大家想一想,打仗的时候胆怯的一方遇到危险首先是想逃命,一个不对不顾大家转身就跑,以前打仗时不顾同袍义气只顾自己逃命的人多的是。海上也不可能没有胆小鬼,问题是海上没法单独跑,所以就算没有勇气到时候都必须得有。”

    孙承宗一听还真是这道理,船上的士兵就算想跑也没有办法私下跑,要么一起跑要么自己跳海喂鱼。他点了点头说:“元璐回去后好好想想怎么训练和大炮小型化的事,现在让卢象升卢总兵说一下你的看法。”

    卢象升说:“倪大人开始说了些在草原上如何通过进攻来防守,我想说一下对喀喇沁人的安置想法,算是一个想外一个想内。我记得皇上曾经说过平定土司后就不允许他们军民两方面全管,只允许土司管一样让他们不能成为独立小王国,只有他的领地上不能出现自给自足,他就没叛乱的念头,因为在军民分开的前提下他们离不开朝廷的调度。我认为对这些喀喇沁人也用这一招最好,归附过来的蒙古士兵跟原来的明军编一起,放牧耕种的人跟大明百姓在一起。”

    孙承宗说:“卢总兵的意思是让年轻的蒙古人跟大明士兵一起守城,老弱妇孺跟一般百姓一起种田或者放牧,这办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也符合皇上的旨意。不过蒙古人习惯马战让他们守城恐怕没有用其长,边墙内也没有那么多土地给他们放牧种地。”

    卢象升说:“开始几位大人不是说了吗,草原上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我们可以把一些明军原来的骑兵跟蒙古骑兵编一起,一视同仁对待就是。至于说没有那么多的地放牧,可以把山海关以东、宁远以西、大凌河以南的辽西地区分一部分出来安置人。我知道这是皇上的皇庄,是朝廷当年缺钱时许给皇上三十年的税收之地,但这块地总得有人种地放牧而不需要分是谁种地谁放牧,只需要到时候把该交的税交给皇上就是。”

    高第说:“朝廷跟林丹汗有协议,假如喀喇沁人出了边墙林丹汗就可以任意剿灭,我们的三万骑兵已经让曹文诏带到西北军区去了,如果单独成立蒙古骑兵队恐怕瞒不过林丹汗,到时候会起事端。卢大人说让我们的骑兵跟喀喇沁骑兵混合,是把曹文诏调回来呢还是重新召人?”

    卢象升说:“我听说东北军区的袁崇焕袁大人去年在组建骑兵,而且提了个口号叫‘以辽土养辽人’,据说很多士兵都在响应,可以把他的骑兵跟蒙古人的骑兵混合编一起,就可以很快形成战斗力。”

    卢象升这么一说大家都转过头看向东北军区督军熊廷弼,熊廷弼轻咳了一声说:“按军务院的要求防务要慢慢移交给当地总督或者巡抚,东北军区走在前面已经移交给袁大人了。袁大人的想法也是最好的防守是进攻,他从防守部队和移民中用‘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口号召集了七千多骑,准备随时发起对女真人的攻击。我们东北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